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亥革命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辛亥革命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074 更新时间:2024/1/31 14:34:06

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民族危机: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政治统治: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促进了人民觉醒。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

5.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

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辛亥革命的目的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三、辛亥革命的过程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农历8月19日)晚间八时熊秉坤发出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

2、革命党与立宪派的汇合

3、袁世凯出山

摄政王载沣被迫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组阁。

4、革命后续发展

11月8日,在同盟会会员策划和支持下,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于南京城外六十里之秣陵关宣布辛亥革命历史照片(40张)起义。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及苏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会攻南京,徐绍桢任总司令。11月11日,联军司令部在镇江成立。11月24日至12月1日,在总司令徐绍桢的统一指挥下,联军相继攻占乌龙山、幕府山、雨花台、天保城等据点。后黄兴赶来加入指挥。12月2日一举攻占南京城(南京之战)。至此,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据有。

5、清海军反正11月中旬,进攻武昌的清海军反正。海军提督萨镇冰,与黎元洪是师生,舰队参谋汤芗铭与汤化龙是昆仲,被劝反正。11月中旬,各舰自武昌下驶九江,萨镇冰称病离舰赴上海治病,黄钟瑛任舰队司令,经九江林森劝说,舰队归附革命军。

6、列强的中立与调停

12月2日,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7、南北议和

帝国主义为诱胁革命军向袁世凯妥协,1911年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谈判。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革命势力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8、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月2日,孙文通告各省废除阴历,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1月11日,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为纲领,以南京为临时首都,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

9、清朝灭亡1912年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至此,大清帝国正式终结,并被中华民国取代与继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宣告灭亡

10、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该院迁往北京。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5月,北京临时参议院讨论国旗统一案。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及评价

推翻了在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袁世凯真的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的灭亡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历次王朝更替中代价最小的一次。其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皇帝选择了主动退位。当然,这个主意不是小皇帝自己做的,那时候小皇帝溥仪才几岁。小皇帝退位是隆裕太后做的决定。可是,要说皇帝还小的话,隆裕太后自己也大可以派兵镇压啊。想当年,太平天国兴起,慈禧太后就派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

  • 民国历史简介,民国发生了哪些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有感于中国的落后现状,准备进行资本主义改革。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宣布改制,以求福民强国。但这次 变法只持续103天,最后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梁二人逃亡国外而告终。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 号的义和团运

  • 民国时期的美女都有谁?民国美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时代的上海,娱乐业非常的发达,当时的上海被认为是仅次于美国好莱坞的世界第二强大的娱乐王国,20世纪30年代是它的黄金年代。当时有人总结出民国六大美女,个个非同一般,她们分别是:阮玲玉、杨秀琼、周旋、胡蝶、毛彦文、林徽因。1、阮玲玉:阮玲玉(1910.4.26—1935.3.8),原名阮凤根,19

  • 中华民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孙中山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一直认为,在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里,中国最伟大的人物非孙中山莫属。你想,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但推翻了满清王朝268年的统治,而且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2,000年之久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你看,袁世凯、张勋等辈妄图复辟帝制,不是很快就因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而可耻地失败了吗?尽管也觉得他

  • 康熙二十三年是哪一年有哪些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在康熙皇帝之前清朝的皇帝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8岁

  • 袍哥是什么?袍哥跟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对于手足的情谊,那是极力宣扬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原本出自于《诗经·无衣》,用来表达秦军将士情同手足,上下同仇敌忾的情谊。这种情谊代代相传,到了清朝,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帮派---袍哥,一个四川(清朝时四川和重庆是一体的)化的哥老会组织,到了1949年统计袍哥人数时,报出的数字,非常惊人

  • 民国影星周璇简介,周璇照片售价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这首《天涯歌女》相信很多人都有记忆,它就出自民国著名影星周璇之口。周璇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她留下的光影仍被人们记住。民国影星周璇简介周璇,1920年8月1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电影演员、歌唱家。1931年加入明月歌舞团,因演唱歌曲《民族之光》而受到关注。1932年发行个人首张

  • 民国美女阮玲玉生平故事介绍:可惜红颜多薄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初知阮玲玉,还是早年间在警校时,从图书室借阅到的一本民国人物传记中看到的,那一本书中还有很多民国的知名人物、譬如周旋、王人美等。但是映像最深的便是阮玲玉,记得那时把书册借给前桌小梁同学翻阅,我曾问她,你最喜欢里面的人物是谁?她张口便说:阮玲玉...阮玲玉,原名阮玉英,中国无声电影时期影星之一,代表中

  • 双十协定简介 双十协定有什么背景、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双十协定》即《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在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一、双十协定的背景在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其内

  • 民国女星阮玲玉是怎么死的?阮玲玉的死带来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10年4月26日,一个祖籍广东的女婴在上海出生了,她就是阮玲玉。她的父亲是上海浦东亚细亚油栈的工人,因肺痨在44岁那年去世。那一年,阮玲玉还只有六岁。迫于生计,阮玲玉的母亲经人介绍,去了一户张姓的大户人家帮佣。当时西学已经开始流行,母亲为了改变她的命运,托了多重关系,终于让她进入了崇德女校。阮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