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都城多在北方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都城多在北方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25 更新时间:2024/2/10 5:39:09

历史上都城多在北方,那么为什么历朝都要把都城放到北方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事儿。我们从安全、交通、漕运、水患、经济、都城发展各方面来说。

都城放到北方原因:安全

中原朝主要威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看上去似乎南部更安全,其实不然,中国地形北高南低,北方具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冷兵器时代地理因素及其重要,即使现代战争地形地势仍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靠江河作为屏障很难抵御北方进攻。

古代冷兵器时代打仗常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原王朝从南方运粮到北方边境的花销太巨大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建都城一般是有山有水,易守难攻,有险可守是很重要的。

例如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应天(今南京)建都,就是认为应天有长江天险,历来都是北方游牧部落最头疼的问题,因为他们擅长骑兵,南方大山,大河,多不宜攻克,并且皇帝建都,都派朝中最擅长奇门遁甲,天地理的人,选择有王气,能保帝国永世长存的地方建都。

而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发动的战争的成本却低得离谱,长此以往中原王朝势必会被战争拖垮。迁移到南方,否则要想保住黄河流域,就必须将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北移,否则以当时的交通条件,难以有效应对北方战事。

因此要保住中原王朝,就需要至少保住甘肃-山西-燕京-山海关长城一线(一个例子就是唐末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整个宋朝虽然经济繁荣,但面对辽、金始终处于被动防守态势,最终被逼南迁后灭亡)为了保住这条防线,都城就不能太靠南。

历史上凡是强大的王朝都是向北发展,最明显的对比就是南宋迁都杭州而朱棣却迁都北京。

都城放到北方原因:交通

中国南方水网密布,虽然水运便利,但是修路反而不方便,总不能主要交通都依赖于水运吧,而且南方开发较晚,交通不如北方便利。蜀中、山西等地虽也各有优势,但交通问题不利于定都。

都城放到北方原因:水患

都城不能离水太远,要保证漕运和大量人口的用水、灌溉,但也要防水患,如开封就是由于水患严重,宋以后既不在此定都了。

都城放到北方原因:漕运

都城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周围必然人口密集,要想满足这些人口的生活需要,同时为了应付全国物资调配(战争、赈灾等)必须借助便利的漕运。

都城放到北方原因:经济

都城周边必须经济足够发达才能满生活资源需要(不能全靠漕运)。文化汉族发源黄河流域,根在长江以北。

还有就是定都南京的王朝都短命,我认为是敌人从北方南下抵达南京时都已经攻占了江南的大片平原,可以自给自足了,所以所谓的“长江天险”总是保护不了首都。

都城放到北方原因:都城发展

秦以前不必多说,长江流域较为落后,秦、汉、唐定都关中地区,唐以后关中凋敝,资源耗尽,无法再满足定都需要,在此期间长江流域开始发展起来,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打通长江、淮河、黄河等水系开始调集南方物资北运,因此从武后开始逐步转向经济繁荣且漕运便利的洛阳、开封。

南宋被赶到杭州是迫不得已,朱元璋定都南京,但朱棣马上觉得不方便,迁都北京,所谓“天子守国门”,清建都北京更是准备坐不稳江山就拍屁股回东北。

总体来说,北方地势较高,传统观念上,是中国龙脉汇聚之地;另外,北方的黄河流域是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人杰云集,自古作乱者都是自北方而始,故设都而镇之。

再加上当朝皇帝皆为北方人,为免水土不服,所以不管从战术上考虑,还是从战略上考虑,在北建都都是最佳方案。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国旗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是在大清国晚期出现的。1873-1890年黄龙旗(三角形)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原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强的交往日益增多,清政府官僚,当时的总理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盘点的是中国历史上十大最著名的帝王。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秦始皇、刘彻、李世民、杨坚、刘恒、朱元璋、康熙、武则天、赵祯。一、世界之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他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他将军事艺术推向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他是世界历史阶段上影响最大的人物;成吉思

  • 中国历史上最惨的十大瞬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形象和许多悲惨壮烈的瞬间,本文列举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悲惨瞬间,虽然只是历史江河中的一束浪花,但毕竟是被波澜壮阔的浪潮涌起的最为耀眼的浪花。一、张自忠壮烈殉国张自忠作为抗日战争以来中国战死的最高级别将领,所以将他放在了第一位,因为不仅仅是张自忠将军一人,更是代表了自鸦

  • 自古红颜多薄命的依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说:“自古红颜多薄命”,为什么说红颜薄命呢?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都有诗文谈及于此。洪希文(元朝诗人)《书美人图》:“可怜前代汗青史,薄命佳人类如此。”欧阳修《再和明妃曲》:“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

  • 丹书铁券在各朝代的用途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丹书铁券”?“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铁券&rdqu

  • 楚河汉界的地理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是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它北临黄河,西依邝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大败汉军,刘邦退到荥阳。此后,楚汉两军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的成皋,守将曹咎经不起刘邦军士多次到城下叫

  • 中国第一幅春联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人过年,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在大门上贴副春联,沾沾“春”的喜气。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有史可查的,是五代十国的后蜀后主孟昶(chǎng)。孟昶是个风流才子,跟当时的南唐李煜很像,治国不在行,但在艺术上很有一套。公元964年的春节,孟昶写了一副春联,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新

  • 三军统帅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军统帅即三军的最高首领,为何大战前统帅,总是向“三军”统一号令呢?古时乱战的年代,军队众多,著名的如谢玄北府兵、大唐边防军、高顺陷阵营、朱棣神机营等等,不同朝代各军部队带有不同的军号,军队数量也远超三支军队以上。其实“三”在古代为虚数,泛指多,因此三

  • 历史上被株连九族的人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株连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统治而创造的一种恐怖刑法,对于重视亲缘血统的中国人来讲,“祸及家人”是一个威慑力十分大的词。株连九族就是一种直接灭门的残酷刑罚,九族是株连里面最高的那一级了。我们往往能够在影视剧中听到“株连九族”这个名词,然而,实际上真正在

  • 古代知音夫妻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堪称佳话的夫妻有很多,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古代的七对知音夫妻:李清照和赵明诚、顾太清和奕绘、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林欣和张问陶、管道升和赵孟頫、沈宜修和叶绍袁、唐婉和陆游。古代七对知音夫妻:李清照·赵明诚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古代难得的一对门当户对而又才华横溢的、最为人津津乐道和称扬的一对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