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成公主去西藏的原因

文成公主去西藏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259 更新时间:2024/4/9 10:07:20

听说唐朝公主嫁给了突厥和吐谷浑可汗,18岁的松赞干布也派出使者远赴大唐求婚。不幸的是,唐太宗低估并回绝了这个此前默默无闻的高原青年。于是松赞干布发兵将四川西境的松州围困了好长时间,在唐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才撤兵西归。

贞观十五年(641),松赞干布已经25岁,他再次派出使者向唐求婚,而且承担这一使命的是吐蕃二号人物--大相禄东赞,聘礼是5000两黄金和数百件珍玩。

当时各国求亲的使者很多,唐太宗颁下诏令,使者们必须参加考试,哪国通过考试,就答应哪国的和亲。在今布达拉宫的壁画中,就描绘着“唐太宗六难求婚使禄东赞”的场景。

试题一共六道。第一道题是一根木头两头一样粗细,要辨别哪头为根部,哪头为尾部。禄东赞将木头放入水中,根部因密度大而向水中倾斜,此题被顺利破解。第二道题是将一根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禄东赞把丝线拴在一只蚂蚁的细腰上,让它带着丝线穿过了明珠。第三道题是把100匹母马和100匹小马驹混在一起,要求辨出母子。

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分开,断绝了马驹的饲料和水。第二天,饥饿的马驹分别跑到母亲那儿吃奶,母子关系不言自明。第四道题是将100只小鸡和100只母鸡圈在一起,要求分出哪只小鸡为哪只母鸡孵出。禄东赞将小鸡与母鸡分开,到喂食时将小鸡赶到鸡群中跟母鸡啄食。然而仍有一些小鸡到处乱跑,禄东赞就模仿老鹰和鹞子发出叫声,那些不听话的小鸡就乖乖地跑到母亲身边去了。第五道题要求每位使臣在一天内吃完一只羊,喝完一坛酒,还要回到自己的住处。

别的使臣半天就已经酒足饭饱,不省人事。禄东赞虽然也醉了,但来时在住处拴了一根线将自己牵到酒宴上,所以他能顺着线回到住所。最后一道题是让使臣从500名盖头蒙面的宫女中辨认出文成公主。这一难题最终也未难倒足智多谋的禄东赞,他拿出调查研究的本领,从一位宫女的母亲那里打听到文成公主喜欢用一种特殊的香,此香常引来蜜蜂。考试那天,禄东赞放出蜜蜂,很快就令人惊讶地“猜”到了文成公主。

承诺兑现,唐太宗将叔伯兄弟--任城(今山东济宁)王李道宗改封为江夏王,将李道宗的女儿封为文成公主,并于随后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文成公主由生父李道宗和吐蕃求婚使禄东赞陪同,于隆冬季节正式程,唐蕃历史上最美的婚姻故事开始了。

真正的爱情如象征着爱与吉祥的格桑花,越是生长在贫瘠的高原上,越是令人赏心悦目。送亲队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经甘肃天水、陇西、临夏,青海民和、乐都、西宁、日月山、倒淌河、切吉草原、温泉、花石峡,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了吐蕃的东界柏海(今青海玛多县)。远远地,送亲队伍的视野里出现了一支人马,马队里簇拥出不远千里赶来迎亲的松赞干布。

两支队伍会合后,松赞干布向李道宗行了“子婿礼”。按照礼节,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只能远远相见,但两人一遇便进入爱情的盛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偷偷相会,在临时搭建的“柏海行馆”度过了洞房花烛夜。

大队人马行至今青海省玉树县境内的一个峡谷(贝纳谷),突见天蓝如碧,百鸟翔集,山上松柏如画,山下小河如诗。赞普与公主被优美的景色和宜人的气候深深陶醉,便在幽静山谷间停下来享受蜜月。

其间,文成公主和工匠一起耐心地向玉树人传授谷物和菜籽的种植方法以及磨面、酿酒技术,把丰收的希望和生活的喜悦灌满了民众的心田。公主离开之后,当地民众仍争相传诵她的美貌与爱心,并请工匠把她的足迹和相貌刻进石头,年年膜拜。

随同文成公主西行的既有侍女、工匠、乐队,也有作为嫁妆的佛像、经卷、药方、种子、卜筮经典、医疗器械,其中不乏唐朝的“禁运物资”和“技术专利”,是一次充分体现唐朝诚意并令吐蕃喜出望外的规模宏大的文化传输。文成公主抵达逻些时,人们载歌载舞,欢呼雀跃,以吐蕃人最隆重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大唐公主。

如果说漂亮的脸蛋是一份推荐书的话,那么圣洁的心灵就是一张信用卡。文成公主尽管十分思念故乡的亲人和长安的繁华,但她从未对吐蕃表现出丝毫的嫌弃和怨恨。她为了吐蕃的安宁,与尼婆罗的尺尊公主(先于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一起劝说丈夫信仰和推广佛教。

她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镏金铜像供奉在松赞干布特意为她修建的小昭寺;她还改进了耕作技术,教会了吐蕃人养蚕织布和种植蔬菜,被藏民亲切地称为“阿姐甲萨”(意为汉族阿姐)。笑靥如花,她如火如荼地映红了那片格桑花;瞳人流转,她如竹如柳地装点了那条拉萨河;长发飞泻,她如虹如月地点亮了那盏酥油灯。

这段美丽的爱情也使唐蕃边界人民享受到了久违的和平。

美中不足的是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都未能生育,更为遗憾的是与文成公主相守仅仅八年的松赞干布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突然病逝,年仅34岁。此后,这位吃苦耐劳的山东女子承受着远离亲人的苦楚,跨过了失去丈夫的深渊,又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三十年,直到唐高宗永隆元年(680)黄叶纷飞的秋天。

如今,她从大唐带去的经卷仍收藏在布达拉宫中,她从大唐带去的佛像仍供奉在大昭寺里。她从大唐带去的种子仍一季一季地播种、收获,她的芳容与精神已经像圣山圣湖一样镶嵌在青藏高原上。#p#分页标题#e#

从此,一个固定的爱情词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像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一样,在中国漫长而纷繁的历史银河中永恒地闪烁。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藏达赖与班禅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宗喀巴是黄教的创始人,但却不是第一世达赖。第一世达赖喇嘛(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名叫根敦朱巴,是宗喀巴的著名弟子,他最大的功劳是筹建了后藏的扎什伦布寺。宗喀巴的另一个重要弟子撰写了《宗喀巴传》,这就是后来被追封为一世班禅(被认为是无量光佛的化身)的克珠杰。根敦朱巴圆寂后的三年,后藏平民家庭出身的

  • 英国侵略西藏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英国在占领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哲孟雄后,胃口大开,把流着口水的大嘴对准了西藏这个位于英属印度边界上、面积与西欧不相上下的广袤领土。面对日益迫近的刀光和血腥,西藏民众和爱国僧侣被迫于清同治五年(1866)在隆吐山设立了哨卡,修建了日光护法灵庙,企图以军事、精神两种力量阻止张着血盆大口的英国人。藏军在自

  • 羌族的历史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中国近代史学家范文澜推测,炎、黄二帝都出自远古的羌族。炎帝首先从西戎游牧区进入中原,黄帝则随后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流域。直到如今,许多汉字仍带有羌人的游牧血统胎记。如汉字以羊为“美”,以羊为“善”,以羊为“祥”,以羊为&ldqu

  • 羌族跟女儿国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位美丽痴情的女王,一条喝了其中的水就能生孩子的子母河,《西游记》中描写的“女儿国”曾经留给人们无尽的幻想,它究竟是吴承恩天马行空的虚构,还是历史的真实?历史上的确有一个女儿国,创立者是一个名叫“唐旄羌”的原始部落。很久以前,在天山以南到葱岭一带的温馨

  • 楼兰国的人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尽管楼兰古城消失了,但楼兰人并没有被灭族。那么,上万的楼兰人到哪里去了?一千五百年过去了,要找到准确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凭着一些支离破碎的历史记录去推断。史书记载,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鄯善王比龙的太子率4000余楼兰人归降北凉王并迁居高昌,被安置在库木塔格沙漠北缘的名为&ldqu

  • 楼兰古国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秦国统一中原的血腥计划临近尾声的时候,草原上也刮起了强劲的匈奴“旋风”。面对这个杀人如同割马草一样简单的草原霸主,楼兰和邻居国的选择除了俯首帖耳,就只有引颈受戮。匈奴日逐王派到西域的管理者叫“僮仆都尉”。“僮仆”,顾名思义就是

  • 马云的海博网络公司怎么运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司是注册了,网站也开始运营了。可是,互联网还没进入杭州,它进入杭州,是“中国黄页”开办4个月之后的事了。这期间,一家没有网络的网站是如何经营的呢?首先,他们将中国企业的资料(图片和文字说明)翻译成英文,然后寄到美国西雅图,由美国方面的朋友将资料做成网页放进互联网。然后,美国

  •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该根据地是1937年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115师一部在聂荣臻率领下,以五台山为中心建立的,也是当时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根据地包括平汉铁路以西,平绥铁路以南,同蒲铁路以东,正太铁路以北广大地区。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和决策,1937年8月下

  • 解放军最早的几大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解放军最早的坦克部队1945年11月,东北民主自治军在沈阳市原日军坦克装配修理厂(918工厂)搜集到1辆日制坦克。于是,12月1日,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在沈阳东郊马家湾子成立,从而开创了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中的坦克兵历史,当时只有30余人,1辆坦克。此后,解放军依靠在战斗中缴获的坦克,

  • 解放军最早的海陆空军诞生于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下兵种众多,最为著名的就是海军、陆军、空军,即海陆空三军。今天历史君就来跟大家详谈三军的建立。解放军最早的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在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1949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热烈庆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