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十三铠:唐朝最为先进的铠甲

唐十三铠:唐朝最为先进的铠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826 更新时间:2024/4/14 20:38:48

铠甲是军队的重要装备,铠甲的质地制作材料是影响军队作战的重要因素,一副好的装备能大大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在唐朝时期,有十三款铠甲,它们都各是什么呢? 唐十三铠中,明光、光要、锁子、山、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在铠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

锁子与山文是并列的两种铠甲。鱼鳞甲.罗圈甲.山文字甲鱼鳞甲.罗圈甲.山文字甲,这些甲都属于一种范畴,它们不是全身甲。但是,它们的某些防护能力是不同的,象山文字甲,它的“倒丫”甲片中间凸两边凹,由多片甲片相互扣合成整片甲,这样甲表面形成无数的凹凸面,非利于防箭。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而且造型相当美观。

唐朝的甲制共有13种,其中明光铠、光要铠、细麟铠、山文铠、乌锤铠和锁子甲都是铁甲,由铁制成。在唐朝,前代流行的两当铠已经被淘汰,在汉末晋初出现的明光铠成为唐军装备的最主要的铠甲,名列《唐六典》的甲制之首。明光铠除了继承了两当铠的优点以外又对铠甲进行了改进,比如:加了披膊,膝裙和对头盔也进行了改进,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以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日后军队常用的锁子甲,在唐朝也列如有甲制中。明光铠的形制基本上与南北朝时期相同,只是腿裙变得更长。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了:有的只是在裲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数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

明光铠一词的来源,据说与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

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先帝赐臣铠表》。《晋书.吕光载记》描述此类铠甲 “铠如环锁,射不可入。”唐代极为盛行,并将此甲列为13种甲制之一明代和清代还仍有沿用。锁子甲是一种用铁链衔接,互相密扣,缀合而成衣形的铠甲。这种甲穿起来柔和便利,比大型坚甲轻松。

皮甲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古代战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铠甲材料最好是使用皮革。皮革铠甲的使用年代久远,即使后来出现了金属铠甲,但是由于皮甲轻便、价廉,所以仍被普遍使用。

到了唐代前后,一改以前甲片的缀合方式,出现了把几层皮革重叠起来使用的新型皮甲。这种皮甲一直沿用到十七世纪,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铠甲。

步兵甲为适应步兵野战的需要,在唐代供步兵使用的步兵甲有了很大发展。据《通典》所记,当时每队战士有60%的人装备有铠甲,而汉代军队披铠甲的士兵仅占总数40%。这种步兵甲的基本形制是:身甲前后片在双肩上用带联扣,两肩所覆披膊作兽皮纹,腰带下垂有两片很大的膝裙,上面叠缀着几排方形的甲片。代的“步人甲”就是由这种铠甲演变而成的。

补充说明: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 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

唐十三铠绢布甲唐代胄甲,用于实战的,主要是铁甲和皮甲。除铁甲和皮甲之外,唐代铠甲中比较常用的,还有绢布甲。绢布甲是用绢布一类纺织品制成的铠甲,它结构比较轻巧,外形美观,但没有防御能力,故不能用于实战只能作为武将平时服饰或仪仗用的装束。

马甲《唐六典》列举的十三种铠甲中,最后一种名为“马甲”。有人以为是当时战马所着,其实不然。根据东晋以后的习惯,只有人穿的胄甲才能称“甲”,马着的甲衣只能称“具装”,而不叫“马甲”。

标签: 隋唐历史

更多文章

  • 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 开放包容的盛唐风气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唐朝,唐朝的鼎盛时期——贞观到天宝年间,在这时期内,社会繁荣安和,人们也呈现出一派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特点。 盛唐指的是从贞观到天宝这一历史时期,这是唐朝的鼎盛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之一,回顾这一段历史,对于我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创造中华民族更加伟大的新辉煌具有十

  • 唐代轻骑兵简介 唐代轻骑兵作战取胜战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唐历史

    唐代,是中央王朝骑兵的鼎盛时期,马政是建立强大骑兵的物质基础,因此,唐代骑兵力量,胜过历朝历代。 唐代轻骑兵比例高,轻骑兵即轻装骑兵,具有良好的战斗技能,因为其机动性强、作战灵活、装备合理成为战争的制胜力量之一。1、唐代轻骑兵简介李源起兵太原,得到突厥2000匹马的帮助,有的隋马3000匹,在陇右监

  • “盛唐精神”的含义 “盛唐精神”在文化上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唐历史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这一时期,此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社会充满自信。开阔的视野、繁荣的经济、包罗万象的思想,缔造了自信的、自豪的、开放的、开拓的、创造的、创业的“盛唐精神”。1、 何谓“盛唐精神” 唐朝时期,中国文明达到繁荣的顶峰。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

  • 唐代的和亲政策 唐代和亲的公主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唐历史

    和亲是具有政治目的的联姻,通过和亲,使得两方和亲对象保持友好往来,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辉煌时期,国力强盛,四海折服,周边各族首领内属求婚者纷至沓来,所以唐代也是我国历史上和亲公主最多的一个朝代。 “和亲”亦称“和藩”,纵观中国历史,从西汉到清代至少有150余次,可见和亲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对于

  • 唐代兵器陌刀的简介 唐代兵器陌刀失传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唐历史

    军队作战中,除了铠甲是重要的装备外,手中的武器也是取胜与否的关键。唐朝军队中,大量配备的一种兵器就是陌刀,成为一种常规装备。1、陌刀简介 陌刀为一种两刃的长刀,较重,大约50斤。为现今武士刀(日本刀)的原形之一。唐代军中大量配备。唐代以后陌刀逐渐消失。陌刀的外形类似西游记中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不过

  • 初唐四杰的文风 初唐四杰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唐历史

    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1]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1、初唐四杰的文风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

  • 千牛卫:护卫李唐王室的禁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唐历史

    唐代有十六卫,听起来就是很高大上的军队。其中有左右千牛卫,李唐一向以老子后人之称,老子乘青牛羽化而去,所以千牛卫就是护卫李唐王室的禁军。千牛卫中的人都出身贵重,有美姿容,放到今天来说就是高富帅组成的兵哥哥。1、千牛卫的职称 “千牛卫”这个名字,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在唐代,“左右千牛

  • 兵书《李卫公问对》的内容及其体现的军事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唐历史

    唐代的重要兵书之一《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武经七书》之一,成为后世武科必读书目之一。此书以唐太宗李世民与卫国公李靖讨论兵法的形式而辑成。 现存《李卫公问对》共三卷,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一万余字,记录了唐太宗与李靖问答九十八条次。内容丰富,多联系唐以前战例及太宗、李靖本人的亲身经历,参照历代兵家言

  • 《太白阴经》: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的道家军事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唐历史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的道家军事著作。《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太白阴经》的名称由此而来。作者为唐朝的李筌。 中国古代重要兵书。唐代宗时河东节度使都虞候李筌撰。李里籍未详,《集仙传》道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书

  • 《罗织经》:一本用尽刻毒手段的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隋唐历史

    这是一本令人看了冷汗直冒的书,这也是一本用尽刻毒手段的书,这是恶人们一辈子都想实践的书,这本书就是《罗织经》。《罗织经》是连一代武皇武则天都看了无话可说的书,可见其内容有多可怕。1、罗织经是谁写的 《罗织经》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是由武则天时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著,实际上就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