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慕容恪: 身系前燕兴亡成败 一生功业随身死而灰飞烟灭

慕容恪: 身系前燕兴亡成败 一生功业随身死而灰飞烟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646 更新时间:2024/3/26 19:04:38

慕容恪是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性格谨慎大度,十五岁开始掌握军队,多次以弱胜强,稳固了慕容氏的辽东霸主的地位。辅佐幼主,总揽朝政,毫无私心,以“德治”为基,构筑国家最大版图。一生出将入相、堪称名将楷模、周公第二。

1、高贵而艰苦的出身

汉王朝由于西晋的“八王之乱”导致国力空虚,北方的胡族乘虚而入,从而让历史的轨道进入一个叫“五胡乱华”的乱世,这一时期在历史也被称为“十六国时期”。所谓乱世出英雄,慕容恪正是在这个乱世应时而生。

慕容恪,字玄恭,昌黎棘城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前燕宗室大臣,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之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

慕容恪虽然出生于鲜卑王室,但由于其母亲高氏后宫失宠,所以慕容恪一直不受父亲慕容皝的待见。而慕容皝显然都把心思花到开疆拓土、稳定局势上面去了,对这个儿子压根也没怎么在意过。

直到慕容恪15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谈心中,一直对人才保持高度敏感性的慕容皝,感觉自己家这个愣小子虽然不声不响的,但其实还挺有才的。于是问了他一些经世的大问题,居然也能说得是头头是道。

前燕正是用人之际,用别人也是用,用自己的儿子也是用。虽然他不怎么招自己喜欢,但毕竟还是自己的儿子。于是,慢慢地慕容皝就交了一些军队给慕容恪。人数不多,毕竟慕容恪是骡子是马?还要好好遛一遛才知道!

于是,一个集良将和名相于一身的千古英雄,一个生平未见一败的绝世战将就这样被试探性推到历史的舞台上了。而他在历史舞台上绽放出来的耀眼光芒,让对手不敢睁眼,让国家高枕无忧,让后世无比景仰。

他的父亲慕容皝在临终传位时嘱托他的二哥慕容儁:"恪智勇俱济,汝其委之。"他的对手东晋桓温慕容儁去世时,有心北化,却心有余悸:"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

他曾经的盟友和劲敌,被誉为“功盖诸葛第一人”的英雄王猛也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慨:"慕容玄恭,信奇士也,可谓古之遗爱矣!"后世的崔浩不偏不倚地说:"王猛之经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恪之辅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

如果对东晋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做一个排序,那么慕容恪一定在第一流人物之列。就算更进一步,对这些一流人物再做排序,慕容恪也依旧能排进前列。起码是能和王猛、桓温、苻坚这些当世之雄平起平坐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前燕兴亡成败确实也是系于慕容恪一身,慕容恪主政时,前燕盛极一时。慕容恪去世不过三年,前燕就被前秦灭亡。正应了那句古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2、十六国时期第一名将

慕容恪自15岁那年和他老子进行一次“灵魂交流”之后,就被安排从了军。毕竟战争年代,军队就是最好的熔炉。18岁时,后赵皇帝亲自带兵围剿慕容部,双方相持十余日,之后后赵军队撤走。慕容恪带领2000骑兵出城追杀,大败赵军,之后又乘胜追击,斩首三万余人。

同年十二月,后赵与慕容部再次开战,慕容恪又一次击溃赵军,斩首万余人。不要以为后赵军队不堪一击,后赵在随后的与东晋的战斗中凭借这些残兵败将就大败东晋军队于邾城的战场,杀得邾城一人不剩,东晋名将毛宝无处可逃被迫投长江自尽,东晋大权臣庾亮申请辞职,不久气死。

21岁时,慕容恪镇守辽东,从此高句丽再不敢侵犯前燕边境。24岁,参与慕容部与鲜卑宇文部的决战。宇文部大败,从此散亡。25岁,慕容恪带着弟弟慕容垂帅1.7万骑兵袭击扶余国,亲冒矢石,攻克扶余,俘扶余国王玄及部落5万余口而还。当然,作为时代的英雄,没有成名作和代表作肯定是不行的。真正让慕容恪成名的,则是与冉闵大帝之间的惊天一战。

被誉为项羽转世的冉闵,被中原地区的汉人百姓疯狂的崇拜,他也因为惊世骇俗的“灭胡令”永留青史。因为他对待下属、百姓的宽容以及对待胡人的残暴被当时中原百姓奉为救星,而冉闵的武勇似乎真的为当时的汉人带来了希望之光。不过这种希望之光很快就被十六国时期最天才的将领慕容恪毁灭了。

两人在中原大地上演了一场中国历史上经典的步骑之战。也是最勇猛的将军和最天才的将军之间的对决,王与王的交锋!

公元352年,冉闵带领不足一万兵去河北定州运粮回邺城。被慕容恪探知了这个宝贵的情报,慕容恪立刻行动,用十余万骑兵把冉闵不足万人的步兵包围了起来。冉闵的心腹将领希望冉闵暂时避避慕容恪的锋芒“鲜卑乘胜气劲,不可当也,请避之以溢其气,然后济师以击之,可以捷也”

冉闵看不起慕容恪,根本就不听手下的建议,气势非凡的反驳“吾成师以出,将平幽州,斩慕容隽。今遇恪而避之,人将侮我矣。” 而最开始的战局似乎也应证了冉闵是正确的:“乃与恪遇,十战皆败之”

两军交战之始,慕容恪的骑兵面对冉闵的步兵居然十战十败。这显然不是一个名将应有的水准啊,难道只是水货?于是,慕容恪部下纷纷向慕容恪进言,这个冉闵实在太厉害了,不如先行撤退。

而这个时候慕容恪恰恰表现出了高明于常人的地方,“闵师老卒疲,实为难用;加其勇而无谋,一夫之敌耳。虽有甲兵,不足击也。吾今分军为三部,掎角以待之。闵性轻锐,又知吾军势非其敌,必出万死冲吾中军。吾今贯甲厚阵以俟其至,诸君但厉卒,从旁须其战合,夹而击之,蔑不克也。”

慕容恪研究战局之后,发明了一种新式武器“拐子马,铁浮图”,用铁链把战马连在一起作为前军,两面用两支精锐骑兵夹击。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连环战马的记载,随后慕容垂以五千拐子马大破桓温十万北伐军,辽金都用过它,金军用它横行中原就源于此。

也许很多人要说,慕容恪以众击寡胜之不武,而我却认为这才是慕容恪胜过冉闵的地方。一个将领连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都不明白,那么这算是好将军吗?最终,冉闵大败被擒。慕容恪送冉闵于龙城。慕容儁杀之,冉魏灭亡。

一战而灭一国,慕容恪功业之高,无有比者。与冉闵一战无疑是慕容恪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和封神之之战。打得同期能与曹操比肩的枭雄桓温八年之后仍心有余悸,慕容儁去世时,有人建议桓温北伐,而桓温居然罕见地谦虚的说“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可见慕容恪当时的威名之盛!这才是真正的威震中原!

之后,在慕容儁当政期间,慕容恪还先后取得了鲁口、广固、野王之战的胜利。在慕容儁去世后,又先后经历了攻略青州、平定慕舆根叛乱、奇袭洛阳这三次大战,皆是手到擒来,所向披靡。

纵观慕容恪短暂的一生,都在南征北讨中渡过,灭扶余、慑辽东、平内乱、震前秦、抗东晋,只要有他的名字出现,没有不大胜的。只要他令旗所向,没有不灰飞烟灭的敌人。前后十数次出征,几乎从无败绩,被称作“十六国时期第一名将”毫不为过。慕容恪也是唯一一个入汉族武庙的异族将领。

3、诸葛转世,周公再生

光寿三年,慕容儁患病,对慕容恪说:“兄弟啊,你看哥哥这身子骨啊,恐怕也熬不了多久了。原本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也没有什么值得长吁短叹的。但是我们鲜卑一族,大业刚兴,任重道远。目前还有东晋和前秦这样的强敌在虎视眈眈,你那个不中用的侄儿慕容暐你也是知道的,一来年纪还小,二来天资也就那样。难堪大用啊。我想效法宋宣公,将皇位交给你。弟弟,你意下如何?”

不得不说慕容儁学刘备学得挺像的,但慕容恪学诸葛亮学得更像。慕容恪坚决拒绝,而且说:"大哥你既然认为我有平定天下的能力,难道我就没有辅佐侄儿的本领吗?"这一句话把慕容儁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第二年正月,慕容儁病情转危,遂召慕容恪、慕容鹜、慕容评及慕舆根等受遗诏辅政,旋即心安气平地去见阎王了,时年四十二岁,葬于龙陵,谥号景昭皇帝,庙号烈祖。皇太子慕容暐即位,年仅十一岁。二月,尊皇后可足浑氏为皇太后,以慕容恪为太宰、录尚书事,行周公事,总摄朝政。

不过,当时作为太师辅政的慕舆根自恃战功显赫,高傲自大,看不起慕容恪。挑拨离间不成,就铤而走险,密谋造反,被慕容恪轻而易举地借"还都龙城"一事将其咔嚓了。

皇帝新死,重臣被诛,当时前燕的政治环境可算是不太乐观、忧虑情绪很高。但慕容恪就是十六国时期的那个淡定哥,日日举止如常,出入都只有一人跟从,事事谨小慎微,巨细皆上传皇帝汇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据《晋书•慕容恪传》记载:

“ 恪虚襟待物,咨询善道,量才处任,使人不逾位。朝廷谨肃,进止有常度,虽执权政,每事必咨之于评。罢朝归第,则尽心色养,手不释卷。其百僚有过,未尝显之,自是庶僚化德,稀有犯者。”

执政期间,慕容恪虚怀待物,知人善任;整顿吏治,严明赏罚,谦虚谨慎,从不专断;诛杀叛臣慕舆根,稳定朝政。而且,不因自己受辅政之任就独断专行,反而谨守臣节,事事报皇帝慕容瑋批准后方可施行。此外,闲暇时求知好学,手不释卷。

作为执政者,慕容恪表现出的,是高度优秀的政治素养。可以说,前燕政局的稳定,多半是慕容恪的功劳。在国政治理、凝聚人心,甚至于人格修养上,慕容恪都建树不俗。前燕也因他而国内政治清明,对外屡战屡胜,前燕基业蒸蒸日上。

只是天不假年,慕容恪年寿不永,年仅47岁便去世了。自此,前燕基业江河日下,慕容恪去世的第三年,前燕就被前秦所消灭。

4、一人身系前燕兴亡成败

慕容恪生,前燕兴;慕容恪死,前燕亡。这本身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但是我们看问题始终不能只看表面。必须要客观、全面、深入去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慕容恪为前燕开疆裂土的事情就不多说了,直接从前燕击败冉魏的时候说起。

慕容氏趁着后赵内乱,迅速占领后赵遗留的大片国土。但问题是,这种幸运并非一劳永逸:即便所占土地是后赵的膏腴之地,敌手也依旧存在:盘踞于关中的前秦,以及南方的东晋,都是慕容氏的心腹大患。而且慕容氏自己,也仅仅是靠军事征服占领了土地,尚未形成有效统治。

此外,朝堂之上,出自部落的大臣们彼此尔虞我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政治文明,斗争几乎没有下限。在这样的内外忧患下,正是因为有慕容恪在,前燕国内的这些矛盾和纷争才能能被消弭于无形,即便有慕容评的贪婪和嫉贤妒能,即便有慕容暐对于慕容垂的不信任,这些隐患也都不会爆发。

因为不论是功绩、血统,还是声望、能力,慕容恪都足以胜任执政的工作。在他的遮护下,各方势力之间就算龃龉不断,也能各安其位。当慕容恪活着,所有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可以说,慕容恪将一国的生死存亡抗在了自己那能力卓越、魅力无双的肩膀上。

只是可惜,慕容恪一死,前燕这些能生成重大危机的内部矛盾就迅速暴露了出来,并被对手给及时利用,最终招致前燕灭亡。如果慕容恪在世,那么历史会留给慕容氏解决矛盾的时间窗口——至于能否成功,那是另一个话题。但现在,随着慕容恪的去世,这个时间窗口却被确凿无疑的关闭了。

等待慕容氏的,只能是考验矛盾爆发之后的应对能力。但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慕容氏果然没能撑过这次危机。事态因桓温北伐而引爆,以慕容垂出奔前秦为中继,最终由王猛灭亡燕国落下终章。慕容氏的幸运与不幸,全都系于慕容恪一人:幸,生死存亡有慕容恪一人可抗。不幸,除慕容恪之外,生死存亡无人为继。

并不是说慕容恪不死,前燕就能高枕无忧,最终统一北方,甚至于统一中国。而是慕容恪如果没有早逝,那么前燕的结局肯定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未来会如何发展,很难推断。但如果慕容恪不死,前秦就不可能轻而易举地灭亡前燕。很有可能,我们会看到高手之间的强强对决:王猛带领的前秦军队,和慕容恪带领的前燕大军终极PK,到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当然,也可能有另外一种局面出现:因为慕容恪不死,前燕政局也就不会陷入动荡。而前秦在无机可乘之下,也不见得就会发动灭亡前燕的大战,双方因此长期在北方维持均势。又如果,秦燕之间还是一战,但以前燕获胜告终,并最终统一北方,那么,前燕也依旧任重道远,它还是得面对从前秦到后来的北魏都要面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南北大战如何发生、内部民族融合如何进行、国家的统治力如何向下延伸等等。

也就是说,类似于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六镇起义、北周实行府兵制这样的历史事件,还是会依次发生,只是形式如何、结果如何,在细节部分很难预测而已。而这,也才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 与 偶然:中华民族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进入解决原生文化内在矛盾的关键时期。

历史的必然是,这些矛盾终将被解决,中国将重新走向一统。而历史的偶然,则是这些矛盾最终被谁解决。于历史而言,是慕容恪,还是苻坚、拓跋硅、宇文拓、高湛,又或者是杨坚最终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其实无关紧要,这只是一个历史符号而已。

只有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个人,这才是重要非凡的头等大事——失败者,从此将葬身于历史的故纸堆,灰飞烟灭。成功者,则能福泽子孙,千秋万代。

一段历史最后是由谁来呈现历史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段历史的本身。强如诸葛亮、慕容恪、岳飞等盖世英雄也并不能改变历史什么,我们只有通过这些身处历史的个人不断追逐自己的追求,形成整体的合力而造就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去思考命运的走向和灵魂的归宿才是王道。人,终究是活在自己的微观世界里的。在慕容恪的世界里,我窃以为,他堪称完美。

标签: 两晋南北朝

更多文章

  • 魏太武帝拓跋焘: 一生光明磊落 本是难得的明君 从英武到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两晋南北朝

    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雄才大略,聪明雄断。在位期间一举统一了中国北方,使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地区的割据混乱局面得以结束,为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也是大魏武功鼎盛的时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中国历史也极为罕见。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字佛狸,鲜卑族。422年,被立为太子,

  • 影响中国数百年的士族门阀是怎样决定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两晋南北朝

    士族制度是一种按门第为标准的选官制度,是贯穿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有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是一种腐朽的政治制度。士族阶层是如何崛起的呢?士族集团的源起,便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首倡儒术”后,研习儒家经学的学者们,垄断了儒家孔孟一门经典学说的解释权,并在家族内部代代传袭,进而掌握了整个国家文化制度的话语权

  • 贾后乱政 八王之乱的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两晋南北朝

    公元290年(太熙元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由外戚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即位的晋惠帝司马衷痴呆低能,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于永平元年(291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又

  • 晋朝的政治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两晋南北朝

    晋朝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晋朝的三省制,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司马氏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大权;司马炎建立晋朝后统一中国,施行的政策虽然造就了太康盛世的短暂和平繁荣,但没有彻底解决浮华奢侈的社会问题及贪污腐败的政治风气。由于施行偃武修文的国策以及诸王、外

  • 东晋强悍的北府兵军队是谁组建的?北府兵将领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两晋南北朝

    北府兵,中国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的军队。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强大,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朝廷拜谢玄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召募劲勇,徐(治京口)、兖(治广陵)人民纷纷应募入伍。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太元四年,谢玄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

  • 两晋时期的文化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两晋南北朝

    1、文化 汉代以前,政治主权完全在华夏族,汉代以后,政治主权不全在华夏族,边疆民族带来的草原游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时天下大乱,士族文人多不以道义为重,儒学中衰。旷达之士,目击衰乱,不甘隐避,则托为放逸,遂开清谈之风。晋室之兴,世乱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与印度东传之佛教交汇,中国文化逐渐转

  • 西晋是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两晋南北朝

    公元265年,司马炎奋二世之余烈最后取代了曹魏王朝,建立西晋,是为晋武帝。又于15年后在大将军王濬(jun音四声)苦苦劝说下,本无心无志于环宇一统的司马炎无奈之下发兵讨伐孙吴政权,于是“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一举灭掉了当时最后一个分裂王朝东吴,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三国以来近百年的战乱,实现天下

  • 东晋门阀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两晋南北朝

    八王之乱后期,惠帝子孙全都死亡,惠帝兄弟成为其时司马皇统中血统最近的亲属。成都王颖抢得了皇位继承权,称皇太弟,居邺城遥制洛阳朝政。东海王越是八王之中最后参与乱事的藩王。按血统关系说,东海王越是司马懿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王司马泰之子,于武帝、惠帝皇统是疏而又疏,同成都王颖居于惠帝兄弟地位者大不一

  • 西晋军事制度与军事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两晋南北朝

    西晋国祚51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西晋代魏后,灭刘蜀、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那么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军事力量如何? 晋朝的军事制度沿袭曹魏,采用世兵制。晋武帝颁布去州郡兵及封国制,并任众王都督诸州军事。东晋兵制袭用世兵制,并以募兵制补充兵力。由于中央衰落,军力外重

  • 永嘉之乱:使开发近千年的中原沦为白骨蔽野之地。异族首次祸乱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两晋南北朝

    永嘉之乱是什么?永嘉之乱是指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西晋初年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