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一直中意曹植为何最终选了曹丕做继承人?

曹操一直中意曹植为何最终选了曹丕做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08 更新时间:2024/2/28 20:00:36

身为一国之君,选继承人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曹操作为一方霸主,在挑选继承人的事情上也不敢有一丝马虎。曹操有很多儿子,曹植一直是曹操心目中的最佳继承人,可是最终曹植却没有成为魏国的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

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标榜一定要册立曹丕来继承魏国大统,并高调表示自己会以生命来扞卫曹丕。曹植是曹操看好的热门人选,更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违反人情的事情呢?

首先是性格使然。崔琰此人身材高大,仪表出众,胡须长达四尺,就算是闲居家中也是正襟危坐,极有威严。能够留四尺长的胡须那是要何等细心。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有匈奴使者来访,曹操觉得自己身材矮小,不够体面,于是让崔琰代替自己坐在王位上,自己则拿着一把刀站在旁边。

等待使者拜见之后,曹操派人去询问使者有和评价,使者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这个故事当然是为了衬托曹操,不过也证明崔琰长相不凡,气度高雅。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崔琰就是一个处世严谨,脚踏实地的人。可是曹植呢?

《三国志》记载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曹植是个才子,生活中一点架子没有,做事情不拘小节,经常和丁仪杨修等好友喝酒高歌,不知道节制,有时候甚至不注意场合。曹植的生活中,喜欢的是随着感觉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和崔琰的严谨完全不同。

其次是崔琰的价值观念使然。崔琰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士子,心中常常想着的是天下,是百姓。当曹操大败袁绍之后,查看冀州的户口,非常高兴的对臣下们感叹,哎呀呀冀州果然很大啊,可以征召三十万士兵呢!崔琰听了,迎头给曹操泼了一瓢冷水,崔琰说:“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

现在天下分崩离析,百姓痛苦,冀州刚刚平定,你曹操不去关心百姓,了解风俗,却关心什么军队,实在是让冀州百姓失望啊!当时所有的臣子吓得半死,谁敢这么触曹操的霉头啊。还好曹操大度,反倒自己认错了。

崔琰在批评曹操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想到的只是百姓和天下。而在选择太子的时候,崔琰也没有计较什么曹植是不是自己的侄女婿。崔琰一腔忠义,正直无私,让百官震撼。连曹操也感叹崔琰“公亮”,这样正直无私的人太少啦!而最重要的还是崔琰的政治倾向使然。

曹植有才,可是曹植在写诗歌的时候很厉害,在处理政事的时候怎么样呢?曹植为人任性而行,把自己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写诗词歌赋和喝酒上,不务实事,甚至做出一些越轨不合礼法的事情。像曹植就曾经乘车在只有皇帝可以通行的驰道上奔走,让曹操大怒,并表示从此之后再也不会相信曹植,相信任何儿子了。可是曹丕呢?

曹丕年轻时也曾经出外打猎,生活细节上有些缺点。可是当崔琰义正词严的告诉曹丕不能如此的时候,曹丕非常谦卑的回复说:“昨奉嘉命,惠示雅数,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坏矣,褶亦去焉。后有此比,蒙复诲诸。”曹丕表示,以后我一定会痛改前非,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由此可见,曹丕心中有政务,并且听得进他人的建议,对于礼法是非常看重的。

当然,曹丕这个人很虚伪,很多事情都是做出来给世人看,给曹操看的,可是,当虚伪可以给国家给百姓带来好处的时候,那也未尝不可。于是崔琰毅然选择了处世严谨,善于纳谏,有心国事的曹丕,而放弃了好酒轻狂,放诞任性的侄女婿曹植。由此可见,人品决定了谁是下一任继承人。虽然曹操一直比较喜欢曹植,但是奈何曹植身上有很多缺点,难以治理江山。所以曹操最后听从劝告,选曹丕为继承人。

标签: 三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疑惑的四件事,至今都没有确切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历史

    曹操不仅是一代霸主,更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关他的秘密还有很多至今都未曾解开。1、是不是用宫女实验房中术?他妻妾成群,曾曹操大修铜雀台,广蓄全国美女,有名有姓的王妃是15位,算上无名无姓,史不见载的,当远远超过此数。曹操共有25个儿子,7个女儿:清河长公主、曹宪、曹节(与她爷爷的爷爷同名)、曹华

  • 东吴大都督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东吴大都督周瑜才能过人,智谋超群,但是心胸狭窄,最后甚至被诸葛亮给活活气死了,这种匪夷所思的死法真的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吗?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周瑜是一个嫉妒心极强,机关算尽,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人物。然而,许多史料表明,周瑜其实是一个气度很大的人。因此,不少史学家认为“三气周瑜”并不

  • 为什么曹操对当时寄人篱下的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历史

    曹操和刘备都是三国时期的贤才,曹操有野心和魄力,而刘备有雄心壮志,他们二人都是白手起家,到后来都是名满天下。曹操和刘备曾边煮酒边指点群雄,为什么曹操对当时寄人篱下的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里有一场精彩的文戏——“青梅煮酒论英雄”,很是让人大呼过瘾,两个旷世奇才边煮酒边指点江山,这是多么

  • 三国群雄为何不敢公然做皇帝?是被时局所拘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历史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有一条禁忌,虽然谁都觊觎皇帝这个称号,可谁也不敢公然犯规,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这个袁术,染指了一下,当了几天皇帝,谁知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失败得最惨,这也是所有那些一叶障目,利令智昏,而且自以为是的人物,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作出错误的决策,而以失败告终的

  • 魏明帝曹叡:一个被后世严重低估的有为之君 却英年早逝 没杀司马懿是他最大的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历史

    魏明帝曹叡是曹魏第二位皇帝,他是一个文武全才,政治理想远大、政治才能极高的皇帝,他有着秦皇、汉武一般的政治追求,他也想成为像秦始皇、汉武帝一样的集权君主。但却未能获得一个好的结局,甚至让自己家族苦心经营三代的天下,成为了他人的囊中之物。曹叡是魏文帝曹丕与甄氏所生的儿子,是曹操的长孙,自小就聪明过人,

  • 襄樊之战: 关羽面临的对手有哪些?为何说他虽败犹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历史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此役关羽水淹七军,重创曹魏,威震华夏。而后,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建安二十四年,这一年对蜀汉和刘备来说是一个悲喜交加的年份:经过两年的苦战,5月刘备终于从曹操手中拿下了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汉中,从此东西两川连在了一起,刘备的战略纵深得到大大

  • 三国简介:三国开国君主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历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

  • 三国的经济发展:三国各国经济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历史

    东汉末期,因为天灾战乱,社会受到破坏,使得经济衰退,大量农地荒废。部份豪强世族纷纷率领族人,建立坞堡以自卫。在其周围从事生产活动后,渐渐成为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度。坞堡和庄园制度都影响后来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模式。由于东汉朝廷的崩溃,无人重铸磨损不堪的铜钱,加上大量私钱出现。到三国鼎立后,新发行的铜钱未能广

  • 荆州之争:三国群雄逐鹿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历史

    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城历史长达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现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历20个楚王,定都长达411年,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 公元215年(汉建安二十年),刘

  • 蜀国灭亡后为何关羽的子孙却被诛灭全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历史

    三国之中蜀汉灭亡最早,当时天下还未统一,因此,司马昭对蜀汉的君臣都比较善待,除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战死外,其余主要的官僚贵族都有良好的待遇,刘禅更是被封为安乐公,乐不思蜀,但是唯独关羽的子孙被残忍灭族?这到底是为什么?1、“关羽斩庞德” 这最早还要从公元219年说起,关羽守荆州,亲率大军攻打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