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关羽红脸之谜

历史上关羽红脸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98 更新时间:2024/2/27 13:43:24

陈寿《三国志?关羽传》第一句话,“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姓、名、字都有了。中国古代有种说法叫“山东出相,山西出将”。书中陈寿特别指出他是“河东解人”,河东就是现在山西的运城一带。具体的地方在山西运城西南的解州镇,关键是后面那句话,“亡命奔涿郡”。人家没说他长得什么样,只说他年轻的时候因为犯事,亡命,逃跑了,奔涿郡,就是来到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后来,跟刘备张飞一起结为同盟,开始了他戎马一生的事业。《三国志》从头至尾,以及其他的史料中,我们找不到只言片语说关羽是红脸的记载。因此,这张红脸我们可以说是后人赋予给他的第一个谜,历史上的关公不是一张大红脸。

如果不是大红脸他怎么就变成大红脸了呢?我们说,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现象,如果它不是真实的,那么一定是后代人进行了文化的创造。于是就有了第二个谜:是谁给关羽染成红脸的呢?为什么要给关公染成红脸?我认为关公变成大红脸,有以下几个地方值得注意,都是因为我们中华文化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了:

第一类是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里有关公变成红脸的鸡血染红篇和鼻血染红篇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类故事内容跟我们前面说得差不多,还是关羽见义勇为,结果被官兵通缉。四处躲藏的时候,逃到了一座山里,有一个姑娘正在屋前纺纱,看到关公以后,说你赶快到床上装病,躲藏起来。那姑娘杀了一只公鸡,把鸡血抹在了关公的脸上,同时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贴在关公的嘴巴上,然后用被子把他蒙起来。官兵追来以后,一看床上躺着一个人,把被子一撩开看,他们要抓的人是一个面皮白净的人,可眼前躺在床上的这个人呢,满脸通红,长髯过腹,好像在发烧,就像现在的H1N1患者,官兵吓得赶紧躲得远远的,关公因此躲过一劫。当然这个被鸡血染红的脸就再也变不回去了,而这个姑娘的青丝就变成他长长的美髯。

跟它类似的说法是鼻血染红的。说关公还是被追杀,但是这次姑娘换了,换成一个老太婆了。关羽来到河边,老太婆对他说:“小伙子,你赶快把鼻子打破。”关羽一拳头把自己鼻子打破,用鼻血抹在脸上,变成红脸,再把头发拽下来贴在下巴上,立刻成了一条红面长髯的大汉。官兵追来一看,不是面皮白净的人,就继续朝前追赶。关羽谢过了这个老太婆,一路跑到涿州去了。这老太婆是谁啊?那是救苦救难的菩萨观世音,是观世音来点化他。第一是鸡血染红,第二是鼻血染红,鸡血还有民间的色彩,而观世音指点他用鼻血抹脸已经带有非常传奇的神仙故事的内容了。

还有一种说法,关羽不是凡人,是天上的龙王爷转世的。故事说关羽的老家解州有个大盐湖,盐湖水直通南海。这湖岸上有一处寺院,里面有一个老和尚喜欢下棋,凡是过往的行人都要陪他下一盘棋,他宁愿舍点饭菜给行人吃。后来有一个大汉跟他下棋,你来我往下了一个多月都不分胜负。有一天,一个时辰之内,老和尚是连败三局。这个大汉就问了:“你不是挺能下的吗?今天怎么回事呢?让我的吧?”老和尚说:“不是,我们家乡解州啊,已经数月没有下雨了。禾苗干枯,老百姓将要饿死了,怎么办?我心急如焚啊,没有心思跟你下棋,所以连败数局。”大汉叹口气说:“我告诉你吧,我就是天上的龙王。玉皇大帝不让我在此间布雨,我没有办法,所以郁闷,跑这儿跟您下棋,解解闷儿。”老和尚一听,既然您是龙王爷,求求您,救救我们的百姓吧!在老和尚的苦苦哀求下,龙王说:“好吧,我这就回去布雨。但是我有一个请求,等到雨停之后,您拎一个大桶到湖边去,等到冒出红色湖水的时候,你把它装在桶里面拎回寺院去。”老和尚说,只要您下雨就行。果然大汉回去以后天上就下起了甘霖,解州旱情得到了缓解。老和尚遵照那个人的嘱咐,到了湖边,等到冒出红色湖水的时候,他就把冒出的红色湖水全部收集起来装在桶里面,拎回了寺院。108天之后,那些红色的水里就蹦出来一个红色的小孩,这就是关公转世了。他本是天上的龙王爷,因为,擅自布雨于人间,冒犯了玉皇大帝受到天庭的惩处。而那冒出的红色湖水,就是被斩杀的龙王爷的血水,后来转世变成我们今天的关公,所以他的脸本来就是红的,不是后来染红的,人家是天上的龙王爷转世的。

第三类就是我们文人的参与创作了。封建时代的文人很有才能,他们根据各种各样的传说和表演,就把关公变成了红脸。最典型的就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罗贯中摒弃了他认为离奇古怪的传说故事,演变过程只有一句话,刘备问关羽,“你哪儿来的啊?”关羽怎么回答?我是“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依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了。”你看,就这么一句话,就把我们前面所有讲的故事都概括了,细节您自己去想,一句话,就把陈寿的“亡命奔涿郡”几个字解释得清清楚楚。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这个红脸它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和内涵呢?我们知道,脸谱有红色的,也有黑色的,也有白的,也有花的。根据各种类型,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品行进行不同的人物造型。那么为什么不给关羽弄一个黑脸呢?你不是喜欢打抱不平吗?你不是喜欢见义勇为吗?黑脸也不是坏人,也是好人脸谱啊。甚至花脸也一样,像张飞啊、窦尔敦啊、李逵啊,包公啊,这些人的脸谱都可以画,为什么关公一定要给他抹一张红脸,而不是黑脸、花脸呢,这个红色有讲究没有呢?有!

关羽从历史上不是红脸变成红脸,这有一个过程,这个变化过程是因为我们民间不同的群体纷纷加入其中了,用我们现在话说,这些人是太有才了。明明人家是一个白净的书生,变成一个红脸的大汉,他们为什么要把他变成红脸呢?这红脸背后到底有什么说法呢?

一、红色代表着反抗斗争的精神。我们前面讲的所有关公的传说故事,不外乎一个主题,关羽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青年人,而且反抗的是官府,代表着下层平民的意愿,因此把他涂成红脸,代表民间反抗的一种斗争精神。

二、红色代表着正直和正义。关羽可以说是第一个见义勇为的青年人啊,当时没有这种评选,如果评一定是荣获全国十佳见义勇为青年。因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老百姓群体利益的事情,所以红色体现着一种正直、正义,有这个精神和内涵在其中。

三、红色是英雄本色,这个大家非常好理解,我们今天的情况依然如此,红色是正统的,正义的,同时也是英雄的本色,只有英雄才配红色,从古至今皆然。五德始终说

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着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张苍认为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认为秦属于正统朝代,改汉正朔为土德(因土克水),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我认为还应该更深化一点,我们应该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个红色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文化的内涵。首先我们发现,它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五德始终的理论有关系。什么叫五德始终啊?五德始终是传统的儒家理论,起源于战国,发展完善于汉代。当时的人们认为,天地之间是由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所构成的社会,那么,人间的王朝一定要和天命的运行相符合,这样的王朝才能长久,否则就是短命的。所以刘备创立的蜀汉王朝都是有政治的意义,就是奉行火德。火是红色的,刘备的儿子刘禅也是这样认为,在他当政期间的年号里面有一个年号叫做“炎兴”,所谓“炎兴”就是火非常旺盛,这当然是他的一厢情愿。实际上王朝的兴衰是与治理者有密切关系的。你治理得不好,你再什么德也没有用的,所以刘禅的“炎兴”还是短命的,蜀汉王朝仅存在四十多年就亡了。但是当人们把关公变成了红脸,说明他的脸色与汉朝正统的红色是相符的,以此表明他是汉朝一个大大的忠臣。

其次呢,我们还认为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习惯有关系。我们古代人喜欢说什么呢,赤心对赤帝,赤心就是红心,当年曹操写了一封信给杨奉,里面说:“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就是曹操笼络杨奉的时候说,我久仰您的大名,仰慕您的正义,我对您是一颗红心相对。赤心就是红心。关羽是汉朝的忠臣,他是红心,但是这个心不可能掏出来给别人看。那么为了表现他的一颗红心,怎么办呢?只能通过外在的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来表达,这就是用红色的脸来代表他有一颗红色的心。所以我认为关羽的红脸正是他红心的一种外化的表现。

再者,还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辟邪文化有关系。人类自古以来就认为红色的东西很神秘,两万多年以前的山顶洞人安葬同伴时要在尸体旁要洒一些赤铁矿粉,就是红色的铁矿粉,这是干什么呢?这显然不是一种生理的反应和需求,而是一种社会符号或带有巫术文化的内容。具体就是用赤铁矿粉来辟邪。为什么选择赤铁矿粉呢?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是鲜血的颜色。鲜血是辟邪的,这是古人的想法,因为有鲜活生命的人才有鲜血,人死了血自然就没了。所以关公有一张红脸,使得一切邪恶的东西都不能对他进行伤害,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封建时代皇帝虽然穿着黄袍,但是宫里面东西都是红色的,大红灯笼,大红宫墙,大红地毯,都用红色来辟邪。义和团的时候,对洋枪洋炮没有足够的认识,以为那些是妖魔鬼怪之术,就用猪血、鸡血一些乱七八糟的红色东西一起往上泼,以为这样可以破除人家的妖术,愚昧!但是这反应的是一种原始的形态。我们今天的人过本命年,过生日,穿条红裤子,系条红腰带,什么意思啊?老人会告诉他,这是保佑你本命年平安,带有辟邪的功能。

标签: 三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在曹操眼里刘备并非是真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历史

    《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曹操坦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自己也好,关张也好,无数三国的读者也好,就此认为刘备真的是和曹操并列的英雄。当然,多年之后,刘备果然成功,成为天下三分蜀汉国主。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刘备后来的成功就把当初曹操的评价当真。要想知道当时曹

  • 三国重要人物简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历史

    一、统帅篇 1、曹操是伟大的,成就是非凡的,战功是赫赫的,文才是飞扬的。2、刘备是仁义的,示弱是聪明的,演戏是一流的,五秒钟流泪的。3、孙坚是雄烈的,华雄是他杀的,死的是惨烈的,儿子是争气的。4、孙策是英雄的,血气是方刚的,霸气是十足的,后人是崇拜的。5、孙权是大福的,江山是坐享的,勇气逊父兄的,用

  •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源于瘟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历史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云:“今臣将兵二十万……奉国威灵,仗钺征伐,……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

  • 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的民间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历史

    有民间传说,诸葛亮博望烧屯,火烧赤壁,都是靠这把扇子扇风起火打败曹军的。后来街亭之役失利,据说也是因为忘了带那把羽毛扇。《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的穿戴。 历史上,诸葛

  •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北伐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历史

    在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曾经进行了历时八年之久的北伐战争。诸葛亮北伐时间:在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发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乃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蜀军先后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1、为报先帝,以完遗愿诸葛亮在《出师表》所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的去向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历史

    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后人尊其为“书圣”。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所以又称“王右

  • 三国史上最经典的十场辩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历史

    所谓妙答,原是指在辩论过程中巧妙地回答对手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这些回答都是当场即兴发挥的,所以最能表现出人物的知识存储和临场应变能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国时期是继东周列国之后又一个乱世,正是这种思维敏捷之人发挥的舞台。在《演义》里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妙答。1、秦宓的“天辩之对

  • 司马氏能统一中国因孙刘曹的后代都没能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历史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饥肠辘辘的孑遗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至此,西晋灭亡。距离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辉

  • 诸葛亮为什么娶丑女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历史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名人,他聪明,忠诚,而且长相俊伟,他辅佐刘备共图大业,最终使蜀汉政权成了三国鼎立的一极。他的一生,奇闻轶事很多,“孔明择妇”便是其中之一。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但他却选了一位&l

  •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什么不称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历史

    提到三国中蜀汉帝国的灭亡,很多人将责任推在了扶不起的阿斗身上。甚至有激进的观点表示,如果诸葛亮真的取代了刘禅的王位,说不定就一统中原,恢复汉室了。如果再将问题直接点,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什么不称帝呢?在回答为什么不称帝这个问题之前,先讨论下诸葛亮能不能称帝。在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和李严一起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