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壬寅宫变简介, 宫女刺杀皇帝不为人知的秘密

明朝壬寅宫变简介, 宫女刺杀皇帝不为人知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327 更新时间:2024/1/15 14:25:39

壬寅宫变简介:明朝嘉靖年间的“壬寅宫变”,是历史上一起罕见的宫女起义。当时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药,命方士炼丹。当时皇帝迷信,认为未有经历人事的宫女的月经可保长生不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并命方士利用她们的处女月信来制丹药。另外,为保持宫女的洁净,宫女们不得进食,而只能吃桑、饮露水。所以,被征召的宫女都不堪苦痛。结果,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决定起义,趁嘉靖帝熟睡之时,用麻绳希望勒毙他。谁知在慌乱之下,宫女们将麻绳打成死结,结果只令嘉靖帝吓昏,而没有毙命。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并下令斩首,首犯凌迟处死。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也一并斩首。由于此事发生在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以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壬寅宫变”。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1542年11月17日),嘉靖帝召幸曹端妃,凌晨,十几个宫女在宁嫔的挑唆下,决定趁朱厚熜熟睡时把他勒死。先是杨玉香把一条粗绳递给苏川药,这条粗绳是用从仪仗上取下来的丝花绳搓成的,川药又将拴绳套递给杨金英。邢翠莲把黄绫抹布递给姚淑皋,姚淑皋蒙住朱厚熜的脸,紧紧地掐住他的脖子。邢翠莲按住他的前胸,王槐香按住他的上身,苏川药和关梅秀分把左右手。刘妙莲、陈菊花分别按着两腿。待杨金英拴上绳套,姚淑皋和关梅秀两人便用力去拉绳套。

眼看她们就要得手,绳套却被杨金英拴成了死结,最终才没有将这位万岁爷送上绝路。宫女张金莲见势不好,连忙跑出去报告方皇后。前来解救的方皇后也被姚淑皋打了一拳。王秀兰叫陈菊花吹灭灯,后来又被总牌陈芙蓉点上了,秋花、郑金香又把灯扑灭。这时管事的被陈芙蓉叫来了,这些宫女才被捉住。朱厚熜虽没有被勒断气,但由于惊吓过度,一直昏迷着,好久才醒来。

方皇后召集御医会诊,御医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冒这个风险。方皇后心急如焚,要御医许绅务必设法救活皇帝。许绅无可推托,只好开了一付猛烈的药方,世宗服下后终于坐了起来,但仍然说不出话来。许绅救活了世宗,但时隔不久他自己却得了病,临死之前对家人说:“我不行了。上次宫变,我自知若是救不活皇帝就会惹来杀身之祸,因此惊悸得病,所以这病是医不好的。”没几天就病死了。事后,司礼监对她们进行了多次的严刑拷打,对她们逼供,但供招均与杨金英相同。最终司礼监得出:“杨金英等同谋弑逆。张金莲、徐秋花等将灯扑灭,都参与其中,一并处罚。”

从司礼监的题本中可知,朱厚熜后来下了道圣旨:“这群逆婢,并曹氏、王氏合谋弑于卧所,凶恶悖乱,罪及当死,你们既已打问明白,不分首从,都依律凌迟处死。其族属,如参与其中,逐一查出,着锦衣卫拿送法司,依律处决,没收其财产,收入国库。陈芙蓉虽系逆婢,阻拦免究。钦此钦遵。”邢部等衙门领了皇命,就赶紧去执行了。有个回奏,记录了后来的回执情况:“臣等奉了圣旨,随即会同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陈寅等,捆绑案犯赴市曹,依律将其一一凌迟处死,尸枭首示众,并将黄花绳黄绫抹布封收官库。然后继续捉拿各犯亲属,到时均依法处决。”圣旨中提到了曹氏、王氏,曹氏、王氏是谁呢?据人考证,她们是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因此,有人根据这道圣旨得出结论,是曹氏、王氏指使发动了这场宫廷政变。

司礼监题本中记录了杨金英的口供:“本月十九日的东梢间里有王、曹侍长(可能指宁嫔王氏、端妃曹氏),在点灯时分商说:‘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手里了(手字前可能漏一个‘他’字,指朱厚熜,或有意避讳)。’”有些人便以这一记载作为主谋是曹氏、王氏的证据。

方皇后立即下令,将所有的宫女在西安门外四牌坊的西市凌迟处死,尸枭首示众,包括前来告密的张金莲。而首谋之一的王宁嫔和传说知情的曹端妃,则在皇宫内一个僻静角落被凌迟处死。

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当时被凌迟处死的十六名宫女分别是:杨金英、杨莲香、苏川药、姚淑翠、邢翠莲、刘妙莲、关梅香、黄秀莲、黄玉莲、尹翠香、王槐香、张金莲、徐秋花、张春景、邓金香、陈菊花。世宗病痊后,忆起端妃的情爱,对人说:“端妃,我所爱,应该没有害我之心。”从此迁怒记恨方皇后,开始跟方皇后不和。清人对此咏道:“无端事变起宫闱,全仗长秋息祸根。岂料顿忘宗社恨,翻然病已忆端妃。”嘉靖二十六年,方皇后寝宫失火,世宗故意命人不去救火,方皇后因此被烧成重伤,几天后死去。

在“壬寅宫变”后,三十多岁的世宗住进了皇城西苑的永寿宫,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紫禁城内的寝宫里居住。“深闺燕闲,不过衔昭阳日影之怨”,是明末历史家谈迁对此案的看法,但事实究竟如,无人知晓,因此成为又一桩宫闱之谜。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皇太极有几个儿子?皇太极的儿子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清历史

    在皇太极一生的经历中,最大的转折是从后金汗到大清帝。他是第一位当大清皇帝的人,这是他个人权势的升华,也是他父亲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国以来的划时代的飞跃,同时也是满族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皇太极一共有11个儿子这些儿子分别是: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生母为继妃乌拉那拉氏。万历三十七年三月

  • 盘点中国历史上从秦至清各个朝代灭亡的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清历史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先后经历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几个主要的朝代,然而,他们却都没有跳出兴亡周期率,在一番兴盛过后都相继灭亡了,几乎,每个朝代灭亡的原因都因暴政,不得人心造成的,但其中,其灭亡的原因还有哪些重要的因素呢?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来看,秦朝的统治是相当残暴的,受商鞅变法的影响,统

  • 细数草根皇帝朱元璋的五大历史功绩无人能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谁都知道,作为明朝的创业皇帝,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只不过是元末淮河流域间的一个放牛娃,只不过是一个为了勉强活命而不得不出外流浪了三年的小和尚。但就是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逃荒者,打从24岁投奔农民起义军,从一名小兵开始起步,仅仅经过17年传奇般的

  • 清朝八旗是哪八旗?哪个尊贵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的八旗制度的形成有个过程,最早只有四旗,之后才扩大到八旗,再后来又有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最初建制时只有整黄、整红、整兰、整白(后为音讹称为正黄等)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加以扩大,新置四旗,即镶黄、镶兰、镶白、镶红四色旗帜(红旗镶白边,余三旗镶红边),

  • 为什么把慈禧太后称为老佛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清历史

    事实上,只有慈禧才有老佛爷之称,其他太后并无此称。1861年11月慈禧太后(1835—1908年)发动宫廷政变,实行垂帘听政以后,宫廷中便以“老佛爷”相称。至于名号是怎样来的,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拜佛坐禅说。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孝钦后政暇,曾作观音妆,以内监李莲英为善财,李姊为龙女,用西法照

  • 清朝时的宗人府是干什么的?宗人府是什么部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清历史

    宗人府: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管理皇家事务的)最高长官称宗人府令(正一品),由宗室王公大臣兼领,属官有宗人府丞(正三品)、宗人府理事(正五品)、宗人府副理事(从五品) 、宗人府经历(正六品)等。专管皇室内部的事,即称“宗人”那就是管着所有的皇亲国戚 ,就如同现在的检察\审判庭. “宗人”,白话

  • 咸丰帝任命的顾命八大臣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顾命八大臣为: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佑瀛等。咸丰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

  • 清朝为什么要设立南书房?南书房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清历史

    南书房,是康熙皇帝为加强皇权巩固满清统治而设置的宫廷御用机要秘书机构,又是他读书学习的书房,也是以他为首的清王朝笼络汉族士人的“木天储才之要地。”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康熙帝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在乾清宫西南

  • 什么是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清历史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其后数年,明朝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都指挥使司以统辖各卫,以康旺为都指择同知,王肇舟为

  • 明朝朱棣创建的神机营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的神机营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队,担负著“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就好像今天的战略导弹部队一样,也是战场上的“杀手锏”。它是1410年征交趾时,明成祖朱棣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命名为神机营。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处于领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