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尧陵之谜 帝尧的葬处到底在哪里

尧陵之谜 帝尧的葬处到底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00 更新时间:2024/1/21 7:18:55

一直以来关于陵都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尧陵到底是传说的臣民们裹土堆成的,还是一个天然土丘?近年来更有人提出尧陵不在北方而在湖南的攸县。传说中尧建都的冀州根本不在今天的山西,“冀”其实是“翼”,冀州在楚国等等说法层出不穷。

尧、舜、禹是上古时期三位杰出的部落方国联盟首领,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君临天下的帝王。由于他们功业卓著,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得到华夏子孙无比尊崇和敬仰,尧舜被列为上古的五帝之中,尊为古圣。

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传说他先后被封为陶侯和唐侯,古时人们以地为氏,所以又称他陶唐氏。一说他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方国联盟首领。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后羿射日,派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整饬百官。尧在位70年时,遍访天下贤士,得舜,由之辅政20年,将帝位传给了舜。

尧、舜、禹虽然皆为圣帝,在历史上各有作为,但是他们生命价值展示最充分的阶段是在帝尧主政时期。可以说,他们的治世方略的基本思路是由帝尧起始和奠定的。舜禹曾是帝尧的大臣,按照帝尧的大策,殚心操持,全力躬行,有效地推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尧帝死时,百姓如丧考妣,前来送葬者人山人海。尧的尸体据说葬在尧陵中,至今冢高约50米,周长近300米,气势宏伟壮观。尧陵在临汾城东北35公里处的郭行乡乔村,背山面河,周有残墙围线。陵的北部为黄土陡崖雍卫,东西有两条黄土冲沟拱卫,南面杨村河经东南、南、西南似新月抱冢绕流。因树多而古,俗称神林。陵前有祠宇,相传为唐初建筑。明清屡有重修。1984年,重修了碑亭献殿。祠内现存山门、牌坊、厢房、献殿、寝殿、碑亭等建筑。

早在汉代,官府已建尧庙于汾河西平水之阳,汉武帝刘彻的《祭尧文》至今仍被保存了下来:“巍巍乎帝尧,贤德圣明之君……千古帝范,万代民师,初肇文明,世人敬赖。帝尧钦定历法,理顺时序节令;广凿水井,抵御田陌旱魔;疏理河道,流水尽归沧海;设立谤木,广听民众谏言;禅让帝位,开民主先河。定都平阳,协和万邦,设定九州,完璧山河,首创中国,帝尧乃中国先祖也。”后移至临汾城南3公里处。尧庙占地85亩,始建于西晋。唐、宋、元、明、清历代重修。现存山门、五凤楼、光天阁、尧井亭、寝宫、广运殿等几大建筑。庙内现存古代碑刻十余通,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唐尧故事。

关于临汾尧陵,有人提出了疑问,尧陵建于何时?尧陵到底是传说的臣民们裹土堆成的,还是一个天然土丘? 尧陵建于何时,实际上现在已无从考证。传说尧子丹朱平时不听父教,总是反其意而行,故尧本想死后葬于涝河之阴,而反其说要葬于涝河之阳。丹朱想到平时屡违父教,如再违抗,怎能做人?于是征得大臣同意,谨遵父嘱,选涝河之阳的风水宝地而葬,所葬之地为今尧陵。金人泰和二年(1202)的碑记说,唐太宗征伐刘武周时曾驻跸于此,祭祀尧陵并塑像。清代碑刻上也说唐太宗进取长安时,曾经到尧陵礼祷尧神功。清代碑刻上还记载着每年清明节和九月上旬都有传统的香火盛会,对尧陵进行祭祀拜扫。

从尧陵所处的地理环境来看,从北部大户垣黄土梁俯视,尧陵不过是个小小的黄土丘。但如果站在杨村河谷向北仰望,尧陵却显得高大雄伟并有着特殊的地貌特征。涝河是杨村与柏村两河汇合后的称谓,两河之间的黄土平梁称冢垣,杨村河之北的黄土平梁叫大户垣,尧陵就坐落在乔家垣的最西端,大户垣的南缘,杨村河与柏村河将要汇合之处,这里是平阳有名的山前黄土台地丘陵区。这一广阔的黄土台地,由若干黄土平梁组合而成,梁如条条土龙刚出云山,由东向西奔行,梁间沟沟有水,如条条水龙由东向西游动。在尧部落生活的时代,道道山梁着绿装,条条河沟水潺潺,青山绿水,诗情画意,宛如仙境。

《南岳志》引《春秋感精符》说:“尧为翼之精星,在南方。”古天文与地理对应,按古星野说,翼、轸二宿对应楚国,而尧星是翼宿中的一星,其地应在南楚。尧与翼宿关系甚密,《竹书纪年》说尧即位后“居冀”,冀作为都城是从尧开始的。汉人以为冀为北方州的讲法早已被人否定,冀其实就是“翼”。上古的这个“冀”在楚国,因为翼宿对应楚国,也就是苗民之地,当尧禅位于舜时,古书记天象说“景星出于翼”,这颗景星就是后世所说的尧星。《山海经》说陶唐氏在南海之内,又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尧山在洞庭湖边二妃墓所在的黄陵东南419里之处,从距离上推算当在今攸县北境。

今攸县北部皇图岭镇附近有平(坪)阳、丹陵等地名,攸县之北江为渌水支流,这些正与《帝王世纪》所记相合。书上说尧生于丹陵,都平阳。丹陵就是丹朱之陵,据《山海经》说,他葬在苍梧山的北面。攸县西有凤凰山,东有鸾山、凤岭。凤凰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有“南岳庙”位于坪阳乡极冲处。在古人的观念中,凤凰就是飞得很高的那种雉,又称翟、天翟。翟又常作狄。《山海经》说:“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这已很明确尧是葬于凤凰山的东南。

有学者还曾亲自到攸县进行过考察,找到了一个以尧为远祖的刘姓家族。该家族共十五房,其中一房称为尧山房。尧山房的人主要分布在攸县的坪阳庙、皇图岭、高视、黄丰桥及醴陵一些乡镇。尧山在高视乡,是一座相对高度为150米左右的小山,山顶上九成高处有一个口径面积达十多平方米的垂直洞穴,称天井龙,人们认为这个洞穴是用来葬天子的。有人认为墓地是下陷成井的,高视乡四面环山,尧山位于极狭处的西端入口处,附近地名全与尧、天、龙有关,如尧前组、尧山组、龙潭前村、龙潭江、龙家陂、天井龙、天台山、天子坪等。在高视乡,考古学者已经发现了较多的古文化遗迹,如界头村已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簇等,新乐村挖掘战国墓葬群一处,发现铜釜一尊。附近的贾山乡、菜花坪乡也发掘出新石器遗址各一处。天子坪西面的坪阳庙乡三面环山,入口极小,山上仅一通道,易守难攻,尧帝在此建都极为理想。

三皇五帝的葬处,传统的说法往往在北方,而现在一些学者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使这一问题成了一个悬案。我们希望历史学界能够发扬百家争鸣的精神,继续探讨这个问题,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标签: 上古历史

更多文章

  • 伏羲是中国婚嫁制度肇启者 ,婚嫁制度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上古历史

    婚嫁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婚嫁制度源于何时,根在何处?正在甘肃兰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华伏羲研讨会”上,来自中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伏羲是中国婚嫁、嫁娶制度的肇启者。“制嫁娶”反映出人类从杂居群婚到对偶婚姻的深刻变革,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这也是伏羲被

  • 春秋战国周朝国是怎么衰落的 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状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小国,诸侯

    其实周朝算是一个比较神奇的朝代,作为周朝最高的权力象征,周朝国却在战国时期以后不断衰落,升至还被一些小国弱国给超越,究竟周朝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内斗严重和不思进取算是失败的最大原因。周武王灭商朝后,实行了分封制,可能他自己都没想到分封制到头来却害了自己的后世,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周朝不算全国统一,而

  • 历史上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春秋和战国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时期,春秋时期

    说起周朝,很多人对它的印象都是“一个长达八百年的王朝”,这与后世的封建王朝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然而周朝先后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被分为人们熟悉的春秋和战国,而且春秋战国一般都是连在一起说的。那么,这两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东周会被分为两个时代?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又有什么不同呢?1.春秋“春秋”

  •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爆发百家争鸣 四大原因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思想,士人

    中国历史上也就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过一次百家争鸣的盛况,为何这种事情会在公元前770年发生呢?其实这跟当时的士人崛起有关。在先秦早期,普通百姓基本上是没有晋升做官之路的,所以一般人根本不会选择去读书,因为没有出路。但在大争之世的背景下,各国开始相互讨伐吞并,想要不被灭亡就需要能人,如果朝中没有能够担当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名人志士 春秋战国名人大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臣,将领

    说到名人其实大家也知道每个时期其实都是有没个时期的名人的,真的挺多的,那么春秋战国事情又有哪些名人呢?因为这个时期比较的混乱了,所以有的时候分不太清楚,那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盘点盘点,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学习看看吧!春秋的名人鲁庄公,鲁闵公,鲁桓公,鲁隐公,鲁隐公,柳下惠,颜回,吴起,

  • 春秋战国最先崛起的国家是哪个 为什么没能和秦国抗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齐国,管仲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非常特殊的一个时代,当时整个中原被分成了无数个国家,但最终还是被几个大国逐渐吞并,形成了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的局面。不过你知道当时最先崛起的国家是谁么?为什么后来居上的秦国成为了最大赢家统一了全国呢?其实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时间非常的长,一个国家想要一直保持霸主地位是非常难的,所以

  • 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还有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国家,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个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的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是这个时代最为人熟知的相关人物和国家,然而,却并不是这个时代的全部。就比如战国七雄,只代表了战国时期战斗力最强的七个国家,但是如果翻一翻历史,战国时期总共可是有一百零三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别忘了这还是在东周时期,周天子周王朝还没

  •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那两个国家?长平之战交战双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将领,史册

    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主要是因为冯亭将上党交给了赵国,至此赵国得罪秦国,两国开战, 历史上的著名的长平之战,咱们都知道。在长平之战之后,赵国便从此一蹶不振,走了下坡路。而反方秦国倒是士气大涨,往着统一六国这一方面又更加迈进了一步!事情发生在公元260年,秦国军队在占领上党之后,又开始向长平进攻。这也

  • 长平之战战争概括,长平之战最终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军队,营垒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

  • 长平之战在什么地方发生的?长平之战遗址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骷髅,头颅

    长平之战遗址在今山西晋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范围广阔,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公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长约三十公里,东西两山之间,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均属于重点保护区。考古发现古长平在今晋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高平春秋时称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