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隋炀帝是怎么解决“台湾问题”的?

历史上隋炀帝是怎么解决“台湾问题”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169 更新时间:2024/2/5 20:08:42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大陆东南地区的印纹陶文化就已经传播至台湾。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称为“岛夷”。到了汉代,大陆汉族人称台湾为“东?#91;”,三国时代称之为“夷州”。

根据《三国志?吴志》记载:230年,孙权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率领远征水师一万余人渡海到达夷州,由于当时语言不通,又有数千将士因为水土不服病亡,两位将军只得率部返回大陆,同时带走土著数千人。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陆上汉族人最早的一次去台湾的大规模行动。后来,东吴庙阳太守沈莹写了一本名为《临海水土异物志》书,具体生动地记述了“夷州”和“山夷”的情况。“夷州”指的是台湾;“山夷”指的是台湾当地的老百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大陆出现了300多年的分裂,政权频繁更替,战乱连年不断,各个统治集团还无力稳固政权,就更无心顾及一海相隔的台湾了。大陆和台湾的交往也只限于民间的贸易交流,一时间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因为有台湾海峡的阻隔而变得有些疏远了。

见于现存历史文献上的有关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第二次接触,发生在隋代。隋代称台湾为“流求”。关于台湾和大陆这时期的相互往来,可以从《隋书》的文献上得到证实。

隋炀帝(569~618年),即杨广,隋代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在位时期,他营建东都洛阳,开掘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三征高丽。隋炀帝不但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同时他也是一位有志于“海上远略”的君。《隋书?流求传》记载: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海师何蛮等言,每春秋二时,天清风静,东望依稀,似有烟雾之气,亦不知几千里。”隋炀帝虽然没有急于表态,但内心还是蠢蠢欲动。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根据海师何蛮奏报,“命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何蛮言之,遂与蛮俱往,因到流求国。”这一次到了流求国后,因为言语不通,只是掠一人而返。对于这样一个结果,隋炀帝深感不满。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复遣朱宽招抚流求,流求王不从,朱宽取其布甲而归。”“布甲”,流求人用苎麻纺成布后编织的铠甲。两次和平招降不成,隋炀帝有些恼火,决定以武力征讨。

《隋书?陈棱传》记载: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陈棱拜武贲郎将;后三岁(大业六年,610年),与朝清大夫张镇州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余而至。流求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随后发生的事情,在《隋书?流求国》中有所记载:“初,棱将南方诸国人从军,有昆仑人颇解其语,遣人慰渝之,流求不从,拒逆官军。棱击走之,送至其都,频战皆败,焚其宫室,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

带着隋炀帝对流求“先礼后兵”的方针和策略,肩负皇帝对自己的重托和厚望,陈棱再次漂洋过海来到流求。由于招抚行动受到了当时流求统治集团的强烈反对,流求王欢斯渴剌兜甚至派兵对抗,拒绝接受“招抚”。和平解决流求问题的计划破灭后,陈棱只得率军用武力迫使其臣服,结果大败欢斯渴剌兜兵。陈棱乘势攻破流求王的都城,杀死了流求王欢斯渴剌兜,并俘虏了一万七千人而还。

炀帝杨广对台湾的征伐,不过是当时我国的封建统治者对台湾的一种短暂的经略行动而已。隋炀帝解决台湾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台湾臣服,让台湾人民知道当今天下是大隋的天下,其中多了一些天朝霸气,少了一些人文关怀,没有考虑打下台湾来以后,该怎么管理台湾和发展台湾,而只为逞一时之能,泄一时之愤,所以使隋炀帝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变成了“虎头蛇尾”,甚至有些徒劳。由于没有留下驻防台湾的军队,没有设置相应的官府机构,没有真正把台湾和台湾人民放在心上,随着军事行动结束,大陆武装离开台湾后,台湾与大陆的政治接触又重新被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所阻隔。尽管如此,隋炀帝对台湾的行动,毕竟给后来的历朝历代统治者,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台湾军情、民情的机会,为台湾后来的归附提供了参考。

标签: 隋唐历史

更多文章

  • 隋炀帝:天赋甚高 胸襟抱负不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唐历史

    今日我们要写隋炀帝的传记,事实上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对这题目曾下过一段功夫的ArthurWright就说过:“(他)既被视为典型的亡国昏君,在一大团歪曲的历史记载和传奇性道听途说之下,今人即想窥测此人的真实性格,至多也只能瞥见其一二。”然则隋炀帝杨广,天赋甚高,文笔华美,胸襟抱

  • 隋炀帝开挖大运河的真正动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唐历史

    隋炀帝荒淫手法多多,其在对付风水方面也有奇招。杨广当了皇帝后,立年号为“大业”,意思是创造一番大事业。时有擅望气的术士(传说是有占卜之术的耿纯臣)向他禀奏,称西北的龙门地区(今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东北)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天子气”,气势恢宏,一直蔓延

  • 隋军显赫的对外战绩:短命王朝也可百战百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唐历史

    一、侵略林邑 林邑地处今越南中南部多珍奇宝物,大业元年炀帝委任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负责侵略林邑。之前刘方将军已经把交趾(今越南河内)平了。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正月,刘方率舟师主力至海口(林邑入海处)。林邑王梵志派兵据险抵抗,被隋军击溃逃散。三月,刘方率军进至阇黎江,林邑人

  •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唐历史

    隋炀帝是隋文帝和鲜卑族女子所生之子,出生于公元569年,他二十岁时被任命为江南征伐军统率,成功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此后来10年,他一直担任江南的地方官吏,再后来,他陷害了其兄,自立于皇太子。隋炀帝三十五时杀父继位,成为隋朝的第二代皇帝。洛阳从西周起,陆续有九个王朝在此建都,因而被誉为九朝古都。隋炀帝

  • 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唐历史

    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很会当皇帝的,尤其在君臣关系上十分老到,凌烟阁一事就是例子。不过也不能说那只是

  • 大唐轻骑兵:取代重骑兵成为主力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唐历史

    隋末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以高涨的士气和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打垮了装备笨重的隋王朝军队,也摧毁了重装甲骑兵赖以存在的世族门阀制度和部曲私兵制。战争中,轻骑兵和重骑兵的较量,表现在机动性和装甲方防护力的较量,最终导致了轻骑兵的重新兴起成为主力军种。但重装甲骑兵仍然存在,只不过其重要性已然不及轻骑兵罢了。唐军

  • 大隋十八条好汉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唐历史

    对于隋唐,一共有四个版本:《隋唐演义》,《说唐》,《兴唐》,《混唐》。我相信看过兴唐的人一定不多,这是因为它是一个很早的版本,也就是后来混唐和大部分评书版本的依据。对于人们常说的隋唐十八好汉,在《说唐》中只提到了14个,在评书版本中改编成四猛十三杰。现在流行的十八好汉也是后期一个改编的版本,是综合

  • 武则天是怎样一步步登上帝王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唐历史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武则天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的称号),十四岁那年,就服侍太宗。当时太宗的御厩里,有匹名马,叫&ldqu

  • 大唐全盛的原因:对官员子弟、平民一视同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唐历史

    在唐代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士族门阀作为社会和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成为几百年间中华大地执牛耳之阶层。而唐代,出身平民者日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政坛上如此,文化艺术界也是如此。对此现象,很多史学家们有所关注,他们有一个大致相似的看法,那就是唐代开启了社会流动的大门,让平民能够在各个方面发挥才能,实现自身

  • 萧皇后:60年中迷倒6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唐历史

    历史上迷倒君主的MM不计其数,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还能让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寥若辰星、屈指可数。萧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一举摘下了历史上最抢手女人的桂冠。萧皇后萧皇后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语言可能根本无法描述,从她年近五十仍让李世民看得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