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是如何从最弱国变成最强国的?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是如何从最弱国变成最强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95 更新时间:2024/2/2 12:38:16

西魏是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对立。在整个西魏统治时期,一直都由权臣宇文泰控制着政权,在他努力下,任用苏绰等人改革,采用和北攻南策,使西魏进一步强盛。经济逐渐恢复,人民安居乐业,且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大军,奠定北周统一中国北方和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是南北朝后期形势转折的标志,最终形成了西魏、东魏和梁三国鼎立的新局面。这三方势力里面,以宇文泰领导的西魏政权根基最薄弱。西魏政权初期的有效控制区域仅仅是关中和甘肃东部,史称“关陇地区”,这些地方在两汉时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但经过“十六国”和北魏“关陇大起义”的战乱,这里已经人口凋零、经济破败,根本不能与中原和江南相提并论。

宇文泰集团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以武川镇豪强为核心、联合关陇本地世族武装建立了西魏政权。这个政权演变为北周和隋,最终消灭了强大的北齐、进而统一了江南,结束了华夏大地三百多年的分裂。然而,这一切是如何开始?西魏如何由弱变强、最终战胜强大对手?东魏、北齐政权同样也是以北镇豪杰为核心,为何他们占有绝对的优势、却输得一败涂地?北魏从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南北朝社会进入了相对和平时期,南朝和北朝都把重心转移到文教上来。但是表面的平静正在孕育着更为猛烈的动荡。

1、六镇起义打破了北魏的和平局面

六镇是北魏为了抵御柔然的进攻,在阴山一线设立的军事防御区,这几个军镇闲时生产、战时出征,有效地拱卫着北魏都城平城。同时,六镇镇将和军民也受到朝廷的格外重视,将领升迁和物资补给也很及时、到位。然而随着北魏把都城南迁到洛阳,六镇的地位一落千丈。这与新形成的洛阳汉化贵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矛盾最终结束了北魏的统治。

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五月怀荒镇镇民杀死镇将于景,拉开了六镇起兵的序幕。沃野镇镇民破六韩拔陵聚众起兵,杀死镇将,并改元真王。正光五年四月,高平镇镇民赫连恩等起兵响应破六韩拔陵,推举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攻打高平镇。北魏朝廷先后调集多路大军,同时联合柔然骑兵,终于将六镇起义镇压下去,但北魏朝廷也国力大损!

2、尔朱荣集团控制了北魏朝廷

北魏朝廷平定了以破六韩拔陵起义,胡太后下诏将二十余万六镇降兵迁徙到河北安置。但河北的地力和民力无法承受这么多移民,两月之后,就有爆发了声势更为浩大的河北起义。河北起义直接发生在北魏核心区域,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北魏朝廷立马调兵遣将,在河北与起义军展开了拉锯战。北镇豪杰大多是六镇的中下级军官,当六镇成为废墟以后,他们纷纷南下,他们何去何从?

六镇豪杰们本应该有两个去向:第一,加入河北起义军。但是六镇豪杰他们本身是北魏的统治阶层,是不愿意加入起义军,来推翻北魏政权的。第二,加入北魏朝廷。但是六镇豪杰与洛阳朝廷的汉化贵族之间矛盾重重。这两条路都走不通,他们纷纷投奔秀容川的契胡族酋长尔朱荣。有些人被裹挟在河北起义军中,最终许多也都投奔了尔朱荣。

当六镇豪杰们纷纷加入尔朱荣的阵营以后,此时尔朱荣集团就成了以契胡武士为基本盘,中高层充斥着大量六镇豪杰,对洛阳朝廷虎视眈眈的大军阀!而此时洛阳朝廷正与河北起义军殊死纠缠,尔朱荣集团抓住皇帝元诩暴崩的机会,挥兵南下、攻破洛阳。尔朱荣拥立了元子攸为皇帝,自己作为权臣退回晋阳,遥控北魏朝廷。六镇豪杰终于在尔朱荣的带领下一举摧毁了洛阳汉化贵族!

3、六镇豪杰的分化

尔朱荣取得了北魏的控制权之后,然后率兵北上,在六镇豪杰和契胡武士的强大军力下,尔朱荣迅速平定了河北起义。又派出族侄尔朱天光率领着武川豪杰贺拔岳等平定关中和陇山内外。在尔朱荣和六镇豪杰的强力打压之下,北魏的各处起义迅速平定。外有起义军、内有权臣,这种制衡之下,孝庄帝元子攸的皇位或许可以暂且安稳,但是当尔朱荣剿灭了所有的起义以后,孝庄帝就忧心忡忡。

这种情况下,不甘心失去政权的宗室和世族暗中团结在了孝庄帝元子攸的周围。经过密谋策划,于永安三年九月诛杀了一代权臣尔朱荣!尔朱荣死后,手下的六镇豪杰再也没有人能约束得住!六镇豪杰们迅速分化成为怀朔和武川两大集团:

第一,怀朔高欢集团。怀朔镇豪杰高欢带领着亲信乘机脱离尔朱氏,在河北豪杰高氏兄弟的辅助下,高欢迅速打开了局面,然后正面讨伐尔朱氏,最终将尔朱氏一网打尽。以高欢为首的怀朔镇豪杰和河北豪杰联合了起来,全面接收了尔朱氏的权利,同时拥立里孝武帝元修为皇帝,控制了北魏朝政。第二,武川贺拔岳集团。尔朱荣死后,尔朱天光去了洛阳,被高欢杀死。关陇地区就实际由贺拔岳和侯莫陈悦控制,其中武川镇出身的贺拔岳势力最大。

4、宇文泰集团的形成

高欢在取得北魏控制权之后,立即插手关陇。在高欢的离间之下,侯莫陈悦用计策杀死了贺拔岳。贺拔岳死后,侯莫陈悦本可以将贺拔岳的势力全部收编,但侯莫陈悦却没有大的志向,而是退回了陇西。贺拔岳留下来的权力真空引来各方的争夺!第一,高欢第一时间派侯景火速赶往平凉,以大丞相府的名义接管贺拔岳余部;第二,孝武帝元修派武卫将军元毗代表皇帝去平凉犒赏军队,要借机收编来增强皇帝的军事力量。

而贺拔岳的部下们却谁也不想依附,这些人大多是武川人,作为六镇豪杰,他们天然排斥洛阳的汉化贵族,而孝武帝元修就是洛阳汉化贵族的代表;武川势力与高欢的怀朔势力也互不相容。武川豪杰们最终拥立武川出身的宇文泰为主公,接管贺拔岳留下军政遗产。宇文泰得到了全军的拥戴,孝武帝也借坡下驴,正式册封宇文泰为关西大行台,全面继承了贺拔岳的势力。

就在宇文泰势力崛起的同时,高欢与孝武帝元修的矛盾也愈演愈烈。最终孝武帝彻底摊牌,宣布讨伐高欢;高欢也率兵南下,攻打洛阳。仓促之间孝武帝放弃了都城洛阳,率领百官逃到了关中,来依附宇文泰。

5、东魏和西魏实力对比

从此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高欢将洛阳城拆毁,迁都邺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建立东魏;势力范围大致是今天的山西、河南、山东和河北。宇文泰鸩杀了孝武帝,拥立元宝炬为皇帝,建立西魏;势力范围包括陕西关中、甘肃东部以及陕北部分和宁夏部分地区。从这可以看出,高欢的东魏政权占据着北朝的绝大部分地区,而且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而西魏的地盘就很小了,而且破败了几百年,人口少、经济落后。

从军事上来说,高欢接管了尔朱氏留下来的全部军事力量、六镇军户降兵和河北豪族部曲兵;宇文泰仅有的就是贺拔岳留下来的西征军。宇文泰和高欢双方力量相差悬殊,西魏立国之初,一直是被动地应对高欢的进攻,西魏政权疲于奔命。

6、邙山之战的影响

大统四年,高欢和宇文泰在洛阳邙山大战,结果两败俱伤,双方的损失都极其惨重。宇文泰在这场大战中险些被东魏擒获,《资治通鉴》中记载:泰坠地,东魏兵追及之,左右皆散,都督李穆下马,以策抶泰背骂曰:“笼东军士!尔曹主何在,而独留此?”追者不疑其贵人,舍之而过。而东魏也损失惨重,大将高敖曹被杀,《资治通鉴》中记载:敖曹知不免,奋头曰:“来!与汝开国公。”追者斩其首去。高欢闻之,如丧肝胆……杀东魏西兗州刺史宋显等,虏甲士万五千人,赴河死者以万数。

邙山之战后,高欢和宇文泰短期之内再也不能展开大规模的战争。高欢虽然损失了很多精锐军队和将领,但是东魏地广人多,他回去休整人马,整顿内政。相比之下,宇文泰则惨烈得多!宇文泰在这场战争中把当年西征的鲜卑军损失殆尽,武川将领们所依赖北镇精锐全军覆没!没有了鲜卑人组成的军队,西魏政权该如何继续走下去,宇文泰不得不陷入深思。邙山之战后,宇文泰重用苏绰进行改革,这些改革在西魏和北周,乃至隋、唐都继续沿用和不断完善。这些改革涉及军制、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7、政治军制改革

在北魏末期,为了保持鲜卑人的政权,汉人是不被允许当兵的,只能依附大族形成家丁、部曲。而当时天下的精锐之师就是北方各军镇的兵马,高欢当年在经营河北时,曾经对高敖曹说:“高都督纯将汉儿,恐不济事,今当割鲜卑兵千余人相参杂,于意如何?”宇文泰的鲜卑精锐在邙山一战,几乎损失殆尽,为了保住西魏政权,他对关陇地区进行彻底的改革!

宇文泰首先征召汉人世族的“依附人口”从军,同时为了获得关陇豪族们的支持,让豪族子弟来做将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军政合一的金字塔式军队统领体制--“八柱国十二将军”体制,这既是军事体制,又是一定政治格局。最顶层的是八位柱国,实际掌握兵权的是六位柱国;一位柱国统领两为大将军,总计十二位大将军;一位大将军统领两名开府,总计二十四开府;一位开府统领两名仪同,总计四十八仪同。

后来周武帝将府兵兵员从世族部曲扩展到普通老百姓,因为府兵可以免除赋税,人们纷纷应召,府兵兵力急剧增加,到周武帝灭北齐时候,关陇一带竟能抽调出二十万大军!汉人成为西魏、北周军队的主体,这是这个弱小政权绵延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保障。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体制,出了军制还有一定意义上的政治格局。西魏仓促建国,军事统领就是朝堂百官,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就是朝廷的实权派。宇文泰通过这样的军政体制,把核心人员全部捆绑在西魏政权上,个人的荣辱与政权的兴衰息息相关,大大增强了核心人员的归属感。

8、经济改革

苏绰辅佐宇文泰进行彻底的“均田制”和“均赋役”改革。古代经济简单,主要是土地和赋税。南北朝以来,豪强崛起,兼并土地,他们占有大量人口和土地,通过特权逃过国家的税收,从而国力衰减、百姓贫困。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多次下令执行的土地政策,就是以国家名义授予成年男女一定量的土地,受地者承担国家赋役。这项制度的执行,等于绕开了豪强地主、严重损害了豪强门阀的利益,故而施行阻力非常大。但是关陇地区由于连年征战,地广人稀,荒地极多,西魏政权手里的空闲土地足够多,能充分地给百姓授地。这是西魏“均田制”成功的关键所在。

9、文化和用人改革

自西晋以来,文章渐渐崇尚华美的辞藻,而缺乏实用。文风的扭转就是行政风格的扭转。苏绰亲自撰写《大诰》,主张质朴、实用的文章风格。宇文泰将这作文西魏公文的标本,所有政府文告全部依照苏绰《大诰》的体格。苏绰在用人方面,主张打破六朝以来的门阀限制,不拘一格、用人唯才。宇文泰看到苏绰的文章十分欣赏,将文章贴在坐具旁,随时诵读。同时要求所有当官的都要熟读苏绰的文章,不能掌握苏绰为政理念的人不允许作官!

宇文泰在苏绰的辅佐下,下大力气彻底改革,虽然底盘小、实力弱,但是经过制度和政策的调整,打破了种族、门阀和文化壁垒,最大限度地汲取了民间力量,扩大了西魏政权的统治基础。良好的制度机器一旦动,终将会滚滚向前,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磅礴之力,无坚不摧。

10、东魏、北齐的艰难历程

东魏继承了北魏大部分的版图和人口,以及绝对的军事力量,在与西魏的斗争过程中,很长时间都处于优势地位。如此一来,东魏方面的改革动力严重不足,仅有的改革也是时进时退,修修补补。此外,东魏虽然继承了北魏的优势力量,但同时也全盘继承了北魏社会的矛盾与危机。

百姓与统治集团的矛盾、六镇豪强与河北世族之间的矛盾、鲜卑与汉族之间的矛盾以及掌权者内部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伴随着东魏和北齐始终。这些矛盾高欢时代可以凭借个人威望和才能强力压制;继任者高澄、高洋时代则需要与母亲娄昭君分别坐镇晋阳和邺城;之后的君主,已经是积重难返,再也无法驾驭,只能任由政权失控地自我发展!

11、传统政治智慧的强势回归

两晋、南北朝以来,社会急剧动荡,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无数政治家都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改革尝试,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西魏苏绰所主持的制度改革,本质上讲是先秦以来汉人政治智慧、经验的自觉回归。西魏的改革正是建立在之前的教训和经验上,以传统汉人政治理念为指引,远承汉族传统政治智慧、近承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绝地反击,为三百年的乱世开出一条康庄大道。

标签: 两晋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大将军王敦为何会成为东晋名士的代表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两晋南北朝

    大将军王敦是东晋的开国功臣。他出自世家王氏,娶了司马家的公主为妻。那个时候他和堂弟一起帮助琅琊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由于司马家族刚刚经过了内乱,这位新皇在江南需要依靠士族维持政局,其中琅琊王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当时的经济中心在荆州和扬州。王敦那时刚被封作镇东大将军,统领六州军事,其中包括了荆州和扬州。

  • 汉人几欲被数屠殆尽 只因晋武帝执意立庸废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两晋南北朝

    公元316年,晋愍帝司马邺投降前赵,立国仅37年的西晋帝国顷刻间土崩瓦解,中国北方地区自此陷入长达200多年的五胡乱华时期。这段黑暗的时光是汉民族从未遭遇过的一场浩劫,其情形如冉闵在他着名的杀胡令中所描述的,“北地苍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一般认为,西晋的灭亡与胡人政权的兴

  • 东晋的道教学者葛洪,著名炼丹家 ,中国古代最早的化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两晋南北朝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他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的炼丹家,还是一位有名的医学家。他是三国时期方士葛玄的侄孙,世人都称他为小仙翁。葛洪曾经受封做过关内侯,后来受其师傅遁世思想的影响隐居在罗浮山炼丹。葛洪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非常有名气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先驱和传播者,著有一部著名的著作《肘后方》,这本书是

  • 东晋王朝:王与马共天下,衣冠南渡一直被尊为天下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两晋南北朝

    在西晋灭亡的前后,西晋宗室子弟司马睿在江南士族的支持下,在吴国故地重新开张,重建晋朝朝廷,历史上,将这个晋朝称之为东晋。东晋虽然偏安南方,但是却从来没有丢失掉自己的气节,也从来没有向异族低头俯首称臣。为华夏文明保留了最后一点血脉,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意义是巨大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被忽视和低估的王朝,它虽

  • 东晋王朝为何能够在局势并不太好的情况下得以稳定偏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两晋南北朝

    东晋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偏安政权。在很多人眼里,晋朝是一个腐化堕落、内斗不息、不思进取的政权,它没有给中国带来进步,只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那么东晋真的只是一个偏安江南的朝廷?三国归晋后,天下再次一统,只可惜的是,这次大一统时间相当之短暂,几乎可以说是二世而亡,不少人认为亡的最大原因

  • 后燕建立者慕容垂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慕容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两晋南北朝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396年6月2日),字道明,原名霸,字道业,一说字叔仁,鲜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族人。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在前燕时屡有战功,更加曾击退东晋桓温的北伐军。然而因为受到当政的慕容评排挤而被逼出走前秦,但很受前秦君主苻坚的宠信。淝水之战

  • 东晋画家顾恺之三绝是什么 顾恺之山水画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两晋南北朝

    顾恺之是东晋非常著名的画家和作家,他被成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鼻祖。顾恺之博学多识,擅长于山水画和人物画,他的绘画作品注重传神,主张以形写神。山水画在他的纸上浑然天成,人物画在他的画笔下栩栩如生。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人称他为三绝,分别是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三绝》的文言文中,主要写了顾恺之三绝的主

  •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之治”主要措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两晋南北朝

    太康之治也被称为太康盛世,是西晋第一位皇帝司马炎统治时期出现的国家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国家实现了统一,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西晋出现了国富民强的盛世景象,太康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的一个年号,司马炎开创了太康之治。司马炎的父亲是司马昭,现在还有一句话

  • 府兵制的建立者是谁,影响4个朝代府兵制的特点与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两晋南北朝

    府兵制自创立初期不断改善,发展到后期似乎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甚至还暴露出种种弊端。府兵制停废于唐朝,那么唐代府兵制是怎样的呢?唐代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施行的,均田制是基础。府兵是从分到田地的农民中征集,且规定分到国家田地的农民每年需要有一个月的服兵役时间,这期间所有的兵粮得自备。这项举措不仅巩固

  • 解析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贡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两晋南北朝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祖冲之,字文远,祖籍河北省涞水县,后来为了躲避战乱一家人搬迁到了江南,祖冲之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专家,祖冲之最为著名的贡献就是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之后的七位,这一成就比起其他国家的科学家要早了一千多年,是我国的骄傲。祖冲之的贡献主要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