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名士之流盛行,诸葛亮抱膝长啸是什么意思?

三国名士之流盛行,诸葛亮抱膝长啸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13 更新时间:2023/12/31 20:09:02

三国时期,名士之流盛行,那么三国群雄打得不可开交之时,这些名士都在做着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长啸是什么?为什么啸

诸葛亮可谓是三国群星璀璨中最闪亮的一颗,而他是琅琊诸葛氏的后人,自然也是属于士族之流。诸葛亮登场时就和众人不太一样,《三国志》记载:“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说的是诸葛亮的爱好,在躬耕南阳期间最爱的无非就是抱膝长啸。何为啸?根据汉字释意的答案是:利用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即为啸。而在东汉时期,啸更是一种唱歌的方式,正如《三国志·诸葛亮传》所描述的一样,诸葛亮好《梁父吟》,这里的吟唱方式就是啸。

那么啸就是唱歌吗?其实并不仅仅如此。如今我们现代人唱歌时也常常是寄情于曲,古代名士更是如此。而且名士只啸还不是随便就行的,讲究的是一种超脱自然的情怀。诸葛亮在山野之间,躬耕之处才会长啸,这种深幽处发出啸声的画面十分超脱。然而啸的目的却和表达的意思相反,诸葛亮的啸是表达着对自我的欣赏。《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将自己比作管仲等人,自然是心怀大志。然而这志向无处可抒,唯有借着长啸表达。

直到遇见刘备之前,诸葛亮都未曾想过出仕,这也并不代表他就无心做官。相反他在等的是一个伯乐,故而说长啸就是诸葛亮表达心性的做法。同时诸葛亮的啸多少有些孤芳自赏,在没有伯乐认可赏识的情况下,诸葛亮只能自我欣赏。这其实正是从东汉开始,名士所发生一个转变,即越来越重视自我,懂得表达欣赏自我。

同样爱啸的还有汉末晋初的阮籍,在《晋书·阮籍传》中记载:“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阮籍爱两件事,一件是啸,另一件就是喝酒。阮籍爱啸到了什么程度呢?如今在河南开封一带,就留有当初阮籍的舒啸处,名为阮籍台。可见此时的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发出声音唱唱歌了,而是代表着一种名士精神。同时啸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标签,属于名士的娱乐活动之一。一样可以被视为名士标签的还有喝酒,恰好阮籍的爱好就有酒。

酒中作乐,非酒好喝,而是酒能糊涂

酒和名士纠缠得分也分不开,阮籍好酒是毫无疑问的。阮籍一向支持曹魏政权的正统性,所以在司马家族掌权之时,阮籍就爱喝酒。这时阮籍把自己的不满化作了一杯杯佳酿,沉醉其中,常常是酣醉不醒。所以当阮籍被司马昭强行征召入仕时,阮籍还不忘了要个步兵校尉的差事,只因为步兵校尉官署的酒特别好。

阮籍好酒其实也并不只是单纯好酒,而是令有目的。酒往往能成为一种借口,买醉总能帮阮籍躲开世俗之扰。就比如说《晋书·阮籍传》所记载:“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此时司马昭加封九锡,需要有人写劝进表,司马昭自然想到了才子阮籍。然而阮籍却大醉不起,根本就没有动笔。但当人叫醒他时,他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这就能看出阮籍是假醉了。倘若阮籍真的毫无准备,岂能写出“无所改窜”的神来之笔?可见阮籍的醉只是单纯逃避,逃不过那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从这事上看,显然阮籍早有准备。

之所以阮籍会选择喝醉逃避,全因为他曾尝过甜头。司马昭曾想过和阮籍联姻,然而却没有成功。《晋书》记载:“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连醉六十天,这可谓是浸在了酒缸子里。司马昭见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也就随他而去了。当然这和加九锡不一样,阮籍不想联姻是私事,但不写公文则就犯了忌讳。所以阮籍恐怕也明白该醉则醉,当醒则醒的道理。

何为士族?

士族简而言之是世代读书为官的群体,但汉末以来士族养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即好啸善饮。诸如诸葛亮和阮籍一样,没事就爱山野之间长啸不止。有或者是如刘伶、阮籍之辈,整日沉醉。实际上真正影响到了汉末乃至魏晋的两类人,无外乎英雄和名士。只是名士相比较其英雄来,更注重的是派头。两者也有着相通之处,即都是内心充满了骄傲,不与世俗随波逐流。然而你名士更加蔑视凡俗,甚至不拘礼节到了极点。

正如东晋时期的王恭所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这句话详细解释了何为名士,只需痛饮,好读《离骚》就足以称为名士。看似名士之流只是泛泛之辈啊,但真正的名士注重的是风度和派头,故而这句话只是提取了名士精神,简要阐述了而已。所以长啸也好,饮酒也罢,都不过是名士做派。为什么名士好这两种?原因也在于名士之痛所在,名士不像英雄,手里没有枪杆子。有的只是满腹才华和一腔牢骚,然而这怎么能当做武器?没办法名士只能选择和谐又不惹麻烦的办法,也就是长啸和饮酒。所以诸葛亮没遇到伯乐之前,只能山野之间长啸;阮籍想要躲避世俗,唯有长期买醉。

标签: 古代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玉环死后,最伤心的人应该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死后,最伤心的人应该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只可惜这样的爱情不被世人所容忍和认可,最后的杨玉环的结局竟是被逼着自缢而亡,在杨玉环去世后,唐玄宗悲痛不已,每每到深夜都会思念曾经和自己朝夕相伴的爱人,可殊不知在当时最伤心的并不是唐玄宗,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竟因杨玉环的去世难过而死,这

  • 诸葛亮手下有哪些大将能够守住街亭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桥段,马谡是诸葛亮的得意弟子,平时谈论兵法战略受到诸葛亮的赞赏。然而马谡这个人虽然理论功底深厚,却是缺乏足够的实践基础。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期间,委任马谡去驻守战略要地街亭,没想到马谡将营寨扎在了山上,直接被魏军围困,导致了街亭失守,而诸葛亮为了警示众人,直接斩了

  • 宁王之乱为什么会失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宁王之乱,又称宁王叛乱、宸濠之乱,发生在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为争夺皇位,在南昌发动了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四十三天后,被赣南巡抚王守仁平定。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失败原因宁王失败的原因,固然与其实力弱,孤立无援和不得民心有关,但也有

  • 康熙说出了雍正的一个什么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说出了雍正的一个什么缺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清朝的康熙皇帝共生下三十五个皇子,其中序齿者二十四人。在这二十四个皇子中,兄弟间的性格特征都大异其趣。比如康熙的皇长子胤禔,在兄弟中年纪最大,却因庶子身份无法继承皇位,导致其心机非常深重,数次设计陷害太子。二阿

  • 孔子的子孙地位到底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的子孙地位到底有多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司马迁对孔圣人的赞誉。而自从汉朝独尊儒术,历朝历代对儒家、孔子都是分外尊崇,而孔子的后代也是被历代君王封赏。也正是如此,孔家成了古代的第一家族。就算王朝更迭,孔家的位置依旧备受尊崇。毕竟儒家

  • 王子犯法都和庶民同罪 古代皇帝犯法又是怎么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皇帝犯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古代皇帝犯法都是怎么处理的?王子犯法还好说,那要是天子犯法怎么办呢?皇帝是至尊无上,法都在他手里攥着呢,这皇帝犯法怎么办?中国古人有他的智慧,有的时候至尊无上的统治者犯了错,也有一些特殊的认错方式。你比方说;当年曹操

  • 华容道时,如果曹操拼死一搏他能突出重围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曹操作为三国势力最大的枭雄,在统一北方之后就开始了他一统天下的雄心了,但是在赤壁之战中 ,曹操吃了他军事生涯最惨败的一仗,几万精锐部队化为乌有,统一全国在曹操有生之年成空谈,着实令人惋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赤壁之战前,曹操从起兵到统一北方这段时间,也经历了很多危险的战役

  • 揭秘:清朝官员的辞职流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揭秘:清朝官员的辞职流程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正常情况下,文官在七十岁就要退休。如果是武官就要提前了,将领一般在六十岁要退休,职位较低的武官,退休的更早,比如参将54岁,都司和守备48岁,千总、把总45岁。到了岁数之后,都要上书辞任,当然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身体有病,也可以辞

  • 历史上真实的陈桥兵变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何说是一场神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对于宋太祖赵匡胤的大名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他建立宋朝,荡平了当时反叛的势力,带领中国封建王朝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他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无疑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而他成为皇帝的方式也比较特殊,不费一兵一卒,通过陈桥兵变,

  • 战国时期还存在第八雄的国家?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越国,战国,历史解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十六年),田和列为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还是天子,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