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不韦为什么自尽,吕不韦是个怎样的人?

吕不韦为什么自尽,吕不韦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866 更新时间:2024/4/17 20:10:44

在古代重农抑商的经济体制下,商人本就地位低微,可是秦朝的吕不韦是个例外,他以商人的身份从政,通过各种手段,辅佐子楚即位,以商人的思维,赚取了最大化的收益。

吕不韦发迹之后,不仅成为头号权臣,甚至一定程度上操纵着秦国的国政,历朝历代,但凡是权臣或名将,大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吕不韦同样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史料记载“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公元前237年,嬴政解除了吕不韦相国的职务,将其赶出咸阳,到河南去就封。固然吕不韦已经不是相国,但其势力仍然不小,很多诸侯宾客仍接连不断地去拜见吕不韦,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嬴政给吕不韦写了封信。

信中满是威胁,并命令他和家属迁到蜀地,吕不韦意识到大难将至,便服毒自杀了。

他在看了嬴政的信之后,知道嬴政对他很不满意,甚至可以说非常的仇恨自己,虽然嬴政没有说要杀他,但是保不住那一天就对自己秋后收账。如果真的到那个时候,不仅自己会惨死,而且还会牵连自己的一家老小。吕不韦在权衡之后,决定先发制人,自己先饮毒酒自杀,以此来消除嬴政的怒气,同时还可以保全自己的家族。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先秦风气,名士所养门客人数越众越说明名士声誉高。比如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魏有信陵君,都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政治名人,在列国间享有极高声望。吕不韦认为,自己身为强秦相国,比上述诸人自愧不如,因此也招贤纳士,对前来跟随的门客礼遇有加,给予厚待,欲与上述名士的门客相竞。当时各国名士又常以所养宾客能著书立说为荣,所以吕不韦也命门客编纂其所知见闻,一部辉煌的集体创作横空出世,后以他的名义发表,这就是《吕氏春秋》。这是吕不韦执政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始皇提供了执政的借鉴。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秦始皇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凭着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就促成了自己终生的荣华富贵。他是那种善于进行大的策划、善于实施和完成这个策划的人,这种人要口才出众,自己就是自己谋划的贯彻实施者。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巴顿将军的死因是什么,巴顿将军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巴顿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杰出的将军之一。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巴顿是一位非常激进的将军。他粗狂,特别喜欢用武学精神激励下属,每次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潘兴将军曾评价他是“美军中的匪徒”,这与巴顿的气质相当相称。巴顿就像张飞和李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真的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巴

  • 吕端是哪个朝代的人,吕端大事不糊涂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端是北宋初年宰相,他聪明好学,早期是以父亲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等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吕端担任太常丞,此后深得重用。可以说在宋太宗传位宋真宗的过程中,吕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真宗继位初期能够稳定局面,也是因为有吕端在背后帮忙。吕端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但有人却说吕端是个糊涂人,这到底是为何呢?其实

  • 三国张绣是怎么死的,张绣在历史上真正的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先来回顾回顾张绣的一生吧,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张济死了之后张绣就继承了他的位置,和刘表一起在宛城驻扎,之后听取了下属贾诩的建议,投降了曹操,但是曹操却有纳了张绣叔叔张济的老婆为妾,张绣当时又突袭了曹操,把曹操军马杀得只剩曹操一人,曹操不仅仅损失的是军马,还损失了一位儿子和一位侄子,所以想报仇,但是

  • 三国演义里面甘宁死亡原因,正史中甘宁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里面甘宁死亡原因在《三国演义》里面其实甘宁的死亡原因还是有说法的,话说那是要从关羽败走麦城说起,最后关羽被杀之后,刘备就集中了所有兵力去攻打吴国,这个时候黄忠又死了,所有刘备简直就是恨东吴入骨,所有就继续大刀阔斧的进攻东吴。在东吴这边呢,甘宁这个时候刚好又得了疟疾,但是没有办法要以国家为重,

  • 正史上徐晃死亡原因,三国演义徐晃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其实徐晃的死就目前来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正史上说的,还有一种是演义里面说的,演义里面加上不少的悲剧色彩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两种死因原因都有什么区别呢?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正史上徐晃死亡原因其实徐晃这个人也是一位不简单的人,他最开始是在杨奉手下做事的,之后杨奉败了,才投降到曹操麾下的,在曹操麾下

  •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柳下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柳下惠生平简介柳下惠我们就不做多的介绍了,这个其实在历史上还是比较知名的,坐怀不乱成语的主题翁就是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德模范了,虽然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但是他的故事却在民间广为流传。柳下惠这个人一生也非常的坎坷,柳下惠也不是说不想做官,只是他不想用这个外道去获得官位,所以一生跌宕起伏了。

  •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人,范仲淹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人范仲淹是宋朝人,具体的说应该是北宋时期,范仲淹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二十九日(丁丑)这个时期,在宋仁宗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这个时期逝世。按照两千年中西历转换的话,范仲淹就是生于公元989年10月1日、死于公元1052年6月19日。范仲淹是哪里人范仲淹其实并不是苏州吴县人,也不是博山

  • 周瑜的一生有过怎样的贡献,周瑜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瑜是一个由内而外都散发着与他的名字相呼应的“美玉”品质的人,他本就出身大族,家中的堂祖父、堂叔都是汉室太尉,父亲也曾担任洛阳令。周瑜还与孙策同一年出生,周瑜听闻孙策的名气,还曾经亲自去拜访,两人关系甚好。出身高,相貌俊美,而且受到过很好的教育,相互来往的也都是大人物,这样的

  • 东吴总共有几位都督,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都督”这一官职,翻译过来就是“全国最高的军事统帅”,由曹魏设置,但是并不是一个常置官职,是属于某个人担任某个职位以外兼任的“加官”。因为吴国的制度与魏国相同,因此吴国也有大都督一职。很多人都认为,周瑜乃是东吴的大都督,但其实

  • 钟会为什么要造反,钟会的结局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钟会,是三国后期曹魏的一员将领兼谋士,在对蜀国的灭国之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与另一位名将邓艾分兵攻灭蜀国。然而这样一员大将,后来却兴起了谋反的心思,并且将之付诸行动,只不过最终还是遭遇了失败。那么,这个钟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思呢?他的造反又为什么会失败呢?钟会自幼才华横溢,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