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祁镇一生最大的污点是什么?

朱祁镇一生最大的污点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44 更新时间:2024/1/27 10:52:14

朱祁镇一生最大的污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复辟,第二次成为了皇帝。与此同时,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要求下,朱祁镇杀掉了名臣于谦。认真的说,于谦属于名臣历史上最重要的文臣之一,堪称与王阳明、张居正等人并驾齐驱。于谦被杀以后,安葬在杭州西湖。因此,又成为了西湖三杰之一,另外两人是岳飞和张煌言。一个重要问题出现了,朱祁镇复辟以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忠臣于谦呢?

首先,我们聊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于谦属于明朝高级文臣之一,但是在朱祁镇第一次在位期间,受到了打压和排挤。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落大举南下。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自率领20多万明朝精锐力量御驾亲征。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土木堡大战中,明朝20多万北伐大军全军覆没,连朱祁镇本人也被俘虏。随着皇帝被俘,面对瓦剌军队的进攻,明朝方面方寸大乱。

很多官员建议迁都南京,躲避瓦剌军队的进攻。徐有贞就是极力主张南迁的代表人物,至于于谦,则是标准的主战派。徐有贞和于谦的恩恩怨怨,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在后来的京师保卫战胜利以后,徐有贞成为了明朝官场上的笑话,一直被排斥。石亨属于打仗非常猛的将领之一,在土木堡大战之后,于谦担任了兵部尚书,负责明朝的军事工作,自然是石亨的顶头上司。石亨与于谦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由于明朝皇帝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上台,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明代宗。

虽然瓦剌军队气势汹汹,但瓦剌军队擅长在草原野战,根本没有多少攻城的技术。在土木堡大战中,明朝军队散落了大量的火器,瓦剌军队几乎没有收拢。由此可见,瓦剌军队并不擅长使用火器。在于谦的主持下,明朝集结了山东、河南等地的各路二线军队,展开了著名的京师保卫战。最终,几轮鏖战以后,瓦剌军队撤退,明朝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于谦进入了一生中的辉煌时刻。

随着瓦剌军队的撤退,明代宗朱祁钰的地位开始逐步稳固起来。虽然一直有关于建议,与瓦剌进行谈判,接回被俘的朱祁镇,但朱祁钰并不想接回自己的哥哥。请大家联想一下宋朝的靖康之耻,宋徽宗宋钦宗被俘之后,宋高宗并不想接回自己的哥哥和父亲。因为一旦接回来,自己的地位如何自处呢?朱祁钰和朱祁镇的尴尬关系,几乎就是宋高宗与宋钦宗的翻版。因此,朱祁钰派遣官员与瓦剌的几次谈判,基本上都是走过场,根本没有实际作用。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瓦剌竟然把朱祁镇送回了明朝,情况更加尴尬。自己已经坐稳的皇位,朱祁钰当然不肯再让出来。朱祁钰命令把朱祁镇圈进在南宫,不准与任何人接触。在南宫的几年时间里,朱祁镇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不过,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在景泰朝并不吃香的人,开始联合在一起,准备干一件大事,那就是拥戴太上皇朱祁镇复辟。这样一来,自己就成为了从龙功臣。时间到了1457年,当时,朱祁钰已经是病体缠身,而且几乎病入膏肓。机会终于来了,正月十七,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联合拥戴太上皇朱祁镇复辟,朱祁镇第二次登基称帝。

这一事件被称为了夺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石亨、徐有贞、曹吉祥,逐步形成了明朝政坛上的三巨头。徐有贞属于文官,石亨属于武官,曹吉祥则是太监,正好出现了铁三角联合的模式。处于对于谦的痛恨,三个人都要求朱祁镇杀掉于谦。其实,朱祁镇很矛盾,于谦是朝廷的功臣,成功保住了京城,这是于谦不可磨灭的业绩。

与此同时,于谦也是拥戴朱祁钰上台的主要官员之一。这让朱祁镇很矛盾,对于于谦,朱祁镇起初并不想杀,但是徐有贞和石亨等人强烈要求,朱祁镇不得不让步。虽然朱祁镇是皇帝,可是自己毕竟刚刚复位,地位并不稳固。更何况自己能够复位,确实依赖了徐有贞、石亨等人。面对几个人的联合要求,朱祁镇也没有办法。

最后,朱祁镇命令斩杀于谦。但几天之后,朱祁镇就后悔了。于谦被杀以后,最后安葬到了杭州西湖。正好,能够与岳飞将军为邻。后来,张煌言也安葬到了西湖。对于张煌言,很多人比较陌生,这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天道好轮回,于谦被杀的几年以后,石亨和曹吉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先后被杀。至于徐有贞,则是被赶回了老家。认真的说,在明朝的文臣中,于谦即使不算第一,也是前几名,能够与王阳明、张居正等人并驾齐驱。如果没有于谦的坚持和努力,明朝很有可能丧失整个北部地区,重现南北朝对峙或者宋辽对峙的局面,这会影响各方面的发展。

朱祁镇前后两次在位,从朱祁镇的执政水平来看,并不是传说中的昏君,当然也不如之前的那些明君们,属于守成之主。明朝从朱祁镇在位时期开始逐步进入下坡路,由于土木堡大战中,明朝的武官勋贵们几乎损失殆尽,明朝的朝政严重失衡。文官集团开始一家独大,完全压制了武官集团。为了压制文官集团,明朝皇帝有意无意的扩大了宦官集团的权力。到了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司礼监和内阁已经成为了两大中枢机构。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孙策死后孙权继位 孙权最后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孙权,孙策

    还不了解:孙策和孙权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续主政东吴,孙权怎么对待孙策子孙的?自从孙策的儿子孙绍死去,孙策的孙子孙奉被吴末帝孙皓所杀,孙策这一支就没有了记载,似乎绝后了。孙策一世英名,没想到竟然落得个这种下场,难怪《三国演义》里给他起个小霸王孙策的外

  • 李渊四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渊四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作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不温不火的热度,李唐王朝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强大影响力最广的王朝,作为开国皇帝的李渊他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李渊不但自己的能力十分出众,他的四个儿子也是在文韬武略上各有优势,李渊四个儿子

  • 丞相请朱元璋喝酒,朱元璋为何杀他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丞相请朱元璋喝酒,朱元璋为何杀他全家?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细数历代开国皇帝,都是才智过人。杀伐果断之人,就如明朝太祖朱元璋,向来是认事不认人,跟随他多年的部下也是说杀就杀,就算是他的亲人也不行。并且免死金牌在他的面前也不管用。但凡事都有例外,就有这么一个人却是朱元璋一直想杀却一直没有动

  • 李景隆手握五十万大军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李景隆手握五十万大军最后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而其中最经典,最不可思议的一次,无疑是朱棣的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继任的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皇权,开启大规模削藩。最终,朱棣起兵造反。他本就是皇子中最有威望,也是建文帝最担心的藩王。在他起

  • 寇准贬官以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寇准贬官以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从唐朝科举制实行开始,中国古代的仕子们真正的实现了寒门逆袭的奇迹,不少寒门因为科举之道,一步登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在北宋时自然也是如此,同时也出现了从王侯将相到布衣平民的人,北宋时期的改革家王安石便是如此。由他主持改革

  • 李自成兵败之后 妻子高皇后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李自成,妻子

    还不了解:李自成和妻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被杀后,他的妻子高桂英下场如何,说出来你或许不信。如果不算南明政权,大明王朝起于洪武大帝朱元璋,亡于崇祯皇帝朱由检。因为明代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所以多数后人都对明代的灭亡感到比较可惜,并且开始由此觉得崇祯皇帝配不上金銮殿

  • 朱祁镇是不是明宣宗朱瞻基的亲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祁镇是不是明宣宗朱瞻基的亲儿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任皇帝,他的一声可谓是跌宕起伏,相当传奇。而明宣宗朱瞻基是第五任皇帝,也是大明难得的好皇帝,和他的父亲一起,开创了人选纸质。那么,这个明英宗朱祁镇真的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吗?答案是肯定的,朱祁镇的确是朱瞻基

  • 朱祁镇复辟之后一定要杀死于谦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祁镇复辟之后一定要杀死于谦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英宗朱祁镇在复辟之后,之所以要杀死于谦,是出于巩固权力的需要,再就是受到了周边人的影响。明英宗朱祁镇可以说是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经历最为丰富的,这个年幼之时就继承了皇位的皇帝,由于听信宦官王振的蛊惑,想要效仿父辈御驾亲征,

  • 太子朱标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太子朱标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标:朱元璋长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被立为吴世子,大明洪武初年(1368年)被立为皇太子,是继位早定的未来皇帝。由于一些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的渲染,我们对于这为太子的印象多是“仁弱”、“怕事”、“优柔寡断”、“在父亲铁腕下成长的胆小鬼

  • 历史上赵匡胤的最后一位皇后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宋朝,赵匡胤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赵匡胤的最后一位皇后的故事。宋氏之父宋偓(原名宋廷偓)官至左卫上将军,其母乃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女儿永宁公主。公元967年,宋氏随母亲入宫接受赵匡胤的召见。此时,孝明皇后已去世数年,赵匡胤有心再娶。赵匡胤见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