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最后的傲骨是谁?

大明王朝最后的傲骨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86 更新时间:2024/2/13 0:37:45

大明王朝最后的傲骨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后人称“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也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校驾崩之前,在张皇后的劝说下,朱由校决定将皇位传与弟弟朱由检。朱由检是一个励精图治,天资聪颖的皇帝,他即位后力图振兴大明,再次创造大明天下太平,繁荣昌盛的盛世。可惜这一梦想终究事与愿违,且结局更加悲伤,凄凉。

朱由检一上位面对的朝政就是乌烟瘴气,且不说当时朝廷官员如何腐败,在当时更有大权在握,权倾天下的大太监魏忠贤一手把持朝政,朝野上下当时都是魏忠贤的的党员,他们有个统一的称号“阉党”,魏忠贤在当时就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皇帝在他面前就是个傀儡,形同虚设,在当时古代封建统治者皇帝都是号称“万岁',而大太监魏忠贤当时称呼九千九百岁,简称”九千岁“,在当时底层人民”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可以看出来权势是如何的大。

朱由检在当时的处境可谓十分被动,不过他也是一个懂得隐忍,冷静,聪明绝顶的皇帝。在魏忠贤面前他从不压榨他,还时常表扬,夸奖他,让魏忠贤错以为这是一个好人,一个好皇帝,一个可以任由他摆布的皇帝,并且放下了对新皇帝的警惕之心。其实崇祯的心里对他是十分厌恶痛绝的,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抛尸掘坟!在此之前,我们的”九千岁“好好的享受这暴风雨前的宁静吧!

时机终于到来,魏忠贤的对食”客氏“提出离开皇宫,朱由检同意了她的请求,让魏忠贤损失一重要帮手,让我们”九千岁“开始警惕了起来,随即他让心腹同样提出辞职请求,如果皇帝批准的话就准备开始采取行动,不过朱由检是个心思缜密的人,看得清形势,懂得打了你一巴掌给你一颗糖吃,不给批准,还交代江山社稷需要他们,苦口婆心的祈求他,随后在一系列活动中下旨奖赏他们,展示自己的柔弱,让魏忠贤彻彻底底的放下了戒备。放下了戒备的魏忠贤和一心想除掉魏忠贤的朱由检,很明显朱由检在心理的斗争中取得了优势,这充分体现了朱由检的睿智,冷静,他知道想铲除这样一个一手遮天的大太监,必不能快刀斩乱麻,这样只会让魏忠贤以更大的报复席卷归来,对付他,温水煮青蛙才是最好的办法,等他发觉的时候,他已经无力回天了。

就这样慢慢地,魏忠贤大祸临头的时候,他还是不知不觉,甚至为了保护自己他竟然以最大的政治帮手崔呈秀作盾牌,没有了崔呈秀,魏忠贤的结局注定是玩蛋。从此阉党土崩瓦解,他的党羽纷纷离去,没有了党羽,没有了同伴的支持,魏忠贤注定是一个失败的孤独者。最后”九千岁“的结果是自杀而亡。

解决了魏忠贤,朱由检开始大肆地清除阉党成员,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该充军的充军,当然阉党数量极其庞大,上到朝野,下到县,村,都有阉党的成员,按平时的逻辑只要解决主要的阉党成员就可以了,全部解决了谁给你干活,可崇祯实在是一个硬气的皇帝,一个追究到底的皇帝,一一全部解决,谁也没有放过,甚至有些没有骂过魏忠贤的都被认定是阉党成员,直接撤职,想当官的大有人在,不缺你们这些。当然这样整的后果就是官员人才的流失,按我们现在的逻辑讲,对你身边的管理者或者领导说点好话,也是现在的潜规则,对保住自己的工作和巩固自己的地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一定就认可这个领导,这也是局势所迫而已。可到我们崇祯皇帝就没有让清这个道理了,这也为后面朝廷,地方被无能的官员执政导致的恶果产生了重要条件。

大权再次回到了我们的崇祯皇帝手里,我们的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人,一个有想法的人,一个想有番作为的人,他不想成为一个无能的君主,他是一个想成为一个英明的君主,福泽天下的明君。在位期间的他是兢兢业业,踏实努力地做自己皇帝的工作,而且还天天任劳任怨的加班,不需要任何回报,不需要加班工资的无偿加班,天天起早贪黑,一如既往的工作每天就睡几个小时,也不在乎自己的身体。平时还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将节俭之风贯彻到底,就这么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好皇帝,一个努力向上,奋发图强的好皇帝,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好皇帝,终究还是败给了天意。

我为什么说败给了天意,在崇祯接手大明王朝时,就已经千疮百孔了,虽然他沉着冷静,一步步把魏公公整下了,但是朝政依然混乱,腐败,失地依然没有收回,底层人民百姓依然水深火热,当时辽东地区的疆域已被后金所占领,为收复失地,一展抱负他用了之前作战有功的袁崇焕,将国家与自己的厚望寄赋与他,希望他为国争光。袁崇焕是个具有军事天赋的人才,可惜他也是个不懂政治,自大,自负的人,加上奸臣的陷害最终导致崇祯对他失去了信任,袁崇焕之死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死,这也是一个悲哀。(袁崇焕是大明唯一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将领)

当时的后金军队是十分骁勇善战且强大的,经常在大明边境进行骚扰,而驻守在边界的将士们与后金进行来回的军事冲突是时而不断的,所以在军事经费上是需要大力支持的,朝廷需要大力拨款的,但当时经过前两朝皇帝的败家统治下,国家财政收入是十分困难的,想拿出这么多钱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不拿也没有办法,到时候边区士兵罢工,后金军队打进来那就全乱套,所以硬着头皮也要拿,怎么拿?只有加在老百姓的身手,适当加点赋税,这要是换作平时也没什么关系,可是现在那就严重了,当时西北地区连续几年大旱,人民自己都没有饭吃,具说已经极端的开始吃人吃人了,现在又因为这么个事情,还要加税,存心是准备让我们死,不干了,反了!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拉开了帷幕。

在这里,我想说崇祯皇帝的运气实在是太差,后金崛起,关内又开始闹起灾荒,关键朝廷现在还遇到钱荒,这事谁遇到,都不知道找谁说理去。这里说一个很偶然的事,当时为了缓解国家财政困难,崇祯听取了一个大臣的建议,将各个地方的多余驿站撤了,以利节省国家财政支出,殊不知之后在陕西一个人看着眼前工作过的驿站,默默转身走向了远方,这个人叫做李自成

起义军造反就只有派军队去镇压,可以说当时虽然情况严重,但是大明经过几百年的运行,镇压一起农民起义还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也是如此,起义也被镇压了,义军也投降了,崇祯也够意思,知道你们也困难,国家也体谅你们,还拔了一拨款援助他们,当时朝廷不仅军事经费要补助,还要援助西北农民,能补助到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崇祯在国家财政不足的情况下,也把自己的小金库拿出来当国家财政支出,可见崇祯的大度无私!

可是仅过了半年,义军又揭竿而起,没法,没有饭吃,只有造反。此时的崇祯皇帝非常生气,随即派军队去镇压,当时的义军虽然人数庞大,但是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在明军的压迫下很快就败下阵来,最后义军被包围,无路可逃时,后金又对明朝边界发起了进攻,然后崇祯把当时最想一心剿灭义军的指挥曹文诏调往了辽东,本来此次是可以清除义军的最好时机,可惜曹文诏一调,义军向官员行贿投降,官员在假投降谈判中露出破绽,义军趁此冲出包围圈,再次逃掉。

义军先后在跑出去在各个地方都有作乱,更过分的是张献忠带领的义军在朱元璋家乡凤阳挖了他的祖坟,气的崇祯饭都吃不下,并且还亲自做出了检讨。在后面与义军的较量中,明军有几次机会都可以清剿义军,可总是差一些运气或者说天意,最后和义军较量中皇太极带着后金军队打了进来,大明把与义军较量的军队调往山海关,对战后金军,在这有个人把握了机会,带着几百上千人去西北,恰逢天公不作美,没错,又是大旱,在这“此城危及存亡之秋也”,遇上此事,直接给大明王朝宣告了死刑。这人是叫做李自成,在这次大旱中,他从几百上千人中发展到几十万人。

其实最后崇祯也是有机会的,当时崇祯皇帝是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是和皇太极准备和谈的,可惜朝中大臣坚决抵制,不同意,数落皇帝当投降派,在群臣的压力下只好和后金开战,最后的结果也是大明大败,李自成也趁期间占领河南,陕西等地。

可怜的崇祯皇帝,在内忧外患中国家再次走向了没落,在一次检讨大会中,他嚎啕大哭说道:“我登基十四年,饱经忧患,国家事情多,又闹灾荒,没有粮食,竟然人吃人,流寇四起,这是我失德所致啊,都是我的错啊。”其实这根本不是他的错,他是一个好皇帝,他做了他所有的努力,他兢兢业业,努力地坚持着,祈望能够让大明盛世再度复兴·,他全力以赴,日夜操劳,孜孜不倦,为此奋斗了一生的心血。他是一个伟大的,了不起,有梦想的,有追求的,敢于追求的好皇帝。如果非要说明朝灭亡的原因,绝对不是崇祯的原因,只能说,气数已尽。

崇祯十六年,闯王李自成攻打京城,京城沦陷。那天,崇祯怀着自责,痛恨,悲凉的心情登上了煤山,他当时是多么的孤独,多么的凄凉,他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想法,我不能知道,我也没法知道,因为我没有亲身体验过他的经历,不能体会江山社稷在手中丢落的感受,不能体会一代帝王因此落幕的境地,不能体会他将如何面对打下大明江山的朱元璋太祖。既此,他依然选择不妥协,不当俘虏,为了大明王朝最后的尊严。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朱棣当上皇帝之后 朱棣为何再也没有生下一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朱棣,明朝

    对朱棣和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朱棣在位期间没有子嗣呢?百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中国古人一直有“多子多福”的传统,所以不论是达官显赫,还是普通小老百姓,都尽可能地生育子嗣古人有孩子越多,家族越有厚望。至于皇家,有朝廷的供养,生起孩子来就更没有节制了。明代开创者朱元

  • 在曹魏为众多武将中,夏侯渊的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夏侯渊,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曹操手下猛将如云,人才济济,灿若明星,比如典韦、许褚、曹仁、曹洪、张辽、张郃、乐进、徐晃、于禁、李典、夏侯惇、庞德、文聘等等,每一个人都非常出色,那么,除去军事才能,单论武力,夏侯渊在曹操阵营,能排第几?能进前四吗?夏侯渊是一员猛将,武艺高强,毫

  • 刘邦为什么不杀张良 其实道理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刘邦,汉朝

    还不了解:刘邦和张良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为什么不杀张良?张良辅佐刘邦也算是缘分,两个人素无交集,但相见恨晚。刘邦本就是一粗人,张嘴骂娘,掏出东西就往儒生帽子里撒尿。但是,刘邦对张良出奇的尊敬,出来不直呼其名,而是亲切的唤作“子房”。刘邦剧照张良身世张良,字子房,战

  • 朱温作为后梁的皇帝 朱元璋为何没有追认其为祖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朱元璋,朱温

    对朱元璋和朱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称帝,为什么不追认朱温做自己的祖先?话说在我国古代,不论是正统朝廷还是伪朝,开创者都担心出身不体面,不能服众,于是就要给自己炮制个有影响力的祖先出来。比如西汉刘邦就是草根出身,但是为了掩饰这种不体面,于是刘邦派人放风,说自己的母亲

  • 李自成当初能够击败明朝 李自成为何对付不了清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李自成,清朝

    对李自成和清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击败明代的李自成,为何不堪清军一击?明代末年的李自成,曾经被誉为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农民起义领袖,原因是他灭掉了上一个朝代。但其实,李自成的农民军从来没有真正的击败过明代的大军。李自成的农民军,大部分时间都是被明军压在地上摩擦。他最后

  • 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 赵匡胤为何开始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赵匡胤,北宋

    还不了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在建立了国家以后,就“杯酒释兵权”了其实在开始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皇帝郭荣手下的大将。郭荣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在郭荣的带领之下,后周王国先是进攻了南唐王国,消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然后又向被攻击起来

  • 垓下之战最后的结果如何?韩信是如何取胜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韩信,汉朝

    韩信,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代名将,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项羽和韩信 ,一个是力能扛鼎、霸气冲天的王者,一个是料敌先机、用兵如神的兵仙。 秦朝灭亡后的那几年,与其说是楚汉的帝王之争,不如说是项羽和韩信的精彩对决。 一场垓下之战,最终为这段历史画上有力的句号。公元前202年9月,大战前

  • 历史上真实的孝恭仁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孝恭仁皇后,清朝

    孝恭仁皇后,姓乌雅氏,名玛琭,生于顺治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帝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一生有过很多红颜相伴,其中以他的三位皇后和惠宜德荣四妃最为有名。康熙帝子嗣众多,也因此在他的晚年出现了严重的夺嫡之争,纠结到最后,摆在康熙帝面前

  • 曹操对关羽那么好 曹操为何就是留不下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刘备,关羽

    还不了解:曹操和关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为何留不住关羽?不只是忠义,你看刘备给关羽开多少工资。《三国志·关羽传》:“建工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术。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曹操重才,并没有杀关羽,反倒对关羽有颇多赐予,令很多人眼睛发红妒忌。曹操册立关

  • 唐高宗为什么保护不了王皇后萧淑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高宗为什么保护不了王皇后萧淑妃?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武则天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恶毒的女性,但针对情敌王皇后、萧淑妃的处置更是令人发指。 那么,作为唐高宗李治身边最尊贵的两位女性,已经被冷落监禁了。 但她们毕竟是李治的配偶、宠妃,萧淑妃也有皇子、公主诞生。 李治又是仁弱之主,没那么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