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是怎么拍乾隆马屁的?详解其手段

和珅是怎么拍乾隆马屁的?详解其手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66 更新时间:2024/1/17 18:54:33

历史上乾隆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建树还是非常多的,那么和珅是怎么拍乾隆马屁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手段,一起来看看吧。

和珅参与到了乾隆晚年文治武功的各个方面。在纂修典籍方面,虽然和珅执行乾隆皇帝的意思,删削禁毁了大批典籍,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和珅是个优秀的组织者,具有杰出的行政才能。

比如四库全书馆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机构,和珅居中协调,为全书的编成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军事方面也是一样,和珅任兵部尚书期间,协调前方作战部队的供给与调度,对战斗的胜利的确也有功劳。不过,这些才能并不足以保证和珅的地位永固,他还有一些其他独特之处。

保证和珅地位的第一项便是他对乾隆皇帝的绝对忠心。乾隆皇帝的晚年,子女均已年长,和的出现,对于晚年的乾隆来说,是一个慰藉。和珅对乾隆也做到了侍君如侍父的程度。乾隆年事渐高之后,依旧勤于政务,但毕竟年岁不饶人。

乾隆批奏折久了,身体不舒服,和珅伺候在旁,总能够细心体会,像仆从一样为乾隆捶腰捶背。乾隆年纪大了,有时候会咳痰,和珅一察觉到乾隆咳痰,便会捧着痰盂上前等候。这种态度,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朝廷大臣的态度,乾隆怎么会不信任这样的和珅呢?

和珅善于为乾隆皇帝理财,花皇帝最少的钱却能让皇帝十分高兴。和珅长期担任内务府总管大臣的职务,内务府是主管皇家事务的机构,皇帝家的一切用度都要经过内务府。内务府也通过做生意等来为皇家增加收入。内务府总管大臣相当于皇帝家的大管家。

这个管家不是好当的,一方面要让皇帝花钱满意,同时,还要给皇帝树立一个节俭的好名声。和珅从小在清贫中长大,对于理财相当有经验,他性格上又精于算计,因此和珅这个大管家做得相当称职。

和珅想了很多办法来增加内务府的收入,比如他鼓励地方官员大肆向乾隆皇帝进贡。这些来自地方官的贡品,不可能是地方官员自己掏腰包,实际上是地方官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另外,和珅在崇文门收税,巧立名目也收取甚多。但是这些收入毕竟是有限的,乾隆皇帝晚年喜好排场,花钱如流水,单靠这些难以满足乾隆需要。和珅竟然想出来一个荒唐的“议罪银”制度为皇帝敛财。

议罪银是由“罚俸”演化来的。中国历史上,对于官员犯法,历来有“罚俸”作为惩罚,清朝也不例外,比如在乾隆皇帝下令编纂《四库全书》时,和珅参与制定的奖惩规定就有连错五个字的编纂官员要罚俸一个月。但是这些罚俸所得,是由发放俸禄的户部来收取的,收取之后直接上缴国库,并不入皇帝的内务府,因此乾隆皇帝本人并不能直接得到好处。和珅倡导并亲自推行的“议罪银”制度则不一样,犯法官员要把钱直接上缴到内务府,对于交了议罪银的官员可以根据罪行的不同,有区别地从轻发落。

这项政策一出台,立刻受到了贪官污吏们的欢迎,而和珅作为经办人则两面讨好。官员们交了议罪银之后,往往还要贿赂和珅,以求宽大处理。很多人被罚了巨款,反而对和珅感激涕零。甚至有的官员主动请求罚银。据说有一次河南巡抚不小心把香灰弄到了朱批奏折上,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便上奏自请罚银三万两。搞得乾隆皇帝都觉得他是小题大做,最后让他交一万两议罪银了事。

议罪银所议之罪,是由乾隆皇帝来决定的,实际上基本上是和珅一人说了算,比如奏折中写错了字,也得掏银子。这就导致很多官员主动要求交纳议罪银以求自保。比如名臣毕沅,因为“未能迅速搜获要犯”便曾自请罚银两万两。

通过议罪银制度,大量的银两充实到了内务府府库当中。这项制度导致了很多问题,以钱代罪,使缴了议罪银的官员更加有恃无恐,加剧了清朝官吏的腐化;很多官员为了捞回议罪银的花费,变本加厉地搜刮底层百姓;以钱代罪,有罪不究,律法变得形同虚设,加速了清朝的衰弱。但是乾隆皇帝却沉浸在议罪银带来的享受当中,对这些弊端视而不见。

和珅为了办理议罪银,专门设立了一个“密记处”,据密记处的档案记载,在短短13年的时间内,重大的议罪银案件竟然多达68件。其中督抚认罪缴罚议罪银的就有37人次,也就是说作为封疆大吏的全国督抚当中不到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认罚议罪银,其他低品级的官员认罚的更多。

这些议罪银少则万两,多则十数万两,最高竟达38万两。这么大笔大笔的银子交到内务府,实际上是一种行贿,只不过官员们的行贿对象变成了皇帝。乾隆皇帝没有认识到,在自己最痛恨的官场贪腐当中,议罪银一开,自己便成了最高层的受贿犯,整个乾隆官场上行下效,哪里还能好呢?

巨额的议罪银,和珅基本都用在了让乾隆皇帝享乐上。和珅完全摸准了乾隆皇帝晚年怕冷清好热闹、怕寒酸好排场、怕孤独好虚荣的心理,他多次陪同乾隆皇帝南巡江南,出巡热河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北巡祭祖,东巡祭泰山和孔庙等,并且他鼓动乾隆皇帝大兴土木,扩建圆明园、避暑山庄的“外八庙”等等,在和珅管理下,竟然没有花费国库一钱银子,并且内务府一直有盈余。

和珅的敛财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乾隆皇帝一生曾六下江南南巡,在南巡途中,不但排场很大,还要修建大量行宫,这些都要花费大量的银子。地方官员为了接待皇帝,更是尽心准备。和珅,对乾隆皇帝喜欢下江南游玩一事,一直从中鼓励,他命令各地的官员和商人捐献银两,为皇帝建造行宫和码头,这虽然让乾隆皇帝龙颜大悦,而且没有花费国库的银两,但是民间百姓却不堪其扰,只不过,像和珅这样一心只为了伺候好乾隆皇帝的人,又怎么会想到民间疾苦呢?

和珅讨好乾隆皇帝的才华,在他为乾隆皇帝筹办的两次千叟宴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千叟宴本是康熙皇帝的发明。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皇帝60大寿,在畅春园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一千多位65岁以上的老人与康熙皇帝共享此宴会,盛况空前。后来康熙皇帝亲政六十年纪念,又办过一次千叟宴。乾隆五十年1785)时,和珅怂恿75岁的乾隆皇帝仿照其祖父也办千叟宴。乾隆皇帝幼年的时候曾经亲历过康熙六十一年(1712)的千叟宴,几十年过去了仍然印象深刻,因此,对和珅的建议大加赞赏,命令和珅筹办这次盛宴。

和珅尽心筹办这次千叟宴,从全国各地邀请了3900多位老人参加。从顺治元年(1644)算起,到乾隆五十年(1785),正好是大清朝定鼎141年,因此和珅还特意在全国寻访到了一位顺治元年出生的141岁的老人。此外,为了怕菜肴变凉,和珅特意将宴会改为了火锅宴。一等宴会席上有银质火锅与锡制火锅各一个,二等宴会席上也有两个铜质火锅。热气腾腾中,老人们品尝着美味佳肴,宴会气氛在礼乐声中十分活跃。

和珅看乾隆皇帝已经十分高兴,便对乾隆皇帝说:“皇上,这次千叟宴,真是千古盛世,这3900多人中年龄最长的已经有141岁了。”

乾隆听后更加高兴了,“那是出生在顺治元年的人瑞啦,真是难得,快让朕看看。”

这141岁的老头,精神矍铄鹤发童颜,来到乾隆皇帝面前,叩头之后还很会说吉祥话,乾隆皇帝非常开心,“老人家是我们大清入关那年出生,到朕今年登基五十年,能来参加这千叟宴,真是天赐机缘啊。”

和珅在一旁满脸堆笑,“皇上,这是吉祥之兆,正是天佑我大清江山啊。”

老头也不断地说:“臣能活到这太平盛世,是托皇上的洪福齐天啊,皇上寿与天齐,定能万寿。”

乾隆高兴得合不拢嘴,高声对群臣说:“今天和珅请来了141岁的老人,正合我大清定鼎之数,这是天降祥瑞。朕心里高兴,想了个对子,与诸位爱卿对联为乐。朕的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哪位爱卿能对上,朕重重奖赏。”

和珅在一旁恭维道:“万岁爷这个上联好,两个甲子就是一百二十年,外加三七二十一年,正是141年啊,绝妙绝妙啊。”

乾隆十分得意,说:“和爱卿,你这次大大有功,你对一个下联?”

和珅虽然诗书不错,但急切之下却也想不起来,只好说:“皇上才学渊博,又内藏玄机,奴才一时间实在是想不出下联。”

乾隆皇帝哈哈大笑,点名纪晓岚,说:“纪昀,你来对。”

纪晓岚冥思苦想起来,不一会儿,开口道:“臣对的下联是‘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乾隆皇帝更加高兴了,“两个古稀是一百四十岁,加一年正好也是141年,纪昀,你我君臣这是绝对啊,你这大清第一才子名不虚传,朕要重重赏你。”

纪晓岚获得了赏赐,而和珅得到的更多,通过主持这次宴会,得到的好处不说,和珅在乾隆皇帝眼中,更加是个能臣了。乾隆对他的宠信,远远超过了对其他臣子,甚至是自己的儿子。在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皇帝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嘉庆皇帝,在嘉庆刚登基的第三天,和珅再次为乾隆举办千叟宴。饮宴观剧结束之后,参加宴会的老人纷纷即席赋诗,这是中国古代君臣宴会的传统,这次千叟宴的诗作结集竟然达到3497首之多。

而筹办这些事情,和珅基本没有动用国库的银两,全是从内务府开支,这样朝廷臣工们便说不出什么了,毕竟内务府是皇帝私人的财产。和珅为了让乾隆皇帝开心,可谓是煞费苦心。

标签: 历史和珅清朝

更多文章

  • 为何项羽死后,韩信的处境就越来越糟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汉朝,韩信

    公元前203年9月,项羽拔营东归,向彭城方向移动。这年10月,刘邦的军队会同韩信、英布、彭越等各路诸侯的军队共30万大军在固陵会师。韩信被刘邦任命为总统帅,负责全权指挥对于项羽的合围战略。这一年的12月,汉军终于将项羽和他的10万大军围困于垓下。感兴趣的读者跟着小编往下看。一开始,项羽还想凭借10万

  • 历史上刘邦为什么不愿意动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历史上刘邦为什么不愿意动吕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她虽然没有正式称帝,但其权力基本上也和皇帝差不多,如果去翻翻汉朝的帝王次序,有几年用的就是吕后的纪年,可见吕后实际上已经是除了没有上皇帝尊号以外实际的皇帝了。那么刘邦为了刘氏江山,可以说是杀人无数,

  • 邓通、周亚夫都是汉朝的权臣,为何会被饿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汉朝,周亚夫

    邓通、周亚夫都是汉代有名的权臣,据说,他们曾经都被一名叫许负的女相士看过相。当时相师给他们的预言是:饿死。两人都差点笑喷了。也是,一位是文帝身边的权臣家财万贯、一位是世袭罔替的诸侯世家怎么可能被饿死?但是历史就是这么神奇,几年之后,预言竟然灵验了!在大汉朝,出了一个神仙一般的女相师,名叫许负。所相之

  • 戚夫人是怎么葬送了儿子的前程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戚夫人是怎么葬送了儿子的前程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中国封建君主统治历史进程中,先后出现了四百多位的皇帝,在这四百多位皇帝中,不乏有很多功勋卓著的君主,但是每每讨论时,那些开国皇帝总是令人印象深刻且具有讨论性。说到开国皇帝,其中有两位开国皇帝的经历略显不同,一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坎

  • 刘邦唯独没杀萧何的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刘邦唯独没杀萧何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提到萧何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不太了解历史的人不熟悉,但是提到刘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萧何是刘邦的一个手下,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谋士,两人在很早之前就认识了了,甚至在刘邦没有什么成就之前,萧何还曾是刘邦的上司,当时刘邦只是一个亭长,而萧何则是一

  • 夏侯婴能够善终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夏侯婴能够善终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邦虽然没有朱元璋对功臣那么残忍,但是在他手下的功臣能善终的也不多,包括韩信这样的汉初三杰之一,也能得到一个善终名额。在刘邦身边的人当中,夏侯婴算是结局比较好的一位,那么,这位刘邦的车夫究竟如何获得善终呢?夏侯婴跟刘邦混之前,在沛县是县长

  • 战国乱世,为什么是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战国,嬴政

    揭秦国统一六国的先后顺序。随着芈月传的热播,很多人对于秦国的历史开始产生好奇。在那乱世的年代,为什么后来是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第一:因为秦国发展时没有被其他国家所关注。在建国之初,处在西戎之地的秦国是不受人关注的。各国都在进行侵略战争,今天少了这个国家,明天那个国家的领地

  • 刘荣是景帝的长子,为何景帝对他的死无动于衷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汉朝,刘荣

    刘荣是汉景帝的长子,曾经做过大汉太子。母亲是栗姬,由于栗姬失宠,刘荣因为侵占陵地,被司法机关介入,不久因为司法的头目郅都过于苛刻,刘荣自杀而死。消息传出来之后,汉景帝的老妈窦太后勃然大怒,要求汉景帝对郅都大卸八块,满门抄斩。而汉景帝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不照办,反而把郅都当宝贝一样供着,而对于自

  • 刘邦有几个儿子,他们的结局都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汉高祖刘邦八个儿子悲惨命运。汉高祖刘邦原配夫人皇后吕雉,据《史记》记载,刘邦的妻子有:正宫皇后吕雉、最宠爱的戚姬、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此外还有管夫人、赵子儿、故张敖美人、曹氏、万石君的姐姐等八人。刘邦与她们共生育了8个儿子:庶长子刘肥(封齐王)、二子刘盈(即孝惠帝)、三子刘如意(封赵王)、四子刘恒(即

  • 和珅有什么人格魅力?让众多小妾对他都是真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和珅,清朝

    历史上和珅虽然有很多小妾,但是个个都是真爱,在他被嘉庆赐死之后,小妾们纷纷选择殉情,那么他到底有什么人格魅力,让这些女人这么死心塌地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说说他们的故事。原配夫人冯霁雯十分贤惠,为了和珅子孙满堂人丁兴旺,曾亲自为和珅选妾纳妾。而和珅与这些妾侍的感情虽然不比冯霁雯,但也都非常好。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