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连大明太子也要贿赂严世蕃?

为何连大明太子也要贿赂严世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12 更新时间:2024/2/12 19:30:12

为何连大明太子也要贿赂严世蕃?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严嵩,大奸臣,自古以来都被钉在了奸臣的耻辱柱上。

严世蕃,也是大奸臣,被嘉靖称为天下第一鬼才,可惜自己也就死在了他的鬼才之上。

很多人说,严嵩之所以能够上位,主要是依靠了儿子严世蕃的聪明机智。而且嘉靖皇帝非常喜欢青词,严世蕃则为父亲代笔写青词,深得嘉靖皇帝赏识,从而不断提拔严嵩。

那么为什么严嵩下台,也多亏了自己的这个聪明的儿子呢?我个人认为,严世蕃是大蠢似聪,没有学到严嵩的半点为官之道。

01严世蕃和父亲严嵩打配合,成为大明朝权倾朝野的人物。

严嵩是怎么上位的呢?他是陷害首辅大臣夏言,从而得到攀升的机会。不过夏言下台以后,可不只有严嵩能够上位,所以他能够在这个时候爬上内阁首辅的位置,可不仅仅是因为陷害他人。

严嵩有一个聪明的儿子严世蕃,这个儿子的确非常聪明,善于写青词,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基本上堪称嘉靖朝最机敏的一个人。

严世蕃,短项肥体,眇一目,由父任入仕。以筑京师外城劳,由太常卿进工部左侍郎,仍掌尚宝司事。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然颇通国典,晓畅时务。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柄、杨博为三。炳死,益自负。---《明史》

据说当年嘉靖皇帝喜欢晚上询问内阁大臣们一些问题,希望他们当晚就要回答出来。每个阁员都想了一个答案,呈上去以后,嘉靖皇帝表示各种不满意。

严嵩无奈之下,只好去询问严世蕃。这个时候严世蕃一边喝花酒,一边把答案传给了父亲。严嵩把严世蕃的答案送给嘉靖的时候,嘉靖连连点头,表示很满意。

嘉靖皇帝喜欢读经史子集,但是他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于是常常把不懂的地方写下来,询问内阁大臣们出处在哪里,该如何解释。

内阁大臣们虽然都是饱学之士,可是岁数都不小了,而且也不可能什么都懂。所以常常有不会的地方,这个时候严嵩就去请教严世蕃。

严世蕃大笔一挥,一眼就能看出这些问题的出处在哪里,并且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所以内阁大臣无不叹服。所以严嵩能够长期在内阁做首辅大臣,的确要靠儿子的帮助。毕竟嘉靖皇帝不是一般人。

02严世蕃善于写青词,为父亲代笔,这才是严嵩上位之途。

嘉靖皇帝是忠于道教的,他喜欢青词,这是道教的一种祝文,基本上在他当皇帝期间,要想进入内阁就必须要懂得如何写青词。

基本上这已经成为内阁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王朝荒唐到这种地步,也是千古难见。没办法啊,这些满腹经纶的大学士们,只能从头开始学习青词。

第一个写青词写得好的,当属内阁首辅大臣夏言。夏言为人比较耿直,但是他也不落俗套地学习如何写青词。他的青词写得好,所以一直都能够得到嘉靖皇帝的赏识。

嵩耄昏,且旦夕直西内,诸司白事,辄曰:“以质东楼。”东楼,世蕃别号也。朝事一委世蕃,九卿以下浃日不得见,或停至暮而遣之。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筐篚相望于道。---《明史》

那严嵩就不答应了啊,他知道夏言为何能得到嘉靖的赏识,可是他的青词写得确实不咋地。这个时候严世蕃又冒出来了,他扬言老爸放心,青词小儿科而已。

结果洋洋洒洒为严嵩代写了一大堆青词,严嵩照抄儿子的创意,果然是深得嘉靖皇帝的喜爱。既然夏言已经写不过严嵩了,那就让严嵩来做首辅大臣好了。

所以严嵩也就因为严世蕃会写青词,而成了当朝宰相。这虽然比较滑稽,可是每个朝代都有他们的官场规矩,大多数是潜规则。嘉靖皇帝特别一点,他的官场规矩比较明显而已。

不仅严嵩写青词,就连我们常常认为是大忠臣的徐阶高拱张居正也都写青词,毕竟要想在嘉靖朝入阁,没这点本事还真不行。

03严嵩年迈,严世蕃逐渐权倾天下。

嘉靖皇帝还偏偏就是喜欢严嵩这种类型的人,所以当严嵩71岁的时候,再次任命他为当朝首辅。徐阶等人内心各种崩溃,尤其是徐阶,熬了快一辈子了,居然还是要排在严嵩后面。

严嵩再次出任首辅以后,其实身体已经慢慢老化了。他的脑子倒是非常清醒。可是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在跟着退化。

御史林润尝劾懋卿,惧相报,因与谏臣谋发其罪,且及冤杀杨继盛、沈鍊状。世蕃喜,谓其党曰:“无恐,狱且解。”法司黄光升等以谳词白徐阶,阶曰:“诸公欲生之乎?”佥曰:必欲死之。”曰:“若是,适所以生之也。夫杨、沈之狱,嵩皆巧取上旨。今显及之,是彰上过也。必如是,诸君且不测,严公子骑款段出都门矣。”为手削其草,独按龙文与汪直姻旧,为交通贿世蕃乞官。---《明史》

这种状态,如果真的用来治理国家,那天下不大乱才怪。正常情况来说,这岁数的老爷子,早就应该退休回家养老了,可是严嵩非要霸占着首辅大臣的职位,气死徐阶这帮人。

嘉靖皇帝偏偏还就是吃严嵩那一套,压根就舍不得让严嵩走。所以为了照顾严嵩的身体,嘉靖皇帝特许严世蕃陪同严嵩一同入阁。

严世蕃虽然没有成为阁员,可是也相当于阁员。到了后期,严嵩身体不行的时候,几乎把天下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严世蕃来打理,严世蕃俨然成为了内阁首辅。

这是所有人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徐阶几乎要放弃了,如果真的让严世蕃接替了严嵩,可能徐阶等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翻身了。

严世蕃权倾朝野以后,当然是想着敛财。所以他给朝中大小官员都标了个价,要想继续做官或者想要升官的,按照价格来送钱就是了。

为此严世蕃几乎富可敌国,这也是他必然走上灭亡之路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严世蕃却不是因为贪污灭亡的,而是因为不懂事。

04严世蕃纵然聪明无敌,可是却也不懂什么叫做政治。

成为了代理首辅大臣以后,严世蕃对谁都不客气,这是徐阶等人看到希望的一点。他们发现,严世蕃不像他们过去了解的那个聪明人一样,因为严世蕃居然不懂政治。

不管是谁,到了严世蕃这儿都要送礼才能办事。一般朝臣也就算了,毕竟没有强大的靠山,可是连嘉靖皇帝的儿子们想要办事也都要找严世蕃送礼。

这件事是严嵩都感到吃惊的事情,当时的裕王,未来的太子朱载垕,有事情也得求着严世蕃,没有钱到位,那一切也是白搭。

世蕃用彭孔言,以南昌仓地有王气,取以治第,制拟王者。又结宗人典楧阴伺非常,多聚亡命。龙文又招直余党五百人,谋为世蕃外投日本,先所发遣世蕃班头牛信,亦自山海卫弃伍北走,诱致外兵,共相响应。即日令光升等疾书奏之。世蕃闻,诧曰:“死矣。”遂斩于市。籍其家,黄金可三万余两,白银二百万余两,他珍宝服玩所直又数百万。---《明史》

只认钱不认人的严世蕃,最终也是倒在了这件事上。朝廷按照道理,每年都要给裕王发放一定的岁赐,相当于年终奖。

可是因为裕王没来给严世蕃送礼,所以这笔钱连续三年都没有到裕王手里。无奈之下的朱载垕,只好凑了1500两银子给严世蕃,希望他能通融一下。

也就是这笔钱到位以后,岁赐才算是发给了裕王。严世蕃甚至还拉着老爷子严嵩炫耀说,就连皇帝的儿子都要给自己送礼,天底下哪里还有他们父子办不成的事情。

严嵩差点没气昏过去,但是他已经无法管教这个聪明的儿子了。做人做事的方法,早就在严世蕃的脑子里形成模式,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

严世蕃家里的钱财堆满了屋子,这让严嵩非常不安。他也喜欢钱,不过没想到儿子的本事太大,利用职权,居然能挣这么多钱。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每一笔钱,都是债。

05严世蕃把朝臣得罪光了,压根就无法全身而退。

得到宰相权柄的严世蕃,如此大肆搜刮朝臣的钱财,这是他犯下的第一大错。连皇帝的儿子也敢敲诈,这是他犯下的第二大错。不跟父亲学习韬光养晦之术这是严世蕃犯下的第三大错。

三大错误已经铸成,徐阶等人只是在后面偷笑,因为自然会有人来收拾他。果不其然,严世蕃的恶行还是被御史们给揭发了出来。

如果只是一个人在说也就算了,几乎全天下的人,都在骂严世蕃。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嘉靖皇帝很生气,后果自然是非常严重的。

这次就算是严嵩出面,也无法保全严世蕃。因为严世蕃已经触犯众怒,这是这么多年来,这些人积压在内心的怒火,一起爆发的原因。

嘉靖皇帝气什么呢?我觉得他不是气严世蕃贪赃枉法。他生气的是,严世蕃贪了这么多钱,居然没有分点给嘉靖本人,所以嘉靖把严世蕃给宰了,至于他贪污的那些钱,也就自然落到了嘉靖的腰包里。

严嵩失去了严世蕃,自然也就跟着下台了。因为家产全部被嘉靖给没收了,晚年的严嵩几乎成了丧家之犬,满大街要饭为生。最终87岁死的时候,连个装他的棺材都没有。

总结:嘉靖皇帝为什么重用严嵩父子?为什么又灭了他们?

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一个个性比较强悍的皇帝。不过他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假清高。

首先他是非常喜欢钱的,但是他不好意思说。内务府的钱是他的小金库,就算是天下的老百姓都饿死了,他也不可能从自己的内务府里掏一分钱出来。

他不会命令给自己的内务府增加多少钱,可是他会让手下人去办这件事。如果任用高拱、张居正这样的人,可能这件事就得办砸了,至少可能会弄得天下皆知。

所以嘉靖皇帝喜欢严嵩,更喜欢严世蕃。这俩货虽然贪赃枉法,可是人家会洗钱啊。他们可以把国库里的钱,变着变着就成了嘉靖皇帝私人腰包里的钱。

这才是严嵩父子俩得到重用的主要原因。而嘉靖皇帝为什么又要废了这父子俩呢?我认为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嘉靖皇帝发现,自己小金库里的钱,居然还没有严世蕃贪污的九牛一毛多,嘉靖心里非常不爽,自然是要收拾严世蕃的。

其次严世蕃的大金库里的钱,将来会何去何从,这是嘉靖最关心的问题。他不用明说,其实抄家的大臣们也都知道该怎么办。小数目留给国库。大头还是得送到嘉靖的内务府去。

再则,严世蕃的行为已经触怒了朝中所有大臣,甚至连皇子都愤愤不平。这种人如果嘉靖还要重用的话,那实在是说不过去了,嘉靖虽然自私,可是并不昏庸。大明机器还要运转下去,不能因为这棵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反思:嘉靖皇帝偏爱道教,却对钱财异常敏感重视。

所谓云在青天水在瓶,只不过是嘉靖皇帝糊弄天下人的一种笑料而已。哪有什么真正的清高,在金钱面前,就连帝王都要折腰。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秘密杀死两个儿媳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秘密杀死两个儿媳的真相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元璋的一生可谓十分传奇,他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元朝末年响应了起义号召,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为了一个开国皇帝。他身为一个开国皇帝,虽然给当时的普通百姓带来了和平的年代,但他本人杀伐不断,他对于敌人丝毫不会留情,而对于功臣,

  • 刘表的儿子刘琮有多蠢?把荆州拱手让给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刘表的儿子刘琮有多蠢?把荆州拱手让给曹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我想大家对那个激流奋进的年代非常的向往。在三国里面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比如像武力非常高强的关羽;赵云、张飞,也有智慧非常高的诸葛亮,郭嘉、庞统;也有非常雄才的曹操,还有能够隐忍的刘备。正是在他们的创造下,让那个

  • 宛城之战的“女主角”邹氏,她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宛城之战的“女主角”邹氏,她的一生有多传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不少汉末三国时期的女性,打破了很多读者认为,“三国是属于男人的时代”这一错觉,不过,前面提到的三国女性,要么结局凄惨,要么命途坎坷,很少有人一生顺遂,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位,牛掰的三国女性,堪称三国影响力最大的美女,她一

  • 唐朝允许女性经商,背后真实情况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朝允许女性经商,背后真实情况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代诗人卢仝在《寄赠含曦上人》一诗中云:“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纵遇强礼拜,雅语不露齿。”这两句是描写唐朝女商人的艰难生存环境,在纷纭的社会背景下,她们“不道生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繁盛的唐朝做出自己的贡献。唐朝是中国古代

  • 揭秘:历史上李广真的是自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历史上李广真的是自杀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提起来李广,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不仅仅是因为那句李广难封,还有关于他的各种诗句和文章,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足以使他名垂千古。但李广的出名,更主要是因为他的遗憾人生,那就是他一生虽然是战功显赫,威名远播,但最终还是未能封侯

  • 除了魏蜀吴,三国还有其他割据政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除了魏蜀吴,三国还有其他割据政权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时期之一,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到三足鼎立后的征伐不断,这一时期带给后人了许多精彩的故事,令人热血沸腾。众所周知,所谓"三国"指的就是蜀汉、曹魏、孙吴三大政权,它们先后建立,统治着华夏大地上绝大部分的地区。

  • 历史上的严世蕃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历史上的严世蕃是个怎样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严世蕃,含着金钥匙长大,父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严嵩,所以他不用参加科举就当上了官。他号东楼,小名庆儿。细细品一下,是不是想到了“西门庆”,据说他是“西门庆”的历史原型。他很胖而且脖子很短,瞎了一只眼睛,五官长得很有“创意”。这不堪的

  • 朱元璋对刘伯温到底有没有起杀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对刘伯温到底有没有起杀心?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伯温作为明朝的开国元勋, 关于刘伯温之死也是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认为刘伯温生病后,朱元璋派御医前往诊治,在药中做了手脚,致使刘伯温加速死去,另一种说法即否定朱元璋通过御医之手间接干涉刘伯温病情,如果第一种说法为真,我认为朱元璋对刘

  • 三国死得最悲催的名将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三国死得最悲催的名将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也是一个个福主名将应运而生的时代。这样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似乎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这几个人的死却值得小编去谈谈,因为他们实在是死的太悲催了。NO.6 魏延魏延,字文长,

  • 孟浩然的情商有多低?错过皇帝给的大好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孟浩然,唐朝

    众所周知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但是面对科举,孟浩然却落榜了,好在皇帝给了他第二次机会,可惜他却因为情商太低把握不住,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一向自视清高的孟浩然很失望。这一天,孟浩然做客王维府上,尚在郁闷的情绪中徘徊,万没有想到当朝天子玄宗皇帝突然造访。这对于科考失败却仍想求取功名的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