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嫡长子李承乾为何如此冲动造反?

嫡长子李承乾为何如此冲动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378 更新时间:2024/1/24 8:46:20

嫡长子李承乾为何如此冲动造反?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他聪慧仁孝深得帝后的喜爱,李世民登基后便将其立为太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承乾的性格却越来越偏激,最后居然敢做出谋反的举动,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按理来说,李承乾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只要时机一到,便可以顺利继位,完全没必要铤而走险。而且,李承乾原本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仁义之人,他究竟受了什么刺激才导致性格突变?

皇家传承历来残酷,太子承乾忍受巨大压力

作为皇帝的儿子,没有人不想成为太子,不论年龄不论资历,都会觊觎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但是,真的成为太子又能如何,他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更大的风险,被别人拽下来的几率更高。比如说李渊的长子李建成,最后还不是变成了李世民上位的垫脚石,甚至连累了自己的家人。

李承乾的生母是长孙皇后,李世民钟爱自己的发妻,自然会对长子寄予厚望。太宗登基没多久,李承乾的身份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的他只有八岁。在史书的记载当中,幼时的李承乾是一个"仁孝纯深"的好孩子,李世民格外重视他的教育,于是,数位初唐名臣都担任过太子老师的职位。在品性方面,李承乾是无可挑剔的,他孝顺父母尊敬老师,众人都对他赞赏不已。

李承乾作为太子,最重要的还是帝王之术的培养。十二岁的时候,李承乾开始在尚书省听讼,后来,李世民又把一些较为简单的政务交给他处理,承乾虽年幼,却行事有章法待人懂分寸,李世民颇为满意。李渊驾崩后的国丧期间,李承乾承担了更多的政务,很少出现疏漏之处。从那以后,太子监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地位愈发稳固。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李承乾都是一位合格的储君,但没想到,他的改变来得如此猝不及防,越来越多的负面记载出现在史书中。

其一,李承乾钟爱男宠称心。称心是一名乐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这样的身份是非常上不得台面的。最关键的一点,称心和李承乾同是男子,如果他们光明正大地走在一起,势必会影响皇家颜面。唐朝时期的民风较为开放,皇室贵族里面不乏豢养男宠之人,但李承乾地位特殊,自然不能跟旁人比较。为了保全太子李承乾,称心等人便成了李世民迫害的对象。称心被赐死后,李承乾非常难过,还在宫中塑像悼念,使得李世民对他失望不已。

其二,李承乾性格乖戾。早年间,李承乾对待老师格外尊敬,但后来,他不但不愿意听从这些人的教导,还做出了很多乖张放肆的行为。比如说,李承乾不喜张玄素的直言进谏,想要派人刺杀他;在东宫中模仿突厥人杀羊吃肉,完全不顾忌形象;李承乾对别人说"如果我是皇帝,就要随心所欲,至于那些敢进谏的人,要把他们全部杀掉"。李承乾的言行荒诞而放肆,跟之前的形象可谓是天壤之别。

其三,李承乾联合他人谋反。除了太子以外,李世民还有很多有才能的儿子,尤其是李泰,更得到了李世民的另眼相待。李承乾认为李泰的存在对他威胁太大,所以起兵谋反意图篡位。李承乾失败后,李世民并没有将他处死,对方毕竟是自己的嫡长子,感情还是相当深厚的。

李承乾性格骤变,从储君典范变成庶人

关于李承乾性格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受到了奸臣的挑唆,也有人认为,李世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影响了他的健康成长。其实,自从被立为太子,李承乾便承受着高压,钟爱男宠也好不听劝谏也罢,都是他释放压力的方式。

贞观初年政治环境不稳定。李渊在位8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南征北战,并没有给自己的后代创造出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多人都会产生急躁心理,这也是李世民积极听取群臣进谏的原因。后来,李世民又把这种焦灼的情绪带给了李承乾。他给太子选的老师虽然优秀,但大部分都是直言犯谏的人,说起话来想必格外难听。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的性格开始变得叛逆,自然不可能听得进去旁人的意见。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要求太高。生在皇家是一种历练,但是,再成熟的人也会需要宣泄压力的途径,否则早晚会出现大问题。比如说李世民,长孙皇后性格温柔聪慧懂礼,经常陪伴在侧开导他的情绪。后来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纳谏的效率也随之降低。从这个角度来说,李承乾之所以迷恋男宠称心,就是为了释放压力。

李承乾的太子位不稳固。李世民刚登基的时候,确实对长子寄予了厚望,但是,除了李承乾以外,他还有很多选择。受前朝的影响,李承乾认为太子不一定能继承皇位,所以才有了谋反的举动。还有一点,历朝历代中对皇帝的要求都是身体健康没有残缺,可是,李承乾患有腿疾,很可能成为别人抨击他的理由。通读唐朝历史可以发现,李家很多皇子、公主的身体都有问题,李承乾自然也不例外。眼看着自己的弟弟越来越优秀,而自己却不良于行,李承乾的内心想必非常痛苦。

总结:

于江山社稷而言,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助益颇多,这样的人最适合作"开创之主"。但对于李承乾来说,父亲的过度优秀是压力,太子之位更是束缚,他急于摆脱这种现状。此外,长孙皇后的早逝也是原因之一,这边是严厉施压的父亲,另一边却没有温柔的母亲从中调和,父子情分很容易受到影响。李承乾的谋反篡位的确是大错,但掀开表象分析原因,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最后,李承乾被废黜太子之位变成庶人,于他而言未尝不是解脱。

总而言之,皇位的确很诱人,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问鼎高位,量力而为最重要。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和妃瓜尔佳氏是什么出身码?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和妃瓜尔佳氏,清朝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后妃中去世最晚的嫔妃应是康熙的和妃瓜尔佳氏。康熙和妃瓜尔佳氏(1683年-1768年),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六日,比康熙帝小二十九岁。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册封为和嫔,时年十七。康

  • 曹魏的七位“太尉”,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曹魏的七位“太尉”,他们分别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是秦汉的最高武职。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时,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太尉名义上掌管天下的兵马,也因为权势过重,所以秦朝太尉一职一直空缺。东汉时期,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

  • 郎士元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有何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郎士元,唐朝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唐代诗人。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俗话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这里面除了讽刺武将们的头脑简单之外,还表现出了武将做事时候的简单粗暴。而这句话,在唐朝时期的一场比试之中得到了验证。在当时,有一个名为马驎的武将,此人是个打仗能手,由于他当过镇

  • 三国时期于禁的实力怎么样?他都和那些猛将交过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于禁,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猛将中,于禁是非常特别的一位,他武艺不算很高,但是,很会统兵打仗,尤其善于治军。在演义中,于禁曾和四位超一流猛将交过手,不仅没死,而且毫发未损,甚至一点伤都没有,可以说,非常难得了。那么,于禁和哪四位超一流猛将交手了

  • 丰台大营能帮助雍正上位 这里边到底有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清朝,雍正

    还不了解:清代丰台大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的丰台大营,究竟有多少兵力?竟能帮助雍正成功继位。看了《雍正皇朝》的好朋友一定都还记得这一段,康熙皇帝临死前,多方阵营在做最终的放手一搏,陆续掏出自个的本领,四阿哥胤禛也是如此,他办的第一件事便是消除自身十三弟的圈禁,而且

  • 历史上弘皙与雍正之间的关系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弘皙,清朝

    康熙皇帝一生共诞育了35位皇子,这些皇子又为他生下了多达97位的皇孙。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年间最有名的事件就是“九子夺嫡”,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宝座,父不父、子不子,兄弟之间更是倾轧与残杀。最后雍正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坐在了龙椅之上,当雍正对其他兄弟进行狠狠的打

  • 历史上关羽为何会被杀?真的是孙权的命令?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关羽,三国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关羽败走麦城,被俘都惨遭杀害,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孙权采纳吕蒙之计,派遣朱然、潘璋小路设伏,由潘璋部将马忠俘获了关羽父子,然后将他们押解到了孙权跟前。有的绰号形象逼真非常切合实际,也确有许多绰号名不符实莫名其妙,比如打虎将李忠,他根本就没打过老虎。还有铁扇子宋清,他既没用过扇子也

  • 张辽和张郃都投降曹操 曹操为何区别对待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曹操,张辽

    对为何曹操初见张辽说要砍了,张郃投降曹操来迎,张郃比张辽牛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惋惜了高顺了,陷阵之士有死无生,否则他的发展上限绝对高于张辽。白门楼上,吕布被杀,曹操初见张辽时没有说什么话,直接叫人推出去砍了,是关羽刘备求情,曹操才收手的。曹操初见张郃,啧啧称赞,张郃高

  • 张飞在桥头喝退曹军时 他们为何不使用弓箭射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张飞,曹军

    还不了解:张飞和曹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面对长坂桥头的张飞,曹军将士为何不选择乱箭齐发,将张飞击败?张飞在长坂坡之战中的表现十分抢眼,他独自一人站在长坂桥上,面对曹操的追兵丝毫不惧。他大声吼叫的向曹军挑战,吓得曹军没有人胆敢应战。可是我们了解,不管多么强悍的将领,在弓

  • 历史上李博乂是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躲过李世民的屠刀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李博乂,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出身帝王家固然是可幸之事,一生来就可以得到万人之上的地位和权势。然身在帝王家,即便不参与皇位之争,却也难以逃过新帝的猜疑。在历史上,又有几位君主能够在登基之后,还放任有威胁的皇子存在呢?唐太宗李世民是古代王朝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