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和李自成都是农民起义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朱元璋和李自成都是农民起义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60 更新时间:2024/2/12 17:47:57

朱元璋和李自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建明,李自成建顺,都是农民起义,为何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明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特别的朝代,他是唯一的一个由农民起义军骨干为核心建立的王朝,并最终由农民起义军推翻。

也就是兴于农民起义,成于农民起义,且亡于农民起义,是历史上各朝代中的唯一。

在明代前后的王朝,很多是因农民起义反抗前朝而诞生,但建立者和推翻者,却未必如明代一般,都是农民起义军。

建立明代的是朱元璋,推翻明代的是李自成。

两位农民出身的农民起义军领导人,分别在元末和明末,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也都经过十多年奋斗,推翻了大势已去的前朝。

但朱元璋建立的明代屹立了276年(算到崇祯朝,如算到永历朝是294年),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朝只坚持了1年零4个月(从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到李自成身亡)。

朱元璋和李自成都是一样的农民成分,都是造反,为什么朱元璋能成功,李自成却失败了?

从战略战术上来讲,朱元璋是种田式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后发制人。

李自成是流动式的大范围游击战和运动战(战术老祖宗是另一位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凭此慢慢消耗掉明代的元气,等到明代虚弱无力时,就直捣黄龙。

从短期结果看,两人都达成了自己的愿望,朱元璋推翻了元代,李自成推翻了明代。

可最终的结果是,朱元璋成为正史记载的明太祖,李自成成为正史记载的流寇。

两人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有政治、军事、经济、战略等全方位的不同。

全方位去阐述的话,那可以写一本书出来,本文写不了那么长,只聊聊最核心的不同点。

关于最核心的不同,我认为就一条核心,即朱元璋跟读书人,也就是士绅阶级合流了,而李自成始终排斥士绅阶级,一直保持着所谓农民起义军的纯洁性。

有句俗话讲得好,叫“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也就是打天下要靠武力,治天下靠文治。

可实际上,打天下也离不开文治,忽视这个的造反者,几乎不可能成功。

从历史记载来看,朱元璋在这一点上,显然远远强于李自成,也强于历史上诸多有名的农民起义军领导人。

朱元璋从红巾军郭子兴部脱离自立后,就有意识地招揽士绅阶级中的人才为其所用。

李善长到朱升,再到刘伯温、宋濂,无论是乡野遗民,或是曾为元代效力的读书人,只要愿意帮助朱元璋,他都倾心接纳,并不为此前的立场不同而心生羁绊。

朱元璋占领南京后,还专门建造了一座礼贤馆,广纳四方英才,其想招揽的最主要对象,就是各地的士绅阶级。

没有士绅阶级的支持,朱元璋根本无法稳定地方,无法在领地内发展经济,无法制造舆论,无法治理领地,无法完成“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比如,朱元璋打下南京作为根据地后,马上置营田司“以修筑提防、专掌水利”,并“分遣儒士者告谕乡邑,劝农桑”。

这样的积攒经济实力的行为,没有士绅阶级的帮助,只靠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一帮武夫的话,是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的。

再如刘伯温,张昶(胡军版电视剧《朱元璋》中吕昶的原型人物)等在元代当过官的读书人,有他们的帮助,朱元璋才能够对元代有充分的了解,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小才当知县,大才当管家、谋士,朱元璋创业时,对以读书人为主的士绅阶级可谓是来者不拒,积极接纳,一直在准备着从农民起义军到统治阶级的转变。

明代建立后,朱元璋为什么要公开承认元代的统治,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朱元璋的队伍中,夹杂着大量的曾为元代效力的士绅阶级。

不承认元代,如刘伯温这样的参加元代科举,还成为进士、官员的士绅们,该如何自处?

承认元代,是稳定队伍的一种妥协,让刘伯温们能安心继续为新生的大明代效力。

朱元璋建国后,对以读书人为主的士绅阶级在态度上很苛刻,动不动就举刀杀人,可事实上,读书人在明代获得的待遇,是此前的历朝历代所没有的。

如宋代,读书人需要中了进士成为官身后,才有免税的资格,而在明代,朱元璋大方地从读书人考中秀才起,就开始赋予免税优待。

这是朱元璋建立明代后,对读书人的一种酬谢和拉拢,酬谢他们在自己创业时的帮助,拉拢他们继续给明代卖力。

总的来讲,朱元璋其实是很重视读书人的,并依靠由读书人形成的士绅阶级打天下和治天下。

至于会有人提出的宋、明两朝工资待遇的对比,不是本文主要阐述内容,就不多讲了。

实际上,朱元璋给明代官员制定的工资待遇并不差,明代官员的工资低是整体税收的降低、金融政策乱搞,以及物价控制不得力,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朱元璋及其后代子孙对此有一定责任,但这是知识的欠缺和政策的错误造成的,而非有意苛待官员。

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我写的文章:朱元璋高薪养廉,明代官员为啥却凭工资无以养家?这锅到底谁背?

再来说李自成,和朱元璋一开始就刻意拉拢士绅阶级不同,李自成从始至终就没能跟士绅阶级合流。

或许李自成有过相关的意识,想要得到士绅阶级的帮助,建立政权后也举行过科举,想拉拢士绅们。

但他及其部下对待士绅们的行为,即烧、屠、抢等行为,却让士绅阶级视李自成们为死敌,只有被动的妥协,没有主动的靠拢。

历史上,李自成身边的几名主要谋士中,学历最高的不过是举人,如牛金星、李岩。

就这区区几人,他们还是因为被迫害后,才被迫加入农民起义军,心理上并非主动。

李自成如想经营地方,没有人才,士绅阶级坚决抵制。

古代皇权不下乡,没有士绅阶级的帮助,李自成即使想建立稳固的根据地,都无法落脚。

李自成正式建立政权是在明崇祯十六年,地点是襄阳,这还是因为当地的士绅阶级,被农民起义军来来回回的清洗,被清洗得差不多了,才能站住脚。

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后,李自成宣布只接受明代四品以下官员的效力,熟知全国情况,或了解清代情况的高级官员一个不要。

并默许刘宗敏们对包括愿意为他效力的官员在内的士绅阶级施以“拷饷”,彻底失去了士绅之心,连缓和的余地都没有。

李自成在山海关一片石败于吴、清联军之手,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情报的欠缺,对清军的完全不了解。

而清军相关的情报,在北京城内全都有,相关的官员也有,可李自成的行为,却让这些官员不敢提醒李自成,或因为恨上了李自成而故意隐瞒。

当然,即使李自成没有在山海关大败,由于他进入北京城后,依旧苛待士绅阶级的行为,想真正稳定大顺朝的统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比起李自成,不说两百多年前的榜样朱元璋了,就是一直偏居关外的清代,都了解拉拢士绅阶级,才是稳固统治的核心。

李自成始终忽视了士绅阶级的作用,不拿他们当回事,不愿意和士绅阶级消除敌意,也就只能吃下失败的苦果了。

总结,同为农民起义军领导人,朱元璋建立了明代并成功使之延续,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朝并迅速消失。

两人或其建立的势力集团,归根结底的差别就是,朱元璋通过接纳士绅阶级,成功完成了从造反者向统治者的身份转变。

而李自成却始终没有走出这一步,或者说,当他想走出这一步时,却因为此前的行为导致的严重的隔阂,让这一步迈不出去。

这是朱元璋和李自成同为农民起义军领导人,也都能推翻一个朝代,但朱元璋之所以成功,而李自成之所以失败的核心不同点。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

标签: 历史朱元璋李自成

更多文章

  • 除了霍去病外,历史上还有两人曾获封“冠军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冠军侯,汉朝

    冠军侯,西汉时期出现的列侯爵号,取“功冠全军”之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冠军侯,许多人就会想到霍去病,这是汉武帝专门设立的爵位,有“功冠全军”的意思。因为刘邦在世时与群臣签订了白马之盟,“非刘姓不能称王,非军功不能封侯”,因此,对于非刘姓宗亲的将领来说,冠军侯就是能获得

  • 历史上周亚夫为何会绝食而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周亚夫,汉朝

    周亚夫是西汉时期非常有名的大将,也是镇压吴楚七国之乱的首席功臣。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封建社会“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每个人都是皇帝的臣民,对皇帝只有惟命是从的份,稍惹皇帝不满就有掉脑袋的可能。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位大人物官拜丞相,只是皇帝请丞相吃肉却不给筷子,丞相离开后,皇帝:此人留

  • 李自成称帝后都做了什么事情 李自成为什么一天就要跑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李自成,清军

    对李自成和清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位仅仅只有一天,李自成戎马半生,为何最终被清军击溃?他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只当了一天就仓皇而逃。他的大顺王朝只存在了42天。他就是李自成。那么,李自成称帝后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只当了一天皇帝就要逃跑?今天就和大家来讲讲李自成的

  • 纵观顺治帝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顺治,清朝

    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顺治帝,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福临幼年登基,由摄政王多尔衮辅政。亲政后面对全国的抗清高潮,福临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同时注重恢复农业生产,整顿吏

  • 在经济与文化方面,顺治帝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顺治,清朝

    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顺治帝,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福临幼年登基,由摄政王多尔衮辅政。亲政后面对全国的抗清高潮,福临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同时注重恢复农业生产,整顿吏

  • 卢绾深得刘邦的信任,为什么会叛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卢绾,西汉

    卢绾(wǎn),汉朝开国功臣、异姓诸侯王之一,是刘邦的同窗与发小,二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深得刘邦的信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称帝之后,开始着手剪除异姓王,他们的封地总面积超过了汉郡,危害到了刘汉江山,这也是汉朝唯一的八个异姓王(除东汉末年的曹操外)。八个异姓王中,有个人

  • 王贵与岳飞的关系有多好?被迫参与诬陷岳飞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王贵,南宋

    王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麾下中军统制,与前军统制张宪是岳飞的左膀右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忠岳飞的故事人所众知,在陷害岳元帅的那批人中,有一个人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是岳飞的发小,深受岳飞信任,是岳家军中仅次于张宪的大将,此人就是王贵。民间的演义小说中,不论是《说岳全传》还是《

  • 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刘备,蜀汉

    刘备,即汉昭烈帝,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先主刘备24岁时开始创业(公元184年应征入伍),一直到赤壁之战前(公元207年),依然是孑然一身,屈身在荆州刘表的羽翼之下(躲避曹操的追杀)。自从三顾茅庐,有诸葛亮辅佐之后,刘备的事业才开始进入正

  • 赵匡胤是怎么削弱宰相权力的?用了什么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赵匡胤,宋朝

    众所周知在古代皇帝之下便是宰相了,宰相的权利太大,那么赵匡胤是怎么削弱宰相权力的?用了什么方法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黄袍加身被拥上皇位后,立即封范质为昭文相,王溥为史官相,魏仁浦为集贤相。他们三人都是五代时期的旧臣,尤其是范质,他可是周世宗柴荣的托孤重臣。为此,宋太祖

  • 陈平孤身遭遇劫匪时,是如何巧妙逃脱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陈平,西汉

    陈平, 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史记》称之为陈丞相,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见异姓诸侯王)诸役,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比如不小心做到黑车,或者走夜路遭遇劫匪,碰到这种情况,如何保证人身安全呢?这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