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武帝司马炎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呢?

晋武帝司马炎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598 更新时间:2024/2/12 2:26:25

晋武帝司马炎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我们愿意用“明君”或者“昏君”来评判古代皇帝一生的工作表现。但有些人却很难界定,因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只能用“虎头蛇尾”来形容。

其中的皇帝代表就是唐玄宗,即位之初非常勤政,之后便懒政怠政,间接引发了唐朝历史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不过我们下面要说的皇帝就比较特殊了,要不是看在占卜的面子上,他连装都不肯装。这个人便是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

01 以晋代魏

司马家成为皇帝是大势所趋,这与当年曹家代汉的路数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曹操将汉政权从东汉末年的一地鸡毛中拾起,又收拾干净装饰了一番。实力上拥有绝对优势,无奈舆论上差了一些。

司马家则是舆论氛围上相对要强势,但国内遍布曹魏政权的既得利益者,因此从司马懿时代,对不服从自己的人就采取了残忍的屠戮政策。

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不能提倡。血腥打击政策下,让老百姓对司马家族多多少少有些心理障碍。再加上东吴与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制造麻烦,让晋武帝司马炎对新生的政权忧心忡忡。

他登基的第一天就进行了“探策”,也就是找个国师抽签占卜国运。这种事情本来应该是秘密进行的,但皇帝为了给大家树立信心,选择向大众现场直播。

他问国师:“我大晋可以传几代?”

随着签筒的一阵晃动,标着“一”的占卜签掉落到了地上。

大晋朝只能传一代!?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皇帝气得脸色惨白,群臣吓得不敢发声。只有裴楷信心满满地站出来说:“一是天下中心,恭祝我主得四方臣服。”

裴楷这句话可不是瞎说的,他引用了王弼的《老子注》。这本书是王弼穷尽一生研究老子著作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从探索宇宙得到哲理向研究物质本体转变,是魏晋玄学的开篇,在当时非常有市场。

02 广开言路

晋武帝司马炎十分感谢裴楷的救场,但归根结底还是认为“一”字不是很吉利。为了国家发展,他决定集思广益、广开言路。

朝廷先是仿照“举孝廉”制度,向全国征选“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但不知道是准备不充足还是制度不完善,前两批的效果不佳。“不佳”到史书对这些人的人名都懒得提起。

直到第三批才出现了几个名人,比如“醉酒”的刘伶、“铜驼荆棘”的索靖、《赠棘据诗》的作者阮种,以及我们下面要重点说的郤诜。

与刘伶等人相比,郤诜的知名度并不高。不过中国有个成语是与其相关的,这个成语叫蟾宫折桂。他出身于官宦家庭,见识从小便远超同龄人。

皇帝当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就是自然灾害、治国理政和道德教化。

晋朝成立的前7年,年年闹灾。干旱、洪水、地震……换着班的接力。异象频频在古代不是好事,这也是晋朝在初期没有得到民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司马炎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救灾,如何让灾害不再发生。说实话,到现在也没有哪个人有能力回答如何制止灾害,更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晋朝了。

郤诜选择实事求是,他直言:灾害是无法制止的,但官府有能力救灾。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同时适当对受灾地区进行减免赋税的政策,免除他们的兵役与徭役,那么灾难来临我们也不怕。

治国理念其实是司马家最大的软肋。经历了东汉末年的混乱与曹魏政权的动荡,一路幸存下来的司马家族很难将“仁义道德”作为立身之本。

那么治理国家是不是也要杀伐果断呢?郤诜认为要施行“王道”不要“霸道”,这才让司马炎树立重儒尊孔、兴建学校、完善礼制的决心。

最后就是道德教化,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作为老百姓的行事准则。

郤诜一针见血地提出:教化不兴并不是百姓的错,而是官员的错。正是因为官员道德素质不高,才不能给百姓起到带头作用,他主张通过“推举贤人”为官。

我们从现代的角度看来,郤诜的说法都是脚不沾地的空话,口号谁都会说。但司马炎制定了《晋礼》和《泰始历》、用三省制替代三公九卿制……

由此可以看出,这是晋武帝在听取大家意见之后对制度进行的修改设计。他将郤诜的建议列为高第(成绩优秀)不是没有道理的。

正是因为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晋朝政权在短时间内稳住了天下。

03 虎头蛇尾

严格来说,西晋真的只传了一代。司马炎的太子登基后,西晋马上陷入了动荡,并在不久后灭亡。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是司马炎的侄子。

有人说,这是司马炎选了个白痴做太子。因为这位叫司马衷的太子曾经在大灾之年留下了“何不食肉糜”的名言。

但西晋的灭亡真的是司马衷的责任吗?在很多人看来,更像是开国皇帝的过错。看到天下逐渐稳定之后,司马炎便开始刻意回避问题,郤诜敏锐地意识到了皇上的思想变化,但几次谏言都被无视掉。

尤其是东吴灭亡后,认为自己创下不朽功业的晋武帝开始躺在功劳簿上享清福,开始懒政怠政,对别人的意见都爱答不理。导致很多本来可以清除的隐患逐渐泛滥成灾,并最后在司马衷的任期内集中爆发。

标签: 历史古代晋朝

更多文章

  • 宋朝的公有制养马为什么会失败?与统治者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宋朝,养马

    宋朝,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冷兵器时代,战马作为影响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谁拥有数量多且质量高的战马,谁就能在战争中拥有装备上的

  • 历史上陈宫为什么要背叛曹操帮助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陈宫,刘备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陈宫背叛曹操帮助吕布的故事。194年曹操东征徐州陶谦,留夏侯惇、荀彧、程昱、陈宫、张邈等人留守大本营兖州,可是令曹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初为他入主兖州立下汗马功劳的陈宫却突然反戈一击,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

  • 上官婉儿是罪臣之女,为什么她得到了两代帝王的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官婉儿,唐朝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武则天时期有“巾帼宰相”之名的内舍人。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群臣奏章多由其参与决断,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

  • 刘备和孙权作为联盟关系 期间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刘备,孙权

    还不了解:孙刘联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刘联盟总共可以分为哪些阶段孙刘联盟是孙权和刘备为了对抗强敌曹操而组建。后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孙刘联盟既有过延续,也有过破裂。本文就来聊一聊孙刘联盟到底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它的自始至终又是怎样的?且听我慢慢道来。一、正式建立。

  • 明宪宗面临绝后的危险,太后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明宪宗,明朝

    朱见深,即明宪宗,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号成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古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子对于老百姓来说是继承香火,对于封建皇室来说,更是关乎政权的延续。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就马不停蹄地投入战斗,可

  • 明朝开国功臣有几个活到朱棣篡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开国功臣有几个活到朱棣篡位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开国帝王的功臣有多不易?自来开国帝王和左膀右臂之间的关系,都仿若进入了一个轮回怪圈,一起白手起家拼事业时,那可真是肝胆相照,把命搭上都没有二话。不过一旦功成名就、天下大定,功臣的地位就尴尬了,一般会有年数不等的蜜月期,大家开心分享胜

  • 魏忠贤的权力那么大 崇祯上位后为何秒杀了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崇祯,魏忠贤

    对魏忠贤和崇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忠贤权力那么大,为何会被崇祯瞬间秒杀?说起明代,大家都会想起东厂,西厂这些由太监掌管的特务机构。历朝历代太监的地位都很低下,他们只是服侍皇室的奴仆。然而明代得太监却都很有名,先有郑和下西洋,后有魏忠贤这样权势滔天被人称作“九千岁”的这

  • 为什么明朝一调动就是动辄几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为什么明朝一调动就是动辄几十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历史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详细研读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古代打仗动不动就百万大军,以古代的人口来算,这可能吗?还有翻阅明朝的历史,不管何时打仗气势都非常足,但是到了清朝就不一样,每次打仗调兵几万,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究竟是为什么?比

  • 赵构去世之后,宋孝宗怎么会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赵构去世之后,宋孝宗怎么会禅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宋孝宗是赵昚,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开国皇帝赵构的养子,赵构在绍兴三十年(1160年)退位做了太上皇,传位给了赵昚。过了二十多年后,赵构去世。而在赵构去世两年后宋孝宗赵昚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惇,他也做了太上皇。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不可思议的一件

  • 寇准被宋真宗一贬再贬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寇准被宋真宗一贬再贬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寇准对北宋挽狂澜于既倒,可以说是北宋的大功臣,可是却被宋真宗一贬再贬,最终病死于雷州,究其原因无外乎寇准功高盖主,引起了宋真宗的猜忌,再加上寇准个人性格的原因,才造成了自己命运上的悲剧。寇准可以说以一己之力改写了北宋的命运,使得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