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海瑞给嘉靖帝上奏折真的自备棺材吗?

海瑞给嘉靖帝上奏折真的自备棺材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87 更新时间:2024/2/11 12:56:53

海瑞给嘉靖帝上奏折真的自备棺材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海瑞未必是明朝最有能力的大臣,比如他就没有张居正的改革魄力;但他无疑是大明第一清官,他比张居正为官要清廉得多。海瑞跟宋代的包拯一样,被誉为“海青天”。在直言进谏方面,海瑞比包拯以及唐代的魏征毫不逊色,都是敢跟皇帝“硬怼”的人物。包拯曾经在朝堂上怒斥宋仁宗,将吐沫星子都喷到皇帝脸上,皇帝都不敢对他怎么着;魏征也曾对着群臣的面,“教训”唐太宗,李世民心里再不是味,也不敢把魏征办了。

同样,海瑞在嘉靖皇帝面前也曾经非常“放肆”,有一次他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把皇帝骂得不轻,皇帝看了大怒,要人抓捕他;旁边的一位太监对皇上说了几句话,皇帝不但收回抓捕海瑞的命令,又接着反复阅读海瑞的奏折。那么海瑞究竟在奏折里说了什么话惹恼了皇帝?太监又向皇帝说了什么话,皇帝就屈服了?之后海瑞的命运如何?欲知详情,本期分解。

(一)屡试不中当老师

海瑞我们并不陌生,他是戏剧舞台上经常出现的形象。但他跟包拯一样,由于戏剧或者传记的影响,被后人误解很多。比如海瑞的官职问题,人们多以为他的官位极高,其实不然,海瑞自始至终都没有当太大的官,比明朝另一位明臣张居正差好远。古代也是靠文凭的,文凭低的人,想当高官,没有后台,又不会行贿,肯定是不行的。其实海瑞当到底,最高级别才是四品官。不过这个有争议,有人说他最后升到了二品。有争议证明他的官位确实不很高,并非一跺脚,朝廷地皮震三震那种。

海瑞在科举中运气很背,屡试不中,他的最高“学历”就是举人(相当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考中考了个中专),根本没有弄上进士,是最低级别的国家干部。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1514年1月22日生于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他是那种大器晚成的人,35岁才参加乡试,并中举;但36岁进京参加会试,却落榜了。于是三年后,即(嘉靖三十三年)他再次参加会试,但再次落榜。也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参加高考比较失败的才上师范,毕业了当老师教学;海瑞在两次落榜之后,也当老师了。

海瑞在39岁会试落榜后,不再复读,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中国古代的正式教师)。不过海瑞当老师很有一套,极具个性,他教育学生,道德和文章不可分割,主张读书人应该有自尊,不该对上官随便下跪。

他执教期间,有朝廷的御史到县学(中国古代秀才读书的学校,相当于现在的县高中)视察,其他老师都跪在地上通报姓名,唯独海瑞不跪,他只是长揖行礼,并说:“如果我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该下跪下跪;但在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这是我的地盘,我不跪,你也没门。所以,海瑞很早就有一身硬骨头,对上司绝不阿谀奉承,就这么牛。

(二)名副其实海青天

同包公一样,海瑞后来当官也是从七品县官开始的。

1558年,海瑞到44岁时才被任命为淳安知县,从此正式踏入仕途。自古以来,在官场上混都不容易。海瑞只是举人出身,最后成为朝廷重臣,一路走来更加困难。他靠的是什么?一个字:清。

在官场上混学问很大,就像著名官场小说《国画》里描写的那样,你想被提拔快点,就必须要受到你的上司的欣赏。不管你有无才智,只要上司喜欢你,你的官职就会火箭一样窜上去;反之,你若不会讨好上司,即便很有能力,也很难高升,古今皆然。

可海瑞就不信这个邪。他只想当个清官,当着当着就被提拔了。那么他具体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是清廉。明朝时的官吏工资很低,一般只是维持个温饱。但大家还想当官,是因为当官能贪污。那时当官的基本都很贪,没有一个穷官,比如大名鼎鼎的张居正、徐阶等人都是生活极其奢华的人(当然这二人结局都不好,都遭到了清算)。不过海瑞除外,他恪守法令,从不贪污,生活十分清贫。比如一次海瑞给母亲祝寿,大摆筵席,竟然买了两斤肉。没搞错,就2斤。此事《明史》中有记载,而且海瑞的政敌总督胡宗宪都承认。

还有一次,海瑞看见五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地接受男人的东西呢?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他的女儿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七天之后终于饿死了。

按古今官场风气,如果你升官了,总会有人送礼祝贺。这些礼品只要数额不太大,你都不能不收。这是人之常情。然而海瑞升官时却公开贴告示说,“今日做了朝廷官,便与家居之私不同。”然后把别人送的礼品一一退还,连老朋友贺邦泰、舒大猷远道送来的礼也不例外。至于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占。海瑞临终前,兵部送来的抚恤金多算了七钱银子,他也要算清了退回去。

第二是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前面提到的那个胡宗宪,曾出任总督,手握重兵(因他担负着防御倭寇的职责),权势极大,朝中官员都很忌惮他。一次,他的儿子路过海瑞任知县的淳安县,随带大批人员,作威作福,对当地百姓百般挑剔,并且凌辱驿丞(接待他的小官)。海瑞大怒,把他直接给抓了起来,没收了他携带的大量钱财,并且押解到总督衙门。

旁人都为海瑞捏了一把汗,海瑞却从容地报告总督胡宗宪,称这个胡公子必是假冒的,因为总督大人气节清高,不可能有这样的不屑之子,也不可能拥有这么多的金银财宝。结果把胡宗宪弄得没脾气,心里尽管恨海瑞,但也不敢对海瑞怎么样。

1560年,为了增加政府收入,加强抗击倭寇的财力,朝廷任命左副都御使鄢懋卿为钦差大臣去清理盐法,南北各省的食盐征收、专卖都归他节制,这是个肥差,权势极大,地方官对他都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冒犯。鄢懋卿为了标榜自己的廉洁,当然也要有个样子。他发出通令,称本官“素性简朴,不喜承迎。凡饮食供账具宜简朴为尚。”

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钦差大臣的故作姿态,所以对鄢懋卿该咋上供还咋上供,该咋巴结还咋巴结。但到淳安县这里,海瑞却认起真来。鄢懋卿的使节还未到淳安县,钦差大臣就收到一个禀帖,还把鄢懋卿的通令原文节录于后,接着说道,鄢大人奉皇上之命南下,浙江各地方迎接者皆备酒席,每席费银子三四百两,并有金花锦缎奉献,其他供账也极为华丽,虽溺器(便盆)亦以银为之云云。最后要求钦差大人摒弃奢华,严肃处理这些腐败现象;否则难以完成朝廷交给的任务。

鄢懋卿接到禀帖后,直接被吓住,就没敢进淳安县,而是绕道而行。

(三)怒怼皇帝大名扬

不过海瑞赖以扬名天下的还是直言进谏,为此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怒怼皇帝。

1565年,当时的嘉靖皇帝已经在位40年,变得比较昏聩了,他整日不干政事,主要兴趣放在求神拜仙,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上。而且他很虚荣,不能接受臣下的批评,只能接近少数报喜不报忧的佞臣,大受蒙蔽。海瑞对皇帝的现状极为担忧,如此下去,大明江山必将倾覆,于是他向皇帝上了一份奏折。

结果,嘉靖皇帝读罢奏折大怒,他把奏折往地上一扔,大叫一声:“大胆的奴才,竟然如此乱语,来人!”众臣一看,完了,这次老海估计混到头了,恐怕小命难保。

正在危急关头,旁边过来一位太监对皇帝说了几句话,皇帝立马屈服,收回成命。太监说:“万岁不必动怒,此人向来有痴名,听说他已知自己必死无疑,所以他在递上奏折之前,已经备好了一口棺材。如今皇上杀了他,又有何用?”

嘉靖帝一听,这倒也是,这人命都不要了,还怕什么?于是长叹一声,重新从地上捡起海瑞的奏折,反复地读了起来。

那么海瑞在奏折里究竟说了什么,让皇帝如此动怒?

这当然不是普通的奏折。海瑞在奏折中态度极其严厉地指出嘉靖帝的罪过,他说,当今皇上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举凡官吏贪污、役重税多、宫廷的无限浪费和各地的匪盗猖獗,皇帝本人都应负直接责任。皇帝整天和方士混在一起,不理政事,这都是毫无意义的迷信活动。最后这份奏疏还说了一句措辞异常激烈的一句话:“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什么意思?“直”即正直、正确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普天下的官员和老百姓,认为当今圣上的昏聩、不正确已经很久了!

哦,敢情我这个皇帝说的话办的事都是错误的?这在“朕即天下”的时代,太不可思议了,简直史无前例。别说一个有一定政绩、很自负的皇帝,即便一个货真价实的昏君恐怕都不会接受。谁敢说这话,是不是活腻了?

可海瑞就敢。这就是他的伟大处。你皇帝咋?难道你就不会做错事情吗?你错了,我就要批你!

不过,这嘉靖皇帝尽管昏庸,在太监的劝解下,还是很快就收回了自己的“金口玉言”,不但没有把海瑞拿下,而且还把他的奏折拾起来老老实实地重新读过。这也是需要一定气量的。后来,嘉靖帝尽管没有把海瑞的奏折公布于众,但还是对海瑞另眼相看。

就像宋仁宗一样,被包公骂了,不敢生气,回家对皇后诉苦一样;嘉靖帝有时候也很恨海瑞,酒后他责打宫女,宫女就会在背后偷偷地说,这老头子被海瑞骂了,就会找咱们出气!

嘉靖帝当时虽然没有对海瑞任何惩罚,但他毕竟不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于第二年还是下令把海瑞监禁了起来。当时有人想借机整死海瑞,因为他的清廉遭到很多人嫉恨。于是刑部决定对“犯上”大罪的海瑞处以绞刑。但嘉靖帝还没有那么昏庸,他始终没有同意刑部的意见,海瑞只是在狱中住了10个月。

海瑞是在嘉靖帝驾崩后出狱时,隆庆皇帝登基后立马释放了他。海瑞以那份奏折名扬天下,他上奏折时虽已位居户部主事,但还只是个六品官,之后他开始快速晋升,在短期内历任大理寺丞、南京通政司等,级别到了正四品。

不过海瑞当的这些官尽管职位很高,但没有什么权力,即都是闲职。后来海瑞向朝廷提出,我还不老,还想为国家办点实事。于是朝廷不得不同意,又任命他做了南直隶巡抚,驻扎苏州。当时苏州是全国最繁华的地区,所以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巡抚这个官位,在明朝一般都是进士出身的人才能胜任的,一个仅是举人出身的人当此要职极为罕见。海瑞是个例外。

(四)死时只余十两银

这是海瑞最后的仕途。他在南直隶巡抚的位置上大刀阔斧,干得有声有色,使当地政治一片清明,当然也得罪了不少官吏。

海瑞仍然保持着一贯的清廉甚至是清贫。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在其南京官邸去世,享年73岁,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海瑞没有儿子,他去世后,佥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丧事,见到他家里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并发现海瑞死后只留下了10两银子,禁不住为之悲泣不已,他凑钱为海瑞办理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为之罢市而悼。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孝衣的人站满了道路;他虽无子孙,但为他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在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 第一个选定的国家为何是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秦国,韩国

    对秦灭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灭六国,为何最先选定的是韩国,将其第一个灭掉呢?秦国原本是边陲弱国,中原诸国会盟都不找它,但是经过商鞅变法后,中原诸国反而变成了弱国。秦国崛起后,就开始不断的攻打六国,蚕食六国的土地,削弱六国的实力,这让六国有了危机感,随后六国想通过连横的

  • 出身名门的霍成君,最后为何被逼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出身名门的霍成君,最后为何被逼自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本始三年(前71年),霍成君被父亲霍光送入宫中,在次年成了汉宣帝的皇后,深受皇帝专宠。但仅仅过了四年,风光无两的霍成君就惨遭废黜,这跟她的亲妈显作死有很大关系。那霍成君是如何被母亲显坑死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名门前1世纪

  • 历史上的汉昭帝刘弗陵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历史上的汉昭帝刘弗陵是个什么样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巫蛊之祸,储位之争刘弗陵,史称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的幼子,母亲是赵婕妤(即钩弋夫人)。太始三年,钩弋夫人生下了刘弗陵。据说刘弗陵和上古的尧都是怀胎十四个月出生的,于是成钩弋夫人所居住的宫殿的大门为“尧母门”。征和二年

  • 她二婚嫁给皇太极,女儿却嫁给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她二婚嫁给皇太极,女儿却嫁给多尔衮,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众所周知,皇太极建立清朝初期,后宫有个著名的“崇德五宫”。就是指皇太极称帝后,所封的五位后妃,她们的地位在后宫极高。这五位妃子,有两位是来自阿霸亥部的,且两位都曾嫁给另一个人,就是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两位其

  • 黄巾起义是怎么爆发的 当时的背景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黄巾起义,东汉

    对黄巾起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黄巾起义爆发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是什么?引言东汉后期,由于地主制经济发展,豪族势力恶性膨胀,土地兼并日趋加剧。宦官、外戚集团交替擅权,社会黑暗。加之对周边各族连年用兵,赋役征剥不断加重,特选横调,纷纷不绝,朝纲失绥,人心紊乱,社会危机加深,

  • 从黄巾起义到蜀汉灭亡 廖化是怎么活到这么久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蜀汉,廖化

    还不了解:蜀汉廖化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廖化分明是黄巾起义军,却活到了蜀国灭亡,其中原因为何?廖化参加黄巾起义是他自己说的。他健康长寿的秘诀就由我来说道了。当时是廖化和关羽的第一次见面,廖化和同伴杜远二人占山为王,趁着关羽和曹操告别之机,误将刘备的二位夫人劫掠。廖化得知

  • 刘邦和刘备有着同样的地盘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刘邦,刘备

    还不了解:刘邦和刘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刘邦有汉中和巴蜀能得天下,而刘备用同样的地盘却不能复汉。刘邦有一大帮盟友,刘备却一个都没有,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刘备剧照论地盘,刘备与刘邦相差不大刘备先占有的荆州,后取益州,之后取汉中,但是取得汉中之后,荆州随之就被孙权夺

  • 司马懿后代统一天下之后 家族最后为何会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司马懿,后代

    还不了解:司马懿后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懿后代被满门抄斩,司马家族到底得罪了谁?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逐渐掌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想请这些豪门世家相助。当时曹操一起邀请有司马懿和孔融。司马懿因着汉室被曹操控制,一度拒绝了曹操授予的官职。但是曹操担任丞相后,假

  • 明朝一贪官将被斩首,儿子拿出免死铁券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一贪官将被斩首,儿子拿出免死铁券什么结果?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古时候,封建皇帝会对忠臣、功臣给予各种封赏,比如土地、爵位、黄金、免死铁券等,而只要这些大臣一生规矩,不受皇帝猜疑,或者是骑到皇帝头上,那么还是可以善终的。免死铁券始于汉高祖刘邦,起先并不具有免死的效力,至北魏孝文帝时

  • 郑和在下西洋的时候 郑和为何带着一群老妇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郑和,明朝

    还不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郑和下西洋时,为何不带少女,反而带了一船的老妪和接生婆呢?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一直被后世所铭记,不仅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还对当时的明代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