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商鞅是如何改革秦国的?有哪些制度

历史上商鞅是如何改革秦国的?有哪些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10 更新时间:2024/1/20 4:53:30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他出身于卫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说到秦国变法改革称霸,就绕不开卫人公孙鞅(卫鞅)在整个改革当中,从发起到最终成就法治强秦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自从卫鞅以“千古三劝”说服秦孝公决定变法,落后守旧的秦国上自勋贵下到庶民都纷纷表达了声势不小的质疑和反对。

老臣上大夫甘龙立马对秦孝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秦国一直沿袭着由来已久的祖宗之法,官吏庶民相安无事,何必要打破陈规去扰乱秦国的旧制呢?”

在场的卫鞅没等孝公答话,当即对他反驳道:“平常老百姓安于一直流传下来的习俗,也不管它是不是不合时宜了。迂腐的读书人则偏听偏信于他们在书本所读,学堂所听的,也不管这是不是真实合理的知识。

然而在朝中为官恪守法度没错,但今天所讨论的不是守法与违法,而是让法制更加进步来为国家服务,祖宗之法不也是因为祖宗聪明过人,创作法制来制约愚民的吗?智者作法,愚者受制于法。有能力的人更改礼教,平庸的人受到拘束,仅此而已。”甘龙无言以对,孝公很高兴说:“正是这样!”便以卫鞅为左庶长之官位,确定改革的各项法令,并逐步实施。

卫鞅首先制定了以下相关法规:首先凡是与作奸犯科者有相关联系的人不向有司举报,一律与犯法者连坐同罚。其次临阵斩敌首有军功者,受赏封爵,为私怨相械斗者与降敌同罪,被施以重刑。

再次努力从事本业者,像耕种、纺织收获许多粮食,生产许多布匹的人,如若没有自由之身,国家为他恢复自由身份。投机取巧,追逐末利,又懒又甘于贫穷的人,剥夺他已有的财产并充公,他本人也将剥夺自由之身,或为国服劳役或编排从军。

接着又对室世族没有军功者,明令不得编入新创所属户籍,也就是对国家来讲你是黑户,你可以到处自由传唱你的高贵血统,但无法得到国家任何资源保障和福利。

并明确规定了评比军功的爵位等级,以及相关的不同等级福利待遇,包括田产规模、豪宅大小、仆从姬妾多少、爵位礼服样式等等,都各有不同,以致有功者又富贵又尊荣显耀,无功者虽富却抬不起头来,贫穷不思进取不为国家出力者更加凄惨落魄。

以上法令还没正式公布,卫鞅害怕当时这个风气不好的社会,百姓们当这些是儿戏,就让人把一根三丈高的木桩立于国都南门外,并当众宣告:“左庶长公孙鞅有令,全国上下变法在即,为取信于民,今能把木桩搬到北门者,赏黄金十镒,今后法令一颁,赏罚皆如斯!”结果百姓们围观的人多,却一连三天没人肯去搬动木桩,只是纷纷议论说这个新到秦国的卫人阿鞅官威忒大,搞这些古怪的名堂不知道是啥玩意儿。

卫鞅得知之后,立马只教人前去把赏金提升到了黄金五十镒。不想竟有一个壮汉跳了出来,说道:“五十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是左庶长守信,我就服他!要是我搬不到北门,今后大伙也就不会睬这个外乡来的鸟官了!”说完抱起木桩就往北门跑,一路小跑没过多久,就把木桩搬到了北门而立。

壮汉也立马得到了五十镒黄金的搬运赏金,高兴得直跳起来,对围观百姓喊道:“卫人阿鞅这个大官儿,看来是要和我们秦人相约取信啊!要的!要的!”于是立木为信之事便四处传开。

卫鞅便开始下令变法,由于害怕连坐,百姓当中犯罪率直线下降,全国的治安大幅提升。国中因法律严禁私斗,提倡参军立功,年轻人纷纷投效军队,兵源大幅增加,拥军报国的风气逐渐形成。

不愿参军上战场的人,为了得到国家福利保障,也在努力地创业就业,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些身负劳役之人为了尽早获得合法自由,也拼了命地为自身解放付出辛劳。投机的人越来越少,懒惰的人也越来越少,王室世族的人也一面痛骂卫鞅,一面却赶紧入伍参军,生怕没有军功被没入黑户行列,就丢尽了祖宗的老脸了。

而且评比军功的奖赏也着实太过现实和诱人,军功越高,不但福利越高,出门在外走起路来脑袋都可以比常人抬得更高三分。

这些法令实施了一年多,秦国上下谩骂卫鞅的人不计其数,都说新法不便,太累人了!秦孝公听了忧虑起来,就询问卫鞅该怎么办。卫鞅笑着说,我一人之骂名而足道哉!他们刚开始适应不了新法很正常,要让人们把对我的怨恨老老实实咽下去,不致谣言四起,动摇人心,踏踏实实去履行新法,臣是有办法的。”秦孝公不太明白,卫鞅说:“大王安心,就拭目以待吧!”

没过多久,太子嬴驷因驱车狩猎,闯入农田为乡民所逐,又打伤乡民,被人告发。以新秦律是要处以重刑的,但有司查明嫌犯乃太子本尊,不好发落,便把案件往上推到了卫鞅手里。卫鞅说:“世族百姓们的怨声可以停止了!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国之储君不可以施刑,那就惩治那些纵容太子犯法的人,太傅太保对此有直接连带关系,太子不教,那就把太傅赢虔处以劓刑,公孙贾处以黥刑吧!”

紧接着身为王室公子的太傅赢虔被残忍地挖掉了鼻子,自此闭门不出有八年之久。太保公孙贾脸上也被刺了囚徒才有的字印,还抹上了黑碳,因此而受了极大的侮辱,在文武大臣中再也抬不起头来。

太子嬴驷无论怎样在他父亲孝公那哭喊求情,都得不到任何宽容。最后王室世族与臣工百姓们都知道了卫鞅本人,与他所颁布的法度具有何等的神圣不可冒犯的威严,谩骂和怨恨之声也就越来越稀少了,新法的政策彻底地贯彻下去之后,又过了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尚武好勇却怯于私斗,人人都甘心为国而战,连偏远的乡村都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起初说新法不便者,又开始说新法大好。卫鞅居然发怒,指着那些人说:“你们都是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统统都是乱法之民!”立马将他们强行迁到了最西北的边境上去了,孝公得闻这些事,也非常赞赏卫鞅的做法和魄力,从此连敢议论新法的人也不曾有了。

接着卫鞅又开始了他推行新法的第二波神操作,首先在靠近与关东六国的函谷关近地营建了新都咸阳,并把国都栎阳迁往咸阳,王室世族拖家带口,舍家弃业就这样不敢有一丝抗议,就跟着卫鞅来到了咸阳。关东六国对秦国向东迁都皆表示震动,不知道秦国将会有什么大动作。秦国也由此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存在感,也更加便捷了与关东六国的外交、贸易、文化及民间来往。

卫鞅又开始以明文法令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废弃西周的井田制,将所谓的公田全部分配下去,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耕种积极性,又同步实行租赋制,国家财政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又允许土地领主们对土地进行买卖,进一步盘活了全国的土地资源,使土地的利用率和财政价值稳步上升。

在之前户籍制度的提前推行之下,卫鞅又进一步削夺世族豪强们的分封领地,归为国有,设置郡县,派遣官吏治理,直接对王命负责,这也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中国行政一统,文明延续至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卫鞅还进行了更深度的新法实施,对秦国度量衡进行了统一规制,对妖言取巧的诗书进行了焚毁和禁发,又强行堵塞了走后门办私事的腐败现象,极力地消减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员,对清除家族式抱团啃老的社会现象细化到了禁止每一个家庭父子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执行成年子弟分户就业的严明法令。

卫鞅就是以严酷法度,大刀阔斧地使得秦国在十余年间迅速整顿好内部国政,头一次具备了以一对抗天下其余六国的强大国力,秦孝公得见变法成效卓著,便将秦国最高官位加封给了卫鞅,卫鞅一跃而成为了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行政官——大良造(相当于丞相)。

标签: 历史商鞅战国

更多文章

  • 清朝唯一被废除的皇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朝唯一被废除的皇后是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她才是清朝唯一被废除的皇后,但由于另一个男人的出现,最后的死因成了谜。 公元1653年8月,是大清入城以来的第三位皇后,博尔济济氏孟古青皇后地位由顺治帝降为静妃,成为大清唯一正式废除的皇后。博尔西奇先生孟古青为什么以此获得“特殊荣誉”

  • 为乾隆生下4个儿子的皇贵妃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为乾隆生下4个儿子的皇贵妃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最受欢迎的清宫剧,就是《如懿传》获得提名。 这是周迅几年来的又一部复出之作,同时也打破了已经看厌了的偶像剧原型,讲述了乾隆和第二位皇后辉发那拉氏从相知坠入爱河,最后达到情断的故事。剧中两人的爱情即将结束,不仅是追求的不同,更是魏孜婉饰

  • 王朗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诸葛亮为何骂王朗厚颜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诸葛亮,王朗

    还不了解:骂王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为什么要骂王朗厚颜无耻?前言三国演义中,很多人一提到王朗和诸葛卧龙,应该第一印象就是罗贯中笔下他们对骂的场面。在罗贯中的笔下,王朗是被诸葛卧龙骂死的,事实真的是这样额吗?王朗究竟干了什么事激怒了诸葛卧龙,让诸葛卧龙如此生气,直

  • 曹操兵多将广实力那么强 曹操为何没有能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曹操,三国

    对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计谋超群,兵多将广,为什么未能一统三国?这也是很多人都想过的。以曹操的博学多才和整体实力,可以说谋臣诸多,名将如云,综合国力富强。那么,曹操为何没有一同天下呢?事实上,赤壁大战是曹操一统天下的机会。在《三国志》中赤壁交战的具体情况并沒有小说

  • 令妃最小的女儿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令妃最小的女儿最后是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身边有无数女子,仅仅是后宫中有名有位的就有41位,剩余的很多都是只宠爱过一两次,都没资格进宫为妃嫔的女子。在这些女子中,这位皇帝最宠爱的一位当属令妃,令妃一生受尽宠爱,生育了6个子女,其中有两个是女儿,只可惜她的女儿都是

  • 司马徽在推荐人才的时候 司马懿为什么不推荐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司马徽,刘备

    为何司马徽推荐学生诸葛亮辅佐刘备而不是自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提起三国,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很多东西都没写出来,需要自己去猜测。有这样一个典故,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之前,其实是先去找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的。这个司马徽是什么人?他可以说是三国中最有智

  • 明朝最让人敬佩的谏臣:杨继盛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最让人敬佩的谏臣:杨继盛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敢于直言的谏臣,但明朝最让人敬佩的谏臣,非杨继盛不可。杨继盛,字椒山,直隶容城人。本是一届放牛娃,受当时重臣徐阶的赏识。但他的发家史还是靠仇鸾。他向当时的皇帝朱厚熜弹劾了仇鸾,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他

  • 历史上的杨贵妃是怎么掩盖体臭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历史上的杨贵妃是怎么掩盖体臭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除了貂蝉的身份无从考证之外,其余的三位都是真实存在的,其中名声最大的应该就是杨玉环了。为什么她会与其他三位不同呢?因为要论起来,她的地位应该是最高的,到了一朝的贵妃。而且因为杨玉环生于唐朝,当时人们的审美与其他时候

  • 有些古代技术为何现代科技都无法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有些古代技术为何现代科技都无法解释?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国古人的观念一直都是今不如昔,但自从进入了近代社会之后,这种观念逐渐被社会是进步的,人类是进步的这种观念所取代。但凡是都有反复,从进入新世纪开始,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一大批抱有单纯好古之心或者是其他目的的人,开始神吹古代的各种东

  • 赵云如果和吕布交手的话 谁获胜的胜算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三国,赵云

    对吕布和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吕布和赵云交手,谁的胜算更大?话说三国时期,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吕布和赵云,甚至直到现在,后人们也想通过资料的记载去分析,他们二人谁的武力值更高一些。吕布号称是三国初期的第一猛将,连关羽张飞双双联手,都未能将他拿下。而赵云崛起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