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家中多人当朝为官。其中一位祖先伍举,侍奉楚庄王时舍命进谏而深受重用,伍氏家族从此发迹,在楚国属于名门望族。
但是,他的父亲伍奢贵为太子太傅,却被小人陷害,关在狱中。
楚平王听信谗言要斩草除根,派人给伍子胥和其兄伍尚传话:“你们若来,伍奢就能活命;如果不来,就杀掉你们的父亲。”
伍尚忠厚,要舍命救父。伍子胥心知楚王钓鱼执法,决然对使者说:“我们伍家满门忠义,如今却被小人陷害!回去告诉楚王,别动我父兄,不然定灭了楚国!”
楚平王勃然大怒,下令将伍奢和伍尚处以极刑,五马分尸!
伍子胥躲过追兵,带着为父兄报仇的信念,亡命天涯。后来盘缠用尽,饥寒交迫,疾病缠身,只好一路乞讨,历经宋国,郑国,直到吴国。
一天伍子胥来到长江之滨,滔滔江水挡住了去路。正发愁之际,一叶扁舟飘然而至,一个老渔夫帮伍子胥渡过了江,还拿来食物让他充饥。
[var1]
伍子胥非常感激,摘下佩剑,递给老渔夫:“此剑是楚王所赐,价值不菲。送给您老人家,以表谢意。”老渔夫不接“搭救你,只是敬重你们伍家是忠良!楚王出重金悬赏抓你,我都不想要,怎么会贪图你的宝剑呢?”
伍子胥又叮嘱老渔夫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
老渔夫这时接过宝剑,叹息一声:“你仍然怀疑我贪图钱财而出卖你,我只好用这把宝剑证明清白。”说完,提剑自刎。伍子胥不禁悲悔万分。
到了吴国,伍子胥帮助公子光登上王位,是为吴王阖闾。吴王踌躇满志,重用伍子胥,凡是大事都与他商量。伍子胥又举荐孙武,任将军。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和孙武率吴国大军打下楚国郢都,楚昭王惊慌失措逃走了。伍子胥四处搜捕楚昭王无果,愤恨难消,便下令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暴尸三日,怒鞭三百!为父兄报仇!
后来,伍子胥和孙武连出妙计,西边在楚国攻城掠地,北边打下了齐国和晋国,南边又征服了越人,终使吴国成为春秋一霸!
伍子胥还在吴国修建了姑苏城,并带领百姓挖出了胥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
[var1]
胥江的出现彻底治理了吴国的水灾,江水又能灌溉农田,让吴国成为了江南鱼米之乡。此为千秋之功!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出征讨伐越国,不幸被利箭射中,自知时日无多,就托付伍子胥辅佐新王夫差,并封为相国公,位极人臣。
伍子胥兢兢业业帮助夫差治理国家。吴王夫差想要征讨齐国,伍子胥力谏:“听说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企图卷土重来,大王应先征服越国,以免养虎为患。”
但是,吴国还有一个大臣伯嚭,收了越王勾践的厚礼,经常在吴王夫差面前替越国说话,讲伍子胥的坏话。吴王日渐疏远伍子胥,重用伯嚭。
伯嚭又用计,使得吴王夫差令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看到吴王只相信奸臣,知道吴国将大难临头,只好把儿子托付给了齐国鲍氏。
伯嚭又进谗言诬告伍子胥想投奔齐国。吴王夫差大怒,赐剑令伍子胥自裁。
伍子胥悲愤交加:昔日我帮助先王成就霸业,又助你登上王位,大王却任由奸臣陷害忠良!
他又痛心地说:“你们在我的墓前种满树,把我的眼睛摘下挂在树上,我要亲眼看到吴国的灭亡!”
[var1]
吴王夫差大怒,下令用袋子裹住伍子胥的尸体,扔到河里喂鱼。
不久,越王勾践灭吴。
纵观伍子胥短暂的一生,当初逃出楚国,忍辱负重,沿路乞讨才来到吴国,励精图治,协助吴王成就霸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他的嫉恶如仇,刚烈不屈,也深受后人敬仰。
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每年的五月初五往江中投放粽子喂鱼,让鱼儿不再啃食伍子胥的肉身。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还有一种说法,端午节纪念的不是伍子胥,而是同为楚国人,写下《离骚》诗篇:“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