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戚继光抗击倭寇,功比岳飞高,却无缘“武圣”,有人说是杀性太强

戚继光抗击倭寇,功比岳飞高,却无缘“武圣”,有人说是杀性太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159 更新时间:2024/2/6 3:19:18

但是在明朝时期,有一人功绩比岳飞还高,因为从现在的角度来说,岳飞抗击金国算是内部战争;但是戚继光可是名副其实的名族英雄,在倭寇犯海,无数华夏子孙遭受无辜的屠戮和劫掠的时候,戚继光挺身而出,让倭寇之患暂时得以平息。

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与岳飞一样,都是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因此颇受张居正赏识,后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因为颇有成绩,又调往海患最严重的东南沿海地区,调任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

在戚继光初次与倭寇战斗中,戚继光深感当时明朝的军制的不足和士兵能力的不行,于是就下定决心从新招募士兵训练;经过考察后,戚继光发现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就招募了三千士兵训练,这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戚家军”了。

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在之后的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等战役中,戚继光凭借手中“戚家军”的骁勇善战,战必胜攻必克,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为什么如此英雄人物,却无缘“武圣”呢?有人说是戚继光杀性太重,不符合华夏传统的“仁”;戚家军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十五万余,被斩杀的超过数万,而且戚家军不收俘虏,一律杀无赦,这在那帮文人眼中看来,简直太残暴了,有违我天朝上国的传统。

戚家军击败了超过十五万倭寇,斩杀数万,而自身损失多少呢?这些当时打遍大明沿海无敌手的倭寇,对“戚家军”造成的阵亡人数,总计不超过200人,这都是有文献记载的(如果不信也没辙,毕竟不可能穿越过去调查)。

在当时沿海倭寇之患暂时平息后,朝中大臣又给明穆宗上疏,说如此绝世名将,正好可以调往北方抵御鞑靼啊,明穆宗一想也是,倭寇乃小患,鞑靼才是能亡大明的大患啊,如此名将应该更加重用。

于是戚继光被调任为神机营副将,并训练由谭纶招募的三万三千士兵;明穆宗见戚继光练兵本事颇为了得,于是干脆又下旨,让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

在东北,戚继光可不是光训练士兵而已,后来又以破吴平之功,进封为右都督。并屡次打败鞑靼的来犯,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固若金汤,北蛮子无法攻入,于是转而进犯辽东,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将其击退。后来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

一旦军功到了一定地步后,必然受到朝中文臣的压制,这似乎是历史的一种必然,除非这个将军有心自立,或者朝中有人;当时戚继光在朝中有张居正撑着,所以立再大军功也不用担心(这也是岳飞的悲哀,朝中无人)。

但是后来张居正病逝,戚继光的名将生涯也就此终止;先是给事中张鼎思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后来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

言官误国啊!大明就是亡在这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会之乎者也的蛀虫上,尤其是明末时期,袁崇焕祖大寿卢象升孙承宗等等,莫不都是败在这群不拿刀的刽子手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曾国藩:男人想要成大器,必先“六戒”,可是却很少人能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戒就是说,不要做一直都能够有利可获的事情,也不要去那很多人都争着想去的地方去,有时候随波逐流不一定就是好的。再加上我们都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些长期都能有好处的事情是不存在的,不能被表象的利益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整天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第二戒,不要因为别人有了

  • 他曾是“和珅”,但如今却无人问津,只因曾打碎2亿古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和珅鼻烟壶真实照,和珅三人图片,和珅72岁现状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聪明机智的和珅,虽然是一个贪官,但是他机智的头脑却让人佩服。王刚身为一个演员,有过很多出色的作品,其中包括和珅这一角色,自从出演这个角色后,王刚在娱乐圈中的地位更高了。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王刚都活跃在大众的视线,可是在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好像很难再看到王刚的影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 摄政王载沣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什么就突然神隐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载沣在清朝灭亡后的命运并不太清晰。根据历史记载,清朝灭亡后,载沣曾被江苏巡抚杨涟江拘禁,并被流放到盐城。但是,在这之后,载沣的去向就不太明确了。一些学者认为,载沣被放回家族的祖居南京,隐居其中,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也有人认为,他被流放到台湾或者其他地方,但具体哪里就不得而知了。其次,由于清朝灭

  • 天安门设计者,明朝不到20岁的设计天才,误差之小令如今专家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有“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是紫禁城的正门。史书记载,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为今名。众所周知,明朝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并参照南京的规制来修建的。这里是明清发布政令、举行庆典和颁诏仪式的重要场所,是明清皇权的象征之一。

  • 五本清末/民国/冷战文,剧情爽快有深度,看得热血沸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晚清民国历史小说推荐,记录民国爱情情仇的书籍,民国经典战争小说排行榜

    一、《苏联1991》 作者:陈家过河卒一本重生到苏联的小说,讲的是苏联解体以前主角政变拯救苏联的故事。主角穿越成为了苏联副总统,一步一步谋划,挽回了即将解体的苏联,打造红色洪流。本文最大的看点是,主角如何应对和解决斯大林模式积久留下来的弊端,而且戈尔巴乔夫搞出的东西,毕竟没有现实的经验教训,中国几十

  • 汉朝为了解决匈奴之患,差点国家破产;而宋朝虽富却选择屈辱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匈奴相当于现在哪个省,匈奴美女照片,七征匈奴的车骑将军

    其实匈奴人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早在秦朝时期,匈奴人就成了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秦始皇曾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然后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以抵御匈奴人的南下;在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曾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随行的主要谋士是陈平、娄敬,将领有樊哙、夏侯婴、周勃等

  • 梁山集团第一神秘高手,看透了宋江,结果成为第一个离开宋江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小说主要描述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位英雄好汉北宋年间在梁山起义的壮举,其中这部小说里的很多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今天小编将给大家介绍108位梁山好汉其中一位的故事。此人在梁山好汉中位列第四,即入云龙公孙胜。公孙胜是梁山老资格的元老,历经晁盖、宋江两朝

  • 雍正到死都没明白,龙凤胎的名字连起来念,就是甄嬛背叛他的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甄嬛传中雍正的三个儿子,历史上的甄嬛和雍正,雍正甄嬛原型

    《后宫甄嬛传》中应该算是一部女人大戏,紫禁城中女人斗得很厉害,以皇后、华妃、甄嬛为首三个帮派,为了争夺权力,以及帝王宠爱pk地步。给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宫斗,甄嬛如何从一个单纯女子变成一个深宫妇人的故事。再度回宫之后甄嬛蜕变成另外一个人,不过她心里有柔软的地方,就是十七爷允礼。雍正到死不会

  • 剧本杀《民国旧闻:少帅府》剧透结局+复盘解析+凶手是谁+真相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剧本杀《民国旧闻:少帅府》复盘解析剧本简介民国十二年,军阀混战,各地纷纷揭竿起义,自立门户。宁城素来是边塞要地,是兵家的力争之地,而今却被沈顾两家长期控制。为了巩固沈顾两家的关系,沈顾两家联姻。沈家合并了顾家势力后,实力日益增大,野心勃勃。但是就在沈府势力日益壮大的时候,沈少帅却离奇死在了家中。杀死

  • 李自成占领北京42天,干了啥?将明朝官员抄家,结果抄出七千万两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包围了北京城,4月25日,大顺军顺利进入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则自缢于煤山。 这一天无比重要,因为是明朝作为一个封建正统王朝在这一天灭亡了。众所周知,李自成在北京城仅待了42天,就被迫退出了,从东北入关的满清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那么,李自成在北京城42天究竟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