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与魏延关系如何呢?

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与魏延关系如何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32 更新时间:2024/2/13 22:00:01

诸葛亮与魏延的私人关系究竟怎么样?这是三国中最为耐人寻味的话题之一。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二人的关系可谓是从紧张开始,以紧张结束。长沙一战,魏延斩杀太守韩玄,救出黄忠,主动献城,这分明是有大功的表现,但诸葛亮却不问青红皂白,以“脑后有反骨”这种站不住脚的理由,要将其推出去斩了。招降纳叛,这本来就是战场上最为常见的取胜手段之一。而且,如果诸葛亮真的眼里揉不得杀之,那么后来对“吃里爬外”的张松法正等人,为何却要那么客气、敬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诸葛亮与魏延的私人关系,以这种极不和谐的画面开始,以后也没好起来。在北伐中,诸葛亮对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弃之不用,在安排防守街亭人选时,也没有把宿将魏延考虑在内。

在诸葛亮病死时,更是直接用计除掉了魏延。他让与魏延一直交恶的杨仪,故意挑衅魏延。魏延在大喝“谁敢杀我”之后,被其背后的马岱一刀斩于马下。

当然,历史肯定不是《三国演义》中描述得这般戏剧性。

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与魏延,关系究竟如何呢?魏延之死,为何说是诸葛亮临终前的一道“选择题”呢?

一、北伐之前

诸葛亮虽然是蜀汉丞相,但在军事方面,他的资历与魏延相比极为悬殊。

从“三顾茅庐”到“永安托孤”,诸葛亮虽然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长于政务,短于应变,军事能力其实并未如演义中描写得那般出神入化。所以,在刘备去世以前,诸葛亮几乎一直在后方从事政务工作,并未有亲自统兵的经历。而魏延则不同,历史上的他“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一直是刘备征伐的排头兵。

魏延加入刘备集团时,并不是在长沙韩玄帐下。所以,所谓的“脑后反骨”事件是不存在的。在史籍中,我们也找不到诸葛亮与魏延一上来就不对付的记载。

后来刘备入川时,黄忠、魏延为其主要战将。在攻取益州过程中,最为艰难的战役也都有魏延的参与。

公元219年,刘备拿下了汉中。当时,汉中、荆州是蜀汉政权的两个最为紧要的门户所在,其守卫长官人选极为重要。先前,刘备已经将荆州交予自己最为信任的武将关羽镇守,而对于汉中,蜀汉内部舆论普遍认为必是张飞。张飞本人也认为汉中太守之职非他莫属。然而,结果一出,舆论哗然,刘备竟然选择了魏延。魏延对能否守住汉中的表态,极为震撼人心,他说: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 偏将十万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三国志》)

实践证明,魏延并非说大话,此后的8年间,魏延防守的汉中固若金汤,他采用的纵深防御防御战术也为后人继承和吸收。所以,在诸葛亮到汉中筹备北伐事宜之前,魏延当仁不让的成为他最主要的战将,“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三国志》)

小结一下,在北伐以前,因为分属政务、军事两条线,而且在空间上也较少存在交集,诸葛亮与魏延的接触并不是很多,二人交恶的可能性也极小。而且,诸葛亮一到汉中,就非常器重魏延,命他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此时在军中的地位已经仅次于诸葛亮。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两人的关系没有问题。

二、北伐之中

在第一次北伐前的军事会议上,身为“丞相司马”(相当于总参谋长)的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也就是由他本人率领一支奇兵,偷袭长安。

诸葛亮并没有采纳这个大胆的计划,而是采取了比较稳妥的方式,逐步推进。

而这次出征的结果是,诸葛亮的稳扎稳打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反而是因为他在用人上的失误,导致了最终北伐的失败。

魏延对诸葛亮的谨慎是有意见的,他“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

魏延的性格与关羽差不多,都有些刚而自矜。虽然他作战勇猛,但往往自恃功高,不善于处理与同僚特别是文臣之间的关系。

诸葛亮此前并没有多少统军经历,且性格偏沉稳持重,所以魏延因其计策不被采纳而发上几句牢骚,这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

而且,魏延作为北伐的总参谋长,向诸葛亮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本来也是他的职责所在;下属的建议没有被领导所采纳,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因此,我们并不能据此认为,此时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就已经破裂。

相反,在第一次北伐以后,诸葛亮检讨了自己军事上的保守和用人上的失当,主动承担了失败的责任,自降官职和薪俸。这更能说明高风亮节的诸葛亮,没有因为战略问题与魏延产生矛盾。

接下来的第四次北伐,更能证明诸葛亮与魏延并没有交恶。在经历了第二次、第三次北伐的无功而返后,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中命魏延单独率领一支偏师深入羌中。

而魏延果然不负所望,他在阳谿之战中大败魏国后将军费 瑶、雍州刺史郭淮,结束了蜀军此前屡战不胜的尴尬记录。

于是,在战后,魏延被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而这也是诸葛亮器重、欣赏魏延最有说服力的表现。否则,魏延也许早就被雪藏起来了。

三、北伐以后

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时病死于五丈原,他临终前所作的安排是:

“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三国志》)诸葛亮在病逝前,作为了如何撤军的安排。但很显然,魏延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魏延之所以被排除在外,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诸葛亮最后安排魏延负责断后,这说明魏延当时很可能挡在最前面,随时抵御魏军突然进攻,因此他不便参会。

二是诸葛亮有意不让魏延参会,并做出了一个非常不利于他的军事安排。

而原因是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前面我们说到,诸葛亮与魏延不太可能交恶,但是,魏延与当时的丞相长史杨仪却是水火不容的。丞相长史相当于丞相身边的秘书长,他跟魏延的“丞相司马”一样,都是诸葛亮身边最得力的助手,按理说应该和睦相处。但载,魏延与杨仪不仅关系破裂,而且已经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甚至是吴国的孙权都知道二人关系很差。

在蜀国人才凋零的情况下,魏延与杨仪都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所以,诸葛亮对于二人的关系,也只能是尽量调和。但很显然,如果诸葛亮不在了,两人之间的争斗,势必成为蜀汉动荡的祸端。

于是,在诸葛亮临终以前就面临着魏延、杨仪二者取其一的“选择题”。

如果选择了魏延,就等于选择了最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魏延手握重兵,且能征惯战,如果被杨仪所逼,他有可能阵前倒戈、投降曹魏,有可能割据汉中、自成体系,也有可能杀到成都,篡夺帝位。

诸葛亮正是看出了魏延有脱离北伐大军的可能性,才说“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而如果选择了杨仪,则会把蜀汉的风险降到最低。

尽管杨仪可能会除掉魏延,但以他的本事,既不会对诸葛亮接班人蒋琬的地位构成威胁,也不会带兵掀起什么风浪。

所以,从蜀汉稳定的大局出发,综合两方面的考虑,诸葛亮才最终艰难的做出了这道“选择题”,那就是放弃魏延。

标签: 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在位时期都做了什么 军队战斗力为何那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汉武帝军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汉武帝时军队那么厉害?战争拼的就是国力,拼的就是钱,国家实力强大,军队自然不会太弱。汉朝从刘邦开国开始,基本上对匈奴采取了委曲求全的态度,直到汉武帝即位之后,汉朝才开始对匈奴露出獠牙。公元前201年,刘邦率三十二万部队讨伐

  • 崇祯帝生前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墓,他是怎么被安葬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崇祯帝,明朝,历史解密

    崇祯帝是明朝末代皇帝,他在煤山自缢前并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墓,他最后是怎么被安葬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古以来大家都认为坐在皇位上的人是极其风光、极其富贵的,然而这只是大多数人,也有一些皇帝,并没有那么幸运。就像一些亡国皇帝,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灭亡,并不只是最后这名皇帝的责

  • 宋朝有印刷技术,为何以抄书为主的佣书业依旧很普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印刷技术在宋朝就有了,宋朝虽然物质匮乏、科技落后,但已经研究出了“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文人墨客热爱词赋,大多数人为了留存先人内容,不得不手抄之,纸张昂贵、效率低下,文人抄书不仅需要耐心细心,更需要恒心,一本书的抄袭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印刷术出现后,文人是不是弃

  • 阴阳学: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阴阳学,道家思想,历史解密

    阴阳学说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属于是道家的分支之一。上古年代,就有阴阳崇拜,但是阴阳学说来自《易经》,正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元明两代地方设立的天文学校。元代开始设于诸路,后推及各府、州。教学内容为天文与术数。明代地方阴阳学官,府曰正术,州曰典术,县曰训术。阴阳五行

  • 刘禅为什么要装傻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刘禅为什么要装傻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到后主刘禅,人们都喜欢用“扶不起的刘阿斗”来形容他,因为跟着父亲南征北战,所以刘禅幼年时就遭受了各种祸患,甚至是差点被敌军俘虏,好在有赵云的相救,他才能够有惊无险。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够尽心尽力

  • 神龙政变中逼武则天退位的五位大臣 为什么无一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武则天,历史解密

    晚年的武则天因志得意满,逐渐开始耽于享乐,并开始大修宫殿、佛寺,又修建歌功颂德的纪念碑“天枢”于皇城端门外。老病缠身的武则天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而她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开始插手朝政。当时张易之与张昌宗二人倚仗武则天的宠信,专权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

  • 汉文帝刘恒在历史上有何勤俭节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汉文帝刘恒在历史上有何勤俭节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不管是在影视作品当中还是真正的历史当中,皇帝的印象,给人的感觉就是每天锦衣玉食,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虽然大部分的皇帝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条件,但也有一些皇帝每天生活特别勤俭,不仅在吃喝用度上有勤俭节约的习惯,更没有乱花过一笔钱,这样的皇

  • 明治维新前,为何日本要“禁肉”千年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日本的美食,相信吃货们都会想到寿司、生鱼片、关东煮、日式炸猪排等等了,种类也是非常繁多,丰富多彩的。不过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日本人似乎不怎么吃羊肉。说起吃肉,日本给人的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全世界最昂贵、最美味的牛肉:神户牛肉。但是只要提起羊肉却是没什么印象。实际上日本不但不怎么吃羊肉,他

  • 张飞的死,到底应该怪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张飞的死,到底应该怪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张飞在征讨东吴的行军路上被张达和范疆两人合谋杀死,然后两人趁着夜色乘船沿江而下逃亡江东,最终把张飞的人头献给孙权。不少人以为这是孙权出的主意,毕竟现在两军交战的情况下张飞和孙权就是敌人,孙权这么做也是自然。但要知道张飞只是一个将领,刘备才是真

  • 宋徽宗赵佶本没有希望成为皇帝,他是如何登基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佶,北宋,历史解密

    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第八位皇帝,他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颇具天赋,但却不是一名合格的君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本来宋徽宗也是没有希望做皇帝的,怎奈他的哥哥宋哲宗赵煦没有儿子,所以在太后的主持下,赵佶做了皇帝,也就是宋徽宗。赵佶并不是宋哲宗钦定的接班人。赵煦是神宗的儿子,他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