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窃以为,阿斗应该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且明事理知政治,其老奸巨猾和韬光养晦决不再其老爹之上。
阿斗在位41年,诸葛亮死了29年以后,蜀国才被灭,而这段时间蜀国国泰民安,休养生息,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诸葛亮担任丞相时期,念念不忘北伐,一统中原,结果是每次出征都失败,不仅耗费巨大国力,透支国家底蕴,大量的青壮牺牲,严重的影响了蜀国的生产等。
而阿斗这29年所做的,都是在抚平诸葛亮给蜀国留下的创伤。
可是,阿斗却是诸葛亮最大的失算,也或许是诸葛亮故意为之,为了独掌大权,为了北伐中原,究竟是为了以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好,为了个人名传千古也罢,他终究还是独揽大权,从军事到政治民生等,诸葛亮都要插手,想杀谁就杀谁,喜欢谁就捧谁。
阿斗这个后主,究竟该往哪摆?
无事可做的阿斗究竟在做什么呢?至少表面上来看是在整日玩耍,浑浑噩噩,大小事情皆交予义父诸葛亮处理,可是深层次的理解,作为一国之君,刘禅就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当然不是,记得有一次,五路大军伐蜀之时,群臣都恐惧不已,投降声一片,但是阿斗却镇定自若,待朝会之后,去拜访诸葛亮,见诸葛亮在喂鱼;如果在此时是真的无能阿斗或者是其他的人处在阿斗此事,都是慌张不已,表现情况不一,但是绝对找不出第二个像阿斗这样的一个人,阿斗安静的在一旁,待诸葛亮喂完鱼之后,才走过来,轻声问诸葛亮:相父喂鱼可高兴否?
从这里看来,阿斗其实并不傻;这里还有一个讯息,就是此事诸葛亮在家苦思解决办法,也就是诸葛亮并没有完整的解决方案,正史小说都没写后面的情况,小编窃以为,此时应该是只有诸葛亮和阿斗两人,绝无第三人在场的情况下,诸葛亮向阿斗叙说了自己所思的不完整的方案,然后阿斗提出自己的方法并全力支持,最终完善可堪称完美的解决五路大军方案。
在诸葛亮死后,其实阿斗并没有按照诸葛亮的嘱咐来安排朝政,而是加上了自己的想法,而事实也证明了阿斗的正确性,在阿斗的把控下,蜀国逐渐开始强大。
但是阿斗运气不好的是,虽然经过近30年的发展,但是蜀地实在是太闭塞,虽然别人打不进来,但是自己也出不去,说得好听是固若金汤,说的不好听的就是瓮中捉鳖。
阿斗在位时期,蜀国实在没出什么大将,反攻说不上了,但是防守方面阿斗还是做的很好的,至少,逼得晋方面只能拍出敢死队以九死一生的方式去走早已失传的小道。
后来刘禅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迫投降,蜀国和平的太久了,大臣们都以没了拼死的决心,投降不是阿斗的本意,可是在此刻,将军怕死,士兵惜命,文臣们更是早已抛出橄榄枝,孤立无援的阿斗,也只能投降了。
但是,随后的局势变化,让阿斗心惊胆颤,蜀地被屠,关羽家更是满门灭族,晋国的报复,让阿斗深深的明白,晋国比当初的魏国,要凶残的太多。
所以阿斗只能在司马炎手下装傻,而郤正是不是司马炎派来试探阿斗的,就不得而知的,但是那句“此间乐,不思蜀”,明哲保身的一句话,却让刘禅背负了千古骂名。
其实,阿斗应该是历史上最腹黑最有心计的君主,但是却背负“扶不起的阿斗”之名,实乃可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