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军三大营是什么?

明军三大营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55 更新时间:2024/2/17 3:51:13

明朝军队十分强大,而且军工业十分发达,有各种火炮、手雷和火箭等装备。可能是因为明朝发生大规模战争的频率比较高,所以在军事方面要比此前的多数朝代都要更加重视军工业。其中明军三大营是明朝早期最为精锐的野战部队,是由朱棣亲自组建,分别是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可能大家在某些影视剧中会听说过。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明军三大营,看看明朝军队有哪些特别之处。

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朱棣能够顺利入主南京一方面与他突出的军事能力分不开,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一个能力强的主帅还不行,还必须有一支精锐的部队,两者才能相得益彰,朱棣所率领的燕军就属于一支战斗力强,纪律严明的部队,在朱棣夺取江山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成功登上皇位皇位后,在原来的基础上组建了明军的主力——三大营,这是一支内卫京师,外征备战的军队,明成祖五次北征漠北都是带着这支军队,所披靡,蒙古军队完全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力。

所谓三大营究竟是由那三大营组成呢?三大营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人数在二十万左右,三大营中作战的主体是五军营,主体是步兵,辅以一些轻骑兵,分为中军、左军、左掖军、右掖军、右哨军,五军营是集明军所有部队的精英组建起来的,类似于今天的特种兵选拔,兵员在地方部队选拔。五军营的运作结构:大营设提督内臣一人,武臣二人,掌号头官二人,大营坐营官一人,把总二人。各军营设坐营官一人,马、步军队把总各一人。

三千营是听到这个名字很容易被误解,以为这支军队只有三千人。实际上三千营不止三千人,因为起初是由三千蒙古骑兵组成,即“靖难”时朱棣雇佣的蒙古骑兵“朵颜三卫”。所以就叫三千营了。三千营全部由骑兵组成,作为明军的机动兵力和突击力量,是对坑和追击蒙古骑兵的主要力量,毕竟蒙古人跑起来也是贼快的,步兵带着辎重是追不上的,三千营里面也分为轻骑兵和重装骑兵。

神机营是一个新兵种,在明军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装备的不是刀、枪、弓箭等兵器,而是全员装备热兵器,主要是火枪、火铳、火炮。神机营人数在五千人左右分带火铳的步兵3600名,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组成。

明军三大营是一个庞大的作战群体,三大营之间必须设置合理的战术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尤其是新兵种神机营的使用,神机营自身的战术是首先火炮齐射,齐射结束后,就是火器兵上前准备射击,火器兵的射击战术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最简单的齐射,但齐射会造成火力不能够持续输出,因为当时遂发步枪还没发明出来,都是需要前填装的。所以明军又发明了“三段击”战术,即将士兵分为三组,第一组射击,第二组准备射击,第三组装弹,如此循环,这种布置可以使明军始终有稳定的火力输出。朱棣给神机营设置的战术是"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这种战术尤其在第二次北伐的忽兰忽失温决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瓦剌军的头目马哈木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他为自己选取了好的战场位置,率领三万精装重骑兵屯于山上,利用速度优势一举冲垮明军,就等明军入套了。朱棣发现蒙古军前锋后,马上判断“虏必大至”,“朕固知虏不远矣。”朱棣知道明军骑兵敌不过瓦剌骑兵的第一波冲锋,所以重点还是神机营的火器,但为了迷惑马哈木,明军还是让步兵前面开路,但早已让神机营准备好。

当马哈木发现明军打头阵的是明军后,大喜过望,马上让部下率领数千重骑兵冲锋,当他们快要接近明军时,明军变阵了,前面的步兵迅速向两翼退去,迎接他们的是黑森森的枪口,一轮齐射,蒙古重骑兵人仰马翻。接着神机营也迅速两翼迂回,大队骑兵冲出,朱棣更是亲率数千重骑兵直冲瓦剌中军,皇帝亲自上阵杀敌,本来明军就占上风,这不得了,蒙古军大败逃跑,这时神机营又从两翼射击溃退的蒙古骑兵,大获全胜。

忽兰忽失温战役只是三大营战术的一个小插曲,最能体现三大营战术和阵容的是公元1421年,即永和十九年朱棣为彰显国威和交好各国而举行的北京大阅兵,本次阅兵共抽调军队十万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相继表演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其中最显眼的是神机营的表演,”虎威炮”、骑兵专用火枪“火龙枪”、安南铳(抬枪)、“一窝蜂”、“火龙车”等诸多“高科技”武器相继展示,其中“一窝蜂”就相当于今天的火箭炮,“火龙车”就如同今天的火焰喷火器,这些武器都是领先世界水平的,各国使节观看后,无不被震慑,纷纷向明朝示好,值得一提的是帖木儿国的使臣在北京觐见朱棣时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坚决不行跪叩礼,此次阅兵过后,在土木堡第一个带头下跪,完全把“我国无此风俗”抛到九霄云外。

由于明英宗的昏庸无能,明军三大营在土木堡损失殆尽,虽然在嘉靖年间重建,但实力远不如以前,最终也没能重新辉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年希尧和年羹尧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是雍正时期著名将领,他曾一度得到雍正皇帝的特殊对待,但最后却被削官夺爵,而且列出了他的九十二条罪状,雍正赐他自尽。年希尧是年羹尧的兄弟,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没那么要好。年希尧是一位文官,担任工部侍郎、内务府总管、从一品左都御史等要职。和年羹尧不同的是,年希尧学识渊博,在医术、数学等方面都还有著作

  • 藏族茶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藏族由于其气候与地理的原因,藏族地区很少产茶。虽然茶产量很低,但是茶依然成为了藏族男女老少每天必不可少的饮料。现在我们煮茶的方式和藏族人民煮茶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茶叶传入藏族后,藏族人民喜欢在煮茶时加入点其他的东西跟茶一起煮,这样让他们感觉味道更加好。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藏

  • 鄂温克族民歌与舞蹈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很多都被传承了下来,而其中非物质的文化传承民歌与舞蹈是一定拥有的,因为这是做能够表现民族特色的方式了,也是一个民族最具特色的一点。那么,在古今传承下来的鄂温克族文化里,他们的民歌与舞蹈是怎样的呢?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鄂

  • 厉兵秣马典故出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厉兵秣马这个成语,在我们日常中使用的频率并不算高,今天就借这样一个机会为大家讲讲厉兵秣马的意思,还有背后的典故故事。厉兵秣马是用来比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和秦国、郑国有关,当时秦国想要偷袭郑国,但最后却是让晋国渔翁得利。究竟是发

  • 汉献帝退位之后还没死,为什么刘备要为他发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期,汉献帝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最终退位,将皇位让给了曹丕,虽然不知道究竟是自己真实想让位,还是被曹丕胁迫,但是皇位终究是让出来了。后来,刘协被封为山阳公,但是在他还没死的时候,为什么刘备却就要给他发丧?明明还活着就被发丧,刘协的心里会怎么想?在220年12月,延续了长达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向了灭

  • 在正史中曹操走过华容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败走华容,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不得不退回北方,而在他战败逃亡的路上,经过了华容道,小说当中关羽被派去截杀曹操,但是他心软放了曹操一马。那么在正史中又是怎样的?关羽真的放过了曹操吗?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之后有没有经过华容道呢?东汉末年,在决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决定性

  • 古代人过年,老百姓一般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现在逢年过节的小编觉得一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好像只要过节什么的,好像都在吃饺子,其实感觉现在人都变懒了,很多时候也并不是这样的,什么节日吃什么还是有不少的讲究的,那么小编就想问了这个在古代我们这些小来百姓会吃什么呢?当然这饺子是跑不了的,但是每个朝代吃什么其实都是有讲究的,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看

  • 面如土色典故出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刘焉去世后,刘璋继任益州牧,不过刘璋生性多疑,而且性格懦弱,不知道应该和谁交友和谁为敌。本想引入刘备帮他一起对抗曹操,结果却是引狼入室,导致丢了益州。其实刘备早就对益州动了歪脑筋,和法正里应外合,选择了一个最恰当的时机反攻刘璋。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面如土色”,就和刘璋丢益州有关,当时刘璋手上少说

  • 清朝为何连续三代皇帝都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其实还是有很多故事说的,我们今天来说说帝王的故事,话说这个清朝的帝王好像有三代皇帝都绝后了,那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也一定是有故事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清朝连续三代皇帝绝后的问题,主要是怪道光和慈禧。首先是道光。咸丰从小身体就不

  • 朱元璋为何要处死功臣徐达的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朱元璋就不得不说他这个人杀功臣的事情,真的是太让人觉得绝望了,最近还有一件事情大家有说了很多,话说这个朱元璋在请功臣徐达喝酒,而就在这个时候却处死了徐达的妻子谢氏,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朱元璋又为何要这么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序言:朱元璋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步步走到皇帝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