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星期”一词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星期”一词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472 更新时间:2024/3/29 8:18:55

说起星期制,这个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化中了,这个制度随着事件以及文化的进展,后来又传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等地区。在古罗马则是用自己信仰的神灵为7天一周而命名。星期制最早是有君士但丁大帝左制定的,在公元321年正式实施,此后星期制就开始慢慢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以至于到现在全世界都开始通用星期制。中国古代并没有七天一周的说法,基本就是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那星期制度是怎么传到中国的呢?下面就为大家做一番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星期制是个舶来品。在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就有“七日一周”的历法。到了公元321年3月7日,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七天为一个星期。

据说,它起源于公元前约2000年的古代两河流域。巴比伦人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这七个星神是轮流值日,各管一天。“星期”即为星的日期的意思。另一传说则与《sj》有关。说连续工作六天创造世界的上帝,在第七天“歇了他的工,安息了”;于是,这天就成了星期天。称作“礼拜”,是这天与基督徒的“礼拜日”同日。如当时上帝早吃力了或是提前完成创造万物,恐怕就做五休二,那一周双休就始于那时了。

在中国,也有如同星期制的作息制度。在西汉,“吏五日得一休沐”;但这个休息日不固定不统一,轮到哪就休到哪。而且只对公务员,不对社会全体成员。到了唐朝,官员的休息间隔被拉长成“旬假”(一说是与“休沐”并存),也就是十天一休。至明清,“旬假”就没了。而对平民百姓来说,共同的休息日则是在节庆里,主要有新年的春节、大如年的冬至以及皇上的生日。

星期制来到了上海

开埠后,上海人看到了身边外国人享受星期制的快乐和惬意。

在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5月8日出版的《申报》上,有《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一文。其中写道:“每届七日,则礼拜休息之期,一月则四行之。是日也,工停艺事,商不贸易,或携眷属以出游,或聚亲朋以寻乐,或驾轻车以冲突,或策骏马以驱驰,或集球场以博输赢,或赴戏馆以广闻见,或长田猎以逐取鸟兽为能,或设酒筵以聚会宾客为事。”

这好处是明摆着的:“六日中之劳苦辛勤而此日则百般以遣兴,六日中之牢骚郁闷而此日惟一切消愁。游目骋怀,神怡心旷,闲莫闲于此日,逸莫逸于此日,乐莫乐于此日。”反观自己,“中国日日不息,而不息者不过行为无功之举动,卒之心劳日拙,身劳日疲,万事蹉跎,一生废弃,可不惜哉!作精神,日进无疆。”

由此,上海人得出的结论也是鲜明的:“西洋诸国礼拜休息之日,亦人生不可少而世事之所宜行者也。”提出“亦仿西人七日之期而少息,其日月愿奋勉以图功,无使日日不礼拜休息,反同日日皆礼拜休息,悠悠忽忽,一事无成以了结此生也。”

葛元煦在1876年(清光绪二年)写成《沪游杂记》,其《第一卷·礼拜》也有如此感受:“七日一礼拜,为西人休息之期。即中历虚、房、星、昂四宿值日。是日也,工歇艺事,商停贸易,西人驾轻车、骑骏马,或携眷出游,或赴堂礼拜。华人之居停西商者,于先一日礼拜六夜,征歌命酒,问柳寻花。戏馆、倡寮愈觉宾朋满座云。”不知《申报》那文,是否是葛先生投的稿。

《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发表之日,上海开埠仅二十九年。星期制影响的扩大和增强,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由于租界里的外国人日益增多。在1865年,居住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外国人已过2000人。据统计,到1870年,住公共租界的英国人有894人,美国人为255人,德国人在200人左右;居两租界的法国人达297人。在这一时期,以英国人最多,占在沪外国人的一半。二是由于在外国人开办的银行、洋行、企业和学校等处工作的中国人日益增多。与洋人有工作关系和业务联系的华人,作息制度只能与其同步。三是与华洋共处有关。尤其是在1853年小刀会爆发,不少华人逃入租界,使在租界居住的华人从原来的500猛增至20000以上,大大超过了洋人,由此奠定了租界内华人多于洋人的格局,自1865年起,租界所居华人通是洋人的40到50倍。华洋生活共处,耳闻目睹,潜移默化;所受影响更为直接,所起作用自然是更大了。

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心动化作了行动。星期制(礼拜制)开始进入上海人的生活,由租界延至华界。时间就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至19世纪80年代。

首次见到中央政府关于实行星期制的规定,还是在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史称“壬寅学制”的文件里。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8月15日,朝廷颁布的《钦定中等学堂章程》《钦定高等学堂章程》里,其中规定全国的中等、高等学堂,一律实行星期制,逢星期天休息。

不出四年,星期制就走出校门。在京城的中央机关,先采取的是与学堂有关联的学部,之后是分管经济和外交的商部和外务部;到后来,被视为最保守的礼部和吏部也过上星期制了。与此同时,在步伐更快的民间,特别在城市里,作息制度已经易帜,融入生活。

不曾想到,1926年的星期制,并未占领上海的每一个角落。1月23日,名列“四大公司”之一的新新公司开业。因为人多,从上午11时起,每隔十分钟开门放人一次,后来挂起免战牌:“停止参观,各界见谅。”开业的第二天是星期日,面对如此好的客流和生意却关门休息。在当时,上海滩只有新新一家华人公司实行星期日停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荀子的“性恶论”:是道德的崩溃还是人性的挖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荀子的“性恶论”:是道德的崩溃还是人性的挖掘?在中国古代,荀子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思想家。他提出了“性恶论”,这一理论认为人性本恶,而道德和社会秩序是人们通过努力工作和学习而达到的。这一理论被许多人所接受,并且对于中国古代的伦理学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荀子的“性恶论”以及其对于中国古代思

  • 李煜:南唐家国四十年——赏读君王的几多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李煜:南唐家国四十年》——赏读君王的几多愁“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这是李煜亡国之后所写的一首《浪淘沙》词,表达了他对南唐故国的思念和痛惜。李煜,南唐最后一个君王,他的父亲是南唐中主李璟,他在南唐灭亡后投降北宋,成为北宋的一名官员。他的生平经历和诗词作品,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南唐的历史

  • 大英帝国是超级大国吗?体现在哪些不同的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英帝国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它曾经统治着全球的许多地区。然而,是否将其称为超级大国,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超级大国。一般来说,超级大国是指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实力的国家。从这个角度来看,大英帝国确实是一个超级大国。在政治方面,大英帝国曾经拥

  • 成语“烽火狼烟”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我国文学作品当中看到“狼烟”这个词语,只要一看到这个词,随即就会想到“烽火”了。在我国古代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点燃烽火台上的烟火,等到诸侯们率领着大军前来护驾的时候才发现被耍了。而这烽火狼烟就代表着“战争”的意思,那为什么要把烽火叫做狼烟呢?狼烟难道是燃烧狼粪之后冒出来的烟吗?

  • 哀牢山究竟有多恐怖?恐怖之处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神秘而传奇的地方——哀牢山。这座山脉位于今天的四川、云南和贵州交界处,是一个以险峻著称的自然景观。然而,哀牢山的险峻和恐怖也让人们对它充满了敬畏和神秘感。那么,哀牢山究竟有多恐怖呢?让我们通过一些历史资料来一探究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哀牢山的历史背景。哀牢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

  • 大英帝国被谁灭了?大英帝国是如何被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大英帝国是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国家,它曾经统治着全球的许多地区。然而,这个帝国最终被谁灭了呢?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因为大英帝国在其辉煌时期并没有明确的敌人或对手。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大英帝国开始逐渐衰落。这主要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英国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巨大损失。此外,英国的经济和社

  • 重农抑商有什么弊端?表现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标题:《重农抑商:历史遗留下的挑战》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一直以“重农抑商”为核心。这一政策的核心理念是农业优先,商业被压制。然而,这种政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首先,重农抑商的政策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单一化。由于商业的发展受到限制,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而忽视了其他重要

  • 呼延灼分别和林冲、孙立、鲁智深、杨志、秦明、韩存保战成平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朝时期一些起义英雄反抗朝廷腐败的故事。其中,呼延灼是其中一个著名的起义领袖。他曾经和多个起义领袖进行过战斗,本文将探讨呼延灼分别和林冲、孙立、鲁智深、杨志、秦明、韩存保战成平手的故事。呼延灼是宋朝的一位将军,他因为不满朝廷的腐败而加入了起义军。在《水浒传》中

  • 英国人怀念大英帝国吗?有哪些不同的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英国人是否怀念大英帝国,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方面,一些英国人认为他们应该对大英帝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感到自豪,并将其视为自己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英国人认为,大英帝国曾经给世界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殖民主义、种族歧视等等,因此不应该过分强调它的荣耀。对于那些怀念大英帝国的人来说,他们通

  • 大唐西域记现身新疆?唐代文物惊现世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西域记》现身新疆?唐代文物惊现世间!《大唐西域记》,是一部记载着唐代时期西域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情况的珍贵文献。根据史书记载,《大唐西域记》共有100卷,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口述,其弟子记录整理而成。这部文献对于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新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