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为何要拼死阻止朱元璋灭掉日本?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刘伯温为何要拼死阻止朱元璋灭掉日本?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34 更新时间:2024/1/2 22:11:05

元朝末年,在朝廷的黑暗统治下,逐渐的开始衰败了,各地的农民都开始纷纷起义,最终以朱元璋所领导的农民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彻底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从此以后,朱元璋就成为了一个草根逆袭的代表人物。

明朝建立以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大统一,北方还有隐患。然而,一个依靠战争建立起来的王朝,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给老百姓踹气的机会。

此时的朱元璋并没有用军事手段解决邻国问题,而是利用外交手段游说他们与明朝建立友好邻邦,朱元璋的提议得到了邻国国王的大力支持,他们都很乐意向朱元璋俯首称臣。

朱元璋提出建立友好邻邦不久,邻国纷纷赶来朝见,唯独日本唱独角戏,朱元璋为了让日本臣事明朝,可谓是想尽一切办法,他先后几次派使者去游说日本,却都以失败而告终,日本人还把明使杀了,朱元璋不堪忍受此等屈辱,欲发兵日本,却遭到刘伯温的强烈反对,那么刘伯温为何反对用军事手段解决日本问题呢?

(一)元朝的开国皇帝也想征服日本,却以失败而告终

从地图上看,日本跟中国唇齿相依、临海相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岛国让古代几位帝王伤透了脑筋,比如朱元璋、忽必烈康熙,他们都想让日本臣事自己的国家,愿望却始终没能实现。

日本早在周代统治时期,就是周朝的朝贡国。到了唐代,唐军与日军大战于白江口,就是在今天韩国锦江入海口,日军惨败,唐军自此消灭了日本的野心,日本人此后几百年都不敢向大陆发兵,而且对唐朝很崇拜,还派出使者学习唐朝文化。

到了元朝,忽必烈推翻宋人的统治,建立元朝,忽必烈在灭宋之战中,可谓是屡战屡胜,自信满满的忽必烈开始把目标投向日本。

至元十一年,忽必烈派出军队一万五千人,战船900艘远征日本,初战获得了小胜,当元军继续进攻时,海面上突然挂起了台风,将元军大部分战舰破坏。后来加上元军连日作战,已是精疲力尽,无奈之下元军班师回朝。

忽必烈不死心,过了一年,他派出使者出使日本,元使一到日本后就惨遭杀害。元使被杀的消息过了五年才传到元朝,忽必烈一怒之下决定讨伐日本,不久开始征兵造舰,建立征东行省。

1281年,忽必烈为战争精心准备了一年,他派人兵分两路伐日,这一次他又失败了,虽然元军骑马射箭凶猛无敌,但是水战技术落后,自然难以取胜。

(二)日本人是怎么触怒了朱元璋?让老朱下定决心灭日?

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很多邻国都不知道,于是他派出使者带着国书去通知附近的邻国,告诉他们中国已经改朝换代,现在是他统领天下,并希望邻国前来朝贡,接到通知的邻国纷纷赶来朝见,只有日本不理睬。

日本人不但不朝见,还落井下石,趁大明建国之初,根基不稳派人骚扰沿海地区。朱元璋曾经的手下败将竟然与日倭(日本海盗)狼狈为奸,在沿海地区越发猖狂,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伤害。

朱元璋为了维护沿海地区安宁,派兵增将镇守沿海一带。随后,老朱再次派出使者向日本示好,表示愿与之建立友好邻邦,日本人仍然不理睬。

公元1369年,朱元璋派出七位使臣出使日本,斥责日本倭寇骚扰沿海地区一事,要求日本尽快解决,倭寇要是不解决,明、日两国将要开战。

朱元璋对日本的形式并不了解,此时是日本国内分裂时期,史称日本南北朝,他派出的使者没有将国书交给日本天皇,而是送到了怀良亲王手中,怀良亲王只不过是日本地方的首领,不能代表日本天皇。

怀良亲王看到明朝国书以后,非常生气,误以为朱元璋要发兵攻打日本,一怒之下杀掉明使中的五位,将剩下的使者放走,让他们回去报信。朱元璋知道情况以后大怒,自己国家怎么能受此屈辱,于是朱元璋下定决心用军事手段解决日本,却遭到刘伯温的反对。

(三)刘伯温为什么誓死保护日本?

征讨日本一事遭到刘伯温的强烈反对,他认为大明建国不久,需要休养生息,穷兵黩武是大忌。刘伯温反对的理由看似简单,笔者认为有三层含义。

第一、忽必烈曾经为了让日本臣服,不惜任何代价先后两次伐日,每次都惨败而归。远征他国谈何容易,更何况还是跨海征讨,千里奔袭不但粮草难以供给,士兵也容易疲劳,更不用说跨海征伐,元朝几次惨败后,国力开始下滑。

如果是陆地作战,元军自然不会以完败而告终,有了元朝的前车之鉴,刘伯温自然知道跨海作战的难度,想要拿下日本可能性很小,如果惨败会给根基不稳的国家带来无穷的伤害。

第二、朱元璋灭元以后,元顺帝带着自己的残兵败将往北逃亡,建立北元政权,自此元朝结束了对中原的统治,但是元朝的残留势力依然存在,这股势力虎视眈眈,一直想东山再起,对明朝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刘伯温反对的理由之二,他认为明朝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怎么消灭元朝残留势力,而不是盯着日本不放。

第三、朱元璋是通过长期的战争才夺取的天下,可以说是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经历了长期战争,国家需要休养,老百姓渴望和平。当一个政权建立以后,首先要做的是对百姓的安抚,毕竟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

明朝建立以后,刘伯温更多的是考虑怎么样快速恢复农业生产,修内政。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政治家管仲曾经说过,内政不休,就对外用兵,不会成功,想要称霸就要先修内政,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内无优惠,外无强敌的国家。

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取消了对日本的军事行动,放弃征讨日本,并将日本列入“不征之国”。如果朱元璋执意讨伐日本,说不定会步元朝的后尘,选择量力而行、发展经济才是王道,穷兵黩武会把国家推向万丈深渊,让百姓苦不堪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国时期最厉害的军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近代历史上的民国时期,要说当年最厉害的军阀是谁,恐怕就只有两位,一个是张作霖,另一个就是阎锡山了。为何说张作霖和阎锡山是最厉害的两个军阀呢?有什么理由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张作霖是辽宁的海城人,由于家里条件很差,他长大之后便干起了土匪和强盗的勾当。由于他从小就没有受到过高教养,所

  • 赵高为何要推翻秦室血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花费100多年时间,终于是在秦始皇这一代达成了一统六国的心愿,第一次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结果秦国前途却亡在宦官赵高手上,不少朋友好奇赵高和嬴政关系到底如何,为什么赵高敢伪造秦始皇遗诏,最后还对秦室血脉赶尽杀绝呢?实际上,在秦始皇时期赵高就颇受重用,秦始皇都说赵高很勤奋,后来秦二世对赵高更是宠信,

  • 所谓的“黄花闺女”是什么年龄段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不同类型的人都会有着不同的称呼。就比如说古代人们会把一些尚未出嫁的女孩在称之为“黄花大闺女”。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会这么去称呼她们呢?为什么非要是黄花,而不是红花或者蓝花呢?黄花这一词究竟有着什么含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人们常用“黄花闺女”来指那些还没出嫁的女孩子,有时也指处女

  • “买东西”这一词是怎么来的?有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买东西,相信这个基本上是每个人几乎天天都要做的事情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个“买东西”为何要叫做“买东西”呢?为什么不叫“买南北”呢?其实在我国的文化当中,对这个还是很有说法的,而且跟古代一位叫做朱熹的人分不开关系。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吧。人们经常念叨的“东西”它似乎是

  • 安禄山为何敢在盛世造反?为什么最后还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我们都知道,发生在盛唐时期,李隆基非常宠信的安禄山造反,差点就毁掉了整个唐朝,然而自此之后,唐朝也走了下坡路,再也没有以前那种繁华的景象了。那么安禄山为什么会如此大胆,竟然敢在唐朝实力如此强盛的时候造反呢?重点是,他最后居然还成功了,唐朝陷入大乱,如果不是因为他后来死了,造反内部发生动乱,恐

  • 重农抑商真的是儒家思想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标题: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价值自古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中一直存在着农业和商业的并存。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农抑商”的政策却在不同时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一政策的发展过程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首先,我们来看一看“重农抑商”政策的起源。在封建社会初期,由于土地所有

  • 吴国霸业:三国时期江东的最后一隅净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吴国霸业:三国时期江东的最后一隅净土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争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吴国是江南地区的一个强国,其疆域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吴国在三国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霸业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本文将探讨吴国的霸业的历程及其意义。吴国的霸业始于孙策

  • 大英帝国和英国有什么差别?二者的不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大英帝国和英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之间存在一些联系和共同点,但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下面我们将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来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首先,政治上的区别。大英帝国是一个由多个国家组成的庞大帝国,其领土范围包括了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多个地区。而英国则是一个单一的国家,其领土范围相对较

  • 哀牢山为什么神秘?这个地方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神秘而传奇的地方——哀牢山。这座山脉位于今天的四川、云南和贵州交界处,是一个以险峻著称的自然景观。然而,哀牢山的险峻和恐怖也让人们对它充满了敬畏和神秘感。那么,哀牢山为什么如此神秘呢?让我们通过一些历史资料来一探究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哀牢山的历史背景。哀牢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

  • 重农抑商是如何发展的?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标题: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价值自古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中一直存在着农业和商业的并存。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农抑商”的政策却在不同时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一政策的发展过程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首先,我们来看一看“重农抑商”政策的起源。在封建社会初期,由于土地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