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为何不敢学李世民,直接在洪武年间夺取皇位?

朱棣为何不敢学李世民,直接在洪武年间夺取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53 更新时间:2024/1/31 19:08:25

甚至连他们坐上皇位的方式都是一样的,朱棣是发动“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亲侄子手中夺取的皇位,李世民是发动“玄武门之变”,灭了自己的太子哥哥,然后从自己父亲手中夺取的皇位。让人觉得疑惑的是,和李世民同样敢作敢为的朱棣,为何不敢像李世民一般直接从朱元璋手中夺位?

永乐大帝

朱棣是没到李世民那份上

李世民自幼就英明果敢,他虽然是李渊的次子,但是他为唐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不世之功,其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是远远超过他的兄长李建成的。可以说李渊的天下,有一半是小李同志打下来的。唐朝建立之初的那些强悍对手,比如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和薛举等,都是给小李灭掉的。

在皇位面前,父子之情、兄弟之义往往就不那么牢靠了。对于在位的李渊和将要继位的李建成来说,李世民不仅仅是儿子和弟弟,也是威胁。尤其是李建成,他和李世民之间最后只能留一个,如果李世民不灭李建成,那么他就会被李建成给灭掉。小李同志当时真的是无路可走了。

玄武门之变

朱棣和李世民不一样,明朝建立的时候,他还没满8岁。陈友谅不是他灭的、张士诚也不是他平的。直到他10岁的时候,他才和众兄弟一起被封王。然后就是一直在老朱的安排下学习各种知识。待他学到20岁的时候,被老朱命令离开京城,前往北平就藩,这才开始独当一面。当时的残元势力依然不可小觑,老朱对小朱的期望就是守好国门、拱卫京城。

从洪武二十二年到洪武三十一年,小朱一直在奋斗,多次率军亲征漠北,其表现也可圈可点,因此深受老朱信重。在这期间,皇长子太子、皇次子秦王和皇三子晋王先后离世,身为燕王的小朱直到老朱快入土的时候,才成为诸王之长。要说老朱对小朱是真心不错,临死前还特别关照小朱,让其“统率诸王”,并用“攘外安内,非汝其谁”来肯定他。对于小朱来说,他在洪武年间并没有非要反的理由。

明初藩王分布

政治制度给了李世民方便,却没给朱棣方便

唐朝是先建立,然后再征服四方的,建立之初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全力搞内政,很多制度都是沿用的隋朝的,其中也有很多制度是不完善的,比如约束皇子的制度。唐初的王爷们不仅有食封和入朝参政的权利,还能开府,每个王爷都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一帮不可小觑的势力。比如说小李,他在享受秦王之高爵时,还担任了尚书令(相当于丞相)、右翊卫大将军等职,让他在军政上都有很重的发言权。

没有过多约束的制度给了小李不断发展的机会。正是在各种功业的加持下,小李被老李封为天策上将。小李所领导的天策府位在诸兵府之上,这下就相当于天下兵马大元帅了。不仅如此,老李还允许小李在天策府自行设置官属,像文学馆这种机构都可以随便开。小李因此聚拢了诸多杰出人才,比如房、杜等。把当时的秦王府比喻成一个小朝廷,丝毫不过分。只要小李能坐上那个位置,他自己的班底随时可以支撑一个王朝的运营。

文武之才、高出前古

明朝就不一样了,老朱是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建立明朝的,他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考虑朱家子孙的事情。老朱是极聪明的人,他是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好的人。仅仅是因为他还没想好怎么去规划儿子们的事情,他竟然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不给儿子们取名字,就拿朱棣来说,直到他7岁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名字。老朱甚至把20世子孙的“命名规范”都给定了出来,他为每个儿子分别定下了20代人的辈分表。

另外,老朱虽然实行了分封制,赋予藩王们部分特权,但是却在围着诸项特权画了不少圈圈,圈圈内,藩王们怎么干都行,倘若想越过圈圈,没门!简单来说,也就是给你一块地方,然后赋予你一定的权利,让你把这块地管好,至于其他的,你就不要想了。正是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小朱直到老朱去世时,都没能在朝野形成李世民那样的强大影响力。

明太祖给儿子们的子孙定下的辈分

军事制度帮了李世民大忙,朱棣只能看着

唐朝建立时,在军制上沿袭的还是从西魏传下来的府兵制,可因为战争频繁,李渊始终未能把府兵制给整好,从而把军权抓好、抓牢。像李世民、李元吉等人,都能越过当时不完善的府兵制,然后培植各自在军队中的势力。玄武门之变前,小李身边聚拢了诸多优秀将领,比如秦琼、侯君集、尉迟恭、张公谨、公孙武达、段志玄和王君廓等人。

甚至连十二军(当时天下分为十二道,每道设一军)中都有不少统兵大将和小李关系贼铁,比如奇官将军长孙顺德、平道将军柴绍、玄戈将军李神通、鼓旗将军杨恭仁、井钺将军刘弘基、招摇将军安修仁。这些人占了十二军的一半,至于另外的一半,有跟李建成好的,有和李元吉好的,也有忠于李渊的,还有中立的。把这里面的比例稍加分析,就可见小李在军队中的势力有多可怕!

唐朝建立时的外部环境

小朱就没有小李这种条件了。老朱虽然给了小朱部分军权,但是明朝有卫所制度的存在,绝对优势的兵力是牢牢掌握在朝廷、皇帝手中,每个藩王手中掌握的兵力根本无法和遍布天下的卫所兵力相比。光兵力多不说,老朱还充分运用制度优势,大举提升了朝廷对卫所军的掌控力。老朱在京城设立五军都督府,在地方设立都指挥司,这两个机构只是拥有统兵的权力,而没有调兵的权力,调兵权由兵部把控。

一旦地方有事,老朱可以第一时间抽调事发地四周的卫所兵,然后指定统兵大将,迅速让军队集结起来。拿京城所在的应天府来说,周边共有将近50个卫所,密度何其大?且其中安排的都是精兵中的精兵,战力非一般士兵可比。靖难之役期间,小朱开始能控制的军队甚至不超过一千人,即使在成功掌控北平城后,手里能用的兵力依然只有几万。反观朝廷一方,动辄派出数十万大军。如果不是朝廷失策,怎么看,小朱都没成功的可能性。

明朝建立时的外部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甭管是李世民,还是朱棣,要反,首先得师出有名。李世民在李渊在位时反,大家都能有一定的理解度和包容度,毕竟他是被情势所迫,如果他不反,他就得亡,毕竟世上没多少“圣人”,能够用自己的生命来成全对手的。朱棣如果在朱元璋在位时反,除他自己的小圈子以外,无人能理解和包容,毕竟朱元璋对他甚好,各方面都没逼他去走那一步。

另外,大家都是聪明人,实力才是行为的基础,李世民在军、政上都拥有着强大实力。只要他下定决心,他就很可能成功。反观朱棣,他在洪武年间积攒的实力并不强大,即使他有决心,他也很难成功。最后,李渊和朱元璋是两种人,李渊对朝廷内外的掌控力远不及朱元璋。总之,只要朱棣脑袋没坏,他就不敢学李世民,直接在洪武年间反。

参考文献:

《明史》

《旧唐书》

《资治通鉴》

标签:

更多文章

  • 从生死冤家变为千古君臣,齐桓公和管仲的交情,从一支箭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

    [var1]这位兄弟比较变态,他居然跟自己的妹妹私通,还害死了自己的妹夫。这虽然是道德问题,可是主要矛盾是他妹夫的身份,居然是鲁国的国君,这下子算是惹了大麻烦了。鲁国必然要跟齐国打一仗了,而且国内会迅速混乱。为此管仲连忙护送着公子纠去了鲁国避难,而齐桓公这边则是由鲍叔牙护送着出了国。等到齐襄公死了以

  • 61岁唐玄宗霸占26岁儿媳妇,儿子只能忍气吞声,杨玉环终成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二人结婚时,男主角已是82岁的高龄,而女主角只有28岁。于是有人说这是“爷孙恋”。当我们纵观历史,这种老少配、爷孙恋根本算不上什么,历史上这类事情太多了,而且更离谱。比如今天的这对夫妻。二人结婚时,男的61岁,女的26岁,也相差35岁。而且女方本已嫁人,并且还是嫁给对方的儿子,也就是说61岁的公公硬

  • 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王维的深厚情谊,谁看谁流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结交李白、王维阿倍仲麻吕性格严谨又不失浪漫,是个性情中人。他在长安期间,正值唐诗创作的高峰期,深受李白、王维等人熏陶,也爱上了唐诗写作,和他们常在一起饮酒作诗,并有多首诗歌流传至今。到了753年,当李白听闻阿倍仲麻吕归国途中遭遇海难的消息后,悲痛万分,挥泪写下了著名的《哭晁卿衡》。诗曰:“日本晁卿辞

  • ​唐朝四大女诗人盘点,每一个都才情甚佳,你知道几个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如果提起来唐朝诗人的话,大家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就是诗仙李白了吧?这个武能当将军,一身好功夫,文能写诗词,流传古今的人物,一直都是无数人心里的偶像,就是因为李白的风光实在是太过于盛了,导致让我们忽略了其他一些唐朝文人的才华。所以今天我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唐朝的四大女诗人,每一个都才情甚佳,不知道你知道几个

  • 唐代长沙窑的发展,带动了什么?推进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唐代封建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包括农业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持续改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手工业和商业独立于农业之外,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形态。与繁荣经济相对应的是人作为生产主体的自我意识加强。随着物质生活的进一步富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逐步凸显出来。唐人具有极强的文化创造力和学术精神,皇族权贵和

  • 人生难题面前,利用好《战国策》两个套路,再难缠的人也能搞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说魏国的谋臣楼梧促使魏国和秦国结盟,提出让魏国的太子去秦国做人质,魏王答应了这个条件,于是同为魏国重臣的纷强害怕楼梧因此受到重用,就想要从中破坏。[var1]那从哪里下手呢?纷强心生一计,找到了魏太后,就对她一番分析,说秦国和魏国的关系啊时好时坏,非常多变。万一一方背叛另一方,那就会双双撕破脸皮,到

  • 为什么说“隋唐大运河奠定了隋唐盛世”?当时大运河到底多繁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隋唐大运河变迁原因,赣粤大运河和浙赣粤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跟隋朝大运河长度

    首先,大运河为当时政治的统一与稳定奠定了重要基础。在隋唐盛世之前,中国南北经济不相通,南方的水路也较为狭窄,这导致各地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影响了统一与稳定的基础。大运河的建立使南北交通更为畅通,从而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大运河为当时经济的繁荣提供了重要支撑。在

  • 唐朝的时尚风尚标和盛世审美意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唐朝的时尚风尚标和盛世审美意象文 | 冯立君大唐宝历元年(825年),身在江南的白居易写下了《霓裳羽衣歌》,再现了长安宫廷的乐舞场景和他对京城的鲜活回忆: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千余年后,我一边乱翻书,一边追随他的目光,不仅感受

  • 年老的武则天竟嫉妒年轻貌美的上官婉儿,因此差点被武则天破了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可谓是十全十美的女人了,美丽、财富、权力、智慧于一体,才貌双全的上官婉儿是她的心腹,上官婉儿是武则天当政时期红得发紫的人物。所以她是唐朝著名的才女和美女,武则天有一次都忍不住夸赞她年轻貌美,甚至还忍不住对上官婉儿说:“朕真想用整个大周朝,来换你几岁青春啊!”还让上官婉儿换上漂

  • 你听说过南越王吗?考古专家在他的墓穴挖出诸多国宝级绝世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考古,南越女王,南越和北越哪个对中国人不好

    [var1]在诸多珍贵文物中,最为引人注意的是国家先后公布的三批195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在2002年公布的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中,有一件非常精美的汉代杯子,被考古家称为角形玉杯。这个玉杯可是大有来头的,且听背叛哥一一道来。[var1]这个杯子1983年出土于西汉南越王墓,现藏于广州越秀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