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外交家,张仪能够打败他只因为站对了国家!

他是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外交家,张仪能够打败他只因为站对了国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31 更新时间:2024/2/12 5:38:57

文|飞鱼说

战国时期风云激荡,有些人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芒,这些人虽然死了,却仍然活在历史的文明中没有消散,但是却有很多被我们忽视的历史人物,他们一些拙劣的行径也往往覆盖了他们原本锋利的光芒,但是人无完人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var1]

公孙衍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的光芒在战国长河中总是被掩盖,甚至他的功绩也往往被其他人顶替,最让人郁闷的就是苏秦,合纵的先驱其实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张仪的对手也从来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举起七国合纵抗秦大旗的也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那么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他呢,那是因为公孙衍贪,在群众的心中不是完美的存在。

收受贿赂,公孙衍一败张仪。

公孙衍原本只是魏国的一名小官,商鞅死后,公孙衍看到了秦国是战国里将要崛起的巨星,就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去了秦国,决定一展抱负,公孙衍到了秦国之后立马得到了嬴驷也就是后来秦惠文王的重用,然后公孙衍亲自率兵大败魏国,从魏国手里把秦国丢失多年的河西之地全部夺了回来,嬴驷大为赏识,公孙衍也继任商鞅成为秦国第二任大良造,可是公孙衍这个人,贪。

[var1]

魏国被夺了河西之地,魏王害怕秦国继续攻击而灭魏国,就秘密派人去贿赂公孙衍,公孙衍在秦国虽然身居高位,但是要赚钱是不可能的,因为秦国的官风很正,公孙衍看到魏王送来的大笔财富动心了,就劝说秦惠文王放弃攻魏,这时候张仪来到了秦国,进谏秦王说,公孙衍收受贿赂,见私立就忘公义,这时候是进攻魏国最好的时机,公孙衍却劝亲王放弃,其心可诛,明智的秦王就逐渐开始排斥公孙衍,公孙衍只好逃走,张仪也成为了秦国第一任丞相。

奔走合纵,公孙衍剑指张仪。

逃出秦国的公孙衍就去了魏国,这时候的魏国已经被周围诸侯打的实力大减,为了不被灭国,魏王重用公孙衍,因为公孙衍的能力深深的震撼着魏王,这时候得魏国单独对抗强国已经彻底没有了底气,这时候得公孙衍就对魏王提出了诸侯联合,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合纵。

[var1]

公孙衍首先去游说了齐国,然后去了楚国,当时的楚国在实力上是最能抗衡秦国的一个存在,在公孙衍的劝说下,楚怀王答应合纵抗秦,并且一举把赵、韩、魏、楚、燕、齐六个大国全部说服,加入了抗秦的合纵,值得一说的是,公孙衍还说服了秦国西部的义渠国加入了合纵,这就了不得了,瞬间对秦国组成了东西合围的局势,这时候得公孙衍直接把矛头直至张仪,内心里呐喊着:张仪,我看你怎么破我的合纵,让你在背后打我的小报告。

七国离心,公孙衍再败张仪。

合纵的根本是参加合纵的国家都要能分一杯羹,只是可惜七国本质上存在着各自的间隙,都不想看着其余的国家比自己强大,这时候七国的现状,也恰恰被张仪给看穿了,张仪就在开始举起了连横的大旗,张仪先后奔走,劝说六国亲秦,公孙衍见招拆招,最后还是硬生生的拉起了七国联军共同出兵伐秦。

[var1]

天不遂人愿,七国不能同心,在战场上也是如此,秦军在司马错的带领下,势如破竹,逐一攻破了七国联军,公孙衍奔走几年的合纵大计,就这样被张仪化解了,兵败之后,张仪积极游说六国放弃和盟,和秦国结盟,公孙衍看着六国逐渐倒向秦国,心如死灰,彻彻底底的败给了张仪。

公孙衍拉起七国同盟的时候,他已经彻彻底底的成功了,与其说公孙衍合纵失败,不如说六国不能同心而导致公孙衍的失败,抛开最终的结局,其实公孙衍他是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外交家,张仪能够打败他只因为站对了国家,如果公孙衍和张仪的角色互换,张仪可能连和公孙衍对抗的机会都不存在,只是历史不能假设。

标签:

更多文章

  • 奕注重变革,咸丰腿瘸好色,为什么最后是咸丰继位?原因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清朝一直都符合时势造英雄的道理,因为从一开始的九龙夺嫡,到后来道光犹豫不决下一任皇帝是谁,都可以看出清朝是人才辈出的时期。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什么道光要传位给咸丰?鬼子六奕注重变革,更有当皇帝的资质,咸丰腿瘸好色,而且资质平庸,为什么最后还是咸丰继位?原因有三点。 高中时期的历史书中介绍了很多关

  • 太监:此妃子牌子掉漆了,乾隆:马上重做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给哪些妃子抬过旗,乾隆的电视剧太监叫什么名,乾隆的妃子为什么会掉洞穴

    古代封建社会男人可以拥有三妻四妾,上层阶级的男人还能蓄养很多家伎供自己取乐,而处于金字塔顶尖的皇帝更是拥有无数的女人。在古代人眼里皇帝是天子,具有无上的荣耀,理应享受普通人所不具备的权力。因此在皇上的私人生活上大家是默认皇帝可以拥有诸多嫔妃的,皇帝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每年都会有很多年轻貌美的少女入宫伺

  • 古代告御状真的那么简单?揭秘清朝告御状流程,真相并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的御状怎么告,大清议政大臣之令图解,御状什么意思

    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们都一定对告御状有所了解,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多少涉及到有关于告御状的历史经历。首先笔者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古代告御状的意思,通常是指百姓在民间受到不公平对待,或遭遇冤案者可以进京面见皇帝。在大多数影视剧中,似乎告御状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今天,笔者向大家揭秘清朝告

  • 刘邦为什么选择相信韩信,如果是你,愿意将所有军权交给陌生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死后刘邦的下场,刘邦抢韩信老婆,爱江山更爱美人刘邦韩信衣锦还乡

    [var1]当萧何将这个人推荐给刘邦的时候,他一开始还是有些不太相信的,不过一番谈论之后,刘邦什么都没有说,立刻将大将军的印拿给了韩信,这就是说他将自己麾下的所有人马都交给韩信来节制了。这可是莫大的权力啊,如果韩信稍微有些异心的话,那将来到底是谁来做这个皇帝,可就真的是个未知数了。那么为什么刘邦会这

  • 清朝推翻后,太医揭发慈禧丑闻,成为皇室最大的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到了皇后太后也不奇怪。她被称为咸丰皇帝的女皇。虽然老年照片不太漂亮,但是可以担当这个重任。年轻时容貌美丽,鲜艳而耀眼。慈禧的野史也数不胜数。比如,早年邱淑贞主演的《慈禧的秘密生活》就描写了一位阴险、毒辣的美丽女性。我不由得对她老人的秘密想了好多。虽说是野史,但肯定也不是虚构的。 毕竟可以上升到这样的

  • 《延禧攻略》魏璎珞原型就是乾隆帝的令妃,她并没有和傅恒恋爱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魏璎珞的历史原型就是乾隆帝的令妃,令妃的确是最后的赢家,但是她真的没有和孝贤皇后的弟弟傅恒恋爱过,令妃的一生都忙着侍候乾隆皇帝,给乾隆皇帝生孩子,哪有时间和傅恒恋爱?令妃和剧中的魏璎珞一样,宫女出身,出身低下,没有经过选秀。令妃姓魏,抬旗后就成了魏佳氏,她是内管领清泰的女儿,进宫就是当宫女伺候人的,

  • 卫士用蝉、螳螂、黄雀的典故,说服吴国君主放弃用兵,免除兵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var1]这个时候的吴王已经沉溺于攻入楚国的美妙幻想之中,面对大臣的再三劝阻,吴王拔出了手中的宝剑,喝退大臣:我决心已定,谁也不再要提这个事情,谁要是再提,定斩不赦,大臣们见楚王决心已定,也不在劝阻。当时,宫廷里有一个卫兵,听闻吴王要对楚国用兵,内心愤愤不平,认为战端一开,生灵涂炭,没有一家是胜利

  • 乾隆初年宠妃,来自民间的汉姓美女,因得罪太后而失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导读:大家都知道,乾隆是清朝的一位风流天子,可谓一生阅女无数了,对来自江南的美女更是情有独钟,比如说纯惠皇贵妃苏氏和庆恭皇贵妃陆氏。本文要说的也是一位来自江南民间的汉族女子,她曾在乾隆初年获得宠爱,却不慎得罪了皇太后(甄嬛)而失宠。她便是怡嫔柏氏。首先来看一下官方史料中有关怡嫔的出身信息:怡嫔柏氏,

  • 《甄嬛传》里的太后和皇叔摄政王有一段情,有些像清朝的孝庄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太后本是先皇的妃子,一不是皇后,二不是宠妃,先皇开始也没有想让皇帝玄凌继承皇位,虽然玄凌是庶长子,当时还是妃子的太后和先皇的弟弟发生恋情,利用先皇的弟弟把年幼的皇帝推上皇位,先皇的弟弟就成了皇叔摄政王,太后和皇叔摄政王在朝廷上传出了绯闻,满城风雨。在皇帝长大成人后,太后又雷厉风行地诛杀了皇叔摄政王,

  • 乾隆女儿早夭半数,长寿者更是无几,贵为皇家也难逃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乾隆帝的女儿严谨来说一共是有十位的,其实也并不算少了,但是竟有半数都早早夭折,所以说有五位都是没还得及给封号就夭折了,这里面不乏有孝贤纯皇后、继皇后以及孝仪纯皇后这些尊贵娘娘们的女儿,即使是地位再高都没能护住自己的女儿长大成人。剩下五位公主中虽然都到了出嫁的年纪,但其中三位都在出嫁后仅仅二十几岁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