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至少开了5次历史倒车?废除宰相制,为何还要搞内阁制?

朱元璋至少开了5次历史倒车?废除宰相制,为何还要搞内阁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596 更新时间:2024/3/6 22:21:26

首先,朱元璋恢复了分封制。

好家伙,分封制还是汉朝、西晋那个年代的事情,明摆着是分裂国家的行为,可老朱为了子孙享受荣华富贵,为了明朝江山永远姓朱,还是搞了分封制。

老朱分封的儿子们,除了政权、财权以外,还有实实在在的兵权。后来燕王朱棣造反,就是因为他有实力和朝廷抗衡。

其次,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

这也是没谁了,秦始皇时期,都知道用陶俑代替人殉了。结果朱元璋去世的时候,还是让没生孩子的后宫女人,全都陪着他下葬,就问你狠不狠!

那些支持老朱的人,可否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那些女人怎么办?殉葬制度一直到了明英宗时代,才被废除。我们熟悉的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三位明君,全都在实行殉葬制度。

再者,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

说实话,宰相作为政府首脑,协调君臣关系,总理天下事务,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历朝历代都有设置宰相。

可老朱为了独揽大权,偏偏废除了宰相制度,个人认为这也是在开历史倒车。当然了,也有人觉得这是一种进步。

此外,朱元璋首创闭关锁国。

由于方国珍、张士诚的余部,在海上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老朱为了保住大明江山,下令“寸板不许下海”,也就开了中国数百年的闭关锁国历史。

所以说,提到闭关锁国,还是别怪清朝啦,清朝好歹还开放了几个口子呢,老朱是真心一个不留啊!直到明穆宗时期,才搞了一个隆庆开关,开放了一个小口子。

最后,朱元璋首创“种姓”户籍制度。

他把老百姓分成不同户籍,比如民户、军户、匠户、乐户等,种地的人后代也是种地的,当兵的人后代也是当兵的,唱戏的人后代也必须唱戏。

老朱不光安排当代人,他们的后代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老朱认为,百姓只要像牛马一样,世世代代干着同样的工作,就没人出来搞事情了。好像很有道理。

所以说,朱元璋虽然建立了大明王朝,恢复了汉人江山。可是普通人变得不自由了,高层变得心惊胆战了,国家整体也变得闭塞了,同时也为后世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这几点当中,最值得探讨的,就是废除宰相制度,那么这一行为,真的是开历史倒车吗?为何后世明清两朝,都没有宰相呢?

一、没了宰相,皇帝得累死。

朱元璋在杀掉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以后,索性废除了宰相制度。他的理由很简单,像胡惟庸这么猖狂的宰相,不要也罢。

从此以后,朱元璋就开始独揽朝政,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分管朝政。这么一来,皇帝也就充当起了宰相的职责。

这事儿,倒也不能说不好,至少皇权更大了,相权则被削弱得一干二净。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

过去宰相听取六部尚书们的报告,会选择性地筛选出一部分重要的事情,单独向皇帝报告。剩下那些不重要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宰相便自动过滤掉了。

可如今皇帝承担而来宰相的职责,事必躬亲,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过问。这可把老朱给忙死了。

老朱身体算好的,所以他勉强还能撑得住。后来实在是忙不过来了,就设立了内阁制,让内阁大学士们,帮忙批阅奏章,这才缓解了老朱的劳累。

可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老朱这样的身体啊,就说明仁宗朱高炽吧,体重300多斤,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你让他这么干,还不立马把他给干趴下啊?事实证明,朱高炽只在位8个月时间,是有原因的。

身体不好,明朝皇帝这份差事,你是真心干不好。哪怕是身强力壮的明宣宗朱瞻基,也只干了10年,年仅36岁就驾崩了。

二、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约等于宰相。

说好的不要宰相呢?为啥明朝中后期又出现了类似宰相的内阁首辅呢?我就想问问大家,内阁首辅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人,和其他朝代的宰相,有什么区别?

所以说,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朱元璋说不要宰相,可他自己累得不行了,还是发明了内阁。内阁到了朱棣时期,所行使的权力,其实和宰相已经区别不大了,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由好几个人担任。等于说是把宰相的权力瓜分了。

这事儿其实自古就有,汉朝的时候就分有左丞相、右丞相,道理是一样的,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而已。所以说,我们读历史会觉得很有趣,原来万变不离其宗。

到了明英宗时期,著名的三杨,基本已经成为了朝中柱石大臣。明武宗时期的东阁大学士杨廷和,完全可以和皇帝分庭抗礼了。

嘉靖、隆庆、万历这三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手握大权的内阁首辅,诸如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李春芳、申时行等人。这些人和其他朝代的宰相,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说,为啥废除了宰相制,又搞出了一个内阁制呢?还要专门设一个内阁首辅?其实这就是死鸭子嘴硬。

明朝的后世之君,明知道朱元璋废除宰相制,是在开历史倒车,可就是不愿意承认。毕竟老朱自己也不愿意承认。所以说,他们早就恢复宰相制了,只是换了个称呼罢了。如果宰相制真不好,他们也就不会搞出一个内阁制来了。真香,却不敢说,就是这么回事。

总结:废除宰相制,结果导致宦官横行。

历朝历代,一般都存在皇权和相权争夺权力的现象。哪怕是外国也概莫能外,比如说日本,过去天皇也掌握实权,现在实权却落在了首相手里,天皇成了个摆设。英国也一样,1688年以前,英国国王手握军政大权,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首相成了真正的政府首脑。

中国的历朝历代中,一旦皇帝暗弱,那么宰相的权力就出奇得大。比如说汉昭帝时期的霍光,汉献帝时期的董卓曹操,蜀汉的诸葛亮,东吴的诸葛恪等等,都是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典型。

朱元璋自认为自己很熟悉历史,所以废掉了宰相制度。结果设立的内阁制度,似乎和宰相制度没什么区别。因此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开始大量培养宦官参政。为此朱瞻基特地开设了宦官学校,教育宦官们读书写字。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虽说不能一棍子把所有宦官都打死了,但宦官中的确出了很多败类。明英宗时期,怂恿明英宗亲征的王振,差点把大明朝搞没了。明武宗时期的刘瑾,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明末的魏忠贤,那就更别提了。

明朝皇帝们,打算用宦官来制衡内阁,以此让皇权坐收渔翁之利,结果导致了明朝宦官乱政的各种劣行。由此可见,废除宰相制度,对后世没有任何好处。

标签:

更多文章

  • 汉武帝登基后变无为为有为,表面重儒实则儒法并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可是,在他初即位之初,他却没有能真正地执掌皇权,因为当时他的祖母窦太后还掌控着皇权,窦太后领着一帮老臣和外戚把持着朝政。直到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崩逝,汉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权。但是,即便是汉武帝已经君临天下,但他仍然受到了两股力量的制约:一是朝中的老臣和外戚,王皇后、窦婴、田蚡等对朝政的控

  • 汉朝时期有多少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全国有户4279634,口21007820;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全国有户5860573,口34125021;汉章帝章和二年(88年)全国有户7456784,口43356367。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全国有户9237112,口53256229,垦田面积达7320170

  • 刘伯温死前留下一件宝贝,朱家后代找了近300年,最后被李自成识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刘伯温在帮朱元璋打仗的时候,善于排兵布阵,后来自己就把这些阵法写成了一本书,叫《百战奇谋》的兵书。民间传说,谁能够得到这本兵书,就能取得天下,在刘伯温去世以后,朱元璋第一反应不是伤心,而是派人去找这本兵书。派了自己的得力助手胡惟庸去找。胡惟庸来到了刘伯温的家里,先是吊唁一下,然后就问刘伯温的儿子,比

  • 如果朱允炆的老爹朱标不死而是顺利继位,最后他能否镇得住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允炆怎么当上皇帝,朱棣后人怎么评价朱标,朱允炆为什么只当了4年的皇帝

    史书记载朱标宽厚仁爱,但可不是人善可欺之人 朱元璋与嫡妻马皇后共生育了五个儿子,即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在五个嫡子中毫无疑问朱元璋最宠爱的就是长子朱标。据《明史》记载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南京,朱标的出生让在前线酣战的朱元璋十分高兴,当时朱元璋已经二十八岁了

  • 汉景帝请宰相吃饭,故意没准备筷子,吃完后景帝叹道: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汉景帝处事往往是谋而后定,凡是对汉朝江山基业构成威胁的因素,他都会一一除去。史书记载了这样一个事件,汉景帝试探丞相,特地没在饭局上给他准备筷子。但在吃完这顿饭后,汉景帝却得出了个结论,那就是这个丞相留不得! 文景二帝,创造盛世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汉朝立国400余年,在这数百年中,汉朝一直是

  • 六安抢救性发掘一处宋代墓葬!出土文物2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日前,裕安区文物保护所接群众线索,其辖区内丁集镇某处施工时发现一处疑似墓葬。随即,市文物保护中心与裕安区文保所现场勘察,初步确定为单体砖室古墓。随后在当地政府部门配合下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考古发掘确认,该墓为宋代墓葬,整体呈“亚”字单体船型,砖石结构。该墓葬外弧挡土墙,墙中下部砌拱形墓门,

  • 岳飞起飞地,郑和埋葬处,供奉着佛门顶级圣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江苏因为地处平原,本就少有山川岭脉,像牛首山这般有着奇异造型,又绘卷着各种历史人文的山川,真是珍稀且罕见的。牛首山的名字,是在民间说法上改进的,因山顶有一对突出的双峰,很像牛头的两只角,所以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牛头山。牛头山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岳飞在此抗金的故事了。在有关岳飞的演义故事中,牛首山就被称为

  • 汝窑新仿不容易,不要被忽悠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 她叫朱元璋一声“弟弟”,朱元璋让她流一辈子泪,享一辈子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马夫人心里咯噔一下,她忧心忡忡地命人出宫,有请朱文正的母亲也是朱元璋的大嫂王氏火速进宫。王氏赶来和马夫人赶往审讯地点,只见朱文正已满身鞭痕了无生气。王氏见儿子这个样子,顿时泪流满面对朱元璋喊:“好你个朱重八,我的好弟弟,你怎忍心将我儿鞭打至死?!”说完便怒极攻心昏死过去。 01.骨肉血亲,长嫂如母

  • 王安石的诗《寄张襄州》透着朋友的真诚 诗情与襄阳美景浑然一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寄张襄州(宋代)王安石襄阳州望古来雄,耆旧相传有素风。四叶表闾唐尹氏,一门逃世汉庞公。故家遗俗多应在,美景良辰定不空。遥忆习池寒夜月,几人谈笑伴诗翁。这首诗是写给襄阳人张问的,字里行间,不无慰安之意。却没有丝毫的居高临下之感,反而透着朋友的真诚,充溢着的情谊。首联“襄阳州望古来雄,耆旧相传有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