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朱元璋恢复了分封制。
好家伙,分封制还是汉朝、西晋那个年代的事情,明摆着是分裂国家的行为,可老朱为了子孙享受荣华富贵,为了明朝江山永远姓朱,还是搞了分封制。
老朱分封的儿子们,除了政权、财权以外,还有实实在在的兵权。后来燕王朱棣造反,就是因为他有实力和朝廷抗衡。
其次,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
这也是没谁了,秦始皇时期,都知道用陶俑代替人殉了。结果朱元璋去世的时候,还是让没生孩子的后宫女人,全都陪着他下葬,就问你狠不狠!
那些支持老朱的人,可否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那些女人怎么办?殉葬制度一直到了明英宗时代,才被废除。我们熟悉的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三位明君,全都在实行殉葬制度。
再者,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
说实话,宰相作为政府首脑,协调君臣关系,总理天下事务,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历朝历代都有设置宰相。
可老朱为了独揽大权,偏偏废除了宰相制度,个人认为这也是在开历史倒车。当然了,也有人觉得这是一种进步。
此外,朱元璋首创闭关锁国。
由于方国珍、张士诚的余部,在海上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老朱为了保住大明江山,下令“寸板不许下海”,也就开启了中国数百年的闭关锁国历史。
所以说,提到闭关锁国,还是别怪清朝啦,清朝好歹还开放了几个口子呢,老朱是真心一个不留啊!直到明穆宗时期,才搞了一个隆庆开关,开放了一个小口子。
最后,朱元璋首创“种姓”户籍制度。
他把老百姓分成不同户籍,比如民户、军户、匠户、乐户等,种地的人后代也是种地的,当兵的人后代也是当兵的,唱戏的人后代也必须唱戏。
老朱不光安排当代人,他们的后代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老朱认为,百姓只要像牛马一样,世世代代干着同样的工作,就没人出来搞事情了。好像很有道理。
所以说,朱元璋虽然建立了大明王朝,恢复了汉人江山。可是普通人变得不自由了,高层变得心惊胆战了,国家整体也变得闭塞了,同时也为后世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这几点当中,最值得探讨的,就是废除宰相制度,那么这一行为,真的是开历史倒车吗?为何后世明清两朝,都没有宰相呢?
一、没了宰相,皇帝得累死。
朱元璋在杀掉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以后,索性废除了宰相制度。他的理由很简单,像胡惟庸这么猖狂的宰相,不要也罢。
从此以后,朱元璋就开始独揽朝政,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分管朝政。这么一来,皇帝也就充当起了宰相的职责。
这事儿,倒也不能说不好,至少皇权更大了,相权则被削弱得一干二净。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
过去宰相听取六部尚书们的报告,会选择性地筛选出一部分重要的事情,单独向皇帝报告。剩下那些不重要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宰相便自动过滤掉了。
可如今皇帝承担而来宰相的职责,事必躬亲,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过问。这可把老朱给忙死了。
老朱身体算好的,所以他勉强还能撑得住。后来实在是忙不过来了,就设立了内阁制,让内阁大学士们,帮忙批阅奏章,这才缓解了老朱的劳累。
可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老朱这样的身体啊,就说明仁宗朱高炽吧,体重300多斤,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你让他这么干,还不立马把他给干趴下啊?事实证明,朱高炽只在位8个月时间,是有原因的。
身体不好,明朝皇帝这份差事,你是真心干不好。哪怕是身强力壮的明宣宗朱瞻基,也只干了10年,年仅36岁就驾崩了。
二、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约等于宰相。
说好的不要宰相呢?为啥明朝中后期又出现了类似宰相的内阁首辅呢?我就想问问大家,内阁首辅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人,和其他朝代的宰相,有什么区别?
所以说,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朱元璋说不要宰相,可他自己累得不行了,还是发明了内阁。内阁到了朱棣时期,所行使的权力,其实和宰相已经区别不大了,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由好几个人担任。等于说是把宰相的权力瓜分了。
这事儿其实自古就有,汉朝的时候就分有左丞相、右丞相,道理是一样的,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而已。所以说,我们读历史会觉得很有趣,原来万变不离其宗。
到了明英宗时期,著名的三杨,基本已经成为了朝中柱石大臣。明武宗时期的东阁大学士杨廷和,完全可以和皇帝分庭抗礼了。
嘉靖、隆庆、万历这三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手握大权的内阁首辅,诸如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李春芳、申时行等人。这些人和其他朝代的宰相,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说,为啥废除了宰相制,又搞出了一个内阁制呢?还要专门设一个内阁首辅?其实这就是死鸭子嘴硬。
明朝的后世之君,明知道朱元璋废除宰相制,是在开历史倒车,可就是不愿意承认。毕竟老朱自己也不愿意承认。所以说,他们早就恢复宰相制了,只是换了个称呼罢了。如果宰相制真不好,他们也就不会搞出一个内阁制来了。真香,却不敢说,就是这么回事。
总结:废除宰相制,结果导致宦官横行。
历朝历代,一般都存在皇权和相权争夺权力的现象。哪怕是外国也概莫能外,比如说日本,过去天皇也掌握实权,现在实权却落在了首相手里,天皇成了个摆设。英国也一样,1688年以前,英国国王手握军政大权,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首相成了真正的政府首脑。
中国的历朝历代中,一旦皇帝暗弱,那么宰相的权力就出奇得大。比如说汉昭帝时期的霍光,汉献帝时期的董卓、曹操,蜀汉的诸葛亮,东吴的诸葛恪等等,都是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典型。
朱元璋自认为自己很熟悉历史,所以废掉了宰相制度。结果设立的内阁制度,似乎和宰相制度没什么区别。因此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开始大量培养宦官参政。为此朱瞻基特地开设了宦官学校,教育宦官们读书写字。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虽说不能一棍子把所有宦官都打死了,但宦官中的确出了很多败类。明英宗时期,怂恿明英宗亲征的王振,差点把大明朝搞没了。明武宗时期的刘瑾,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明末的魏忠贤,那就更别提了。
明朝皇帝们,打算用宦官来制衡内阁,以此让皇权坐收渔翁之利,结果导致了明朝宦官乱政的各种劣行。由此可见,废除宰相制度,对后世没有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