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易经》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三代、四个圣人,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

《易经》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三代、四个圣人,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26 更新时间:2024/1/28 1:27:30

“肉已经烤好了,我们等不及,已经吃了,你的给你留着,”妻子对伏羲说道。正是傍晚,白天里,头人伏羲带领族人去打猎,回来后,洗剥了猎物,女人们在生火烤肉,伏羲坐在远处的一块石头上沉思。他已经思考了几年,在想什么呢?

伏羲三十多岁,是部落的首领,平时带领族人打猎、采集植物果实,还有野果,也调解处理纠纷。自从出生起,一直观察体验着万事万物;蓝天、大地、雷声、水、火、太阳、月亮、马、牛、鸡······伏羲时常想:这些物体,它们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互相之间有何联系?能不能用什么符号把它们写在地上或木片石头上?

有一天,伏羲突然想到:白天与黑夜、太阳与月亮、男人与女人、雄与雌、水与火······这些,是相对应的两种事物,可以称为“阴”与“阳”,用“- -”表示阴,用“—”表示阳。白天、太阳、男人、火,就是“阳”;黑夜、月亮、女人、水,就是“阴”。

他感到豁然开朗,用木棍在地上画了个“—”,又画了个“- -”。多年的思索有了结果,心情也十分舒畅。

之后,伏羲又想到:天地间的变化,仅用“阴”或“阳”,是无法全部概括的;为什么不能把“—”和“- -”叠加起来呢?就用木棍在地上画,“—”和“—”叠加成“=”,称为“老阳”。“- -”和“- -”叠加成“”,称为“老阴”。“—”和“- -”叠加成“”,称为“少阳”。“- -”和“—”叠加成“”,称为“少阴”。

后世把“阴”和“阳”称为“两仪”,老阳、老阴、少阳、少阴称为“四象”,即“道生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后世的事了。

过了一段时间,伏羲又想到:天地间的事物,最基本的是“天”、“地”、“水”、“火”、“风”、“雷”、“山”、“泽”(水池湖泊);其它的事物,可以归类到这八个事物中,在老阳、老阴、少阳、少阴,或者加个“—”、或者加个“- -”,这样,就是八个符号了。

又经过苦苦思索、“对号”,伏羲终于思考出:

天、父亲、马、头、西北方等等,称为“乾”。

大地、母亲、牛、腹、西南方等等,称为“坤”。

雷、长子、龙、脚、东方等等,称为“震”。

风、树木、长女、鸡、股、东南方等等,称为“巽”。

水、雨、中男、猪、耳朵、北方等等,称为“坎”。

火、中女、雉鸡、眼睛、南方等等,称为“离”。

山、小儿子、狗、手、东北方等等,称为“艮”。

泽、湖泊、池塘、小女儿、羊、口、西方等等,称为“兑”。

这八个名称,可以叫成“八卦”;天地间的各类事物,就基本都包括了。

伏羲还给“八卦”排了顺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伏羲找了块石板,把把八个符号,刻画在石板上。

俗话说“一通百通”,伏羲顿悟后,感到智慧大开,想出许多“方法”来。比如,以前族人打猎,可是,如果哪一天或连续几天打不到猎物,族人就要挨饿、饿死,伏羲就饲养动物幼崽,长大后让它们繁衍,这样,就有了稳定的食物,不会挨饿或饿死了。因为这个原因或条件,部落的人口大量增加了。

之后的许多年,伏羲又想:八个符号,也就是这八卦,是总的概括,具体到每一个事物,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符号”,可以称之为“字”。像这个太阳,可以画个“〇”,里面加个“·”,用来表示太阳。可是,自己已经七八十岁了,脑力、精力大不如前,只希望后世的子孙后代,能创造出一套“文字”。

伏羲把自己思索出的“八卦”,传习给部落的族人,希望他们能发扬光大。伏羲逝世了,族人们生产活动之余,世代学习研究“八卦”。

在之后的黄帝时代,有一位先圣,叫“仓颉”,根据部落流传的文字符号,再加上自己的独创,终于创造出了文字,后世称为“汉字”。后人又不断完善,汉字、汉语诞生了。在这前后,地球上的其他民族,也先后创造出了自己的语言文字。

二 周文王

伏羲之后,到神农、黄帝、、舜、大禹,大禹把位子传给自己儿子夏,国号为“夏”;到了夏朝末年,出了个暴君“夏”。商汤灭了夏朝,建了新朝代:商朝。商朝传到纣王,纣王是天子,下辖为:东伯侯姜桓楚,统率200镇诸侯;南伯侯鄂崇禹,统率200镇诸侯;西伯侯姬昌,统率200镇诸侯;北伯侯崇侯虎,统率200镇诸侯。“伯侯”大概相当于“省长”,“诸侯”相当于“市长”。

纣王残暴不仁,宠幸妲己,残害忠良,建宫殿鹿台、横征暴敛。天下生民苦不堪言,都有反抗之心。

西伯侯姬昌,为人忠良,所在地西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片繁荣安宁。800镇诸侯有三分之二都仰慕姬昌,愿意归顺西伯侯。

西伯侯姬昌精通伏羲先天八卦,用来预测、指导生产。

纣王身边有两个奸臣,叫费仲、尤浑,向纣王献出“计策”:现在天下不稳定,把“四伯侯”招到首都朝歌,予以斩杀,永绝后患。

四位伯侯到首都后,即被逮捕;北伯侯崇侯虎,监造修建鹿台有功,不作处置;其他三人处斩。

比干、黄飞虎等大臣,劝谏纣王。

最后,姜桓楚、鄂崇禹被杀,西伯侯姬昌被发配到“羑里”,予以监禁。

姬昌被押到羑里后,关押在黑牢里。心里也不觉得难过,反倒有时间研究八卦。

经过苦苦研究,有一天,姬昌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把“八卦”叠加起来呢?八八六十四,就是六十四卦、六十四种变化,基本包括了宇宙天地中的各种变化。

“乾”和“乾”叠加,就是“”。“坤”和“坤”叠加,就是“”。以此类推,八个卦叠加,共64个符号。

之后,姬昌又给叠加起来的64卦,分别起了名字,即“卦名”。

又经过反复的思考、纠正,将64卦排了顺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30卦,下经34卦。

上经为: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

下经为: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像“咸卦”就是“兑卦”和“艮卦”叠加起来,“上兑下艮”。

经过研究,还写了“卦辞”,是对每一卦的总述、分析。

那时候,已出现“书本”,就是“竹简”,用小刀刻在上面。姬昌把叠加起来的64卦、卦名、符号、卦辞,刻在竹简上。

姬昌想:现在就是纣王杀了我,也死而无憾了。

这些,是姬昌被关在牢里时,创作出来的;所以,《易经》充满危机感,也如孔子说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后来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去朝歌搭救父亲,被纣王、妲己剁成肉酱,做成肉饼,让姬昌吃。姬昌就吃了,纣王、妲己认为:姬昌也不过如此。就把姬昌放了,姬昌回到西岐。

姬昌招纳姜子牙为丞相,治理西岐。西伯侯姬昌让姜子牙看自己创作出来的《易经》。姜子牙说,“在夏朝、商初,也有人叠加‘八卦’,夏朝的称为《连山》,商朝初年的叫《归藏》,《连山》是以‘艮卦’为开始,《归藏》是以‘坤卦’为开始,估计已经失传了,我只听过、没见过”,又说道:“侯爷以‘乾、坤’为开始,是对的,先有天地,后有万物。”

过了些时日,西伯侯姬昌去世了。二儿子姬发继承爵位,姜子牙率军灭了商纣王,建立新朝代,国号为“周”。西伯侯姬昌,谥号“周文王”。

三 周公

周文王有100个儿子,周公是其中之一;周公叫“姬旦”。周武王灭商后,就去世了,让弟弟周公继承王位,周公拒绝了。武王的儿子即位,就是“周成王”。周成王年幼,就由周公辅政,周公任“摄政王”。这就是“周公辅成王”。

之前,周武王生病了,周公写了篇“敬告天文”:让自己死,让哥哥周武王活。这即是“周公代疾”。

周公的弟弟,管叔、蔡叔、康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他们散布流言:说周公要篡位。周公东征,平定了叛乱。

后来周成王知道了“代疾”那个事,哭道:“叔父怎么会篡位!”

周成王慢慢长大了,周公就还政给成王,自己专心研究《易经》。

在《易经》中,像“乾卦”,符号是“”,是由6个“—”组成,每个“—”,称为“爻”,即“六爻”。每卦6爻,64卦,64×6=384,也就是总共有“384爻”。

周公对每一爻进行注释、解说,写了384条,称为“《爻辞》”。

周公写“《爻辞》”,是根据阴阳道理、数据、分析计算写的,不是文人写散文随意写的。是包含了深刻的科学道理,而不是主观抒发。

有的人士说,“《爻辞》”是周文王写的。但是,“爻辞”里面有很多周文王之后的事情,所以,《爻辞》应该是周公写的。

据传,周公还“解梦”;人都会做梦,梦见鸡蛋、唱戏,第二天往往会发生是非、纠纷;梦见鱼,会来财。“梦”,可以预测事情,想必许多人有这样的体验。其科学内涵,可能是人体的潜意识,预测到了事情,浮现在睡梦中。周公解的梦,就是现在的《周公解梦》。

四 孔子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先后两个时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时代,鲁国出了位圣贤,就是孔子。那时候的“国”,不同于现在的国,类似于“省”,都处于周天子的管辖之下;像孔子是鲁国人,其实相当于“鲁省”人。

孔子十分“好学”,向老子问礼、向师襄学弹琴,当然也学到了《易经》。孔子在鲁国短暂当过“司寇”,就“离职”了,带着弟子、驾着牛车向诸侯国游说。

“困于陈,厄于蔡”,经过这一系列颠沛流离、世事艰难,孔子有了新的、真正的认识。所以,晚年回到鲁国后,喜欢读《易经》;当时的《易经》是刻在竹简上,孔子反复阅读,几次导致串连着竹简的绳子断掉,即“韦编三绝”。

孔子看到人们只是用《易经》去占卜算命,而忽视了“易理”,就写了十篇文章,阐述易理,十篇文章称为“十翼”,“翼”的意思是辅翼、翅膀。

“十翼”就是《彖传(上)》、《彖传(下)》、《象传(上)》、《象传(下)》、《系辞(上)》、《系辞(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彖传》的“彖”,就是“彖子”,是一种小动物,牙齿尖利,能咬破铁锹。称为“彖辞”,表示“断卦”、“断语”。

孔子著的《十翼》,纠正了只把《易经》作为算命占卜的不良倾向,将《易经》阐述到哲学的高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后世有的人说,《十翼》不是孔子写的;然而,除了孔子,其他人在思想、语言上,达不到那样的高度。比如下面这两段:

“天尊地卑,乾坤定奕。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不仅思想有高度,文笔也好,而且,是孔子的文风。

孔子把易学传给弟子商瞿,又一代代传到汉朝的焦赣、京房。中国有一句俗语:“京焦易”,是说一个人精明、聪明、能干。

就这样,经过“三代四圣”、三个时代四个圣人的“艰苦奋斗”,《易经》终于完成了。

《易经》,主要体现宇宙天地、人世吉凶的变化规律,是先有天地变化,圣贤对其观察,后形成了《易经》。而不是文人坐在书房里,凭空想出来的。所以,学习《易经》,应该观察宇宙万物、天文风雨,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反复的循环,才能真正学会《易经》。

标签:

更多文章

  • 将改写人类历史!我国出土“远古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直到2005年,我国著名考古家刘凤君在考古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发现了一些神秘的符号,因为这些文物基本都是出土自山东,因此刘凤君将其命名为“东夷文字”。当时的刘凤君想“这东夷文字真的只是东夷文字吗,会不会是一种比甲骨文更为古老的文字系统呢”。随后,刘凤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研究距今4000多年古遗址出土的文物

  • 山东发现远古文字,比甲骨文早千年,考古家:西方学界不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扫一扫识别甲骨文,甲骨文考古完整出土,中国史前文字有哪些

    新中国建立后开启了“夏商周断代史工程”,此后,我国各界非常的重视考古,尤其是史前远古遗址的考古。1965年,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附近无意间发现了一出大型的远古遗址,这个遗址后来被命名为“龙山文化遗址”。初次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五千年左右,但出土的文物非常的精美,尤其是黑陶,堪称国宝级文物。

  • 考古出土远古文字,比甲骨文早1400年,西方学者为何不敢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这个良渚遗址的远古文字的发现得从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说起。民国2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余杭县和德清县境内发现了不少分散的史前遗址,不过当时的专家认为这些遗址都是分散的,而不是连为一个的文化遗址。新中国建立后,多次对民国时期发现的古遗址进行考古,最终在1959年正式命名“良渚文化遗址”,确定这是一

  • 山东出土远古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年,考古家:西方不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考古最早的文字,中国史前文字一览表,出土史前文字

    所谓的文字是什么,古人早就解释得非常的清楚,那就是“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後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对于中华历史来说,秦代之后的历史是非常的清楚的,从来没有出现过断层;但夏商周的历史却有点模糊,在甲骨文出土之前,甚至不能证实商朝的帝王体系。比夏商周更模糊的是上古的历史,如今世人皆知中国历史自三皇五帝

  • 奥斯曼帝国解体过程中的洋务运动,不屈的自强者在不断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奥斯曼帝国灭亡的原因,洋务三杰,洋务运动史读书报告3000字

    (1)奥斯曼变革早于清朝,18世纪开始“洋务运动”因为奥斯曼帝国面临的国际情况更复杂、与西方交锋更频发和激烈,导致其内部改革更早相对也更有效。即使在奥斯曼变成土耳其后,在工业基础、军事先进度上比我们都要强些。奥斯曼统治广阔疆域的方法主要靠宗教和“蒂玛利奥”制。但后期,蒂玛骑兵已经开始堕落了。在与沙俄

  • 清朝为加强封建统治,一官职可越过皇权,200多年唯有俩人担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清朝在政治方面和其他朝代有所不同的是有一个特殊官职,这个特殊官职所掌握的权力比皇帝的权力还要大上不少,并且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当中,只有两个人担任过此职。这一特殊的官职就是摄政王,最开始担任摄政王的是清朝建立之初的多尔衮,因为顺治皇帝刚刚

  • 吉文元兄弟二人均为太平天国猛将,一人死于北伐一人不知所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天王侍卫吉文元,因战功擢升春官副丞相,后随林凤祥、李开芳北伐,战死于天津静海独流镇吉文元,广西平南人。瑶族。金田起义时参加太平军。咸丰元年(1851年)6月,太平军克广西象州,吉文元作战勇猛,在象州新寨被封御林侍卫,成了天王洪秀全的贴身保镖。咸丰二年(1852年)12月,太平军攻克湖北武昌、汉阳,吉

  • 嘉庆皇帝真是被雷劈死的吗?不是被雷劈死,而是因脑中风而猝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嘉庆皇帝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些改革和政策。然而,他的统治时期也充满了各种纷争和危机。嘉庆皇帝一生共生育二十四个儿子,但只有五个活到了成年。这也导致了他的继承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19世纪初,嘉庆皇帝时年六十一岁。有一天,他正在挑选马匹,突然头晕目眩,随即便昏倒了。皇太后和宫廷大

  • 1872年广西凭祥“僵尸袭人”事件,是列强的阴谋,还是真有僵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事情发生在如今的广西凭祥县,那时候的凭祥县在清朝时期属于交通要塞,地处边境,紧邻越南河内,还是一个人多眼杂多民族混杂的山区,在清朝的时候,凭祥县的原名是叫凭祥土州,归太平府管辖,因为有多个民族混杂信仰都不一样,所以各个民族就经常发生摩擦,互相攻击。1872年七月初,凭祥土州彝族无缘无故的就死了三个人

  • 康熙17:九子干饭其乐融融,康熙享天伦之乐,转身却给周培公守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三张小桌,一尊火炉。桌上整齐摆着各式佳肴,这便是康熙去往盛京前的一餐,简称——九子吃饭。康熙脸上挂着和煦的笑,他这位权力怪物,也难得的尽享了一波亲情时光。只不过他是万万没想到,在不久以后,这么温馨的场景,会变成九子夺嫡的养蛊大乱斗。让我们先抛开九子吃饭的温情,看看权力怪物到盛京之后的表演。殿内康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