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烛影斧声始末,赵光义作为最大受益者,究竟有无杀兄篡位的动机?

烛影斧声始末,赵光义作为最大受益者,究竟有无杀兄篡位的动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49 更新时间:2024/1/21 16:45:51

烛影斧声案的最大受益者兼嫌疑人赵光义,他究竟有没有作案动机?

如果没有,那么其兄赵匡胤有没有可能是死于突发的疾病?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拓展知识点,百度一下“烛影斧声”获取更多关联信息。

烛影斧声的案件全过程,最早出自于北宋僧人文莹的笔记《续湘山野录》,里面告诉我们赵匡胤暴毙前只有赵光义一人在场;但司马光的笔记《涑水纪闻》却有另一种记载,里面说赵光义当晚并未入宫与赵匡胤喝酒,而是一直宅在家里。两个版本一个将嫌疑对准了赵光义,另一个又给赵光义提供了不在场证明,究竟谁的说辞更接近真相?

当我们试图去《宋史·太祖本纪》寻找真相时,只找到这么一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没了。这种过于简单,讳莫如深的记载方式,仿佛是在告诉后人,史官顶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压力,不能透露太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结合更多的史料,却推敲出几个关键的疑点。

第一点,赵匡胤是自然死亡吗?

帝王哪怕是寿终正寝,弥留之际也会有御医前来诊治问安,并且大多会留下相关记录。

然而在赵匡胤暴毙的这一年,也就是开宝九年,史称老赵体力充沛,吃嘛嘛香,还在阳春三月去洛阳玩了一圈,根本看不出有生病的迹象,更没有任何寻医问药的记载,足见身体十分健康。

那有没有可能是他在十月二十日凌晨,和老弟赵光义喝嗨了,那句“好为之,好为之”是他醉酒之下说的胡话,最终饮酒过量才不幸猝死呢?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毕竟老赵当时已经年近五十。

但如果赵匡胤是死于饮酒过量猝死,史官完全可以不加含糊地如实记载,为何只字不提他的死因死状?这不是反而显得欲盖弥彰么?

第二点,赵光义有没有谋杀赵匡胤的动机?

我们怀疑某个嫌疑人,必须得掌握他的作案动机、时间和条件。那么赵光义的作案动机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为了皇位。赵匡胤生前一直没有立太子,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且不说能力是否出类拔萃,至少品行上没什么大问题,完全具备合法继承权。但其实严格说的话,赵光义比他的两个侄儿更具备合法的继承权,因为赵匡胤除了晋王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开封府尹,这个官职在宋朝之前的五代,就代表着准皇储的地位,周世宗柴荣就在登基前担任过开封府尹一职,这是皇帝对继承人选择的一种默认。

那如果赵光义是法理上的准皇储,那是否代表他就没有谋杀亲哥的动机,从而洗清嫌疑?

不一定。因为赵匡胤从来没有拍着龙椅说,这个位子将来一定是赵光义来坐,老赵随时可以立两个儿子之一为太子,以抹杀掉老弟的准皇储地位。而赵匡胤这种暧昧不清的继承人处理方式,固然可以让他将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上,但同时也容易引起赵光义的疑忌与恐慌,迫使他铤而走险,在赵匡胤改变主意乃至翻脸之前,先下手为强实施谋杀!

赵匡胤一死,本就是准皇储的赵光义,自然比两个相对平平无奇的皇子,更具备资格和能力继承皇位。所以,赵光义比任何人都具备作案动机。

那么赵光义的作案时间和条件又是什么?很简单,烛影斧声之夜,兄弟俩酒过三巡之际,身边没任何外人在场,赵光义完全可以找机会在酒中投毒,也可以在赵匡胤入睡后用枕头将他闷死,并且赵光义第二天就成功当皇帝,想要在验尸流程上做点文章,也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那么除了上述的推敲之外,大家认为烛影斧声一案还存在哪些疑点呢?

更多文章

  • 46岁慈禧生了一场“怪病”,光绪下令不准声张,为其秘密寻找名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的十大怪病,慈禧最佳治病方法,46岁慈禧身上有什么病

    1880年,现年46岁的慈禧像往常一样进食,但胃口真的不好,她唤来了太医,但是在太医完成脉搏之后,他们都互相看着对方,没有人敢说话。!由于这样的事情,如果您不小心犯了一个错误,您将失去头!因此,帝国医师们达成共识,并告诉慈禧,这是因为身体太虚弱,所以他们开了一些滋补药。御医开了一些处方来调节她的身体

  • 鳌拜之死,他真的是被康熙处死的吗?这是康熙皇帝的自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康熙八年有一道满文谕旨,总结了鳌拜12条罪名,这个谕旨的满文原件头前写着“白话谕旨降旨之言的抄写记录”。从这里面的语气看来倒像是彼时还是小皇帝的康熙的肺腑之言,令康熙最为愤怒的是鳌拜强行搞死了苏克萨哈一家这个行为,因为这一段的前因后果康熙诉说的最为详细,言语中感情色彩也最为浓厚。这段话大概意思是这样

  • 八旗没落,湘军势力坐大,清朝是如何防止藩镇割据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01、暗示、下令裁军,试探态度“捻军”被剿灭后,清朝下令裁撤淮军,各营要缩编。后来,因欧美、日本等列强挑衅,海防、塞防吃紧,淮军才有所恢复,但没有“剿捻”时强大。左宗棠部楚军,实力弱小,裁撤幅度不大。战争刚结束,清朝就裁军,这是对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地方势力的一种试探,看看他们有无二心。02、加官进爵,

  • 安庆之战:曾国藩为何能大挫太平军?太平天国从此彻底沦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与现在不同的是,那时的安庆是安徽省的省会,确切地说在建国以前近300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如此,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安徽省西南部的安庆在当时几乎就是全安徽最富有的城市,在经济极为发达的江南地区也能排的上号。不过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一个地域的经济意义还远远比不上战略意义,正所谓“万里长江此封侯,吴楚分江第一洲

  • 鳌拜统领重兵,康熙都动手了为何他还不敢造反?原来我们误会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少年康熙生擒鳌拜的故事,很多人都很清楚,特别是通过影视剧的演义,让我们对康熙有着不同的认知,可是,关于鳌拜,我们大家又有多少的认知呢?有人说鳌拜是想要当皇帝,最后才会被康熙给处之,然而,鳌拜这个人对于大清朝其实还是很忠心的,他也没有想要自己称帝的想法!早期对于皇太极鳌拜是很忠心的,在皇太极离世后,豪

  • 鳌拜罪行累累,为何他的后代还能继续当官,康熙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首先,如果大家熟悉历史上真正的康熙,应该就知道他并不是一个狠辣的人。年羹尧同样是拥兵自重,雍正帝面对这种情况直接让其自尽。相比之下,鳌拜的待遇其实已经好了很多。毕竟古代皇帝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在做决断的时候没有人能干涉,凭借的就是自己的本心。康熙本性就非常善良,所以鳌拜的结局也就没有那么悲惨。其次,鳌

  • 安庆之战:太平军“围魏救赵”与湘军“围点打援”之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

    01、“围魏救赵”与“围点打援”战术对“围魏救赵”与“围点打援”战术,相信各位都不陌生。“围魏救赵”源自战国时期孙膑对付魏国名将庞涓之战例:齐军偷袭大梁,迫使庞涓率军回援,而后途中设伏将其击败,从而解救邯郸之围。如此,“围魏救赵”战术风靡,许多兵家都采用,效果也很不错。“围点打援”,古代常见的一种战

  • 鳌拜死后,康熙是怎么对待鳌拜的妻子和孩子的?无法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小白并不叛逆,在法院也很有规律。虽然和康熙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也没有“咆哮的皇帝”的说法。这充其量叫无礼。事实上,小白没有犯错误。唯一的问题是康熙在帝王术的影响下长大,能够支撑整个清朝。康熙有能力独自处理这种所谓的朝堂事务,认为自己比膜拜等好得多。五倍的儿子那摩佛和他的父亲五倍一起被拘留。五倍死后,

  • AI复原珍妃真实相貌,长得实在是太漂亮了,难怪光绪如此宠爱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珍妃一张老照片(上图)的故事,这是使用AI技术复原的结果。很多读者看到后大为感慨,难怪光绪皇帝如此宠爱珍妃,她确实是一个大美女,在当时来看很漂亮。珍妃生于1876年,他他拉氏,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她比光绪皇帝小5岁。珍妃和姐姐瑾妃自幼跟随伯父、广州将军长善在广州生活。长善颇为开明,

  • 乾隆长子永璜,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却差点让乾隆见到溥字辈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清朝最著名的两位皇帝,一个是康熙,一个是乾隆。乾隆继位后,将祖父康熙奉为偶像。他努力以文武治国。在乾隆的手中,大清出现了盛极一时的局面。可以说,乾隆在位期间也是清朝的巅峰时刻,给乾隆打上了“完美老人”的高光印记。乾隆一生有很多妃子,加起来四十多个,堪比孔爷爷,但他的儿子们却远不如孔爷爷的后代。乾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