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跨越了大半个中国,走过了各种各样的桥。每一座桥都成为历史的见证,每一座桥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心魄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沿着红军战士的足迹,走近那一座座经历了沧桑岁月的桥梁如今都怎么样了?
泸定桥
泸定桥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自清以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长征故事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此地,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从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达维会师桥
达维会师桥"达维"系藏语方言,意为石碉。达维会师桥位于四川小金县达维乡政府以东300米处,东南至西北走向横卧在沃日河上,建于民国时期。桥全长13.80米,宽2.80米,伸臂式结构。2006年6月25日,达维会师桥作为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征故事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4团与红四方面军74团在达维桥胜利会师;6月14日,毛主席率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与红四方面军在达维桥会师,从而掀开了红军长征史上新的一页。
三元桥
三元桥三元桥位于四川茂县土门乡境内,是由横跨于太安、土门、石槽三条河上的三座单孔石拱桥组成,是通绵竹、安县、北川古道必经之桥,现仅存石槽河上的“得缘桥”和土门河上的大拱桥。桥长29.4米,宽6.25米,高14.8米,跨度23米,拱高13.7米,桥身两侧的望柱和栏板上,被路过的红军刻满标语。长征故事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口向西挺进时,在土门一带进行了土门战役,一举粉碎了国民党“封锁土门,全面守备北川河谷”的计划,胜利向茂县进军,迎接北上的中央红军。
当时,红军在三元桥附近与敌展开激烈战斗,其后各过路部队又在桥身、桥栏、桥柱等处錾刻了大量标语,计11条400余字。这些标语揭露了蒋介石、胡宗南等反动军阀出卖祖国领土和权益的卖国行径,指出他们是残害各族人民和抗日官兵的凶手,唤醒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消灭反动军阀,推翻反动统治,打倒帝国主义,只有这样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