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主张是谁提出的?历史影响如何?

秦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主张是谁提出的?历史影响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06 更新时间:2024/1/19 7:22:57

随着秦国统一事业的顺利进行,秦国对法家思想也越来越推崇,历代统治者无不认为是法家成就了秦国,创造了秦军的荣耀。但到了庄襄王时期,却有一个人看到了法家思想的缺陷并试图纠正,这个人就是吕不韦。吕不韦组织大量门客编修《吕氏春秋》,希望能将此书献给嬴政,作为嬴政执政后的指导思想,让他带领秦国走出极端的状态,让秦国成为一个兼收并蓄的思想熔炉。

显然,吕不韦失败了,他没能阻止秦国继续走向极端。一方面是因为法家思想在秦国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另一方面,吕不韦在秦统治集团内斗中失败,嬴政因人废政,自然也就没能采用吕不韦的主张。

始皇的统一大业完成后,大量的珍宝、美女和各种享乐的物品被送到了咸阳,供始皇享用,但同时,始皇也没忘记网罗人才为自己的政权服务。他“悉召文学方士甚重”。这些人都是当时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初入秦朝时,他们也是受到了百般礼遇,始皇经常让他们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他们也乐意积极谋划。

例如,在制定秦王朝的礼仪制度时,始皇就是“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最终确立了秦朝的礼仪制度。始皇封禅等措施,也都有很强的儒家色彩,都是他听了儒生的建议后实行的,儒家的大一统观念、礼教规范、忠君等观念也都被始皇吸收采纳,并将其刻入巡行碑文中。

从以上论述看,始皇对儒家思想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实用方面,对儒生也主要是用他们的知识而非他们的思想,对儒家的核心思想并未采用。在秦朝的朝野中,法家思想还是主流,墨家的部分思想只是起到了强化法家思想的作用,纵横家急功近利的思想也没能给秦朝带来有益的影响。在吕不韦的尝试失败后,秦国失去了第一次转型的机会。

后来,始皇与李斯发现,不少儒生用他们的思想学说议论秦朝的大政方针,并用各自的学说指出法家思想的不利之处。秦国是靠法家强盛起来的,他们很难对这种引导秦国走到现在的思想产生怀疑,而李斯本身是法家,更是法家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非议法家思想的人自然会遭到打击。于是“焚书坑儒”发生了,“以法为教”的政策也就出台了。始皇靠着这种残暴的手段迫使天下人认同法家思想,这就使秦朝再次失去了转型的机会,断绝了秦朝走向长治久安的希望。

“以法为教”规定人们学习的东西只能是各种法令,这就大大减少了教育的内容。人们要想学习,就必须找那些懂法的人去拜师,因此,与“以法为教”政策相匹配的“以吏为师”政策就诞生了。这一政策规定:传授法令这种光荣的任务只能由各级官吏去完成。

但事实上,“以吏为师”并不是李斯创造的。早在西周时期,由于严密的等级制度和落后的信息传递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典章、文物等各类教育用具都藏于官府,“民间无书无器,学术专为官有,教育非官莫属,非官莫能”。这就是所谓的学在官府,实际上也就是以吏为师。但历史发展到战国时期,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信息交流变得相对容易起来,于是出现了官学衰落、私学兴起、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育开始打破“以吏为师”的局限,慢慢发展起来。到秦朝时,李斯为了保卫他所信仰的法家思想,为了助始皇加强统一,压制人们的思想,不惜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在秦朝又搬出了倒行逆施的“以吏为师”制度。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政策的推行,结束了战国以来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的氛围,也开了政府实行文化专制的恶劣风气。此后的两千多年,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大多处于政治势力的监控之下,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继续前行。而秦朝也在施行这一政策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于始皇“唯法独尊”,其他各派都对秦王朝的政策三箴其口,这就使秦朝的统治思想只能是法家思想,失去了选择的余地,也失去了纠正错误政策的机会。同时,这项政策触犯了太多非法家知识分子的利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秦王朝或抱怨、或反对。这样,秦王朝就失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的支持,只能靠武力和峻法来维护其统治。这样的统治怎能长久?但显然始皇和秦二世都没能意识到这一点,只能带领秦王朝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灭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平阳公主是谁 谁说女子不如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母妹妹。她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曾为李渊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平阳公主年轻时,李渊把她嫁给了武将柴绍。柴绍是一名武艺出众、擅于军事谋略的将领,日后也立下了赫赫战功。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争霸。李渊也起兵进军长安。当时平阳公主和丈夫居住在长安,他

  • 民间传说隋唐武力排行最高的十八位英雄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乱世出英雄”,而隋唐期间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对比动乱的年代,并且经过大隋以后,我国逐步的走向了愈加文明的年代,当然最为主要的即是,在隋唐期间呈现了很多的英雄,而在小说《说唐》中就将那些英雄进行了具体的介绍,经过影视作品的介绍,咱们关于隋唐豪杰的认识愈加形象,而作为以武力决胜

  • 秦始皇继承王位后的第一次战争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47年,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突然病死了,年仅13岁的嬴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继承了王位。嬴政继位后,他的母亲赵姬被尊为太后。吕不韦仍然是丞相,另外再加尊号为“仲父”。由于嬴政年纪还小,国家大事主要由赵太后和吕不韦掌握着。就在嬴政继位成为秦王之后不久,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赵、韩、魏、燕、楚五国认为

  • 隋朝书法家虞世基是如何成为一代奸臣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古代中国的诗人方阵,唐宋当然是满天星斗、星光灿烂,但说到有些短命的隋朝,却有点难觅诗人芳踪,以至于连杨素这样的开国大臣,和同样是重臣之一的虞世基,都算是当时的著名诗人,两人还互有唱和。关于虞世基,知道他是奸臣的可能很多,而知道他是诗人的也许比较少,他的诗文不算太多,据史料显示虞世基“纂有隋朝《区

  • 隋唐国都长安城的兴衰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市内,保存有大片的唐代长安城遗址。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的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性城市,面积有八十多平方千米,市区人口在最多的时候达到一百万。长安城始建于隋朝,最初称为大兴城。唐朝在此定都后,将它更名为长安。长安城的修建遵循古代对称布局的原则,有一种整齐规范的美

  • 秦统一六国:齐国为何不战而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灭掉楚国后,秦王嬴政派王贲带着几万兵马开赴辽东,很轻松地就把燕国的残余势力解决掉了,燕王喜被俘,燕国彻底宣告灭亡了。王贲接着又进攻代郡,代王嘉兵败自杀,赵国的残余也最终被消灭尽了。王贲回到秦国,秦王嬴政立刻召见他:“我们已经消灭了五国,现在只剩下一个齐国还在苟延残喘,我们很快就可以完成统一大业了。这

  • 隋炀帝死后,宠妃吴绛仙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炀帝被叛军处死之后,他的皇后萧氏被叛军首领宇文化及霸占。萧皇后为了让宇文化及立杨氏后代为皇帝,没有反抗,不但自己屈身于宇文化及,还把后宫的妃子们都叫来一同服侍这个叛军首领。宇文化及被萧皇后伺候的很是高兴,就下令让秦王杨浩当上了皇帝。于是杨浩就在文武百官的朝拜之下登基了,可登基仪式刚结束,杨浩就被迁

  • 历史上真实的秦琼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山东好汉秦琼,字叔宝,是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和尉迟恭作为左、右门神为民间所崇拜。在通俗小说中,秦琼是天下第十六条好汉,兵马大元帅,骑一匹黄骠马,善用双锏。秦琼卖马的故事感人至深,经过小说、曲艺、京剧等的传播,已经深入人心。不过,秦琼这一英雄形象是小说家和艺人们根据真实历史虚构出来的。史书对秦琼的

  • 破镜重圆的故事 破镜重圆的来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589年,隋文帝发兵五十万大举进攻南陈政权。陈后主陈叔宝骄横荒淫,花天酒地,不问国事,告急快报传来他只顾玩乐,竟然不看一眼。朝廷内外人心惶惶。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是个端庄秀美、才情横溢的南国佳人。她自作主张,下嫁太子舍人、江南才子徐德言为妻。夫妇二人恩恩爱爱,吟诗作赋,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战争一来,舒

  • 丝绸之路的兴衰: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外出旅行,有很多种交通方式可以选择,长途的可以乘飞机、坐火车,短途的可以坐汽车。而古代的中国人外出,只能依赖简单的交通工具,如马车、牛车,很多时候还要步行。在那个时候,到国外旅行,有一条著名的国际交通路线——丝绸之路。这条道路在汉代就存在了,它连通中国、中亚和地中海的各个国家,是各国进行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