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拂女是否确有其人 红拂女结局如何?

红拂女是否确有其人 红拂女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97 更新时间:2024/1/16 7:09:10

红拂女李靖与虬髯客被世人合称为“风尘三侠”。他们的侠踪最早见于唐传奇名篇《虬髯客传》。

《虬髯客传》以隋末乱世为故事背景,那时,隋炀无道,群豪并起,逐鹿天下,正是英雄人物登场的极佳舞台。三位主人公中,第一个亮相的是青年才俊李靖。

故事里说,有一天,一介布衣的青年李靖前去长安拜谒隋朝权臣——司空杨素。杨素位高权重,向来目中无人。无论朝中公卿还是宾客登门,他都是随随便便坐在床榻上和他们见面。这次赏脸接见“无名小子”李靖,杨素的态度当然更为傲慢骄横。

不过,李靖丝毫没把杨素的权势放在心上,从容镇静地对他言道:“天下正乱,英雄竞起。您身为隋室重臣,应该时时想着网罗四方豪杰,匡扶朝廷,不应该如此无礼地接见宾客。”

估计很多年没有人敢当面和杨素叫板了,李靖不卑不亢的这一番话,反而使杨素起了敬佩之心。他赶紧端正脸色,起身向李靖道歉,并主动和李靖展开对话,纵论天下时势。

李靖言辞慷慨,雄辩滔滔,不但震撼了杨素,还吸引了在场一名奇女子的注意。她容貌出众,手持一柄红色拂尘,是杨素的侍女。虽然身份低微,这位红拂女却聪颖过人,自视甚高,一直希望寻觅一个当世英雄托付终身。眼看着李靖仪表魁伟,英姿勃发,又听他议论时政见识超卓,红拂女知道这就是她要等的人了。

于是,李靖前脚告辞离开,红拂女就马上找人去打探他的情况,这人姓甚名谁?家里有什么人?在哪里落脚住宿?掌握确切情况后,红拂女心底暗暗做了一个决定。

当天晚上,李靖回到住处,躺在宾馆的床上思考人生:“今天说破了嘴皮,杨素到底也没表示要提拔重用我,我今后的路该往何处去呢?”心里有事的李靖辗转反侧,临到五更天也没睡着。突然,一阵轻轻的敲门声传到耳边,李靖披衣起身,开门一看,门口站着一个身着紫衣,头戴兜帽,手杖上挑着包裹的陌生人。李靖感到很奇怪,正要开口盘问,那人却主动开口道:“妾乃杨司空家的侍女红拂。”

说着,红拂女走进房中,脱去兜帽,露出真容。借着客房中摇曳的烛光,李靖看清眼前人,竟是一个肌肤如玉,不施脂粉,年仅十八九岁的绝世佳人。李靖一时惊得呆住了,红拂女却大大方方地对他袅袅一拜,直接道明来意:“妾身侍奉杨司空多年,见过的人物数不胜数,但没一个比得上李公子你的。妾似丝萝不能独生,愿依托于乔木之上,故而连夜前来投奔。”

李靖听罢心有疑虑,问红拂女道:“杨司空权重京师,你私自逃出,他必然派人追捕,那时要怎么应付呢?”

红拂女胸有成竹地说:“杨素是年老垂死之人,不值得害怕。在他府中,姬妾溜走的多了,他也无心追查。我对此事考虑得已很周详,公子不要担忧。”

红拂女才貌出众,是天仙一样的人物,能得佳人如此看重,李靖非草木,又怎会不动心呢?再想到红拂女不惜一切随自己闯荡天下的那份胆识、气魄,更是心生敬意。

惊喜与感动之下,李靖当即答应了红拂的请求。不久,二人逃离长安,准备去太原投靠李渊李世民父子。走到半路上,两人又巧遇了奇人虬髯客。有识人之长的红拂女看出这一位也非等闲人物,便前去和他套关系。结果,虬髯客和红拂女意气相投,遂结拜为义兄妹。

后来,虬髯客随李靖夫妻到了太原,托了熟人会见李世民。虬髯客本有争霸天下之志,但与李世民一见之后,被其真命天子的气度折服,自愧不如,便干干脆脆认了输,出走中原。

虬髯客走后,把积攒的万贯家财统统留给李靖,让李靖利用这些资财,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果然,李靖后来为大唐东征西讨,平江南,破突厥,灭吐谷浑,立下盖世军功,进而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红拂女妻凭夫贵,自不必说。而虬髯客在若干年后也拉起一支人马,领海船千艘,甲兵十万,攻占了一个海外小国,过他的皇帝瘾去了。

《虬髯客传》的故事就此讲完。作为一篇传奇小说,故事中想象、虚构的成分自然占了大多数。虬髯客这个人物形象就完全出于虚构。而李靖固然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也多与此篇小说不合。

史书记载,李靖出身官宦世家,曾入仕隋朝,绝非布衣平民。

他的确拜谒过杨素,而杨素对他极为器重,甚至指着自己的坐床说:“将来有一天你一定会坐到这个位子。”

此外,李靖当隋朝的官尽忠职守,唐高祖李渊在太原准备起事时,李靖还打算去江都向隋炀帝告密。后来,李渊发兵攻占长安,俘获李靖,他才归顺了大唐。主动投奔李世民一说,当然纯属杜撰。

再说李靖的妻子,据史料记载,李靖和他的夫人伉俪情深,非常恩爱。贞观十四年(640年),李夫人因病去世,年近七旬的李靖为之哀伤不已。唐太宗李世民还特地降诏以示哀悼。

可惜的是,这位“李夫人”的来历和事迹在史书中无可稽考。她是否就是红拂女?她和李靖之间是否上演过一见倾心的浪漫桥段?这些问题并没有确凿无疑的答案。或许,史册中的这段空白,就适合用精彩的传奇故事来填补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大书法家褚遂良的晚年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褚遂良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隋朝末年,他曾和父亲一起追随称帝的薛举。薛举兵败以后,他归降了唐朝,在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那里任职。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后,褚遂良于贞观十年(636年)任起居郎,负责记录君王的一言一行。褚遂良的书法曾经受到书法名家虞世南、欧阳询的指点,书艺大为精进,尤其擅长隶书。唐太宗也很热

  • 柳毅传书是真的吗 柳毅传书大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故事发生在唐高宗仪凤年间。书生柳毅参加科举落榜后,到泾阳与老乡辞别。马在途中受了惊,跑上了岔路。忽见一位女子在路边牧羊,她长得十分美丽,却满面忧伤,神情憔悴,衣裳也很破旧。柳毅觉得很奇怪,停下问她为何这般模样。女子抽泣着告诉柳毅,她是洞庭湖龙王的小女儿,受父母之命,嫁给泾水龙王的小儿子。本以为门当户

  • 程咬金历史原型是谁 为何最终晚节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通俗小说《说唐》《隋唐演义》中,有一位外号为“混世魔王”的福将,名叫程咬金。他使一柄八卦宣花斧,在梦中学得天罡三十六斧的武功,却因尤俊达撞破他的好梦,只记得凶猛的前三斧,后面就软巴巴的了。但是,他就是凭着这虎头蛇尾的三脚猫功夫,油腔滑调地驰骋沙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常常遇难呈祥,演绎出一幕幕

  • 古代匈奴跟蒙古打仗谁更厉害谁能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蒙古人比匈奴人晚出现千年,在武器装备、战略战术上肯定有优势。但这里不进行综合比较,只比较双方格斗能力的高下。即,如果使用同样的兵器、同样的马屁,在开阔地来一场——谁是赢家呢?蒙古更厉害。相似之处:1、匈奴与蒙古都征服过欧洲2、都是游牧民骑兵主力3、都吸收了汉文化的军事思想4、单兵都很彪悍实力对比:1

  • 房彦谦是如何教导儿女的?去世时留了什么给儿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代宰相房玄龄,可谓大名鼎鼎,无人不晓。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论功行赏,称其为天下第一功臣,任为中书令,封魏国公,监修国史。唐代史官柳芳称房玄龄“天下号为贤相”。笔者今天想谈谈其父房彦谦。透过《隋书·房彦谦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代贤相的出现是与严格的家教和纯朴的家风密不可分的。房彦谦在隋朝时曾任监

  • 古代北方有少数民族有哪些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概有三四十个,根据历史发展顺序为你奉上: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夏至周时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和淮河中下游一带。春秋后逐渐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靺鞨源于秦以前的肃慎,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日本海。五代时称女真。女真源于唐代黑水靺鞨,10世纪初分布于松花江、黑龙

  • 南京故宫历史背景简介,建筑设计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王朝的皇宫,在今中山路南北两侧。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朱元璋为做皇帝,“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相传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工程始于136

  • 荆州和襄阳为什么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荆州是西南政权统一全国的两大出口之一。此出口的关闭标志着蜀汉只能从北面多山地形出发,出秦川来争夺关中、陇西,技术难度大大增加。加上前面的损失,几乎不存在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襄阳南郡属于荆州腹地,南郡是三面环水,在长江以北,汉江以南,不缺水,土地肥袄。从经济上面来说,就是一个相当好的自给自足的地方,而

  • 北京故宫博物馆历史背景介绍,建筑设计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着名的旅游胜地。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侧。1925年10月10日建立。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1368年—1911年)的皇宫,又称“紫禁城”。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根据当时临时革命政府对清皇室的优待条件,逊帝

  • 沈阳故宫博物馆历史背景介绍,建筑设计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沈阳故宫博物院建于1926年11月16日,时称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1932年4月改称“奉天故宫博物馆”,4年之后与“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合并,1947年4月8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在该址组建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于1952年成立沈阳故宫陈列所,隶属东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