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太公简介: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姜太公为什么姓吕?

姜太公简介: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姜太公为什么姓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971 更新时间:2024/1/24 10:43:51

姜太公个人生平简介: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姜太公为什么姓吕?

姜太公(生卒不详),又叫吕尚,字子牙。周初文王时任太师,武王时被尊为师尚父,俗称姜太公。东海(泛指江苏、山东一带沿海)边人。姜太公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协助文王修行德政,辅助武王完成灭商大业,为推翻腐朽的商朝、建立周朝从而平定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姜太公的祖先曾在、舜时为官,曾因辅佐夏禹治水立过功,后来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所以以其封地为姓氏,姜尚又叫吕尚。

姜太公才气过人,从小就十分好学,长大后更是博览群书、足智多谋。传说他曾经在商纣王的手下做过官。但纣王和夏一样,是一个暴虐多侈的君王。他好酒淫逸,擅权专制,排除异己,因而贵族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姜太公便毅然离开了纣王去周游各个诸侯国。

当时,周国的西伯(后来史称文王)礼贤下士、勤政爱民,因此有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去投靠他。姜太公也听说西伯宽厚仁爱,有得天下的希望,于是就天天到渭水的岸边去钓鱼,希望有机会与西伯相遇。

有一次,西伯出外打猎,临行前算了一卦,卦辞说:“猎到的不是龙不是虎,而是霸主的辅臣。”西伯很高兴,于是便程打猎去了。后来,西伯果然在渭水的岸边遇到姜太公。他和姜太公交谈,发现姜太公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大为高兴。西伯说:“我的爷爷太公曾经对我说,‘一定有圣人要到周国来,周国将因他而兴旺起来。’您大概就是圣人吧,我们太公想望你很久了。”所以称姜太公为“太公望”,后人简称其为姜太公。西伯请姜太公一起坐车回去,尊为太师。

其实,姜太公用钩子钓鱼,其意完全不在鱼,而在于等待贤王的到来。他就是要看一看西伯是不是如传说的那样,能够慧眼识贤才。后代民间流传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就是指此事。

由于西伯任人为贤、尊长爱幼、为政仁义,因而周的实力不断强大起来,许多有才能的人像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都纷纷投靠了西伯。看到这种情况,纣王的大臣崇侯虎对纣王说:“西伯积累善行、善德,诸侯都归附于他,这对大王您是很不利的呀!”纣王听了崇侯虎的谗言,便把西伯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一带)。

西伯被囚,周的群臣万分着急,他们为了救出西伯,便广搜美女、聚集财宝,献给荒淫贪婪的商纣王。纣王面对着周所献的礼物很高兴,于是便释放了西伯。

西伯由羑里释放回国后,便以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姜太公为谋臣,以协助自己更加积极地做推翻商朝的准备工作。

姜太公当时所处的时代,商朝的势力还很强大,而周与之相比还处于劣势,因而面对商强周弱的形势,姜太公认为要想推翻商朝,必须先顺从它,以免引起对方的警惕。然后待羽翼已成,把握有利的时机,再行征伐。他对西伯说:“鸷鸟将要搏击之时,必先弯曲着身子,收敛了翅膀;猛兽将要搏斗之时,必先垂下耳朵,趴在地上;圣上将要行动之时,必先装出一副愚笨的样子。”姜太公用形象化的比喻建议西伯要推翻殷纣,必须在开始行动之前,装作无所作为的样子,以麻痹敌人。

西伯采纳了姜太公的建议,表面上对纣王采取恭顺的态度,率领叛商的诸侯朝觐纣王,以此来使纣王相信自己并没有要与纣王争夺天下之意。与此同时,西伯又在国都建玉门、筑灵台、列侍女、撞钟击鼓,做出一副享乐腐化、贪图安逸的样子,以此进一步麻痹商纣王。姜太公的麻痹战术果然灵验,纣王对西伯完全放松了警惕。

在韬光养晦、积极备战的同时,在姜太公的辅佐下,西伯又采取了争取更多的参与国、剪除商朝的羽翼、进逼商朝的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的战略。姜太公和西伯对内施行仁政,大力开展政治攻势,扩大自己的影响,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了众多的参与国。许多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把西伯看作是足以取代商王纣的“受命之君”。

当时,有两个小国——虞(今山西平陆北)、芮(今陕西大荔朝邑城南)因边界发生了争执,始终决断不下,于是便到周国来,想请西伯来裁决。他们一进入周国,发现周国的种田人在田界的问题上都能互相谦让,而且也有晚辈谦让长辈的习俗。这样一来,虞、芮两国的人还未见到西伯就都感到很羞愧,自己便回去了。此后,他们便归附了周国,这是西伯在姜太公的辅佐下施行仁政的结果。“虞、芮”纠纷之后,西伯便“承受天命”称王,是为周文王。

此后,在姜太公的谋划下,周国对与周敌对的势力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征犬戎(今陕西西北部)、伐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南),消灭周的敌对方使沿途通畅,以消除后顾之忧。接着,组织军事力量,东渡黄河,进入河东、河西地区。不久,周军又进攻纣王经常去狩猎的邗(今江苏扬州东北),翦除商之右翼,以构成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

当周攻邗获胜后,西伯与姜太公又亲自率军进攻商王朝的心腹大国——崇(今河南崇县东北)。崇国的国君当时正是崇侯虎。正是他当年向商纣王进谗言关押西伯的,周文王对他深恶痛绝。经过激战,周军一举攻克了崇城,除去了周军东进的一个重要障碍,打开了进攻商都——朝歌的通道。攻克了崇城后,周国营建了丰京(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河以西),然后从岐(今陕西岐山东北)迁都到丰京。

正当周文王雄心勃勃地大举灭商之时,周文王病逝了。他死后,他的儿子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周武王,而周朝的历史正始于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

周文王已经奠定了周朝事业的基础,周武王继位后,便继续积极准备推翻商纣,他尊姜太公为“师尚父”。因此姜太公又继续辅佐周武王成就大业。

经过八年的积极备战,周武王和姜太公准备讨伐商纣王。为了检验诸侯是否能够云集响应、一致讨伐商纣王,武王九年,周武王和姜太公进行了一次军事演习活动。在军队出发之前,姜太公左手紧握着黄钺,右手高擎着白旄发出誓师号令:“苍兕,苍兕(一种生活在水里的猛兽),统领好你们兵士,把持好船桨,迟到者立斩!”号令一下,周朝的军队纪律严明,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了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孟县西南)。结果诸侯不召便主动而来的有八百之多。各诸侯都说:“现在可以讨伐商纣王了。”武王却说:“现在还不可以。”他认为当时时机还不太成熟,想等到民心彻底背离商纣的时候,才去一举击垮它。于是,周军班师而还。

过了两年,商纣王更加昏乱暴虐,他杀死了忠臣比干,关押了箕子,大臣们纷纷向国外逃跑。此时,武王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向诸侯们宣告:“纣王已经犯下了重罪,现在可以去讨伐他了。”周军临行之前,武王占卜了一卦,占卜的龟兆显示此次出征不吉利。不一会儿,风雨交加,群臣一下子都恐慌起来。只有姜太公力劝武王出兵。

姜太公激昂地说:“今天纣王剖开比干的心,囚禁了箕子,我们讨伐他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举事而顺应天时,那么,不看时日,事情也将顺利,不借占卜,事情也将吉利,那些枯草、朽骨,怎能测出吉凶?”姜太公说着便把占卜用的龟焚烧掉,援枹而鼓,率众首先渡过了河。武王于是不再犹豫,率领三百辆兵车、三千名勇士、四万五千名身穿铠甲的武士,向东伐纣。途中,许多诸侯也带兵来与周军会合。在行军的途中,武王向将士们公布了纣王令人发指的罪行,宣告要替天行道。全军将士群情振奋、士气高昂。

两个多月后,武王的部队到达商朝国都郊外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再次宣告纣王荒淫无道,伐纣是应天命、顺人心的。誓师完毕,诸侯军队集结了几万人、四千辆战车,陈兵于牧野,要和纣王决一死战。

纣王听到武王起兵攻打自己,慌忙调集了七十万大军前去应战。武王派姜太公率先带领一百名勇士前往商朝的大军前挑战。然后率领战车、勇士冲向敌阵。

纣王的这些兵士都是临时凑集起来的,由于平时纣王作恶多端,奴隶们早已恨之入骨,因而纣王命令他们冲锋,他们就是不前进,相反却一个个倒戈了,对准纣王的部队射箭。就这样,纣王的几十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了。纣王自己逃出了重围。

纣王逃回到城内,登上鹿台(今河南汤阴朝歌镇南),穿上锦绣之衣,将鹿台的财宝一起聚集起来,长叹一声,命令手下架上干柴,一把大火把他连同从人民那里搜刮来的无数财宝一起送上了天。至此,商朝覆亡。

在武王伐纣的战役中姜太公立下了大功。后来武王将姜太公封在了齐国。姜太公在去自己的封地上任的途中,一路上走得很慢。一天,姜太公在一家旅店里住下来。旅店的主人说:“我常听人说:机会难以得到而容易失去。这位客人寝食特别安稳,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这番话提醒了姜太公,让他意识到现在的形势还很严峻,于是就穿上衣服连夜赶路,天亮时就到了齐国。

姜太公到了齐国之后,开始整顿吏治,使政治清明;又顺应当地的礼仪风俗,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他还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渔业和盐业。周围的人民都来归附齐国,齐国成了一个富裕的国家。后来,周王又特意恩准齐国有权征讨任何一个不服从于周朝的诸侯。齐国从此得到征伐大权,成为政治上的大国,定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临淄北)。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少康简介生平事迹介绍少康中兴是怎么回事少康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朝君主少康创造了夏朝的少康中兴,少康中兴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少康的人物生平事迹是怎样的?姒少康最后是怎么死的?历史评价如何?一起了解一下夏朝君主少康吧!少康简介:姒少康(公元前1972年~公元前1912年)又名杜康,姒相之子,夏朝君主。姒少康的父亲姒相被寒浞所杀。姒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虞国

  • 周穆王周游天下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传说周穆王继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后来又当了五十五年的天子,算得上是古代长寿君主之一。他继承文武之道,制作详细的刑法,东征西讨,扩大了疆域,国势大振。到了晚年,周穆王就特别喜欢到处巡游作乐。传说穆天子带领大批随从,离开镐京,向西北而去。穆天子以造父为驭手,驾着八骏神马(“八骏&rdqu

  • 郑桓公救国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厉王有一个儿子名“友”,又称“多友”或“多父”,是周宣王的弟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友为诸侯,级别是伯,封地在郑(今陕西华县),离镐京不远。友就是第一代郑伯,后人们尊称他为郑桓公。郑桓公勤政爱民,治国有方,深得人民爱戴,远近的百

  • 姒杼简介生平事迹介绍姒杼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朝君主姒杼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姒杼是怎么死的?一起来看看具体资料介绍吧!姒杼简介:姒杼,生卒年不详,姒姓,名杼(亦作予,或作季杼),又名宁、伫、宇、相曼、舆,姒相之孙,姒少康之子,夏朝第七任王,在位17年。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死

  • 伊尹简介:伊尹归汤的传说 伊尹放太甲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伊尹简介伊尹到底是谁伊尹放太甲是怎么回事,本文将介绍伊尹的生平、伊尹的为人以及放太甲的故事:伊尹简介:伊尹名挚,尹是官号。相传他生于伊水,故名伊尹,甲骨卜辞单称“伊”。伊尹是商汤妻有莘氏陪嫁的奴隶,初为“小臣”,后执国政,协助商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保衡,是夏末商初重要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商灭夏的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宣王末年,在“千亩之战”中败给西戎,国势开始衰微。他的儿子幽王继位后两年,都城附近的泾水、渭水、洛水一带发生了地震,后来这三条河都干枯了,岐山也崩塌了。臣民们认为这是不好的兆头。果然,幽王不思进取,荒淫无道。他任用善于阿谀奉承的虢(guó)石父等一干小人,人们

  • 夏朝简介统治时间多长夏朝皇帝列表发展过程介绍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多长的时间?经历了几任皇帝的统治?夏朝历史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最后又是怎么灭亡的?一起来了解一下夏朝的历史吧!夏朝简介:夏朝统治时间有多长?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

  • 盘庚迁都时间盘庚迁都的原因盘庚迁都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时期,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墟,盘庚迁都事件对商朝影响很大。盘庚是什么时候迁都的,为什么要迁都?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

  • 牧野之战真的是以少胜多吗牧野之战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姬昌的励精图治之下,周开始强大起来。但姬昌还是不太满意,他手下贤人虽多,但缺少带兵打仗的帅才,所以他很留心寻找这方面的人才。有一天姬昌想出门打猎,让人占卜。占卜的人告诉他:“今天打猎所得的不是什么野兽,而是霸王的助手。”姬昌很高兴,就出发了。走了不久,他遇到了一个钓鱼的老头,和他聊了一会,觉得这个

  • 姒槐简介姒槐生平事迹介绍姒槐政绩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朝君主姒槐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统治期间有哪些政绩?一起来看看吧!姒槐简介:姒槐(?~公元前1851年),一作帝芬、芬发、祖武,姒姓,夏氏,生卒年不详。姒杼子,杼死后继位,成为夏朝第八位君主,在位44年。槐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