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安事变纪念日简介西安事变事件背景事件过程意义介绍

西安事变纪念日简介西安事变事件背景事件过程意义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6 更新时间:2024/2/17 19:37:44

西安事变纪念日是什么时候,西安事变事件背景是什么?西安事变事件发生过程是怎样的?西安事变有哪些意义?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西安事变纪念日简介: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且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所以每年的12月12日被定为"西安事变"纪念日。

西安事变事件背景介绍: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1935年,蒋介石调张学良到陕西"剿共".在战场上,东北军近三个精锐师被歼,损失惨重.蒋介石趁机取消了这三个师的番号.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打回老家去人"的救亡口号,深受东北军下级官兵的欢迎.他们自动停止和红军作战,并同红军联欢。

西安事变事件过程介绍:

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张杨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都遭到无理训斥.他们于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爆发。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南京中央于当晚十一点半,召开中常会及中央政治会议联席会议,决议夺张学良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会议最后决定剿抚并用,一面以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一面以于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

十二月十二日晚间,宋美龄在上海初闻西安发生事变之际,就想到澳籍友人端纳是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斯峪的记者,他一生的事业在中国,曾赞助过中国的辛亥革命,后来又成为北京北洋政府的客卿﹔曾为张作霖父子的谋士,与张学良交往密切,也是蒋中正的好友。蒋夫人请端纳到寓所,与孔祥熙共商,端纳对于西安一行,认为义不容辞,当晚,即随同宋美龄乘夜车前往南京。

12月,宋美龄致电张学良,告知端纳拟飞西安,端纳亦同时电告张学良。12月,中央在劝阻张学良无效,各界函电交驰要求讨伐,由政治委员会决议派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为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集结兵力,由东西双方同时向西安进行压迫。随即展开轰炸西安近邻城市,并逐渐转向西安。张学良乃允许拘扣的蒋鼎文先返回洛阳,请国军方面暂停军事行动,避免冲突升级。

12月,斯大林指示中共,考虑到蒋介石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抗日力量的重要领导人,希望放蒋。经过内部争辩后,中共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中国共产党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12月,随后端纳全力周旋,宋美龄、宋子文等到西安。在飞机上,宋美龄把手枪递给端纳,说:"如果叛军对我有任何不礼貌行动,你可用此枪立即将我枪杀"。

张学良、杨虎城去机场迎接,下机后,宋美龄与张学良说:"汉卿,这是我的东西,就不要再检查了把?"张学良马上说:"夫人,岂敢!岂敢!"张、杨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了会谈。后由张学良本人陪同宋美龄和端瑞往见蒋。宋美龄拿着一个梅干菜盒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中记载,蒋见到宋后,眼泪直流,说:"你怎么来了?如入虎穴矣!"宋美龄劝蒋道:"宁抗日,勿死敌手!"(宁可抗日,胜利失败你都是英雄,总比因为拒绝抗日而死在叛军的手里要强)。从此,蒋介石的态度开始转变。

12月,蒋中正接受六项协议。即: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

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其它具体的救国办法但是蒋介石没有意愿为他的承诺签订任何协议书,东北军和西北军有部下向张学良反应不满,称:"我们提着脑袋给你干,怎么到最后连个签字都没有?"张学良回道:"你们政治觉悟没我高,蒋介石虽然被捕,但是其政治实力还在,既然我们要放他,要把他捧为领袖,那么逼他签字,他到时还会反悔,要一个君子协议也很好。"

张学良的这个提议遭到了杨虎城的反对,最后是在共产党人周恩来的劝说下,杨虎城才同意张学良的"不签字放蒋"的提议。12月,蒋中正乘飞机离开西安,张学良亲自陪同。当日抵洛阳。离开西安前,张学良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12月,蒋中正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被扣留。

西安事变有哪些意义?

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的机会。西安事变后,日本军加速了其侵略中国的计划,并在西安事变后之七个月发动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开始"抢关东",毛泽东决定将中共内部所有跟东北有关联的人全派去东北工作,其中包括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国民党方面,有人建议重新用张学良。与此同时,中共却首先正式提出要求张学良回东北的要求。

由于张氏父子在东北的声望很高,国民党中央曾经草拟立案: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行辕主任,胡宗南为东北行辕副主任,蒋经国为辽宁省政府主席兼辽宁省行辕秘书长",但此议案被蒋介石拒绝,反而启用熊式辉主持东北工作,后来蒋介石此举被很多国民党内部官员视为蒋在东北走错棋的第一步,为最后失掉整个东北埋下了伏笔。国民党的大多数精锐部队在东北被中共全歼后,其在全中国的战局演变成兵败山倒之势,迅速丢失了整个中国。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到南京,抵南京后被军事法庭审判有期徒刑十年,但随后被特赦,张本人并未服刑,而是被长期软禁,由于抗战期间国军不断失去领地,张被软禁的地点也经常变迁,其被软禁的设施环境也随之变化。杨虎城被送到国外后,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杨虎城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被证实这次屠杀行动的直接指使者是毛人凤。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后背重伤,终身不愈,后半生依靠拐杖或者要人搀扶走路。"西安事变"是由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的一个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振世之举,它将载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册。

以上关于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相关标签和专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诗发展有哪些阶段和流派 代表诗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诗大致可分作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初唐通常指唐朝建国至唐玄宗之前的约100年,盛唐指唐玄宗至代宗的约50年,中唐是德宗至文宗的约50年,而晚唐则是文宗后期至唐朝灭亡的约70年。实际上阶段之间并无严格的分界。初唐“初唐”是唐诗的准备时期,诗歌尚受六朝绮丽诗风影响。主要诗人有王勃、杨炯、卢

  • 府尹官职简介开封府尹到底是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府尹官职简介:开封府尹到底是什么官?开封府是什么?开封府尹的职责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府尹简介一、府尹官职概述府尹,官名。北宋曾于京都开封设置府尹,以文臣充,专掌府事,位在尚书下、侍郎上,少尹二人佐之,然不常置。明代于应天、顺天,清代于顺天、奉天设置府尹,其佐官称府丞。始于汉代之京兆尹。一般为京

  • 唐代为什么是诗的巅峰 唐代诗人为什么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说历史上哪一个朝代的诗人非常多的话,那唐朝绝对是要被提起的。唐朝鼎盛时期的诗人不计其数,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不仅如此,唐朝时期的优秀诗人也是非常多的,比如李白、杜甫等等,他们在诗上面的成就是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那么唐朝的诗人为何这么多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第一,作诗是所有文人都要学习的。当时的

  • 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具体路线海上丝绸之路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上丝绸之路简介: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又是怎样的?海上丝绸之路有什么影响?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简介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

  • 范仲淹简介生平经历人物评价介绍范仲淹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词人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人物评价怎么样?范仲淹生平经历是怎样的?范仲淹最后是怎么死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范仲淹简介: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

  •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简介历史背景介绍有哪些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是什么时候设立的?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有哪些意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历史知识!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简介: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从199

  • 晏殊简介晏殊生平经历介绍晏殊人物评价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著名词人晏殊是个怎样的人?晏殊的人物评价怎么样?晏殊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最后晏殊是怎么死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晏殊简介: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

  • 摄政王简介摄政王是什么身份摄政王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电视剧里常出现摄政王一词。那么摄政王究竟是什么意思?摄政王是什么身份是一种官职吗?摄政王的权力有多大呢?本文带大家来了解下摄政王。摄政王简介摄政王,代替或代表出国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及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通常由君主的亲族或戚族担任。一般情况下摄政王只是当摄政的是皇族

  • 杨万里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杨万里怎么死的杨万里故里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诗人杨万里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杨万里的结局如何,是怎么死的?杨万里故里在哪儿?跟着泊凉了解一下吧!杨万里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

  • 唐德宗李适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李适怎么死的崇陵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德宗李适有着怎样的生平经历?李适是怎么死的?李适的墓地崇陵在什么地方?一起了解一下吧!唐德宗李适简介: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李适初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