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亥革命有哪些著名的墙头草?

辛亥革命有哪些著名的墙头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609 更新时间:2024/3/6 16:10:34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伟大变革,在这场革命中登场的有清政府的达官政要,有思想新潮、行为激进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党人,还有称霸一方的乱世枭雄。

不管是铮铮铁骨的革命先烈,还是投机钻营的小人,辛亥革命这段历史都是由他们共同打造的,就像一幕完整的大戏,有的当主角,有的跑龙套;有的饰正角,有的演反派,缺一不可。

在这台大戏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脸谱,游走于革命、不革命、反革命的不同阵营之间,而且手法老道、左右逢源。正可谓“离离墙上草,风吹两面倒”。

袁世凯:最著名的“墙头草”

袁世凯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个纵横捭阖的重要人物,戊戌变法、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都与其有密切联系。

他在戊戌变法中,一面和以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维新人士称兄道弟、打得火热,不仅积极参加维新派组织“强学会”的各种活动,还慷慨捐银500两,为变法筹措资金;一面又暗中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眉来眼去,力表忠诚。

当维新派和顽固派的力量天平倾斜到慈禧这边后,袁世凯就立刻充当了告密者的角色,把维新派的图谋和盘托出。他的致命一击,不仅使光绪皇帝被囚禁,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也将谭嗣同等6个维新人士送上了断头台。

辛亥革命中,袁世凯故伎重施,游走于革命派和清王朝之间。武昌首义成功后,各地纷纷响应,清王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恳求虽然赋闲在家但仍然手握兵权的袁世凯出山,袁迟迟不动,并向清政府开出了六条要权要位的条件,迫使清政府全盘照收。

出山后他立即暗杀了北方的重要革命党人吴禄贞,还亲自坐镇湖北孝感指挥北洋军主力进攻并占领汉口,纵兵焚烧三天三夜,屠杀了大量的革命党人和起义官兵。

袁世凯一面以清政府的武装力量镇压南方革命,另一方面又感到清王朝气数已尽,革命派给清王朝的巨大冲击可以为他所用,于是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表示支持结束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支持走向共和。

当时辛亥首义虽然成功,一些省份也宣布独立,但是革命派的力量还很薄弱,内部比较涣散,和袁世凯训练有素的北洋新军相比,更是相形见绌。这个态势使革命党人亦认为袁世凯是当今中国的唯一大佬,是立得住的政治领袖。

袁世凯两边讨好,两边得利,其结果是在1912年2月12日,演出了一场涕泪滂沱、跪逼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答应清帝逊位的悲喜剧,仅仅过了三天,孙中山也向他让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真可谓一箭双雕,袁世凯把墙头草、两面派的伎俩发挥到了极致。

黎元洪:最记仇的“墙头草”

辛亥革命中的另一个大人物黎元洪,革命前任暂编第二十一混成旅协统,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是清朝军队中的一个旧式军官。武昌首义后,他参与镇压起义,亲手杀害了两个新军士兵。

武昌首义成功时,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重要人物都不在武汉,革命派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当时在前线策划、指挥、参与作战的吴兆麟、熊秉坤、曹亚伯等一干革命党和立宪派人物、湖北咨议局局长汤化龙推荐黎元洪担任湖北都督。

起初,黎元洪坚决不与革命党人合作,认为这不是抬举自己,而是害自己,他知道革命是要掉脑袋的事。后来汉口、汉阳相继光复,各地革命形势高涨,黎元洪感到清王朝大势已去,立即见风使舵,坐上了湖北都督的交椅,后来还两度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然而就是这个被革命党人一手扶上高位的黎元洪,一阔就变脸,搞起秋后算账的把戏。当初革命党人推荐黎元洪任湖北都督时,湖北革命党人张振武曾经提出反对意见,起义过程中对于黎元洪曾经弃城而逃的行径也十分鄙夷,由此开罪黎元洪。

黎元洪任湖北都督后几次想把张逐出湖北不成,后来假袁世凯之手将张振武骗至北京杀害。

汤氏兄弟:最反复的“墙头草”

在辛亥革命众多人物中,汤化龙、汤芗铭兄弟俩是很有名气的。他们的出名源自不断地在不同阵营之间倒来倒去,以至于影响了革命的进程和结果。

哥哥汤化龙是清政府湖北咨议局局长,食的是清政府的俸禄,却积极参与和支持革命党人的起义。他协助革命党人说服黎元洪就任湖北都督,使革命有了一个首脑和指挥机构,他还在武昌起义的紧要关头致电弟弟汤芗铭,使其率领海军舰艇起义,给了清王朝沉重的打击。

袁世凯在定都南京还是北京、要求孙中山让出大总统宝座等问题上胁迫革命党人时,汤化龙站在了袁世凯一边;袁世凯搞复辟、梦想当皇帝时,汤化龙又回归到孙中山的讨袁队伍中来;袁世凯死后,汤化龙又依附段祺瑞,站在了革命派的对立面,反反复复,随风摇曳。

汤芗铭1910年任海军统制萨镇冰的参谋长。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汤芗铭奉命随萨镇冰率舰队前往湖北,协助陆军大臣荫昌反攻武汉。

汤芗铭在收到大哥汤化龙“早日反正,以立殊功”的密函后,立即密谋起义并接管了舰队指挥权,起义舰艇游弋于汉口外江面阻止清军渡江,在作战中击毙清军400余人,有力地声援了武昌革命军。

武汉革命军在海军官兵的援助下,巩固了革命政权。中华民国成立,汤芗铭因援汉之功,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首届政府国务委员、海军部次长兼北伐军海军总司令。

汤芗铭奉孙中山之命率舰队北伐,协助山东革命军光复山东登州。到此时此刻,汤芗铭在辛亥革命中的形象还是光彩照人的。然而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当上大总统后,汤芗铭就全身心地倒进了袁的怀抱。

他率领舰队奔赴江西,镇压宣布江西独立的李烈钧起义并攻占湖口。接着又奉袁的命令,率领舰队至湖南岳州,威逼湖南都督谭延闿取消独立。

由于汤芗铭镇压“二次革命”有功,袁世凯任命汤芗铭为湖南都督兼民政长,执掌湖南军政大权;汤芗铭为得到袁世凯的进一步信任,在湖南大开杀戒,被他杀害的革命党人和普通群众达两万多人,一时血流成河,湖南人民称其为“汤屠夫”。

两面派对革命危害之惨烈、教训之深刻,由汤芗铭略见一斑。

章太炎、朱瑞、李燮和:最匪夷所思的墙头草

章太炎早在1900年就从改良派的泥淖里走了出来,致力于推翻满清统治,1902年在逃亡日本期间,与孙中山正式结交,受到很大鼓舞。

为了宣传“排满”民族革命思想,和秦力山等人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号召留日学生“雪涕来会,以志亡国”。同年6月在《苏报》上发表著名文章《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对康有为的保皇言论逐条进行批驳,并为此被清政府逮捕,坐牢三年。

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十分坚定的革命党人,却不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宣布退出同盟会,与孙分道扬镳。政见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的所作所为就令人费解了。

他先是与黎元洪及立宪官僚广通声气,其言论行动大都对革命不利。后来公然鼓吹“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要求解散同盟会,表示拥护袁世凯当大总统,建都北京。

他的一系列表现被袁世凯所欣赏,先后任总统府高等顾问、东三省筹边使。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案件发生后,章太炎似乎又清醒过来,公开宣布辞职,参与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斗争。

可惜好景不长,他在1918年10月退隐后,自办国学讲习所,除了反对新文化运动,鼓吹“尊孔读经有千利而无一弊”外,还极力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直接为一些当时的军阀歌功颂德。章太炎的摇摆不定,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颇具有代表性。

朱瑞是早期同盟会会员,与秋瑾等革命志士过从甚密。辛亥革命起义之夜,率部攻占军械局;杭州光复后,任浙军援苏支队司令,率部参加光复南京战役,指挥浙军奋力夺得南京城外制高点,为南京光复立下汗马功劳。

就是这样一个反对封建帝制的革命者,在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中,身为浙江都督、革命军第五军军长的朱瑞拒不响应。开始表面恪守中立,暗里倾向复辟派,最后倒向袁世凯。民国四年,竟然上书劝袁世凯称帝,彻底从一个革命者堕落为一个封建复辟者。

无独有偶,从反对封建帝制的坚定革命者变为不遗余力恢复封建帝制、被万人唾弃的复辟分子还有李燮和。

1900年,李燮和到长沙求学,得识黄兴、刘揆一等人,自此走上革命道路。辛亥革命中,为了沪宁光复,前后曾五任总司令,为辛亥革命在江南的胜利建立了殊勋。

李燮和是上海起义“临时总司令”。在上海起义前,李燮和就通过同乡关系策反清军军警,掌握了上海、吴淞一带大部分清军武装。1911年11月3日,李燮和与同盟会的陈其美在上海闸北和市区同时领导了起义,李燮和负责光复闸北和吴淞,陈其美负责市区。

当晚,陈其美进攻江南制造局失利,被局内清军所俘。李燮和闻讯后,连夜率闸北起义军警前来助攻,战至拂晓,打垮了固守的清军,救出陈其美。由于这一战功,上海起义诸军公推李为临时总司令,指挥军事,司令部设于制造局内。

但上海光复第三天,就发生沪军都督职位之争。在推举上海革命领导机关的海防厅会议上,陈其美利用帮会势力,大闹会场,乘机夺取了沪军都督宝座,并兼任司令部部长。李燮和仅被委任为“参谋”,原有的“临时总司令”一职也化为乌有。

奉李燮和之命领导吴淞光复的黄汉湘等人对陈的做法十分不满,决定迎请李燮和来吴淞出任都督。李燮和顾全大局,不愿由此造成革命阵营的分裂,力辞沪军都督,只是担任了吴淞军政分府的司令。

他的高风亮节受到孙中山的赞扬。此后,在光复南京的战斗中,李燮和连拔乌龙山、幕府山两炮台,以寡克众,建立新功。

可以说,在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中,李燮和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斗士、不折不扣的英雄。可惜他晚节不保,在著名立宪派人物杨度的拉拢下,参加了臭名昭著的筹安会,积极鼓吹恢复帝制,劝进袁世凯龙袍加身,是“筹安会六君子”之一,背叛了他反帝反封建的初衷,也背叛了他曾经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的“共和”伟业。

1927年,李燮和病逝之前,曾经自撰一联,表达了对参加筹安会一事的痛心和悔恨:“北顾效三呼,渡河杀贼虚初愿;南来欠一死,列简蒙冤愤晚年。”惜哉,悔之晚矣,千古骂名,岂是一副对联可以了结!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山本五十六资料介绍山本五十六是谁击毙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山本五十六是谁?本文将为你介绍山本五十六的详细资料,带你了解真正击毙山本五十六的是谁?山本五十六资料介绍:山本五十六(日文平假名: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

  • 香烟包装发展历史发展过程详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香烟包装越来越精致,香烟在包装上耗费的时间和金钱都可与香烟本身相媲美,香烟包装的发展史介绍。香烟包装发展历史发展过程详细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烟草产品主要以烟丝和70S平装卷烟为主,烟丝包装由手工完成,商标为方形小标。卷烟设备多为半自动简易型平装卷烟机和简易型半自动直包包装机,小包商标纸的一头有一条

  • 辛亥革命时清朝的八旗军们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很多人对于清朝的认知停留在清朝的腐败和懦弱上面,但是清朝也曾经有过一只特别厉害的军队。他们也曾经骁勇善战,能骑善射,从入关中原之后,中原以农业为主,而不是以畜牧业为主,温和的地理环境让这些满清贵族子弟的生活变得安逸下来,直到辛亥革命,孙中山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国。在清

  • 袁世凯生平资料介绍袁世凯是怎么死的袁世凯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袁世凯,世人评价或褒或贬,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袁世凯的生平资料,袁世凯是怎么死的,袁世凯的历史评价如何。袁世凯生平资料介绍: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与南方革命

  • 古代人怎么说话的:说方言还是普通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人怎么说话的?古代人说的是普通话还是方言?本文来说说古代人说话这个事。现代意义上的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标准的通用性语言。我国的年代划分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前定义为古代时期。1840至1949年是近代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是现代时期。强制推行普通话是从清朝时期开始的,但是没有成功。夏商周

  • 南京大屠杀资料介绍南京大屠杀调查报告日军有哪些罪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京大屠杀,日军都对中国人犯了哪些罪行。让我们一起看看当时的南京大屠杀调查报告和调查结果是怎么描述日军的罪行的!南京大屠杀资料介绍: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

  • 《江山故人》剧情结局男女主演员上映时间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江山故人》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视剧?《江山故人》的剧情讲的什么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江山故人》男女主结局怎么样?《江山故人》上映时间是什么时候?小编来述说关于《江山古人》这部剧。《江山故人》根据作家寐语者小说《帝王业》改编,讲述了王儇与萧綦因为一场权利的交易,先婚后爱共定天下的故事。《江山故人》剧

  • 辛亥革命的功臣为什么最后当了汉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近代以来,清廷在开展洋务运动之后不断地向西方强国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知识,希望这些留学生能够奋发图强,以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后来留学生中的一大部分都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粉墨登场,民国的历史也是风起云涌,殷汝耕也是他们中的一员。1904年,殷汝耕官费留学日本,在日本,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 南京保卫战资料介绍南京保卫战战役过程结果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京保卫战战役经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最后结果会失败,为什么日军会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南京保卫战的历史资料和战役过程介绍,回顾历史上悲壮的一幕!南京保卫战简介: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淞沪会战后,日军更是直奔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而来,妄图一战定中国,国民政府组织重军进行南京保卫战,

  • 《创新中国》纪录片简介分集剧情看点影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CCTV记录频道的《创新中国》说的是什么内容?《创新中国》有多少集?《创新中国》好不好看?《创新中国》简介《创新中国》是一部由史岩、刘颖、徐欢、许丁心、史慧、胡博等人创作的讲述中国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的纪录片。它关注最前沿的科学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热点,聚焦信息技术、新型能源、中国制造、生命科学、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