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日甲午战争简介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历史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简介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82 更新时间:2024/2/3 19:54:15

历史上的甲午战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爆发甲午战争?中国和日本为什么会开战?甲午战争过程怎么样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本文来说说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当时中国处于清朝晚期,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甲午战争过程:三大阶段

甲午战争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在丰岛海面被日军偷袭之后,很快被在陆上的成欢驿的日军偷袭(成欢之战),由于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叶志超、聂士成等部驻牙山的清军被迫绕道汉城,北撤到朝鲜北部重镇、平安道首府-平壤。

毅军以分统太原镇总兵马玉昆率五营一队(约2100人),与河州镇总兵卫汝贵盛军以及奉天的奉字练军、盛字练军一起,构成了四大军29营,13526人,于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与从牙山退回的叶志超、聂士成部汇合,朝廷命叶志超为驻平壤各军总统。截至8月下旬,清军已在平壤城内城、中城、外城及东北城4区建好堡垒27处。

甲午战争第二阶段

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清廷估计到日军将乘胜入侵辽东半岛,谕令李鸿章速谋战守。李鸿章根据“各国探报,倭人将以大股图犯北京,又云谋袭沈阳”的情势,提出了“惟有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然后厚集兵力,再图大举,以为规复朝鲜之地”的战略方针。

清廷集中兵力加强对辽东地区的防御,任命四川提督宋庆为帮办北洋军务兼前敌各军总统;迅速募军30营;将集结于九连城附近鸭绿江右岸的 81余营5哨,包括铭军、毅军、盛军、奉军及靖边军、芦榆防军、仁字虎勇、盛字练军及吉字练军、齐字练军、镇边军等计3.04万清军,分左右两翼防线,形成东起苏甸及长甸河口,西迄大东沟、大孤山,绵亘数十里的鸭绿江防线;清政府在以重兵屯驻鸭绿江防线的同时,又陆续从各地抽调兵力,以充实山海关至奉天、营口一带第二线的防务。

鸭绿江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约28000人。清朝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为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30000人。

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路清军实则不服调度,而且平壤新败,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日本则士气高昂,野心勃勃,日方发布由间谍宗方小太郎起草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对满清展开政治攻势,扬言要直捣北京,让清朝皇帝“面缚乞降”。

甲午战争第三阶段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日本大本营对山东半岛的作战部署为“海陆夹击”北洋舰队。李鸿章在建完各炮台后,即调派绥、巩军各4营分别驻守北帮炮台、南帮炮台。同时在刘公岛上驻扎北洋护军,并在海港东西两口布设防材和敷设水雷248颗。整个山东半岛大约有步兵约40个营、骑兵8营、水雷2营。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

甲午战争历史结果

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后党)人物西太后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相继失败后,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1884年被她罢黜的恭亲奕訢主持总理衙门。奕訢原先就主张对外国屈服,10月初,奕訢亲自出面,请求英国联合美国和俄国共同调停中日战争。由于美、德、俄三国各有各的打算,英国于10月6日提出的调停建议没有获得任何结果。

日方代表以胜利者的姿态,继续进行威胁和讹诈。美国顾问科士达则设法怂恿李鸿章赶快接受条件,以便从中渔利。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4月10日,伊藤博文提出日方的最后修正案,其条件非常苛刻,并对李鸿章说:“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回答:“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苦苦哀求减轻勒索,但均遭拒绝。4月14日,清政府电令李鸿章遵旨定约。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条约的主要内容为:

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驻扎,日本轮船得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

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

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将战俘尽数交还,中国政府不得处分战俘中的降敌分子,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分子,并一概赦免在战争中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汉奸分子,免予追究。

甲午战争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关于甲午战争的爆发背景历史过程以及历史影响就介绍到这里!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字五千年分集剧情内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字五千年》纪录片讲的是什么故事?《汉字五千年》一共分几集,每集剧情是什么?本文来介绍下《汉字五千年》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简介央视大型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用讲故事的方式,借助32个富有代表性的汉字,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以及历史充分展示出来,生动描绘了一幅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汉字,保存了人类

  • 锦衣卫历史简介锦衣卫是什么机构锦衣卫历史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锦衣卫?历史上的锦衣卫是怎么样的?设立锦衣卫的目的是什么?本文来说说关于锦衣卫的那些事。锦衣卫历史简介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朱元璋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历史过程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哪八国?历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怎么样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怎么样造成了什么历史影响?本文来书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

  • 元好问简介生平经历诗歌作品介绍元好问怎么死的墓区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好问有哪些诗歌作品,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元好问是怎么死的?墓区在哪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元好问简介: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

  • 三国人物庞统生平简介庞统的故事庞统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人物庞统生平简介:庞统的故事是怎样的?庞统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庞统?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庞统生平简介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 二十一条简介二十一条签订的历史背景经过结果和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时期的二十一条是什么意思?二十一条是内容是什么?二十一条签订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造成了什么影响?本文来详细说说二十一条签订的前因后果。二十一条简介“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觐

  • 三国人物法正生平简介法正的故事法正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人物法正生平简介:法正的故事是怎样的?法正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法正?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法正生平简介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

  • 青铜器的历史简介青铜器的发展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青铜器的发展历史距今有多少年了?青铜器究竟是什么?青铜器有什么作用?本文来介绍下青铜器。青铜器简介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 北京条约内容简介北京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北京条约是怎么签订的?北京条约有哪些内容?清政府同哪些国家签订了北京条约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北京条约简介《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

  • 杨戬资料简介杨戬究竟是谁杨戬为什么有三只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典神话故事中杨戬有三只眼,那么杨戬为什么有三只眼?杨戬究竟是什么身份?关于杨戬的神话故事有什么呢?本文来说说杨戬的故事。杨戬简介杨戬,全称英烈昭惠清源妙道敷泽兴济二郎显圣真君,通常被当作传说里二郎神的名字,是神仙与凡人结合而生,生父杨天佑与母亲云华仙女的独生子。杨戬是一位神威显赫、法力无边、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