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云十六州是哪些地方

燕云十六州是哪些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43 更新时间:2024/3/18 0:36:49

燕云十六州是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后晋时期十六州分别是: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境域为险要之地,易守难攻,自古以来这些地方便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原王朝北部边境天然的防御阵地。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五月,作为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反于晋阳,后唐发兵讨伐。石敬瑭求救于契丹,向契丹主耶律德光称臣,并以父礼事之,约定解围称帝事成后制让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九月,耶律德光亲率骑兵击破包围晋阳的后唐军队。十一月,耶律德光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依前约,将十六州割付契丹。

燕云十六州脱离中原政权的控制,北部边防几乎无险可守,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而契丹昼夜之间即可饮马黄河。宋朝的很多皇帝一生都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人生使命和终极抱负,然而到南宋灭亡为止,两宋加起来一共存在了320年之久,仍然还是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直到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得以重新并入汉人势力范围,结束了数百年北方游牧政权的统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高平之战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高平之战指的是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契丹联军与后周在泽州高平县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市高平市与泽州县交界处的巴公镇)一带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此战中,后周初战不利,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终于扭转战局,此战以后周的大获全胜告终,中原王朝从此由弱转强。五代十国时期,继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个

  • 郑和为什么要做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和出生于云南昆阳,原名叫马和。据《故马公墓志铭》,郑和曾祖父伯颜,祖母与母亲,均称“温氏”。祖父、父亲之名则未载,以“哈只”代称,故父即“马哈只”。就此,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存在“淡忘论”和&ldquo

  •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和下西洋已知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指在明朝永乐和宣德时期(公元1405年至1433年间)的七场连续的大规模远洋航海,累计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1、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三年

  • 朱高炽张皇后几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高炽和张皇后生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子分别是:明宣宗朱瞻基、越靖王朱瞻墉、襄宪王朱瞻墡;女儿是嘉兴公主。除了与张皇后所生的三位皇子以外,还另有7个儿子,分别是:郑靖王朱瞻埈、蕲献王朱瞻垠、荆宪王朱瞻堈、淮靖王朱瞻墺、滕怀王朱瞻垲、梁庄王朱瞻垍、卫恭王朱瞻埏。7个女儿,分别是:庆都公主朱圆通、清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目前不同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1、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明代多种文献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西山杂志·三保太监下西洋》“永乐三年成祖疑惠帝南逃,命中官郑和、王景弘、张文等造大船百艘,率军二万七千余。”顾起元《客座

  • 海参崴什么时候割出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参崴在清朝时为中国领土,1860年11月14日被清朝割让予俄罗斯帝国后改为俄文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海参崴自新石器时代时起便有人类居住,后历为渤海国、辽朝、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统治,1860年11月14日清朝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

  • 扁鹊是什么时期的名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具体是的生卒年并没有详细记载,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前后,卒于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传说中东周战国时期姜齐勃海郡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人。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

  • 春秋第一位霸主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五霸之首是齐桓公。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今山东鄄城)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

  • 齐桓公读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桓公读音是【qí huán gōng】。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桓公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

  • 周世宗柴荣在位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世宗柴荣在位5年5个月(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周世宗柴荣是五代第一明君,他为政英明练达,果敢敏捷,言谈开明,薛居正监修的《五代史》(《旧五代史》)谓柴荣:“神武雄略,乃代之英主也。”周世宗柴荣是位志在四方、有能力统一河山的军事家, 更是目光远大、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自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