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平津战役历史简介平津战役背景过程和历史影响

平津战役历史简介平津战役背景过程和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97 更新时间:2023/12/26 14:35:15

历史上的平津战役是怎么发生的?平津战役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是怎么样的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我们来看下文。

平津战役简介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平津战役历史背景

全国军事形势发生新转折,蒋介石决定暂守北平、天津。1948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进行的第一个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部47.2万人,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由于辽沈战役的胜利和其他战场的胜利,全国军事形势发生了新的转折。

人民解放军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余万人上升到300万人,从劣势转为优势;国民党军总兵力则由430万人下降到290万人,从优势变为劣势。11月14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指出:再有1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平津战役的战前形势怎么样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结束,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经占有优势。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歼灭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47.2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在华东、中原战场上发起了围歼国民党军刘峙集团的淮海战役;在西北战场上将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主力压缩于关中地区;在华北战场上正围攻国民党军阎锡山所部,而孤悬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等地的国民党华北伪“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集团面临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在战略上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11月初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谈,将华北党政大权、统筹经济权力、及直接接受山东青岛的美国西太平洋舰队援助的权力授予傅作义。傅作义认为华北解放军只有待东北解放军入关后,才能联合发动较大攻势,但东北解放军经过3个月甚至半年的休整。

控制平津地区既可利用美国援助和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扩充军队,又可将华北、东北解放军在华北,对整个战局亦属有利,固守平、津,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

傅作义依据上述方针,于11月中、下旬先后撤退了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守军,除归绥(今呼和浩特)、大同外,将其12个军42个师(旅)及地方部队共50余万人,部署在东起滦县、西至柴沟堡(今怀安)长达500公里的铁路沿线。

这一部署的特点是:蒋系的3个兵团,8个军,25个师,防守北平及廊坊、天津、塘沽、唐山等地;傅作义的1个兵团、4个军、17个师(旅),防守北平、怀来、宣化、张北、张家口、柴沟堡等地。

国民党军部署

蒋介石于11月初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谈,认为华北解放军只有待东北解放军入关后,才能联合发动较大攻势,但东北解放军经过3个月甚至半年的休整。控制平津地区既可利用美国援助和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扩充军队。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和1个铁道纵队共84万人,除了第4、第11纵队等部组成先遣兵团于1948年底向河北省遵化、蓟县地区开进外,主力分别在锦州、营口、沈阳地区休整,积极准备入关作战。

解放军部署

194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休整1个月左右,然后入关,在华北军区部队协同下于1949年上半年歼灭傅作义集团主力,解放平、津等地,实现东北与华北的统一。11月中旬,在徐州刘峙集团已被分割,其黄百韬兵团即将被歼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军委为防止蒋介石将平、津地区之守军南撤,加强其长江防线,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抑留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的作战方针,并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人民解放军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切断其南撤西逃之道路。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由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出动,向平、津、塘、唐地区挺进。25日,华北军区第3兵团由集宁地区东进,29日向张家口地区守军发起攻击,相继占领柴沟堡、万全、沙岭子等地,形成对张家口包围之势。

傅作义急令在北平的第35军(欠1个师)及怀来(今怀来县)的第104军第258师乘汽车连夜驰援张家口;又令昌平的第104军主力移至怀来,涿县的第16军移至南口、昌平间,以确保北平与张家口的联系。

中央军委鉴于吸引傅系部队向西的目的已达成,12月,令华北军区第2兵团由易县、紫荆关向涿鹿、下花园急进,割断怀来、宣化间的联系;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由蓟县向南口、怀来急进,切断北平、怀来间的联系,抓住傅作义的援军,使其既不能西逃,也不能东撤。

5日,先遣兵团主力一部在行进中攻克密云,歼灭第13军1个师,主力向延庆、怀来急进;华北第2兵团进抵涿鹿以南。傅作义感到北平受到威胁,遂令第35军由张家口星夜东撤,令第104、第16军由怀来、南口向西接应第35军;并令第92、第62军和第94军主力由津、塘地区开往北平加强防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德先生赛先生简介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德先生赛先生简介: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德先生赛先生的提出有什么意义?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德先生赛先生简介“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德先生赛先生的历史背景“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一名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一大重要口号。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

  • 徐志摩代表作品简介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徐志摩代表作品简介: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是怎样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徐志摩个人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

  • 辽沈战役历史简介辽沈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辽沈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一大战役之一,那么辽沈战役发起的背景是什么?辽沈战役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最后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辽沈战役简介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

  • 徐志摩生平简介徐志摩的故事徐志摩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徐志摩生平简介:徐志摩的故事是怎样的?徐志摩是怎么死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徐志摩生平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

  • 历史上北平怎么解放的和平解放北平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解放战争中北平幸免于难,那么历史上北平是怎么被解放的?为什么说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呢?我们来看下文。北平解放历史简介北平和平解放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平津战役的尾声。1949年1月15日,天津的国民党守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北平的国民党守军陷於绝境。16日,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邓宝珊代表总司令

  • 杨慎简介生平经历代表著作介绍杨慎的思想主张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慎是明朝时期的三大才子之首,杨慎有哪些思想主张?代表著作有哪些?杨慎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一起来了解一下文人杨慎吧!杨慎简介: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 徐渭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介绍徐渭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徐渭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有哪些代表作品?徐渭最后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里?一起了解一下吧!徐渭简介: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

  • 张岱简介生平经历介绍张岱著作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岱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有哪些著作?一起来看看吧!张岱简介: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

  • 李时珍简介生平经历代表著作介绍怎么死的墓地故居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时珍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李时珍的代表著作有哪些?最后是怎么死的?墓地和故居分别在什么地方?一起了解一下吧!李时珍简介: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

  • 明朝内阁制简介明朝内阁的特点及成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内阁制简介:明朝内阁制有什么特点?明朝内阁制是怎样运行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明朝内阁制简介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