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

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269 更新时间:2024/2/19 21:18:16

袁崇焕本来是一文官,由于关心国事,后投笔从戎,单身匹马闯关外,取得战果无数。在崇祯二年十二月,袁崇焕却被捕入狱,最后被处死。

这一忠君爱国,英勇抗敌的大英雄,崇祯为何要杀他呢,而且还处以此极刑,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为什么我称为袁崇焕式悲剧,因为袁崇焕的悲剧最为典型,也最为凄惨。历史书上,没有交代岳飞是怎么死的,只说就义于杭州风波亭,但想来不会是凌迟。而且岳飞的死除了朝廷,民间都是很同情的,都是知道他的忠,他的冤枉,但袁崇焕却要等到被凌迟后100多年由自己的对手来给自己平反。想来是何等的悲哀。

不管怎么样,我们发现,袁崇焕式的悲剧,从古到今都不乏其例,所以,我很想仔细的挖掘挖掘袁崇焕的悲剧。我前面说过,我是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并希望能对现代有所警示,不要再蹈前辙,让英雄含恨。

公元一六一七年,也就是明朝万历皇帝45年,满清的奴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发兵攻明。次年攻占辽东重镇抚顺。明兵大败,总兵官张承荫战死,万余兵将全军覆没,举朝震骇。万历四十七年,又爆发了具有决定性的萨尔浒战役,结果明朝军队又是大败,在以后的日子里,明朝与满人又打了好几场大仗,明军每战皆败而且是全军覆没的败。

辽东的局面已经到了几乎无法收拾的地步,整个明朝朝廷都找不到可以挽回危局的人。因为明朝的制度是文官指挥军队,而文官只会做八股文章,对于打仗是一窍不通的。由这些只会写八股文章的(也许还会做诗)文人,来带领军队冲锋陷阵,岂有不败之理。

既然文官带不得兵,为什么还要让他带呢,因为皇帝害怕武将造反。这就是明朝的制度,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军队没有战斗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在辽东的局面难以收拾的时候一个广东东莞人毅然的站了出来,用自己无以复加的勇气,来承担起辽东这一危局。这个人就是袁崇焕。

袁崇焕也是个文人,而且是中了进士的高级文人,但他是文人当中的异数,因为他不但作的好八股,而且还很能打仗。这么一个既能打仗,又能作八股的文人,真是明朝皇帝的运气。

关于袁崇焕的履历,在金庸的文章里是这样交代的“袁崇焕,广东东莞人,祖上原籍广西梧州藤县。生于哪一年无法查考。他为人慷慨,富于胆略,喜欢和人谈论军事,遇到年老退伍的军官士卒,总是向他们请问边疆上的军事情况,在年轻时候就有志于去办理边疆事务,他少年时便以“豪士””自许,喜欢旅行。”并交代,他是万历47年的进士,也就是萨尔浒战役爆发那年的进士。

袁崇焕考了几次进士才考中,可见他也不算是什么文采出众,而且是个文人,想来也没什么好武艺。但是,他有一颗异与常人的肝胆,就是凭着这幅肝胆,所以后来在独守孤城,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时能够坦然自若。

袁崇焕第一次对敌,遇到的就是努尔哈赤一个中国历史上继成吉思汗后最伟大的军事天才。而且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也很悬殊,袁崇焕仅孤城一座,兵将万余。

而努尔哈赤是精兵13万,号称20万,当时有满人不过万,过万便无敌的说法,努尔哈赤确是13万。以身经百战,对初次带兵;以精兵13万,对弱旅万余,战役的结果似乎应该毫无悬念。

然而,结果很是意外,至少努尔哈赤很是意外,自己此前百战百胜,所向披靡为什么一座孤城,一介书生却奈何不得。历史也将记住这座孤城,因为它成就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这座孤城就是宁远即现在的辽宁兴城,在锦州与山海关之间。

努尔哈赤攻宁远不克,伤亡惨重,自己也身受重伤,不得不放弃,半年多以后含恨死去。

袁崇焕却因为宁远一战,一举成名。在战斗当中,袁崇焕把文人儒雅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至。当强敌薄城时,他却与朝鲜使者安坐城楼对弈;当朝鲜使者惊惶失措时,他却只是淡淡的说了句:“贼来了”。

但是,他毕竟不单单是文人,当情势危急时,他也放下文人的架子,亲冒失雨,受伤也不稍退。宁远城曾一度险些告破,城内百姓无不抱怨说:“袁崇焕为了自己,害死满城百姓”,但当强敌退后,同是这些抱怨的城内百姓,扶老携幼,至袁崇焕门前感激流涕。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前一后,群众态度的变化,当然我们不能怪百姓的不识大体,因为你不能要求人人都有那么高的觉悟。蝼蚁尚且偷生呢。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民意有时候也是盲目的,这种盲目有时候会变得很吓人,很难以理解。

努尔哈赤死了,袁崇焕的对手换成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同样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但是他跟他父亲一样也没能突破宁远这一防线,于是他选择了避开,绕道从蒙古经大漠,克遵化,直趋北京城。

这时候,明朝在北京城里的皇帝是朱由检,也就是崇帧皇帝。满洲人打到北京城来了,这位年轻的皇帝吓得手足无措,即命袁崇焕赴援。袁崇焕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怠慢,派手下赵率教狙击清兵,(赵率教后来战死)自己也带了9000人急急忙忙奔向北京城。谁会料到,他奔向的却是无尽的深渊。

北京城下,铺天盖地的满洲人,杀生震天。城内是拼死抵抗的明朝战士,和惶惶然的明朝皇帝以及他的大臣。其实,早前袁崇焕就曾上书,提醒注意,满洲人可能绕道进攻北京,可是奏折上去,竟如石沉大海。

正在北京城危在旦夕的时候,满洲人进攻的部队当中突然响起了:“袁崇焕来了,焕崇焕来了……”的呼声,结果满洲人顿时溃败,北京城暂时保住了,可见当时满人对袁崇焕的敬畏。

其实,当时袁崇焕手里不过9000人,满人却是近20万,实力相差悬殊,只是袁崇焕的品牌效应,顿时让满人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皇太极过不了袁崇焕这一关,顿生一计,这一计便是反间计。翻看中国的历史,我们发现反间计经常被使用,而且手段并不是很高明,奇怪的是不甚高明的反间计却屡屡能够得逞。

同样,皇太极用的反间计也不高明,至于怎么个不高明法,《袁崇焕评传》里分析的很详细,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我就不多说。

总之,结果就是,崇帧皇帝中了皇太极不甚高明的反间计,把袁崇焕抓了起来。而且北京城里谣言开始流传,说满洲人能长驱直入是袁崇焕引来要逼迫皇帝求和的。大家都骂袁崇焕汉奸。

袁崇焕被杀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承诺五年平辽,结果金兵却攻到北京城下。

承诺五年平辽,这是什么意思?原来崇祯元年七月,袁崇焕入京言事,崇祯与他谈及收复辽东方略时,袁崇焕夸下海口称:“方略都已经写在我的奏疏中。为臣既然得到陛下的特别关照,希望还能得到便宜行事的权力。(这样一来)只需五年,我就能恢复整个辽东。”崇祯听后欣喜地说:“如果能恢复辽东,朕绝不吝惜封侯级别的赏赐。你努力解救天下人的倒悬之苦,也是在为你的子孙谋福。”

话讲到这里,崇祯暂退内室小憩。给事中许誉卿趁机询问袁崇焕“五年平辽”的具体计划,袁崇焕回答说:“皇上焦虑劳苦,我只是安慰他罢了。”许誉卿提醒道:“今上英明,怎么能用轻慢的态度回应?来日真的按期问责,你打算怎么办?”袁崇焕也自知“五年平辽”有些托大,怎奈覆水难收。为了更容易实现目标,他在崇祯小憩后再次奏请道:“辽东事务本来就不易处理。陛下既然委任给臣,臣不敢推辞。但五年之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才,兵部调兵将,必须事事配合我,如此才可以成功。”崇祯急于收复辽东,对这些要求全部应允。

做为一心想中兴大明,收复后金占领的辽东大片土地的崇祯,给予了袁崇焕很大的权力、财力、兵力支持,但是结果辽东寸土未复,皇太极却率领后金后杀到了北京城下,差点端了大明王朝的老窝,崇祯又惊又吓又气又恨,他觉得被袁崇焕忽悠了,欺君之罪可不小啊,杀。

二、资寇以粮

明天和崇祯年间,中国北方三十年天灾,百姓啃树皮,吃草根,甚至出现人吃人惨剧,明政府停止了对多个友邦的粮食资助。崇祯二年,袁崇焕两次上书请求开马市,以粮资助格尔沁部,遭到崇祯的拒绝,并且警告他说:“西夷市买货物,明是接应东夷,藉寇资盗,岂容听许?” “西夷通奴,讥防紧要。奏内各夷市买布帛于东,明是接应,何以制奴?着该督抚严行禁止。” 袁崇焕认为如果不开马市,不卖粮给格尔沁部,格尔沁部要是与后金合作,并且做为向导,引领后金攻打大明就麻烦了。

天真的袁崇焕向崇祯保证开了马市,卖粮给格尔沁部,格尔沁“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并且在高台堡开始与格尔沁部进行交易。在袁崇焕开市卖粮于格尔沁部的同时,格尔沁束步地部与后金也开始了粮食交易,有人将此事汇报给袁崇焕,袁崇焕却不相信。

在多次下诏禁止开市后,袁崇焕仍抗旨行事。于是崇祯皇帝最后告诉袁崇焕。如果高台开市,造成“藉寇资盗”的后果,袁崇焕必须负相关责任。 袁崇焕一边开市交易,一边向崇祯解释,谁知道最后严重后果不期而至,格尔沁部最终还是投靠皇太极,并且作为向导,带领皇太极围困北京城,同时广宁也出现了粮竭的局面。

崇祯的担心的事还是出现了,他认为袁崇焕三番五次对于自己的政令与警告抗旨不遵,“以粮资寇”,为蒙古人和后金人提供了很大帮助,并且他保证的格尔沁“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最终未能避免,造成自己差一点城毁国亡,那么他就要承担由此造成的责任。

三、妄杀毛文龙

毛文龙被袁崇焕假借崇祯的名义斩杀,在未出现严重后果前,崇祯因为还要重用袁崇焕,也只能捏着鼻子不出声,只是一但出现危机,这个妄杀的帽子,就直接扣在袁崇焕头上了。

其实毛文龙确实有被杀的理由,但是袁崇焕擅自做主就越权了,毕竟毛是大将,这件案子上他有三点失误,一是杀的时候不对,二是杀之前未与崇祯通气,三就是杀了毛文龙后,再无与毛相当的将领统率东江之兵,于是后金无后顾之忧,放弃从宁远入关,绕道蒙古从大安口进入直逼京师。

四、蓟门防务空虚,导致后金长驱直入

袁崇焕的主要兵力一直在宁远一带,因为后金的主要进攻方向也一真的在这里。

天启七年(1627年)林丹汗西迁,召城大战后蓟门外的蒙古部落朵颜束不的部投降后金。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明朝曾作过一次努力拉拢朵颜三十六家但失败了。此时,蓟门外就显得形势就紧张起来了,于是朝中许多大臣都提出蓟门防务紧要,必须切实加强。

原来蓟门是有四五万兵力的,后来袁崇焕提出“汰兵减额”淘汰老弱兵员,精简了部分兵力,接着修建锦州城的时候又调走了一万人到辽东关外,这样蓟门防守就薄弱了。如果在修建锦州城之后,袁崇焕能立即调遣兵力增防蓟门,也不会给后金有机会乘虚而入。但是袁崇焕可能判断错误,一直以为后金不会从蓟门入关,就象他一直以为开马市后格尔沁“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一样,谁知道他自以为是,可敌人偏偏就从那里攻入关内,并且没多少阻挡地长驱直入。前方固若金汤,后方防守空虚,给敌以有机可乘,这个责任必须要有人承担。

五、私自和后金议和

袁崇焕在努尔哈赤死后派人去后金吊孝,对此,后金国内一片哗然,但是皇太极考虑到当时自己内部政局动荡不稳,与袁崇焕的战斗未取得胜利,自己国内经济状况恶化,所以主动得出议和,议和书中指责双方的斗争主要原因是在大明,并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遭到袁崇焕的拒绝。后来皇太极再次提出议和要求,这次袁崇焕未拒绝,而是与之虚与委蛇,拖延时间,趁机修建锦州城。谁知道,这也是皇太极的缓兵之计,他也趁袁崇焕犹豫之时出兵朝鲜,迫使朝鲜与之签订同盟合约,由此获得了很多粮食供给,也解决了内部政局动荡混乱问题,并且借机绕道内蒙袭击大安口,从大安口突破长驱直入突袭京师。崇祯是要求袁崇焕主动出击与后金对战的,但是袁崇焕一直没有主动攻击,这让疑心病颇为严重的崇祯产生了怀疑,加上崇祯在议和上态度不明朗,而袁崇焕却很积极,这让崇祯以为袁崇焕私自议和别有用心。

六、皇太极从大安口进入,袁崇焕未进行阻挡和战斗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由遵化附近入塞。次日,山海关得警赵率教驰援遵化,但由于海关的兵力并不多,赵率教只带领了三五千人赶赴遵化。

十一月初二至袁大人才从宁远赶到前屯营,得报后金已经在围攻遵化了。十一月初四,袁大人率兵到山海关,此时赵率教战死于三屯营。十一月初五,袁崇焕率军入蓟,十一月初六,袁大人到了永平,此时遵化已于十一月初三陷落,由袁大人之“汰兵方略”裁撤下来的汰兵打开城门,巡抚王元雅死。袁大人于榛子镇接到崇祯圣旨,得调度指挥各镇援兵之权。

十一月初九,袁大人到了蓟州顺天府。十一月初十,袁大人上疏崇祯,曰:“入蓟州稍息士马,细侦形势,严备拨哨,力为奋截,必不令敌越蓟西”。(《明实录》十一月丙申)其中这个“必不令敌越蓟西”是袁大人继“五年平辽”、“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后又一经典……

袁大人上疏后便开始部署蓟州防御。此时,蓟辽总督刘策和各路兵马汇集蓟州。十一月初九,刘策率军援守蓟州,尤世威而防通州蓟州两地之间。但袁大人却将兵力分散布防于蓟西各地,他令刘策回守密云,命尤世威回防昌平。

朝野对袁崇焕战守布置非议甚多,孙承宗更指出集中兵力紧守蓟州三河一线为要务,否则敌人越蓟州三河则可直扑北京。事实证明,由于保定兵和昌平兵的远去,蓟州防备兵力严重不足,连起码的侦防也做不到,结果皇太极轻易越过蓟州直趋北京,袁大人直到十一月初十四才发觉方提兵追赶,被朝庭寄与厚望的蓟西防线竟不经一战便完全失效,这不能不让崇祯怀疑袁崇焕如此摆兵布阵的动机,是故意放皇太极长驱直入围攻京师吗?你袁崇焕上疏“必不令敌越蓟西”,但是却让敌从其他地方轻易通过,什么意思啊?

七、袁崇焕被捕下狱,辽东兵不听朝廷指挥,只听袁崇焕一人

在后金大兵压城之时,在袁崇焕在城外奋力杀退后金精兵之时,崇祯将袁崇焕叫进宫,在宫中将其逮捕下狱,并放出话,说袁崇焕通敌谋反被捕,余者不问。祖大寿惊怒之下,带兵回锦州,路上碰到援锦的主力,听说抓了袁督师,也都愤而返。

此时,北京城四周勤王军也不在少数,可是,全都不敢进城,又没有总指挥,反而被后金大破数阵,损伤数万,崇祯大惊,他派人到监狱,让袁崇焕写信,召回祖大寿。祖大寿接到袁崇焕的信并不愿回来勤王,但是在其母亲的劝说下起兵回到北京将后金兵赶走。

这让崇祯很害怕很愤怒,辽东兵成了你袁崇焕私人的兵了吗,你的部下连皇帝的指定都不听了,是你授意的吗,不然他们哪有那个胆子,你想拥兵自重吗,这还了得。你平时人在宁远,我叫不动你,现在你已经身陷囹圄,还敢和我较劲,那我还能放你出来吗,如果放你出来,那还不放虎归山。

八、阉党与东林党人斗争的牺牲品

明朝后期,阉党与东林党人的斗争可谓相当激烈。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把持朝政的时候对东林党人进行过很多迫害,后来崇祯登基,将阉党清扫一空,包括魏忠贤,魏忠贤后来死在流放的路上,这次斗争是东林党人取得重大胜利,因为魏忠贤的案子就是东林党人钱龙锡审理的,阉党对钱龙锡恨之入骨。但是很快阉党死灰复燃,重新得势,又开始反攻东林党人,这一次袁崇焕下狱,阉党抓住这个机会,当然不会放过。虽然袁崇焕不是东林党人,但他与钱龙锡关系很好,打压袁崇焕也是打压东林党人的势力。由于阉党的攻讦,崇祯认为袁崇焕与钱龙锡结党营私,迫害政敌,特别是杀害毛文龙,对袁崇焕的意见就更大了。在阉党的努力下,也在崇祯对袁崇焕日积月累的意见、疑心、猜忌、愤怒、惊吓之下,阉党判了袁崇焕“灭三族”,后来有人说情,才“减刑”为“千刀万剐”。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诗巧藏三十六计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十六计相传为檀公所辑,系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要熟记三十六条妙计却非易事。有一位学子潜心钻研,终于悟出一法,在三十六计中每计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全诗除了“檀公策&r

  • 历史小说里说的十万大山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十万大山位于广西的西部,分布于钦州、防城、上思和宁明等地。十万大山的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100多公里,宽30-40公里,为广西最南端的山脉。海拔700-1000米。十万大山主峰位于上思县南部鸡笼隘附近的莳良岭,海拔1462米。名称含义:十万大山、九万大山、六万大山中的“十万&rdquo

  • 清代的官员跪拜皇帝时为啥要拍打袖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大家应该都知道大臣在见到皇帝的时候都需要行跪拜礼,毕竟皇帝的身份可是非常尊贵的。这个礼仪在古代一直都是存在的,然而到了清朝的时候,这个礼仪更加完善,竟然在跪拜的时候还要拍打两下衣袖。这个场景,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很多清朝的电视剧中都会出现。对于这样的一个行为,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疑惑吧?为什

  • 蜀国除了诸葛亮,还有哪些明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川成都南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武侯祠,是后人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造的祠庙。作为诸葛亮的主公,刘备在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他们是蜀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十四个文臣。这十四个文臣,分别是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

  • 古代皇帝每次吃饭都有很多菜,吃不完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大对物质享受十分重视。据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介绍,皇帝每顿饭桌上常常摆着几十道菜。一些人表达了他们的好奇心。当然,这些菜皇帝是不会吃的。那么,古代帝王通常如何处理剩饭呢?古代皇帝伙食可不是种类多这么简单,几乎每一样食材都是精挑细选,而且每顿饭御厨都在想方设法搞新花样,但不管皇帝的胃口有多么大,这

  • 清朝的一品大臣一年的俸禄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根据《大清五朝会典》中所记载的资料,清朝工资最高的是亲王,每年俸银10000两,禄米10000斛(1斛等于5斗)。而在百官之中,工资最高的是一品官,每年俸银180两,禄米180斛。有人可能会对这两者间收入的差距感到吃惊,作为一品的高官,年薪才180两,这个收入足够他们活下去吗?180两银子在那时候是

  • 崇祯如果对商人收税的话,明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首先,明朝银器短缺,取消了支柱营业税,朝廷就再也没有钱了。如果农民不反抗,他们就会增税。你必须反抗。将军们怎么能战斗?结果,在一人之力下,一个一直享受着大航时代巨大红利的国家被带到了灭亡。对崇祯税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崇祯继位时国家远远没到灭亡的地步,他手上还有很多牌可以打,首先他可以选择维持局面,

  • 古人是如何护理头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对头发十分重视,甚至把头发纳入伦理纲常的一部分,那么他们头发的打理应该也很重视吧?这个就不一定了,也要分不同的人群。首先我们知道,古人是很少剪头发的,甚至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剪过几次头发,留的很长很长。这样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不好洗。在古代的官员,那拿汉代的官员来说,他们每个星期都有一天的假期,专

  • 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在现在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楚国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简介楚国又称荆、荆楚 ,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金文中为奶姓 )、熊氏(金文中为酓氏 )。周成王时期(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 ),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据最新出土的《清华简·楚居》记载,楚

  • 古代攻城战很难,要死很多人,为什么打仗不选择绕行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经常有攻城战的描写,士兵扛着云梯拼命往前冲,而守方的士兵则往城下投石块,拼命防守。既然攻城伤亡惨重,为什么不选择绕过城池呢。其实古人打仗也不想打围城战,因为消耗实在是太大了。但是,城池却是不得不打,因为如果不打下城池,直接绕路的话,那基本上就跟宣告死刑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那这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