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玉环与安禄山之间存在私情吗

杨玉环与安禄山之间存在私情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122 更新时间:2024/3/18 0:49:48

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得到了无比宠幸,整个杨氏家族也随之鸡犬升天,令时人艳羡不已。安史之乱时,杨贵妃死于马嵬坡,她去世后,各种传闻层出不穷。

所谓“人红事多”,古今皆然。杨贵妃死后,关于他的各种传说层出不穷。比如,传说她当时其实没有死,后来逃到了日本等等。而流传最广的,当然就是桃色新闻了,说她曾经跟安禄山私通。《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进了秦可卿的卧室,就看见陈设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太真就是杨贵妃,“掷瓜伤乳”暗指“指爪伤乳”,用的就是杨贵妃和安禄山私通,戏弄时被抓伤乳房的故事。

那么,杨贵妃和安禄山到底有没有私情呢?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带领十五万大军逼近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一部分大臣贵戚仓皇出逃,刚走到马嵬驿,禁军将士就发生了哗变,他们杀死了杨国忠,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这就是“马嵬之变”。

查证新旧《唐书》,并不能找到杨贵妃和安禄山私通的记载,也没有相关的暗示。《新唐书》中有说:玄宗宠信安禄山,让他和杨家诸姨结为兄弟。安禄山“母事妃”(拜杨贵妃为干娘),每次朝见天子,杨家人必定设宴招待。这里的“杨家人”应该不包括杨玉环,因为她早已是大唐的“皇家贵妃”,已经不是杨家之人。而设宴招待,也必然是在宫外进行。

记载杨安“艳闻”的,主要是《开元天宝遗事》、《杨太真外传》、《禄山事迹》等稗官野史。这些作品里,对杨贵妃和安禄山的私通事件进行大肆渲染,说得活灵活现,让后人难辨真伪。其中最有趣的就是“贵妃三日洗禄儿”的故事,说杨玉环为干儿子安禄山“洗三”。“洗三”是古代的一个习俗,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日,便举行沐浴仪式,召集亲友为婴儿祝吉,也称“三朝洗儿”,意在“洗污免难、祈祥图吉”。杨玉环在禁宫里为比她大二十几岁的安禄山“洗三”,让人啼笑皆非,很有喜剧感。

或许是这些传说的影响太大吧,司马光也把“贵妃洗禄儿”的事情记入了《资治通鉴》,说杨玉环用锦绣做成的大襁褓裹住安禄山,让宫女用彩轿抬起在宫中游行。唐玄宗还亲自去观看“洗儿”并予赏赐。又说“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

毫无疑问,《资治通鉴》的这一段记载来自于野史,司马光大概倾向于相信杨玉环与安禄山有私情,所以记录了下来。也有人认为,司马光这样记述是“别有用心”,他的目的是为了警示皇帝,他觉得“杨安丑闻”是一个难得的好材料,可以对帝王的“淫逸”起到警戒作用,故而把野史传说记入正史。

到了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进一步进行演绎,说安禄山进入宫廷后,和杨贵妃有了暧昧。杨国忠发觉后奏明玄宗,安禄山被逐出宫外,改封渔阳节度使,去镇守边关。安禄山离开后,杨贵妃日夜思念,心生烦恼;而安禄山起兵也是“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

近代,蔡东藩在《唐史演义》里描写说:“禄山与贵妃鬼混一年有余,甚至将贵妃胸乳抓伤。贵妃因恐玄宗瞧破,遂作出一个诃子来,笼罩胸前。”这“诃子”是唐代贵妇中流行的一种无带内衣,相传就是杨玉环为掩饰所伤之乳而发明的。

总之,故事细节越传越多。但我们仔细想想,却实在难以信服。

首先,新旧《唐书》没有明确记载,这两部史书都是后人所撰,没有必要也不会“为尊者讳”。

其次,从情理上分析,这事发生的可能不大。安禄山是外官,是胡人,他觐见皇帝的次数是有限的,进入后宫的机会更不会很多。即使他认贵妃为母的事情是真的,他拜见贵妃时也不可能没有宫女宦官在身边,而“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杨贵妃在宫里一直受到玄宗的专宠,俩人几乎“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差不多形影不离,假使杨贵妃和安禄山真有私通的想法,也是无机可乘的。

唐玄宗晚年虽然贪于享乐,不理朝政,但他并不昏聩糊涂。他的后宫并不是混乱不堪的,若说杨贵妃可以和安禄山通宵鬼混,又让唐玄宗毫不怀疑,也是没有可能的。

再则,杨贵妃会喜欢安禄山吗?从地位上来讲,杨贵妃虽然没有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她若向安禄山投怀送抱,是要冒着失去这一切的风险的,包括她整个家族所获得的地位。从个人吸引力的角度来看,安禄山不仅比她大二十几岁,而且身体肥胖,容貌丑陋,言语粗鲁,杨贵妃又怎会瞧得上他?我们假设,即便老迈的唐玄宗无法满足正当盛年的杨贵妃,她需要找个“面首”,大概也不会选安禄山这样的。

再从安禄山的角度来看,他发动叛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新唐书》记载:“禄山反,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安禄山造反,是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而且公开指责杨贵妃和她几个姐姐的罪恶。如果二人有私情的话,他大约不会指责杨贵妃的罪恶吧,要知道皇帝的宠妃私通外臣,岂不是最大的罪恶,他指责杨贵妃,不就等于指责自己吗?

杨贵妃在死后会背上这样的恶名,我觉得,除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在作怪外,传统的“红颜祸水”论是主要原因。

鲁迅说过:“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蝉害死了。”(《阿Q正传》)“但向来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且介亭杂文·阿金》)

那么,“安史之乱”也是需要一只“替罪羊”的,杨贵妃当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她就承担了一切罪名和污名。这样,“马嵬之变”也就合情合理了,杨贵妃也就死不足惜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哪些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关于建文帝的生死,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也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而我认为,南京城破后建文帝并没有烧死,他逃出皇宫,流亡多年,晚年又回到了京城。这个谜题的最靠谱的答案其实就在《明神宗

  • 清朝收复台湾具体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施琅率兵两万余人,乘战船二百余艘出征。六月二十二日(7月16日)早七时,施琅决定发动总攻击,击败刘国轩率领的郑家水军。七月十三日(9月3日),施琅率军在台湾登陆。郑克塽于七月十五日(9月5日)投降,并于八月十八日(10月8日)剃发易服,郑氏王朝正式灭亡。康

  • 大梁是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梁是战国时魏国都城,公元前364年夏,当时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东迁至大梁,因此魏惠王也被称为‘梁惠王,至魏襄王到魏王假的六代君主,以大梁作为魏王国的都城长达136年,也是魏国有时被记载为‘梁国的原因。大梁在当时处于中国整个板块中最大板块中的其中一块,即

  • 桓温一生几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桓温一生有1个妻子2个妾室。1、司马兴男生卒年不详,东晋晋明帝司马绍嫡长女,封号南康公主,母为明穆皇后庾文君。初封遂安县主,后改封南康长公主。晋成帝司马衍的长姐,下嫁大司马桓温。2、李氏李势之女(一说为妹),桓温平蜀后纳为妾侍。李势是汉昭文帝李寿之子,成汉末代皇帝。桓温率军伐汉,李势兵败投降,成汉灭

  • 成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成祖即明成祖或永乐帝朱棣。成祖的庙号是嘉靖帝发动“大礼议事件”而改的,原庙号是“太宗”。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皇四子,安徽凤阳人,生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夺位

  • 大梁是现在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梁现在地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大梁原为中古战国时代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都邑所在地。战国时期的魏国把老东家晋国给分了后,定都在安邑,主要是在河东发展。但随着魏国在东方不断的开疆扩土,魏国的地皮慢慢变成河南整个地区,再加上安邑地处河东,特别不利于控制东方诸侯。公元前364年夏,当时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将国都

  • 战国四公子是哪四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末期,随着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公子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这种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的行为被称为养“士”。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四位公子,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也称“

  • 春申君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申君本名黄歇,是楚国黄邑人(今河南省潢川人)。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合称为“战国四公子”。春申君之死春申君有一门

  • 春申君黄歇和芈月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申君黄歇和芈月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芈月的原型是秦昭襄王的母亲,春申君则是楚国的令尹。两国之间是敌对关系;而且公元前306年成为太后,当时有30岁了,而春申君黄歇出生于公元前314年,所以黄歇要比芈月小20岁左右,两人也没有青梅竹马的关系。春申君(前314年-前238年),中国战国时代政治家,本名黄

  • 卫青立下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有一个很大的敌人就是北方蒙古草原的匈奴。刘邦曾经率兵亲自攻打过匈奴,结果被匈奴人围在了白登山。如果不是陈登的话,刘邦就无法安全撤回了。之后的西汉皇帝对匈奴一直采取和亲的政策,毕竟西汉刚建国,百废待兴,国力不允许攻打匈奴。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已经休养生息几十年了,拉开了反击匈奴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