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过年屠苏酒年长者和年少者谁先喝

古人过年屠苏酒年长者和年少者谁先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55 更新时间:2024/2/7 12:00:43

年少者。古人平饮酒是年长者先饮,而饮屠苏酒时则是从年少的小儿饮起,年长者在后。据《荆楚岁时记》载:"必饮酒次第,从小起。"古人对此的解释是:“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

屠苏酒起于晋,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谓曰:屠苏酒,屠,割也,苏,腐也。言割腐草为药也。晋海西令问议郎董勋曰:正月饮酒,先小者,也?勋曰:小者得岁,故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也。

在汉代,人们过年时喝的是椒柏酒。据东汉人崔寔的《四民月令》,这是一种“保健酒”,即用椒花柏叶浸泡的酒。据说,“椒”是玉衡星精,食用后走起路来都觉得轻快;“柏”则是一种仙药,食用后能驱祛百病,饮了这样的酒,自然身体通泰康安。喝椒柏酒的风俗,一直到南北朝都还很盛行,北周诗人庾信诗云:“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反映的就是时人过年饮酒的情景。

与先秦相比。汉代过年的风俗、日期基本都稳定了,规矩也多。饮用年酒时要看时辰,一般是大年初一早上东方太阳微露时开始喝,其时鞭炮声开始响起。但敬酒的次序与现代明显不同,不是先敬老长者,而是让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先喝,即《荆楚岁时记》中所:“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人失岁,故后与酒。”意思是年纪小的孩子,过年了就长一岁,值得庆贺;而老年人过年了则意谓着少了一个年头,变老了,因为一年比一年老,故并不是值得庆贺的事情,所以最后喝。

到了魏晋时期,过年所喝酒的品种增加了一种,除了椒柏酒外,人们还喝“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中药保健酒,系用多味中药材泡出来的,过年时,全家人都要喝点屠苏酒,据说这种酒能预防流行病、瘟疫什么的,一年里会有好运,没病没灾。

一般认为,守岁风俗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实际上要早,在汉代应该就出现了守岁的风俗。只是到了南朝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已。《风土记》记载:“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在魏晋时,饮酒时也是有规矩的,除夕之夜,家家都会准备丰盛的夜宴,喝酒开始,“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酒,饮桃。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

魏晋以后,过年守岁的风俗更流行了,并成为种固定的年俗。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过年饮酒之风也愈发厉害了。

到了唐代,对过年的理解出现变化。由于经济繁荣,国家稳定,百姓日子过得不错,人们讲究享受,过年图个快乐成为主题,如放鞭炮,便不再作为驱鬼避邪的手段,而被看成是一种娱乐形式。酒呢,是一定要喝的,而且要大吃大喝。可供选择的酒品也多了,不再仅仅限于“保健酒”,但椒柏酒还是少不了的。饮酒的规模和档次都上来了,特别是在唐皇家,过年时宫中会有豪华酒席,行酒时还有音乐、歌舞,诗歌唱和,在类似现代春节联欢晚会一样的气氛中,通宵达旦,“难忘今宵”。普通人家所喝的酒,一般是乡间自酿的,饮酒也是图个热闹,而不再是防疫治病。

代喝椒柏酒的人家很少见了,多喝屠苏酒和术汤,过年喝酒之风与隋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北宋时,过年一般一天要喝两遍酒,除了晚上自家人团坐在一起喝酒守岁外,在白天,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邀请对饮,谓之“别岁”。除了喝酒,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馈送酒食,谓“馈岁”。现在过年喜的送酒送什么的之风,也不知道是不是从这时开始的。

到了元明清以后,守岁之风全面盛行,年味特浓。天一黑,全家便团坐到一起“度岁”,主妇把好酒好菜全端上桌来,连嘱边喝。守岁时除了喝酒,娱乐节目出现了,最流行的是掷骰子。大人给压岁钱和小孩讨压岁钱,成为一种风俗。大人坐在一起喝酒,小孩围则在一起放鞭炮,放完鞭炮后,缠着大人要压岁钱。

而在清代,过年开始变得累人和复杂了,请客送礼,迎来送往成了一种时尚,过年过喝酒不单单是为了辞旧迎新,而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年功能,年味变味了,直至影响到现在。

上面所聊主要是中原汉人过年饮酒风俗,少数民族也是无酒不过年。但所喝的不是椒柏酒、屠苏酒什么的,而是本民族的自酿酒,如藏人饮的是青稞酒。

最后需要说明一下的是,中国古人过年时所饮之酒,除了多是“保健酒”外,酒精度数相对都比较低,不太容易醉,所以,才有孩子也喝的现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屠苏酒是什么节日喝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屠苏酒,是在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酒品,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

  • 清代皇帝除夕会举行封笔仪式表示休假期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代皇帝除夕会举行封笔仪式表示休假期间不用朱笔批奏折。除夕停止批办公文称为封笔,清代皇帝从康熙开始,要举行封笔仪式,也就是不再用朱笔批阅奏折。一切都妥当之后,皇帝就开始“休假”了。但这并不代表皇帝可以偷懒,将朝廷大事撒手,他还会以口头形式继续处理公务。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曰&

  • 古人过年饮屠苏酒时一般是谁最先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过年饮屠苏酒时一般是年少者先喝。而饮屠苏酒时则是从年少的小儿饮起,年长者在后。据《荆楚岁时记》载:"必饮酒次第,从小起。"古人对此的解释是:“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在汉代,人们过年时喝的是椒柏酒。这是一种“保健酒”,即用椒花

  • 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fǔ)、黄庭坚、欧阳询、柳公权、苏轼最为出色。其中,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的传世书法佳作极多,而且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对前世的楷书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欧体。颜真卿是四大家中最具有

  • 唐玄宗什么又称唐明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隆基,即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因为谥号突出一个“明”字,又称唐明皇。至于为什么称皇,不称帝,是由于后世,也就是他的继任者来根据他的生平功绩上谥号,庙号,或者是以他的年号来称呼他。唐玄宗(本名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出生于洛阳,高宗与武则天之孙,睿宗

  • 古代人类滑雪运动的起源地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人类滑雪运动确实是起源于中国的阿勒泰地区,这是有史可鉴的,在阿泰勒地区出土的文物、岩画等都证明了早在万年前,阿泰勒地区就出现了滑雪运动的雏形,那还是在旧石器晚期,因此有专家提议,关于滑雪,国人要建立起充分的文化自信,并把这项传统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滑雪(skiing)是运动员把滑雪板装在靴底

  • 史铁生是当代还是现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史铁生是当代作家。中国当代作家界定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国作家,流派众多,主要分为传统文学作家、新时期作家、中国先锋文学作家、中国自由作家和中国通俗流行文学作家等五大类。史铁生是当代还是现代史铁生父亲是史耀琛,在东北地区工作,母亲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两人育有史铁生和史岚。史铁生妻子是

  • 萧氏皇帝是什么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北朝时期。萧姓皇帝是南北朝时期的齐朝和梁朝。齐朝(479年502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仅有二十三年,为萧道成所建。南梁(502年-560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南齐宗室萧衍取代齐朝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琅琊榜》中的皇

  • 围魏救赵是什么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围魏救赵是在战国时期。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攻打赵国邯郸。赵王求救于齐,孙膑率军前往救援。孙膑认为魏

  • 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中的南墙指的是什么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中的南墙指的是影壁墙。古代房屋的方向大都坐北朝南,大门进来还有一堵墙,叫“照墙"或"影壁”,不仅能遮挡外人的目光,而且可以阻拦直来直去的气流。这堵墙就是"南墙",从正房门出来向外走时,必须避开它绕着走,否则就会一头撞上。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古代含义:俗话说:&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