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联是哪个皇帝提出的

春联是哪个皇帝提出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882 更新时间:2024/2/19 21:30:49

春联在民间的盛行,与明朝皇帝朱元璋有关。“春联”一词的出现,是在明代初年。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当年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除夕有多少年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除夕这个节日是由先秦时期的逐除演变而来。所谓”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有《吕氏春秋季冬记》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除夕最早应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

  • 春联在我国古代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常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在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时令古代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时令现在指季节古代最初指按时节颁布的政令。“时令”,原本是依季节气候制定的有关农事的政令:“天子乃与卿大夫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时令”的本义现在已经隐退,更多指季节、节令,经常与食物、蔬菜、水果等搭档使用。古代都是以

  • 压岁钱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

  • 春联的来历和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

  • 鼓浪屿在哪里个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鼓浪屿在厦门。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鼓浪屿(英文:Kulang

  • 赵国灭亡时廉颇蔺相如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国灭亡时廉颇已去世21年,公元前243年,廉颇病死在了楚国寿春,享年84岁。公元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嘉,赵国完全被灭亡。公元前259年蔺相如去世,赵国灭亡时蔺相如已去世年37年。秦始皇二年(前245),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

  • 宏村在哪里个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宏村镇,又名弘村,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辖镇,位于黟县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占地面积187平方千米。2018年8月,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评选出20条最美的安徽乡村旅游路线图,宏村上榜。宏村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辖镇,位于黟县东北部。宏村镇

  • 廉颇离开赵国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廉颇离开赵国前往魏国,最终又死在了楚国。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廉颇为什么离开赵国去魏和楚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

  • 李斯为什么要杀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斯处处针对吕不韦的核心原因就是两人的政见不同,也就是政治见解看法不同,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了,既然不同那就只能是敌人了,对待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除掉敌人了,所以李斯非常的想杀这个吕不韦了。李斯和吕不韦关系但是其实在李斯的道路上,如果没有吕不韦的推荐,李斯不可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近秦王,那样他以后的政治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