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冈起义简介黄冈起义的领导人黄冈起义失败原因是什么?

黄冈起义简介黄冈起义的领导人黄冈起义失败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625 更新时间:2024/2/11 21:21:45

黄冈起义简介:黄冈起义的领导人是谁?黄冈起义第一枪谁开的?本这就为你介绍:

黄冈起义简介

黄冈起义,全称潮汕黄冈起义,又称丁未黄冈之役、丁未起义、丁未革命,是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5月22日同盟会在广东潮汕饶平县黄冈镇发动的反清起义。

孙中山派同盟会员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子渊等发动黄冈起义,一举占领了潮州饶平县黄冈城。

清潮州总兵黄金福立即带兵前往镇压,革命党人被杀害200余人,其余起义军流亡香港,历时6天的黄冈起义遂告失败。

黄冈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一、许雪秋

许雪秋(一作湫),原名有若,又名梅,1875年出生于广东海阳(现潮安)县彩塘宏安村,年轻时往新加坡继承父亲一大笔遗产。

他从小好练武术,功力过人,又仗义疏财,广交潮汕一带“三合会”成员,对会员们经济上常有资助,被江湖会党们誉为“小孟尝”。

二、何子渊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客家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 1903年与丘逢甲、萧惠长等先贤创办兴民学堂,并首任学监。

1904年冬,创办石马两等小学堂,任董事会主席;1906年,与萧惠长等人创办兴宁县立中学,是中国第一批示范性高中兴宁第一中学、粤东名校兴民中学和石马中心小学的创始人,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梅州文化教育界先驱、兴宁新学的开拓者。

何子渊是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后,最早入盟的盟员,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黄花岗、黄冈起义,为推翻满清腐败政权积极筹款,在学生中宣扬革命,始终一节。

黄冈起义的过程

一、准备工作

黄冈起义是孙中山委派许雪秋和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发动起来的。

许雪秋(1875-1912)亦作雪揪,原名有若。广东海阳(潮安)人,新加坡华侨富商之子。初曾清廷捐得候补道衔,后立志“逐满兴汉”。1904年(光绪三十年)归国。次年会同嘉应州革命党何子渊、丘逢甲等人以承筑潮汕铁路工程及召募团练为名,聚众千余,约期举义,未发事泄,再赴新加坡。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得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被委任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主持岭东军务,遂返粤为武装起义做准备。雪秋回潮州后,召集何子渊、谢逸桥等同志会商进行办法;并往香港会晤冯自由(1881-1958)等,谓事机成熟,惟人才缺乏,请电同盟会总部速派同志归国相助。

后孙中山派人配合雪秋,加紧了起义筹备工作。适萍浏醴起义失败后,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出境。1907年3月4日(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日),孙中山被迫离开日本赴安南(今越南),到河内后立即在甘必达街61号设立了领导西南武装起义的总机关,准备就近组织领导广东、广西和云南三省的起义。

他认为这些省份地处边陲,群众基础较好,易于发动;地域宽广,便于迂回作战;尤其有利于从国外输送武器和人员。

为此,孙中山决定先在广东西部的钦州(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廉州(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部的潮州、惠州四府同时起义;许雪秋仍负潮州方面起义之责。

二、黄冈起义

许通过会党首领余既成、陈涌波、何子渊、萧惠长等人在会党中做发动组织工作。但由于走漏风声,引起清潮州总兵黄金福、黄冈都司隆熙的警觉。

5月21日(四月初十),黄金福派兵勇数十名进驻饶平黄冈镇,并借故捕去会众2人。次日余既成等聚集党众200余人于黄冈城外起义。

经一夜血战,攻克黄冈。23日(十二日),起义者在旧都司衙门成立军政府,举陈涌波为司令,余既成、张跃为副司令,以“广东国民军大都督孙(指孙中山)”或“大明都督府孙”名义布告安民。

起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因此深受群众拥护,附近贫民纷纷参加义军,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六千人。

三、起义失败

这次起义事出仓促,具体主持者不了解通盘计划,事发后才派人去香港请许雪秋来督率义军。适时黄金福部清军已抵离饶平黄冈20里的潮州。

起义军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陈涌波率领,直趋潮州、汕头,目标是乘黄金福带兵外出之时,攻占其巢穴;一路由余既成率领,直接奔向潮州,攻击黄金福部。25日(十四日)两路军队同时出发。

余部抵达潮州时,天已黎明,而清军早有准备,因此初战失利。进攻潮汕之义军,得知潮州失利,即改变计划,转援余部义军。两路会攻黄金福清军,敌势危急。

恰于此时,清广东水师提督准所派援军到来,双方夹攻义军,因而潮州未能攻下。27日(十六日),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陈、余决定解散队伍,转往香港,起义遂宣告失败。

义军失败后,官兵得义军遗落的名册,大肆捕杀党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秉钧生平简介赵秉钧是怎么死的赵秉钧刺杀宋教仁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秉钧生平简介:赵秉钧是怎么死的?赵秉钧刺杀宋教仁是真的吗?本文这就为你介绍:赵秉钧生平简介赵秉钧(1859—1914),河南汝州人,清末民初政坛上的一代枭雄。在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被提拔重用为第三任国务总理。曾拟订警务章程,创设警务学堂。是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创始人。赵秉钧刺杀宋教仁是真的

  • 齐白石主要作品齐白石生平故事怎么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白石简介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

  • 武汉空战简介武汉空战的过程武汉空战的烈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汉空战简介:武汉空战的过程是怎样的?武汉空战的结果如何?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武汉空战简介发生在1938年间的武汉大空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最著名的空中战役之一,其中最有名的三次空战分别发生在2月18日、4月29日和5月31日。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打响了淞沪会战第一枪。第二

  • 李璮生平故事简介李璮的结局李璮为什么反叛忽必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璮生平简介:李璮的故事是怎样的?李璮的结局如何?李璮为什么反叛忽必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李璮生平简介李璮(?~1262年),字松寿,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金末山东军阀李全之子。正大八年(1231年),李全死后,李璮袭为益都行省,拥兵自重。开庆元年(1259年),李璮加速准备反叛蒙古,一面进犯南

  • 焦菊隐简介焦菊隐的作品焦菊隐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焦菊隐简介:焦菊隐的作品有哪些?焦菊隐的成就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焦菊隐简介焦菊隐是中国戏剧家和翻译家,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建人和艺术上的奠基人之一。1905年12月11日出生于天津,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1930年创办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并任校长,致力于中国戏曲研究及教学改

  • 拓跋珪生平简介拓跋珪的故事拓跋珪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拓跋珪生平简介:拓跋珪的故事是怎样的?拓跋珪是怎么死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拓跋珪生平简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字涉珪,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北魏王朝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建国三十九年(376年

  • 张友渔生平简介张友渔的作品张友渔的贡献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友渔生平简介:张友渔的作品有哪些?张友渔的贡献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张友渔生平简介张友渔(1898.01.10~1992.02.26),男,山西灵石人,原名张象鼎,字友彝。中国法学家、政治学家、新闻学家。第一、二、三、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其

  • 张大千生平故事主要作品介绍张大千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画家张大千简介张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

  • 胡汉民生平故事简介胡汉民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胡汉民生平简介:胡汉民的故事是怎样的?胡汉民墓在哪里?本文这就为你介绍:胡汉民生平简介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幼名胡衍鹳,后改名胡衍鸿,字展堂,晚号不匮室主,汉民是他在《民报》上发表文章时所用的笔名。出生于广东番禺,祖籍江西吉安。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领

  • 华清宫历史简介华清宫是哪个朝代建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华清宫简介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包括原骊山国家森林公园,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皇家园林。华清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华清宫,因在骊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