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伪满洲国简介伪满洲国历史满洲国为什么不叫大清?

伪满洲国简介伪满洲国历史满洲国为什么不叫大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30 更新时间:2024/1/30 0:30:54

伪满洲国简介:伪满洲国的历史是怎样的?伪满洲国为什么不叫大清?本这就为你介绍:

伪满洲国简介

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

“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除关东州(今旅顺和大连)以外的东三省全境,以及蒙东和河北省的承德市。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使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军队的撺掇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日本语:まんしゅうこく)。

1932年9月15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和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在长春签订《日满议定书》,日本正式承认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初期为“共和”体制,不久后以立清废帝溥仪为“元首”,初期称号为“执政”,年号“大同”,溥仪后称“皇帝”,年号“康德”。

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国投下的两枚原子弹的攻击,苏联红军突袭了驻守在伪满洲国的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1945年日本战败。

同年的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仪在通化临江县(今属白山市)大栗子沟矿山株式会社技工培养所(日语:鉱山株式会社技术养成所,今白山临江大栗子镇伪满皇帝溥仪行宫博物馆)内举行“退位仪式”,宣读“退位诏书”,伪满灭亡,之后包括溥仪在内的伪满战犯被苏军抓获,并于1950年被移交给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改造。

伪满洲国的历史

一、伪政权成立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进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逼宫事件”。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伪“满洲国”造势。

东北易帜后,随着中国内日趋统一,日本灭亡中国,称霸世界的迷梦受到震动,时任关东军作战参谋的石原莞尔在1929年就提出了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并建立傀儡政权的设想。

1932年2月5日,日军攻占哈尔滨,北满局势趋于稳定,关东军司令部连续召开“建国幕僚会议”,预定指示汉奸出面召开“建国会议”。

1932年2月16日,东北各省的领袖张景惠、熙洽、马占山臧式毅、谢介石、于冲汉、赵欣伯、袁金铠等人在沈阳大和旅馆召开“东北政务会议”,会议由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主持,决定迎接溥仪为伪“伪满洲国”执政,并分配了各人在政权中的职务。

其中板垣征四郎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2月18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独立宣言》:“从即日起宣布满蒙地区同中国中央政府脱离关系,根据满蒙居民的自由选择与呼吁,满蒙地区从此实行完全独立,成立完全独立自主之政府。”

2月23日,板垣在抚顺与溥仪会面,告知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原本以为能够重登帝位的溥仪尽管对于“执政”的安排甚为失望,但只能接受。29日,“全满建国促进运动大会”通过决议,选出代表“敦请”溥仪出任执政。2月,日军对热河开始进攻。国联决议不承认伪满。

1932年3月1日,在日本策划下伪满“建国”,扶持溥仪为伪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1934年,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宣布成立。中国断然否认伪满“独立”,并日本提出强烈抗议。

1932年3月8日,溥仪在“新京”正式宣布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同时任命了各“府”、“院”、“部”的负责官员,伪“满洲国”宣布正式成立。9日,溥仪举行了就职典礼。10日,同日本签订了密约。

1932年3月10日,日本驻伪满特命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和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在长春签定《日满协议书》。日本政府发表关于承认“满洲国”的声明,宣布承认“满洲国”。

1932年10月,国际联盟大会发表《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1933年2月24日,国际联盟大会通过报告书,指明:东北主权属于中华民国;日本违反国际联盟的盟约占取中国领土并使之独立;“九一八事变”中日军行动并非自卫;“满洲国”是日本参谋本部指导组织的,其存在是因为日本军队的存在,“满洲国”不是出自民族自决的运动。为此,日本于同日宣布退出国联。

1934年,“满洲国”更名“满洲帝国”。

二、伪满傀儡本质

日本关东军一直妄图分裂中国,并在东北建立亲日本的伪政权。起先,日本寄希望于掌控东北的军阀张作霖,发现张难以驯服之后将其暗杀(见皇姑屯事件);后又试图控制接替其父掌握关东的张学良,又告失败(见东北易帜)。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完全占领中国东北。1931年底,因九一八事变引咎辞职的原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前往东北,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和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商讨事变进展。

1932年1月28日,返回日本的南次郎向日本天皇作了《“满洲”近况》的报告,建议在中国东北建立“新国家”。

在报告中,南次郎指出,如此可以方便日本今后进攻苏联“向北发展”,而日本通过控制这个“新国家”的经济,可以获得使日本永久自给自足的资源,还可以通过向中国东北移民解决日本人多地少的问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文成公主简介文成公主的故事文成公主的真实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文成公主简介:文成公主的故事是怎样的?文成公主的真实命运如何?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文成公主简介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藏文:རྒྱ་མོ་བཟའ་,威利:rGya Mo bZa。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

  • 北京城门西直门的历史西直门什么时候建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京西直门简介西直门是北京内城的九大古城门之一,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西直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古今闻名的地方。元代为大都城和义门所在地,明清时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另外,西直门还是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因此有“水门”之称。西直门的历史西直门

  • 仓央嘉措生平简介仓央嘉措文学成就仓央嘉措经典句子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仓央嘉措生平简介:仓央嘉措文学成就有什么?仓央嘉措经典句子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仓央嘉措生平简介仓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

  • 北京城门永定门的历史永定门什么时候建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京永定门简介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是北京外城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永远安定”之意。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

  • 北京城门朝阳门的历史朝阳门什么时间建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京朝阳门简介朝阳门位于北京市,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朝阳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朝阳门形制与崇文门略同,面阔五间,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9.2米;楼连台通高32米;箭楼形制略与宣武门同,面阔七间,

  • 民国府院之争简介府院之争的起因府院之争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府院之争简介:府院之争的起因是什么?府院之争的结果如何?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民国府院之争简介府院之争指民国五年至民国六年(1916年至1917年),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原第一任副总统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

  • 北京城门宣武门的历史宣武门什么时候建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宣武门简介宣武门位于西城区南部。明、清时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后演化为地片名,泛指宣武门东、西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附近。建于明代,初称顺承门,正统四年改称宣武。为内城南门之一。现泛指宣武门东、西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交在正阳门西侧,与东侧的崇文门相对,为内城三个南大门中西面那个。在崇文门与宣武门的命名

  • 丁玲生平简介丁玲的故事如何评价丁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丁玲生平简介:丁玲的故事有哪些?如何评价丁玲?本文这就为你介绍:丁玲生平简介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女,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

  • 北京古城门简介北京古城门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京古城门简介北京古城门有九座,历史上称之为北京九门。北京九门分别是:北面的德胜门、安定门;东面的东直门、朝阳门;南面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又称前三门;西面的西直门、阜成门。北京内城又称“京城”、“大城”。东段和西段的大部分为元大都城墙,北段和南段修筑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内城有城门九座故又名“

  • 通电下野简介通电下野的方式通电下野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通电下野简介:通电下野的方式有哪些?通电下野是什么意思?本文这就为你介绍:通电下野简介民国时期,“通电下野”是一个高频词。很多显赫一时的政治人物,遇到过不去的坎时,往往就会宣告下野,交出权力,让出地盘,能流亡国外的就出洋考察,留在国内的多会躲进租界做一寓公。或等待东山再起 ,或就此销声匿迹。通电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