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58 更新时间:2024/2/21 7:13:54

乾隆帝在当太子的时候,有一次进宫,发现父皇雍正的一个妃子正对镜理妆,容色娇媚,秀丽无双,十分美丽。他不觉动心,于是悄悄走到她的身后,用双手蒙住她的眼睛。妃子吃了一惊,以为是同伴开玩笑,随手拿起梳子向后扔去,正好打中乾隆的额头,留下一道齿痕。随后,这件事情被母后发觉,怀疑这个美艳的女子是故意来为害太子的,便赐此女自尽。乾隆帝知道后,不敢为她说情,却歉疚在心,又愧又悲,内心十分后悔。他用手指在妃子颈上按上印记,默默许诺道:“是我害了你,如果你泉下有知,等二十年后,再来与我相聚。”此后,乾隆心中常常想起这位美人,而且每次都感到深为惋惜。

乾隆中期,有一天,他到圆明园中闲逛,发现随从中一个唇红齿白的美貌少年似曾相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回宫后,乾隆忽然想到,这个少年与二十年前屈死的妃子极为相似。于是立刻命人密召少年人宫经过反复端详,不但面貌相似,这个少年的颈上也有个痣,宛如手指的印记。乾隆信奉佛教,相信“生死轮回”,他认定此少年就是那个妃子投胎转世,因而对其倍加怜爱。经过询间,知道此人名叫和珅,出身于满洲正红旗,还是个官学生,颇通文墨,因此,乾隆立即把和珅提升为宫中总管。

和珅骤升要职,自然十分感谢,侍奉乾隆格外尽心。乾隆市常令他跟在身边,有问必答,句句称旨,令乾隆十分满意。和珅日受宠任,乾隆帝似乎日夜都少他不得,爱怜之深甚至比汉哀帝对男宠童贤都甚。乾隆帝似乎感到,对和珅宠爱一份,就能减轻一份对那个妃子的负罪感。在和珅身上多施恩惠,就等于是对妃子的报答。乾隆帝待和珅超过了一般的妃子,无论到哪里去,总要把和珅带在身边,有时晚上还让他在御书房陪寝。正是有了这种异常的亲密关系,和珅才直步青云。

当然和珅受到乾隆帝的宠信绝不仅仅是其仪表貌似那位妃子,而是由于他最能体察“圣意”、顺从“圣意”,事事让乾隆这位好大喜功、喜夸、性喜奢靡、浪费无度的皇帝感到满意。和珅之所以能够永久占住乾隆的心,全靠“伺意”两个字,也就是“先意承志”。乾隆喜欢什么,和珅先就猜到,赶快准备。乾隆决心要做什么,和珅也立刻遵办,办得至少在表面上妥贴。不应该做的事,只要乾隆想做,和珅决不反对。因此,乾隆特别喜欢和珅,认为凡事让和珅处理,他就满意,即使有人弹劾和珅,他也充耳不闻。和珅从一名侍卫,升至户部侍郎,军机大豆,直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他的弟弟和琳也沾了他的光,飞黄腾达,当上了兵部尚书。后来,乾隆帝还把自己的第十个女儿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和珅与乾隆成了儿女亲家。在外人眼中,和珅一家与乾隆皇帝简直就是一家人,谁敢让和珅处理,他就满意,即使有人弹劾和珅,他也充耳不闻。

和珅从一名侍卫,升至户部侍郎,军机大臣,直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他的弟弟和琳也沾了他的光,飞黄腾达,当上了兵部尚书。后来,乾隆帝还把自己的第十个女儿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股德,和珅与乾隆成了儿女亲家。在外人眼中,和珅一家与乾隆皇帝简直就是一家人,谁敢对和珅说半个不字!

直到乾隆晚年,和珅一直受宠不衰。乾隆六十年,乾隆帝要禅位给太子,自己称太上皇,和珅大为吃惊,怕太子登基后自己要遭殃,便极力劝阳。以前,和珅怎么说,乾隆便怎么行,但这次却坚决不从。乾隆帝对他说:“我这次决心已定,不用再多说了。我和你有缘分,所以能这么长久相处。如果换别人的话,恐怕就不许你这样了,以后你检点一些为好。”这话明撰着,他对和珅贪赃枉法、弄权害政的所作所为不是不知道,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况且和珅并未威胁他帝位的安全。和珅见乾隆主意已定,于是也只好赞同。在立储君的前一天,和珅因为早知此事,便派人呈给嘉庆帝一柄玉如意,表示自己拥戴有功,这种邀宠的做法令嘉庆十分反感。等到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训政,和珅专权更加恣意妄为,以至嘉庆有事奏报,也必须经过和珅代为转达。和珅还推荐自己的老师吴省兰替嘉庆帝抄录诗稿,以窥探嘉庆帝对自己的看法。嘉庆知道和珅的用意,吟咏间不显锋芒,和珅便很心安理得。凡此种种,使嘉庆帝对和珅怨恨在心,只是碍于太上皇的面子,隐忍不发。四年以后,乾隆帝以八十八岁高龄寿终正寝。他的儿子嘉庆帝立即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将其逮捕人狱,并令其自尽。

和珅家被抄,金银财宝数额之巨,令朝野上下大为吃惊。其中的珍珠宝石不计其数,金银数百万两,当铺钱庄数十处,房屋上千间,良田上千顷,大车几十辆……从和珅家抄出的家产总值八亿多两,而清政府一年收人才七千万两。这就是说,和珅的全部积蓄,相当于全国二十年收人的一半还多。由此可见,和珅确实是个巨贪。后人对此大加渲染,民间有谚语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目前有几种说法:1、自焚说《大宗实录》中记载,燕王进人金川门后,建文帝也想出来迎接燕王,然而又自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于是与皇后一起闭宫自焚。朱棣看到宫中火起,急忙命人前来抢救,可惜没有来得及。从灰烬中找到建文帝

  • 福康安真的是乾隆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而他本人则活到了八十八岁,这真是古来罕见。无论文治武功,乾隆都有骄傲的资本。但吏治腐败、贪污成风、贫富悬殊,也是他统治时期抹不掉的污点,而他的风流韵事更是给后世留下了数不尽的轶闻佳话。其中,他与内务府大臣傅恒的妻子“偷情”的故事就曾被人们广泛流传,并说福康

  • 瓦剌人对朱祁镇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明朝在土木堡败于瓦剌,最终导致英宗被瓦剌俘虏。对于这个皇帝俘虏,瓦剌太师也先又忧又喜,喜的是连明朝皇帝都抓住了,忧的是不知道该杀该留。倒是他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提议,觉得明朝的皇帝奇货可居,不如留下他,好向明朝索要财物。也先觉得这个提议好,便留了

  • 马嵬坡之变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由于事先没有防备,安禄山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潼关。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九日,哥舒翰大败,潼关失守。潼关一失,京师大门洞开,再无险可守了。据《旧唐书韦见素传》记载:“是月,玄宗仓惶出幸,莫知所诣。杨国忠

  • 乾清宫是干什么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清宫是明代14位皇帝的寝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代沿袭了明朝制度,直到雍正将寝宫从乾清宫移至养心殿后,乾清宫便开始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wǔ]房。所谓庑[wǔ]房就

  • 红丸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丸案是指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晚明三大疑案”之一。在明泰昌元年(1620年),泰昌帝刚登基仅十天便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泰昌帝也是病急乱投医,当即死去。而在当天,首辅方从哲拟遗旨赏了进献红丸的李可灼。有人怀疑是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

  • 乾清宫和养心殿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清宫在明朝时14位皇帝的寝宫,而养心殿只是作为一座为皇帝临时休息而设的宫殿。直到清朝雍正开始,乾清宫则作为了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养心殿则成了清代八位皇帝的寝宫。根据对清朝历史的记载,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冬天,康熙驾崩了,雍正

  • 朱常洛之后是哪一个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常洛之后是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是朱常洛的长子,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在位7年(1620年-1627年),年号天启。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不足三十天的明光宗在九月初一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春药而突然死亡。由于朱常洛突然死亡,导致朱由校匆匆登基为帝,朱由校当时年仅十四岁,未曾被立为太子,

  • 苏克萨哈被灭族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顺治帝于1661年临终前,委派了辅助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依序为:索尼、苏克萨哈、鄂必隆以及鳌拜。首辅大臣索尼由于年老多病,往往无力过问政事。精力旺盛的鳌拜乘机把持朝政,扩张自己的势力。他成了实际上的首辅大臣,大权独揽。四大辅政大臣原本的职责是和其他大臣团结一心,但来自不同派系的这四大辅政大臣之间经

  • 东林六君子是哪六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东林三君子分别是左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给事中魏大中、御史袁化中、陕西副使顾大章、太仆少卿周朝瑞。天启四年(1624年),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廿四大罪,佥都御史左光斗等七十余人附和,但天启帝都不理会。魏忠贤反诬杨涟等六君子,诬蔑东林党人,六君子被收入锦衣卫诏狱,唯有顾大章被交予刑